龚姓简介
“龚”字拼音:gōng、jiōng,“龚”属于非常用字,“龚”字部首是:龙,构造是:龙八,繁体字和笔画为:龔:22;龚的五行属性是木
龚姓全国人口约 210 多万,属最常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89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
龚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龚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历史上龚姓的分布与迁徙
宋朝时期,龚姓大约有1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排在第八十四位。龚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约占全国龚姓总人口的19.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江苏、江西、湖南、福建、河北,这六省龚姓大约占全国龚姓总人口的81%。其次分布于广东、山东、浙江、河南等省。全国形成了以东部皖苏、北面河北、南方赣湘闽为中心的三大块龚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龚姓大约有3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2%,排在第七十一位。明朝时期,江苏为龚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龚姓总人口的25.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江西、浙江、福建,这四省龚姓大约占龚姓总人口的76%,其次分布于湖北、四川、湖南,这三省的龚姓又集中了17%。宋、元、明期间,龚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苏、赣、浙、闽一片龚姓人口聚集地。
当代龚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汉族龚姓的人口200万,为全国第一百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龚姓人口由30万增到200余万,近7倍,龚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龚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龚姓在全国的分布到2014年主要集中于湖南、江苏、湖北、四川四省,大约占全国龚姓总人口的43%,其次分布于河南、江西、贵州、重庆、上海,这五省市的龚姓又集中了26%。湖南为龚姓第一大省,占龚姓总人口的13%。全国形成了长江流域地区高比率龚姓分布带。在近600年间,龚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中、华北和四川的回迁成为龚姓迁移的主流。龚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湘渝、川1黔大部、云南东北、鄂赣浙苏大部、上海、福建北部、安徽南部、广西北部、黑吉东部,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0.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5%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6%,该地区居住了大约52%的龚姓人群。在浙江东部、闽粤桂大部、台湾、云南大部、四JI『北部、青海东部、甘肃大部、宁夏、陕豫南部、内蒙古中西部、湖北北部、安徽北部、山东东南、江苏西北角、黑龙江中部、吉林东部,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2%一o.3%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7%,该地区居住了大约39%的龚姓人群。
龚姓起源(来源)
龚姓主要源自:姜姓、姬姓。
1.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黄帝之臣共工氏,本是炎帝神农氏后裔,阪泉之战后共工氏归附黄帝,为水官。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之臣共工氏(炎帝的后代)在黄帝时为水官,因治水有功,被奉为社神。其后有一支开始以单字“共”为整个家族的姓氏。其后裔又再加龙字改成“龚”氏,遂演变成龚姓。据调查,目前姜姓龚氏为中华龚氏主支,其后裔人数最多,分支最广。
2.出自姬姓一支,为商代共国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共国(今河南省共城,一说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共,亦作恭,为商代诸侯国。因侵犯周而受文王姬昌的讨伐,被周文王姬昌所灭。共国灭亡后,其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共氏。后演变为龚姓。
3.出自姬姓一支,为周代共伯和之后。西周后期,有一个王室贵族叫姬和,被封于共(今河南省辉县),为伯爵,称为共伯和。当时,周厉王在“国人暴动”中被赶出国都,然后诸侯便推举他代行天子的权利,史称“共和行政”,这也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共国在春秋时被灭后,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共氏。后演变为龚姓,是为河南龚姓。
4.出自姬姓一支,为晋献公的后裔,以谥号为氏。据《尚友录》所载,春秋时,晋献公(晋国为姬姓诸侯国)的儿子奚齐即位以后,给其兄申生(在被人诬陷后,以自杀表示对父王忠心的前太子)加谥号为“恭君”。因古代“恭”即“共”,申生的后代以谥号为姓氏,也称共氏。后演变为龚姓,是为山西龚姓。
