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百家姓

张姓的来源,张姓的人口分布,张姓名人,张姓百家姓排名

国学梦 2023-06-08 21:38:19

张姓的来源,张姓的人口分布,张姓名人,张姓百家姓排名

张姓简介

“张”字拼音:zhāng,“张”属于常用字,“张”字部首是:弓,构造是:弓长,繁体字和笔画为:張:11;张的五行属性是火

张姓全国人口约 9540 多万,属最常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3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

张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张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宋朝时期,张姓大约有49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3%,为宋朝第三大姓。张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省。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两省,大约占张姓总人口的27.7%,其次分布于四川、河北、陕西、湖南、湖北、山西、甘肃、江西八省,又集中了54.5%。全国形成了华北、西北和中原地区张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时期,张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为明朝第二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江西三省,大约占全国张姓人口的36%,江苏省成为张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南方赣浙苏、北部晋鲁冀豫陕两大块张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张姓的人口已达到近8500万,为全国第三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6.79%。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张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张姓总人口的27.5%,其次分布于江苏、四川、安徽、辽宁、黑龙江、湖北六省,又集中了28.5%。河南居住了张姓总人口的10.1%,为当代张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张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张姓区。

张姓起源(来源)

张姓主要源自:姬姓、聂姓。

张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历史上,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255年-314年)建立前凉国。

张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至2007年,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中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显示,张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6.83%。

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张,也是星名,属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状似弓。张是擅长制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图腾,进而成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源于姬姓:

①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这一支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

②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

2、源于改姓而来:

①出自聂姓。三国魏将张辽原姓聂,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其子嗣便以张为姓。

②出自赐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③源于古奚族。张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阳,因善骑射,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遂从义父姓张。后张忠志屡立战功,官至礼部尚书,封赵国公。

④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古代的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少数民族,有改姓为张姓的。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藏族,以及赫舍里氏、扎拉里氏、章佳氏、章锦氏、扎库塔氏、爱义氏等十几个满族姓氏,都有人改姓张。

张姓郡望

郡望共有26个,分别是清河郡、范阳郡、太原郡、京兆郡、南阳郡、敦煌郡、安定郡、襄阳郡、洛阳郡、河东郡、始兴郡、冯翊郡、吴郡、平原郡、河间郡、中山郡、魏郡、蜀郡、武威郡、犍为郡、沛郡、梁郡、汲郡、高平郡、河内郡、上谷郡。

张姓堂号

总堂号:清河堂

分堂号:百忍堂,金鉴堂,孝友堂,亲睦堂,冠英堂,燕贻堂,敦睦堂,宗岳堂,敬谊堂,源流堂,一本堂,二铭堂,九如堂,九居堂,九裔堂,三立堂,三知堂,三治堂,三箧堂,于斯堂,大本堂,大忍堂,五眼井张祠,中和堂,文星祠,文星堂,文德堂,世恩堂,世德堂,本立堂,四益堂,永思堂,永庆堂,芝泉堂,存着堂,存善堂,光裕堂,曲江堂,亦政堂,守经堂,聿修堂,孝思堂,志合堂,芹馀堂,两铭堂,序源堂,祀先堂,青湖堂,东聚堂,忠文堂,忠孝堂,尚义堂,尚德堂,味芹堂,明伦堂,明义堂,垂裕堂,和德堂,金陵堂,念德堂,建本堂,草圣堂,持纪堂,思存堂,思孝堂,思则堂,追远堂,衍庆堂,叙伦堂,峻德堂,凌云堂,务本堂,培本堂,萃敬堂,崇本堂,崇德堂,敦本堂,焕文堂,清河堂,张在公祠,绍忍堂,报本堂,万石堂,敬宗堂,敬睦堂,敬爱堂,敬翠堂,棣萼堂,顺德堂,集成堂,复古堂,诒谋堂,敦九堂,敦本堂,敦厚堂,敦伦堂,尊经堂,尊礼堂,道生堂,裕裔堂,睦族堂,爱敬堂,诚心堂,雍睦堂,义芬堂,源远堂,福人堂,嘉顺堂,嘉会堂,寿康堂,聚星堂,鸣珂堂,种德堂,毓秀堂,横渠堂,乐育堂,德成堂,德征堂,馀庆堂,庆馀祠,燕诒堂,燕翼堂,树德堂,积庆祠,积庆堂,笃亲堂,亲睦堂,凝远堂,济美堂,彝伦堂,怀义堂,怀德堂,宝鉴堂,继忍堂,铁耕堂(共136个)

