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简介
“李”字拼音:lǐ,“李”属于常用字,“李”字部首是:木,构造是:木子,繁体字和笔画为:李:7;李的五行属性是火
李姓全国人口约 1.01 亿,属最常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2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
李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李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宋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2%,排在王姓之后,为宋朝第二大姓。李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1.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四川、河南、山东,这四省李姓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陕西、江西、山西、湖南等地。全国形成了围绕中原地区的新月形李姓聚集地带,这个地带由冀豫鲁、晋陕、川湘赣三大李姓聚集中心组成。
明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5%,仅排王、张之后,为明朝第三大姓。宋元明时期,李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600年中李姓总人口减少了10%。这与北方地区长期战乱,尤其是元朝的野蛮统治有密切关系。面对战乱和屠杀的受害群体首先是大姓汉族人群,李姓是北方地区的大姓,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明朝时期,江西为李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3.3%。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西、山东三地,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32.7%。其次分布于浙江、江苏、河北、福建、河南等地。宋元明期间,李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除了人口急剧减少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东南的赣苏浙闽、华北的晋冀豫鲁两大块李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李姓的人口已达9200多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38%。从明确至今500年中李姓人口由510万激增到近9200万,近18倍。李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四省,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32%。其次分布于广东、湖南、湖北、云南、安徽五省,约占李姓人口的25%。东北三省的李姓密度也较高,大约占10%。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大约占李姓总人口的10.3%。全国形成了中原、华北、云川、东北四大块李姓高密度聚居区。
李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李姓在西南、华北是最常见的姓氏。李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云南、四川南部、豫冀鲁晋大部、甘肃中部、吉黑大部,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8.8%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图面积的18%,大约30%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陕甘宁蒙大部、川东、重庆、黔湘鄂、桂粤大部、苏皖北部、山东东部、辽宁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6.6%—8.8%,约占了国图面积的36%,大约51%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赣浙闽台、苏皖大部、桂南、海南、粤东、新疆西北、甘西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2.2%—6.6%,约占了国土面积的21.6%,大约19%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
李姓起源(来源)
李姓主要源自:嬴姓、姬姓。
1、源出嬴姓说。
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 ),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
2、李树图腾说。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以李树为图腾。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并以李树为神树,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入李白家有桃李园,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3、源出姬姓(虎图腾)说。
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
有一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4、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
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实为汉将李陵后裔。
西夏皇室拓跋李氏,唐末时被赐为李氏,名义上是赐姓,实际是恢复李姓,因为西夏皇族拓跋氏为汉将李陵后裔。
唐朝时期,皇室赐予大臣或武将为国姓,先是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从李唐皇族姓李,稍后大食国人李诃末将军、李彦升和波斯人李铉、李珣均被王侯赐姓,再后来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以及犹太、安息、高句丽、党项等外来少数族裔因功或者内附,多被封赏为李姓。
李姓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设置,因在陇山之西得名。相当于今甘肃省东乡以东及陇西一带。
赵郡: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将秦代原有的邯郸改为赵国,治所在邯郸(今河北省中部)。东汉建安年间(公元2世纪末)改为赵郡。相当于河北省中部赵县、邯郸一带地区。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此外还有渤海郡、襄城郡、江夏郡、梓潼郡、范阳郡、南阳郡等。
李姓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青莲堂:唐代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李姓后人为纪念这位大诗人,便以“青莲”作堂号,永示缅怀。
此外还有赵郡堂,平棘堂等。
李姓源流
一、李
李姓分布: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7.9%,为中国第一大姓。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而在东南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李姓起源:
1、源自嬴姓。帝高阳氏之裔陶为尧大理(掌刑法长官),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商纣王之时,理徵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正逃难至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
2、汉中李氏源出巴西宕渠(故城在今四川渠县东北)氐人,天下大乱,后迁于汉中杨车坂,魏武帝克汉中,李虚率众归顺,拜为将军又迁于略阳北土,复号巴氐,见《晋书》。
3、北魏时改代北叱李氏为李氏,见《魏书·官氏志》。
4、阆州李氏丁零(即高车族)人,源出代北鲜于氏,世为豪族,后乞赐姓李,见《旧唐书》、《金石萃编》。
5、太原李氏,源出回鹘。唐时阿跌部落在贞观时内附,以部为氏,后因功赐姓李氏,遂家于太原,见《新唐书》等。
6、京兆李氏,源自契丹,其先为契丹酋长,见《通鉴》。
7、金城李氏,源自沙陀,其先本号朱邪,出于西突厥人。唐贞观中,沙陀都督朱邪尽忠归顺,赐姓李氏,遂为沙陀贵种,见《旧五代史》等。
8、杨城,妫州李氏,源自奚人,亦为唐所赐姓,见《新唐书》。
9、高平李氏,源自靺鞨人,隋末有突地稽部酋长,率部归,居营州,授金紫光大夫、辽西太守,后徒高平,赐姓李,见《新唐书》。
10、幽州李氏,源自靺鞨人,其先本姓茹茹,唐时茹常居幽州,以战
李姓名人:
李耳,周时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著《道德经》。
郡望:
陇西、赵郡、顿丘、渤海、中山、襄城、江夏、梓潼、范阳、广汉、梁国、南阳。
其他:
日本侵占台湾时,台湾李姓曾被迫改用玉理、岩理、理光、中里、金里、里见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均恢复为李姓。
李姓起名的基本原则和起名原理
1、李姓用字只有1个读音lǐ,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音,避免李姓和名字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声母韵母放在一起作为名字,这样读起来很拗口,比如:南兰倪、孙存春等。
2、李姓李笔画有7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李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比较匀称!