5.仍出自姬姓一支,为春秋时郑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据《元和姓纂》、《史记·郑世家》等资料所载,春秋时,郑武公的大儿子郑庄公继承了帝位,后来郑武公的小儿子叔段企图夺取政权,被郑庄公打败后,逃到共,当时在郑国境外,称为共叔段,其后代,或以“段”为氏,或以“共叔”为氏,也有以“共”为氏的,称共氏。后演变为龚姓,是为河南龚姓。
6.出自为避皇帝名讳演变而来。五代十国时,后晋皇帝叫石敬瑭,因为避名讳,“敬”氏改为同义的“恭”氏,后也演变为龚姓,是为河南龚姓。
7.出自姬姓一支,为翁氏所分。据《六桂堂业刊》所载,周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后以邑为氏,称“翁”氏。出自唐代后期 、闽国时期福建莆田人翁何 五代孙翁乾度之后所分。属于长者赐姓为氏。翁姓避乱改姓是洪姓的又一大来源。至宋初福建莆田人 有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中第五子分姓龚,其子孙也姓龚,此支为其一。洪氏后来为了避仇,便改了自己的姓氏,在洪字上去掉三点水,上面加了一个龙字,就成了龚氏。均是为福建龚姓。翁姓是姬姓的一个分支,据《元和姓纂》和《六桂堂丛刊》等记载,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 定海县东),其后以邑名“翁”为姓。唐德宗时期,翁氏有一个支脉何公由中原入莆,卜居莆阳兴福里(今莆田市北高竹庄),为入莆始祖,传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翁乾度在闽国 年间(936年)官拜郎中,娶妻陈氏,生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六子皆中进士,史称“六桂联芳”。长子处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员外郎,后改姓 洪;次子处恭,字伯虔,宋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处易,字伯简,宋太祖建隆元年与长兄同榜进士,官至剑南少尉;四子处朴,字伯惇,宋太祖开宝六年进士,官都曹长判官;五子处廉,字伯约,宋太祖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至大理司直、监察御史;六子处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这兄弟六人同列为进士,地位非常显贵,有“六桂联芳”之誉。
8.出自他氏改姓或小数民族汉姓而来:①贵州黎平三龙乡兜房族吴姓有改龚姓者。②土族龚塔氏汉姓龚。③京、瑶、彝、白等族均有龚姓。
9.龚古通共。先秦楚有共王,秦有共公,其他各国均有共公,共伯等。
龚姓郡望
武陵郡:西汉时,治所在义陵(今湖南省溆浦南),东汉移治临沅(今湖南省常德市)。
六 桂:指“六姓联芳”之誉称,隋代治所在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唐代移治晋江(今福建省泉州市)。
龚姓堂号
中隐堂:宋朝时候龚宗元任句容县令。他在破案、挖掘藏犯、追捕逃犯上,像神仙一样。有一次,为政酷苛的杨弘(隋文帝的弟弟)奉旨到各地视察。但当他到句容边境时,却对人说:“这里已被龚先生治理得很好啦。我再去,不是徒找麻烦打扰他吗?”于是没入境就到别处去了。龚宗元官至都员外郎。退休后建了一座“中隐堂”。朝野上下都赞他是“耆德”(年高有德)。
楚仙堂:明朝初年由江西瓦屑坝迁徙至今安庆府,分布于安庆怀宁望江太湖等县。祖坟一世祖位于今安庆城郊石门湖 港龚家嘴。
此外,龚姓主要堂号还有:。“六桂堂”、“中隐堂”、“耕读堂”、“渤海堂”等。
龚姓源流
一、龚(龔)gōn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内蒙古之乌海,山东之龙口、平邑,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彝、瑶、京、土、哈尼、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元和姓纂》云:“共工后有共、龚二氏。”
2、或与“恭”通,郑樵云:“恭国籀书作龚。”是龚或亦恭(共)国之后,或系出姬姓。
3、又云:“晋大夫龚坚之后。”
4、又云:“汉巴郡蛮酋有龚氏。”《汉书·项羽传》:“义帝柱国共敖”,颜师古云:“共读曰龚。后汉巴郡蛮酋罗、朴、智、鄂、度、夕、龚,凡七姓。是巴蛮亦有龚氏。”
5、《中文大字典》注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云:“其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汉有龚遂。”
6、土族之龚氏,由“龚塔-孔”氏所改。龚姓人居住在村子的尽头或一平台的边沿,土族话称之为“龚塔-孔”(意为住在边沿上的人们),音译汉为“龚塔”,或取其首音谐龚以为姓。
龚姓起名的基本原则和起名原理
1、龚姓用字含有2个读音,分别是:gōng、jiōng,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音,避免龚姓的2个读音和名字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声母韵母放在一起作为名字,这样读起来很拗口,比如:南兰倪、孙存春等。
2、龚姓龚笔画有11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龚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比较匀称!
3、龚姓五行属木,龚姓吉凶寓意为吉,龚姓宝宝起名字应该从寓意出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4、龚姓宝宝起名字最好结合孩子的生辰八字,这样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数理,如需根据生辰八字免费起名,可以参考“生辰八字起名”。
总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则是:念着好听、写着好写、有意境和寓意、符合五行数理。
本文地址:https://dadaojiayuan.com/baijiaxing/28353.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