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主要思想:《史记》是秦汉以来统一事业在史学上的反映,其主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宗之言”,意为推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说明历史发展和历代王朝兴盛衰亡的演变,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人生理想。这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进步的历史观,创立了前所未有的囊括中外、贯通古今的通史新体例。
代表名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史记·龟策列传》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史记·商君列传》 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史记·滑稽列传》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史记·赵世家》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彊。——《史记·商君列传》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负荆请罪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鸿鹄之志 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毛遂自荐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破釜沉舟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 韦编三绝 “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拥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汉宣帝时期,《史记》经过司马迁外孙杨恽的努力,才开始流传,但到东汉时已经有了残缺。《史记》有两部,一部在司马迁的工作场所(宫廷);副本在家中。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开始把该书内容向社会传播,但是篇幅流传不多,很快就因为杨恽遇害中止。《史记》成书后,由于它被指责为对抗汉代正宗思想的异端代表,因此,在两汉时,《史记》一直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谤书”,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公正评价,而且当时学者也不敢为之作注释。因为《史记》中有大量宫廷秘事,西汉严禁泄露宫廷语,因此只有宫廷人员才能接触到该书。 东汉中期以后,司马迁创作的《史记》比较广泛地传播流行。东汉朝廷也曾下诏删节和续补《史记》,以后一直流传的是经续补的《史记》。 唐朝时期,由于古文运动的兴起,文人们对《史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当时著名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等都对《史记》特别推崇。 宋元之后,欧阳修、郑樵、洪迈、王应麟各家,以及明朝的公安派、清朝的桐城派,都十分赞赏《史记》的文笔。《史记》的声望与日俱增,各家各派注释和评价《史记》的书也源源不断出现。 第一系:宋刻十行本。 第二系:约有4种,分别为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杭州十四行刊本;南宋孝宗年间建阳刊本;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朱中奉刊十二行本;南宋绍兴年间淮南东路转运使司刻九行本。 第四系:现存最早的是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蔡梦弼刻二家注本,此后又分为2支。 第一支: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建阳黄善夫刊三家注本、元彭寅翁刻本、明廖铠刻本、明柯维熊刻本、明王延喆刻本、明秦藩刻本、清同治年间崇文书局覆刻王延喆刻本、清同治年间金陵书局刻张文虎校本。 第二支较为复杂,这一支的起头是蒙元中统二年(1261年)刻本,由中统本出的有明游明刻本、明建阳慎独斋刻本、明建宁官刊本以及元大德年间刻本。而从大德本又分出明南京国子监刻本和北京国子监刻本。而清乾隆四年(1739年)武英殿刻本则从北监本出。 此外还有一系即明末汲古阁十七史本,此本为单集解本,据说源自宋刻,但具体底本不详,据此本重刻的则有清同治年间五局合刻二十四史本(金陵书局刻)。其中,“史记三家注”是目前最有名是史记注本。 即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的合称。《四库提要》认为散列正文下并合为一编,始于北宋。现存最早的有南宋黄善夫刻本(商务印书馆收入影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清乾隆时武英殿刻《二十四史》本较为通行。同治年间金陵书局刊行张文虎考订的《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一百三十卷,是清朝后期较好的刊本。中华书局1959年以金陵书局本为底本出版《史记》,分段标点,将原散列正文下的三家注移于每段之后,原序文亦移置全书后,并以年代次序重排。 《史记》上起传说中的轩辕氏,下至汉武帝,纵贯三皇五帝至秦皇汉武的历史全程,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叙事完整,作者写这部书的目的是要“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伦理、道德、宗教、文学、艺术、天文、医学等都被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作为纪传体,《史记》又不同以前史书所采用过的编年体或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这是史学体例上影响极为深远的创举。此后,从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清史稿》近两千年来所修正史,基本上都沿袭《史记》体例。 《史记》以其卓越的成就,在史学和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文学上,司马迁把我国的历史散文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唐宋古文家无不标举《史记》为典范,明清古文家无不熟读《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史记》的巨大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所给予的高度评价和精辟概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uzibaijia/1582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北齐书》
下一篇:
道德经
代表性典出成语:
影响与价值
流传情况:
注释版本:
第三系:为集解索隐二家注本,现存2种,一种是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张杅刻本,一种则是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耿秉重刻张杅本。史记三家注
名家评书:
参考资料:
1.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百度百科2. 史记三家注百度百科3. 司马迁《史记》中的十大名句 4. 出自《史记》的10个成语典故 5. 《史记》的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