3、李姓五行属火,李姓吉凶寓意为吉,李姓宝宝起名字应该从寓意出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4、李姓宝宝起名字最好结合孩子的生辰八字,这样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数理,如需根据生辰八字免费起名,可以参考“生辰八字起名”。
总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则是:念着好听、写着好写、有意境和寓意、符合五行数理。
李姓的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2%,排在王姓之后,为宋朝第二大姓。李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1.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四川、河南、山东,这四省李姓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陕西、江西、山西、湖南等地。全国形成了围绕中原地区的新月形李姓聚集地带,这个地带由冀豫鲁、晋陕、川湘赣三大李姓聚集中心组成。 明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5%,仅排王、张之后,为明朝第三大姓。宋元明时期,李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600年中李姓总人口减少了10%。这与北方地区长期战乱,尤其是元朝的野蛮统治有密切关系。面对战乱和屠杀的受害群体首先是大姓汉族人群,李姓是北方地区的大姓,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明朝时期,江西为李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3.3%。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西、山东三地,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32.7%。其次分布于浙江、江苏、河北、福建、河南等地。宋元明期间,李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除了人口急剧减少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东南的赣苏浙闽、华北的晋冀豫鲁两大块李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李姓的人口已达9200多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38%。从明确至今500年中李姓人口由510万激增到近9200万,近18倍。李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四省,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32%。其次分布于广东、湖南、湖北、云南、安徽五省,约占李姓人口的25%。东北三省的李姓密度也较高,大约占10%。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大约占李姓总人口的10.3%。全国形成了中原、华北、云川、东北四大块李姓高密度聚居区。 李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李姓在西南、华北是最常见的姓氏。李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云南、四川南部、豫冀鲁晋大部、甘肃中部、吉黑大部,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8.8%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图面积的18%,大约30%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陕甘宁蒙大部、川东、重庆、黔湘鄂、桂粤大部、苏皖北部、山东东部、辽宁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6.6%―8.8%,约占了国图面积的36%,大约51%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赣浙闽台、苏皖大部、桂南、海南、粤东、新疆西北、甘西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2.2%―6.6%,约占了国土面积的21.6%,大约19%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
李姓人口分布情况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2007年4月公布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李姓拥有人口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综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资料,在新“百家姓”中,李姓位列第二位。
今天,将近三成的李姓人口集中分布在河南、四川、山东三省。其中,仅李姓的起源地河南一省,李姓人口就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0.8%,是李姓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在青海省,李姓人口占据该省汉族人口的11.4%,位居全省第一位。在陇西李氏的祖居之地、今天的甘肃省临洮县,李姓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七分之一。
在台湾,李姓是排名第五的大姓,素有“陈林李蔡,天下一半”的说法。
在越南和朝鲜,李姓均是排名前十位的大姓。而他们的祖先,大多来自中国。
根据海外华人社团的不完全统计,李姓人口数量在海外华人中占绝对第一,大约占全部海外华人人口数量的1/7左右,其总数大约相当于整个青海省的人口总数。
李姓调查表来源; 人口数量; 分布地区 可以去人人调查发这个调查,是免费的,最后还能在线分析结果
在全国有多少李氏家族的人?分布在何处? 李姓占汉族人口的7,4%,即超过9620万人。加上其它民族李姓人口已超过1亿,李姓在国内分布极广,以北方居多,在海外也几乎遍及全世界。根据古资料显示,李姓是嬴(ying)姓颛顼(zhuan xu)的后裔,先为理姓(大理石的理)。现在,是中国第一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
一理姓官员,商朝末年因避难逃至今河南,在河南鹿邑(yi)县定居。为了感激逃难时有木子(一种木本植物的果实)充饥及躲避殷纣王的追缉,改为李姓。
李姓从商末到东周初的二百多年间一直居住在河南。东周时期李姓向甘肃、河北发展,西汉时期,李姓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从东汉开始,李姓陆续迁徙西南,分布于四川、广西一带。在唐朝以前李姓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在长江以南仅分布部分地区。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统治了将近300年,李姓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朝李家皇室子孙众多,另外,凡有功于唐朝的人,均被赐与李姓,这样大大扩充了李姓人口。经过唐朝的大发展之后,李姓开始南迁,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河南的李姓于唐高宗年间进入福建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不少李姓因避战乱迁往南方;第三次从唐末黄巢大起义到五代,因中原地区长期动乱,李姓自长安、河南等地方直接进入福建、广东等地。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王称帝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大成、西凉、凉、吴、魏 、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另外,李姓历代人才辈出。春秋时有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李耳(老子);唐代有政治家李渊,李世民、大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等;五代词人李煜;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名将李显忠;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文学家李梦阳、农民起义首领李自成。
