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是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南史》文字简明,事增文省,在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南史》把南朝各史的纪传汇合起来,删繁就简,以便阅读。列传中不同朝代的父子祖孙,以家族为单位合为一卷,便于了解门阀制度盛行的南北朝社会。对各朝正史以删节为主,但有应删而未删的,如宋、齐、梁、陈四朝受禅前后的九锡文和告天之词等官样文章;有过求简练以致混乱不确切的,如把都督某某几州诸军事、某州刺史的官衔,一律省成某某州刺史加都督;也有由于对原书史文未能很好领会而把重要字句删去的。
《南史》中也有沈约《宋书》、萧子显《南齐书》等书中所未载的材料。虽然记载细微琐事较多,而且杂以神怪迷信,但也不乏有意义的史料。《宋书》未立文学传,《南史》以因袭为主,因而文学传不包括宋而从南齐丘灵鞠开始。这说明李延寿撰写《南史》《北史》的体制是汇集正史的纪传,因而拘泥于原书,没有达到李大师横则沟通南北,纵则贯串几代,综合成为新著的意图。
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 一日而不备。——《南史·列传·卷六十一》
举大事必有所资。——《南史·列传·卷五十三》
物各为主,无所责也。——《南史·列传·卷十六》
理贵有中,不必过厚。——《南史·列传·卷十八》
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南史·列传·卷十九》
至道深微,惟人是弘。——《南史·本纪·卷四》
人生何事须聚畜,一身之 外亦复何须。——《南史·列传·卷三十三》
成败相因,理不常泰。——《南史·本纪·卷一》
人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南史·列传·卷三十九》
奢侈者鲜有不败。——《南史·列传·卷四十五》
王者不言有无,诸侯不说多少,食禄之 家,不与百姓争利。——《南史·列传·卷三十三》
归师勿遏,古人畏之,死地兵不可轻也。——《南史·列传·卷二十五》
阿意取容
“季直不能阿意取容,明帝颇忌之,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南史·孝义传下·陶季直》
步步生莲花
“(东昏侯)又凿金为莲华(花)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花)也。’”——《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
苍髯如戟
“君须眉如戟,何无丈夫意?”——《南史·褚彦回传》
唱筹量沙
“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南史·檀道济传》
齿牙馀论
“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馀论。”——《南史·谢脁传》
迷途知反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南史·陈伯之传》
嫁祸于人
“答曰:‘己所不欲,岂可嫁祸于人。’乃焚之。”——《南史·阮孝绪传》
精兵简政
“徐陵为吏部尚史,精简人物。”——《南史·陈暄传》
目光如炬
“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南史·檀道济传》
在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中,《南史》没有采取编年体,而是把南朝各史的纪传汇合起来,删烦就简,以便阅读。列传中不同朝代的父子祖孙,以家族为单位合为一卷,对于了解门阀制度盛行的南北朝社会,有一定的方便。对各朝正史以删节为主,但有应删而未删的,如宋、齐、梁、陈四朝受禅前后的九锡文和告天之词等官样文章;有过求简练以致混乱不确切的,如把都督某某几州诸军事、某州刺史的官衔,一律省成某某州刺史加都督;也有由于对原书史文未能很好领会而把重要字句删去的。《南史》中也有沈约《宋书》、萧子显《南齐书》等书中所未载的材料。虽然细微琐事较多,而且杂以神怪迷信,但也不乏有意义的史料。《宋书》未立文学传,《南史》以因袭为主,因而文学传不包括宋而从南齐丘灵鞠开始。这说明李延寿撰写《南史》《北史》的体制是汇集正史的纪传,因而拘泥于原书,没有达到李大师横则沟通南北,纵则贯串几代,综合成为新著的意图。
2、立足民族融合
李氏父子重视国家统一的历史思想是十分可贵的,决心写一部体现“天下一家亲”贯通南北朝的史书,参考”杂史”千余卷,删繁就简,事增文省,其中删《魏书》《宋书》最多,删文多为诏诰、符檄、章表。显然,在隋、唐全国统一的局面形成后,人们很需要综合叙述南北各朝历史的新著。同时,分裂的封建政权互相敌视的用语如”索虏”、”岛夷”之类,已与全国统一后南北各民族大融合的形势不相适应。所以李氏父子打破了朝代的断限,通叙南北各朝历史,又在书中删改了一些不利于统一的提法,正是反映了当时历史的要求。这也是南北史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南史》文字简明,事增文省,在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突出门阀士族地位,过多采用家传形式。例如将不同朝代的一族一姓人物不分年代,集中于一篇中叙述,实际成为大族族谱。以王、谢等大家为主,《列传》多附传,附传的人物多属家族成员,例如《南史·袁湛传》附传人物达12人,《北史·陆俟传》附传多至20人,前后相去百余年,乃至于有大量的神怪迷信,王鸣盛批此甚谬妄。《南史》《北史》中,某些传文亦有重复现象。
陈书斠议(罗振玉) 二十四史订补第7册
补陈疆域志(近人臧励龢) 二十五史补编第4册据稿本
陈诸王世表1卷(万斯同) 二十五史补编第4册
陈将相大臣年表1卷(万斯同) 二十五史补编本第4册
二十五史三编第5册
二十四史订补第7册
魏书官氏志疏证1卷(清陈毅) 光绪23年刊本 二十五史补编第4册
历代史表原刊本 二十五史补编第4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uzibaijia/1582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隋书》
下一篇: 《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