张姓源流

一、(張)zhāng

现行最常见姓氏。据有关部门统计,张姓系我国现行最大姓氏之一,总人口在一亿以上,分布几遍全国各地。汉、满、蒙、回、鲜、壮、京、黎、水、苗、怒、白、彝、羌、土、侗、布朗、纳西、土家、布依、赫哲、仫佬、仡佬、拉祜、景颇、阿昌、基诺、哈尼、门巴、锡伯、东乡、撒拉、裕固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风俗通》注云:“张、王、李、赵,黄帝赐姓。”

2、又,其注引《唐书·世系表》云:“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赐姓张。”

3、郑樵注云:(张氏)世仕晋,晋分为三,又仕韩,此即晋公族,以字为氏者。谱家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观孤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按:弧星,《姓氏词典》引作“张星”,误),赐姓张氏。此非命姓氏之义也。(按: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世,《姓氏词典》引作“始”),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赵有张谈,韩有张开地,赵、韩分晋,皆张侯之裔也。此以字为氏,系出解氏。

4、或为高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有故改氏》:“金张浩,辽阳人,本姓高氏,东明王之后。曾祖霸,仕辽为张氏。”

5、或为蒙古族人名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赐姓》载:“明赐元人姓名:哈喇尼敦曰张善;藏布曰张志义。”

6、或以地名为姓。《续通志·氏族略·总论·以国为氏》:“金特嘉氏,其先世居张皇堡,尝以张为氏。”此以地(国)为氏,出自女真族。

7、清代高丽族亦有张姓,散处易州、望京等地方。见《清通志·氏族略》。

8、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清代满族之爱义氏、罕楚氏、彰锦氏、扎拉哩、扎库塔、颜札、赫乌里等多个姓氏或改为张氏。

9、或为韩氏所改。汉张良,本韩公族,避秦难改姓张。

10、《姓氏考略》据《方舆纪要》注云:“汉诸葛亮赐龙佑那为张氏。”龙佑那,白族之先。《中国人的姓名·白族》亦载:“三国诸葛亮赐仁果九代孙龙佑那张姓。”

11、《三国志·魏志》载:魏将张辽,本姓聂,改为张氏。

12、《中国人的姓名·白族》又载:唐赐南诏国大首领将军乐进求张姓。乐进求,本无姓,后为张乐进求。

13、彝族之张姓,则由“都卑普”(蜂族)、“对素普”(鸟族)、“薄以鱼普”(虎族)、“阿鲁普“(獐族)、“那普”(黑族)等所改,见《中国人的姓名·彝族》。

14、羌族之张姓,则由“耶给”所改。本为人名,汉意“獐子”,以名为姓,盖取其汉意“獐”之音,谐以汉姓“张”而得。

15、土族之张姓,则由“姜加·孔”、“姜加·阿寅勒”所改。土族语“姜加·孔”,意为姜加人;“姜加·阿寅勒”意为姜加村,后或取其首音“姜”,谐以音近似之汉姓“张”(或作“章”)而为单姓。

16、赫哲族之张姓,由则“瞻”字音讹而得。或称:“张凯喜本不姓张,民国初年在登记他祖父的名字时,执笔人认为其祖父的名字语音太长,不好写,便以其祖父的官名‘瞻仁大人’的第一个‘瞻’改写成‘张’。”

17、苗族之张姓,今贵州之台江一带有分布,由万姓所改。

18、阿昌族之“张”姓,则出自“喇准”;或称汉张姓融入阿昌而为“喇准”氏。

19、基诺族之张姓,分布於云南之景洪,由“谢也撒”所改。

20、锡伯族之张姓,则由张佳氏所改。

21、东乡族之张姓或始自大湾头门宦创始人穆罕因底尼。相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裔,阿拉伯人。穆罕因底尼到临夏传教时比较贫困。到东乡地区以后,大湾头的群众送给他九亩地。此后,他以一个侨居的传教士逐渐成为自耕自食的东乡族人。由于大湾头的人都姓张,穆罕因底尼随乡入俗也姓了张,取名张玉皇,字普吉,后来人们就把大湾头门宦称为张门门宦。大湾头的张姓人,原来是汉族,后皈依了伊斯兰教,连同姓氏一同融入东乡族。

22、达斡尔族之张姓,则由札模氏所改,系出倭哷哈拉。后或取“札莫”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姓“张”而得。注(14)——(22)参见《中国人的姓名》。“出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张氏谱图》云有四十三望(《姓氏考略》)。”汉代有张骞,出使西域;又有张衡,发明家;又有张机,医家;三国时蜀有张飞、魏有张辽;唐代有张九龄;明代有张煌言;当代有张大千。

张姓起名的基本原则和起名原理

1、张姓用字只有1个读音zhāng,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音,避免张姓和名字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声母韵母放在一起作为名字,这样读起来很拗口,比如:南兰倪、孙存春等。

2、张姓张笔画有7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张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比较匀称!