清代太平天国将领李开芳、李秀成,戏曲理论家、作穿李渔;近代有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 *** 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地质学家李四光、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等等。海外居住的李姓也涌现了许多杰出人才。美籍华人李政道、李远哲,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为当今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祖籍广东的李光耀曾任新加坡总理;现代香港十大财团之首、广东潮州人李嘉诚 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策划专家李桥林(湖南人)李悦男 (内蒙古人)(李华建 湖北人) 等等。
全国目前姓李的大约有多少人口 李姓 ,世界第一大姓氏,在中国有9500万,在韩国、朝鲜超过900万,全球总规模超过1.2亿。
世界上有超过1亿以上的李姓人口,韩国、朝鲜、越南李姓也是大姓;在华人占少数民族的美国,李姓竟排到22位,超过很多美国本土姓氏。尽管北方王姓已超过李姓,但南方及长江流域李姓都多于王姓,所以,2006-2013年国家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一直把李作为第一大姓,全世界的李姓人口聚在一起牵手能围绕地球转1.5圈。
重要分支迁徙路线地区为:鹿邑、陇西(甘肃 临洮县)、赵郡(河北邯郸市西南)、福建、广东、浙江、台湾、东南亚。据2010年最新人口普查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为中国第一大姓,约占全国人口的7.9%。
如果加上少数民族中的李姓和海外华裔李姓,李姓总人数超过1亿,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李姓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以及西北河西走廊,另外在西南云贵走廊也有集中聚落,自古认为李姓源自于徐淮夷,发祥在陇右、赵郡两地。
李氏排名第几有多少人口 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据介绍。全国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以上的姓有10个,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姓氏人口少于2000万多于1000万的姓氏有12个,依次是: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梁。位列前100名的姓氏还有:谢,宋,唐,许,韩,冯,邓,曹,彭,曾,肖,田,董,袁,潘,于,蒋,蔡,余,杜,叶,程,苏,魏,吕,丁,任,沈,姚,卢,姜,崔,钟,谭,陆,汪,范,金,石,廖,贾,夏,韦,付,方,白,邹,孟,熊,秦,邱,江,尹,薛,闫,段,雷,侯,龙,史,陶,黎,贺,顾,毛,郝,龚,邵,万,钱,严,覃,武,戴,莫,孔,向,汤。前100个姓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77%。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姓名研究专家王大良认为,这次最新排名是有史以来最准确的一次,这对了解姓氏的分布与人口迁徙过程都有着重要意义。王大良说,“以前的排名方法,是在全国抽取50多万人进行抽样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排名顺序,这些姓氏也主要是汉族的姓氏。“而此次的排名,是依托公安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其准确率更高,而且涵盖了56个民族的姓氏。如排在94位的‘覃’姓,就是土家族的一个姓氏
姓李的分布在什么地方? 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李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氏,李姓在国际上的分布:中国 韩国 朝鲜 东南亚 欧美,李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四省,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32%。其次分布于广东、湖南、湖北、云南、安徽五省,约占李姓人口的25%。东北三省的李姓密度也较高,大约占10%。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大约占李姓总人口的10.3%。全国形成了中原、华北、云川、东北四大块李姓高密度聚居区。
李姓世界人口有几多少? 李姓,唐朝国姓,人数极多,分布极广,全球人口总规模超过1亿人[1] 。2014年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李姓人口有927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7%。除中国外,在韩国、朝鲜、越南、东南亚、加拿大、欧美华人中李姓也是常见姓,尤其在加拿大,李姓为第八大姓,韩国,朝鲜李姓为第二大姓。
李姓中万卷堂李起源于何处,分布在全国哪些地方? 李姓,中原姓氏之一。中国第二大姓。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约为1亿,其中中国大陆有李姓9207.4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7.19%。湖南、四川、重庆是第一大姓李姓[1] ,河南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在台湾地区、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姓为第二大姓。 为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或“木子李”。 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译音分别有Li、Lee及Lay等,而澳门则有Lee、Li及Lei等。Li为汉语拼音,Lee及Lay为粤语拼音,而Lei则为葡萄牙语译音。李姓历代名人极其多,如思想家李耳、诗仙李白等。
1、源出嬴姓说
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 ),先为理氏,后为李氏。 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
2、李树图腾说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 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 并以李树为神树, 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 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 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入李白家有桃李园, 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3、源出姬姓
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
4、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 。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实为汉将李陵后裔。
扩展资料:
李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李姓在西南、华北是最常见的姓氏。李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云南、四川南部、豫冀鲁晋大部、甘肃中部、吉黑大部,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8.8%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图面积的18%,大约30%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
陕甘宁蒙大部、川东、重庆、黔湘鄂、桂粤大部、苏皖北部、山东东部、辽宁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6.6%—8.8%,约占了国图面积的36%,大约51%的李姓人口居住于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姓
本文地址:https://dadaojiayuan.com/baijiaxing/28023.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