3、张姓五行属火,张姓吉凶寓意为吉,张姓宝宝起名字应该从寓意出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4、张姓宝宝起名字最好结合孩子的生辰八字,这样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数理,如需根据生辰八字免费起名,可以参考“生辰八字起名”。

总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则是:念着好听、写着好写、有意境和寓意、符合五行数理。

张姓

张姓的来源

  张姓的来源有两个说法。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黄帝之张挥,张挥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取弓长之意,赐姓张于濮阳,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源于改姓:出自聂姓。源于赐姓。源于他族改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张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改姓等。张姓是宋朝第三大姓,是元朝和明朝第二大姓。

  张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2019年1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数据显示,张姓人口总数达到0.954亿,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

张姓的起源有哪些?

张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历史上,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255年-314年)建立前凉国 。
张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2019年1月,根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张姓人口总数达到了0.954亿,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
起源始祖与起源源流
张(Zhang)姓源出主要有:
1、源于姬姓:
①出自上古黄帝之孙张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1][2]这一支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
②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3]
2、源于改姓:
①出自聂姓。三国魏将张辽本来是聂壹(马邑之谋的发起者)的后人,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其子嗣便以张为姓。[4]
②源于赐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③源于他族改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古代的乌桓、女真、鲜卑、匈奴、契丹等族,有改汉姓张氏者。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均有人张姓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张氏。
得姓始祖
张挥,号天禄,青阳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社会影响大,所以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张于濮阳,封地清河。后逝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因此,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张姓的历史来源

张(Zhang)姓源出主要有:

1、出自“长”姓:

1971年,河南省新郑的郑韩故城出土了一批韩国铜兵器,其中两件铜戈铭文分别为:“四年郑命:司寇长朱,武库工师:冶尹皮攴造”;司寇张朱,右库工师:春高,冶尹:濡造。”

即同一司寇之名,其名字一作“长朱”,一作“张朱”,说明春秋时不仅有“长”姓,而且这个“长”姓就是“张”姓。长氏原为东夷的后裔,臣服于商后,负责制造弓箭等武器。在甲骨文三期卡辞中,有“其又长子唯龟至王受又”的记载,说明长是一方国,定期向商王贡龟。

后来繁衍为张姓,故长氏是张姓祖先。在书面文字中,春秋中期以前只有“长”姓而无张姓,中期以后则只有“张”姓而无长姓。

2、源于姬姓:

一。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黄帝的孙子(一说为第五子)名挥,官为弓正(监管制造弓箭的官),观孤星,始制弓矢,主祀张星,因姓张氏,其后裔居于尹城青阳乡(今河北清河,或说山西太原),是为清河张氏。

二、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张老、张侯(即解张)均是晋国的大夫,张老的后代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解张也被一部分张姓后裔奉为先祖。

3、源于改姓而来:

一、出自聂姓。三国曹魏名将张辽原姓聂,先人为西汉山西马邑巨商聂壹,曾献计汉武帝于马邑围捕匈奴军队。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其子嗣便以张为姓。?

二、出自赐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在三国的时候诸葛亮将其降服并且赐姓为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三、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满族、蒙古族、藏族、壮族、苗族、瑶族、黎族、阿昌族、纳西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均有改张姓者,台湾原住民亦不乏用张姓之人。

扩展资料:

张姓的概况

张是汉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4位。张姓是中国大陆第三大姓,有848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07%,张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为世界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之一。



张姓起源于河东“解邑张城”(今山西运城临猗县西)。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姓

张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几?

张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至2007年,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中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显示,张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6.83%。

张姓氏族最早活动于“尹城青阳”,古地在今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直至西周宣王时期,在陕西地区出现了张姓的踪迹,西周青铜器皿上铭有张伯、张仲,他们是西周的贵族。张仲辅佐周宣王,使西周得以中兴。

扩展资料

名人

1、张仪

张仪,姬姓,张氏,名仪,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2、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3、张骞

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本文地址:https://dadaojiayuan.com/baijiaxing/28062.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篇中文姓氏的文章,据文献记载,最开始收集了411个姓氏、后补充道568个,包含单姓444个,复姓124个。该文章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整齐的排列,每一句都押韵,并非按人口多少排列,尽管百家姓内容没有文理,但是对于中国的姓氏文化的认识有很大作用,所以才会流传成百上千年。《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我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