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曾国藩:慎独,乃人生第一自强之道

荆十三 2024-05-27 18:17:39

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曾说过:

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短短几句话,句句不离慎独。

微信图片_20240527181437.png

小时的曾国藩和所有孩子一样,并非天资聪颖,其智力甚至可以说是中下水平,连考7次才中秀才。天资不够就算了,脾气还火爆,为人傲慢,好与人争,常常与人发生冲突,在朝廷中不受待见。照此下去,也就一平庸书生。改变发生在30岁那年,曾国藩突然醒悟,立志学王阳明“做圣贤”。他到处虚心求教,学习修身之法,持之以恒,严格自律。

曾国藩把自己一生修身秘法总结为两个字:慎独。正是凭着这两个字,他成为了一个让政敌都敬佩、去世后清王朝停朝三天的一代名臣。

曾国藩是如何做到一生慎独的呢?

01、立志以诚意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曾国藩认为,立志高远,方能把自己与凡夫俗子区别开来。人生没有追求的人,是不可能做到自律的。有高远的志向,慎独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根之木。

所以当曾国藩从内心深处开始立志建功立业时,他就为自己的修身之路注入了持久而强大的动力。

古往今来,凡是成大事者,无不具备“慎独”之道,所谓“慎独”,就是要管理好自己的起心、动念,绝不会因为别人不知道而故意放纵它们。为警戒自己的言行,改正自己的过失,曾国藩特意取了个别名:“涤生”。涤,就是洗涤过去的污垢;生,意味着每一次改过,都会迎来新生。

曾国藩一生把慎独放在修身之根本地位。他在《君子“慎独”论》中,仔细考察古人修身的功夫,认为成效显著的有四项:慎重独处,就会心胸泰然;庄严恭敬,就会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就会心悦虔服;正心诚意,则神灵也会钦敬也。慎独能够让人心神安宁,而我们平时的修行就在于养心,养心的关键,则在慎独。能够做到慎独,时常反省而不内疚,便是无愧于天地鬼神。

人心坦荡,没有一件有愧之事,则是处世泰然,内心是快乐、满足、宽慰、安然的,这是人生自强的第一途径,也是寻求快乐的良方,是守住身心的任务。他认为慎独是根本,是“体”,其他三条是枝叶,是“用”。曾国藩认为,慎重独处,就是遏制自己的欲望和贪念,连其中最隐蔽微小的地方也不放过,行事遵循自然之道,一刻也不能间断,内心时时刻刻自省且无愧于心,所以心胸安泰。

曾国藩说:“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举头三尺有神明,在曾国藩看来,人此一生,所作所为,不为做给别人看,是为给自己内心的道德有一个交待。

微信图片_20240527124033.png

02、静坐以养气

静以生慧。

曾国藩有一个习惯就是遇到不决的事情,点燃一炷香,然后盘坐静思,一般情况下,很多悬而不决的问题基本就能得出准确地判断了。这个习惯陪伴了他一生,帮他逢凶化吉,渡过了很多危难之时。

曾国藩在30多岁的时候,身体很差,曾经大吐血。碰见诤友唐鉴后,他在痛苦中写下了“修身十二法”,其中第二条是静坐。(敬、静坐、早起、读书不贰、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为此,他坚持了一辈子,每天坚持静坐半个时辰,战争越激烈的时候,他越注意静坐。通过静坐来省察自己的毛病,提升自己的心性。

“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休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每天要拿出一定时间来静坐养性,反省自己天性中隐现的仁义之心。正襟危坐,凝然镇定,如同宝鼎一般沉稳。真正成事者,一定是身上有静气的人。曾国藩主动在别人看不见的时间里修炼自己的定力。他坚持每日静坐,在静坐中洗涤身心,修心养性,锻炼自己精神的独处能力。

曾国藩还坚持每天写日记。

每天在日记中反思自己的言行得失,从29岁起,到病逝的前一天(1872年3月11日),他一生持之以恒,从未间断。他不但自己写,还把日记公开,通过亲人朋友的“点评”来提示自己,用他的话说就是:“势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所成。”

曾国藩在《曾文正公家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得到一笔额外财产,自己很羡慕。早晨醒来之后,我觉得自己很可耻,于是对自己痛加指责,说自己好利之心如此严重,做梦居然会梦到,这是不能容忍的。

中午到朋友家吃饭,席间,朋友说另一个人最近也发了一笔横财,我的心又为之一动,非常羡慕。回来后,我在日记里写道,早晨刚批判了自己,中午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我这个人真可谓卑鄙、下流。从曾国藩的日记中,他对自己意念的谨慎与敬畏,可见一斑。

习劳,即身体力行,一个人衣食住行,与他所行之事所用之力想匹配,这才符合天道、受人赞许,也就是神钦。有些富贵子弟,不营一业,而锦衣玉食,这必然是不能长久的。为什么有“少年富贵大不幸”的说法,因为不与努力匹配的所得,必将成为他日倾覆的引子。即使已身居高位,曾国藩依然以勤勉自励。许多人眼中,勤奋只是成功的途径,其实,勤奋是为了让自己配得上更大的成功。

曾国藩身上有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全部积淀,无论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还是道家刚柔相济的处世之道,都在这四句话里淋漓尽现。

在这个离伟大越来越远的时代,我们却从曾国藩身上,看到了中国人的气度。

那么,“慎独”是什么意思呢?

“慎独”二字最早出自《大学》、《中庸》,意思是在独处无人注意、督查时,自己也要保持谨慎不苟。

微信图片_20240527212709.png

《中庸》有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一个人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应该是更加谨慎小心才是,洁身自好而遵守道德。

曾国藩便是一个极其“慎独”之人,他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混混,怼天怼地,却在短短几年内逆袭,原因之一,就在于曾国藩做到了“慎独”。

曾国藩后半生一直保持着头脑清醒,不被欲望、权势所蒙蔽,他每天都会坚持去写日记,日记中反思自己的得失与心得,不断地检讨、不断地改进。

1839年,时年曾国藩39岁,那时的他便开始写日记反省,直到1872年3月1日,曾国藩病逝,他的日记才画上了句号。他曾自己总结道: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曾国藩也是将“慎独”进行到底的神人了。

明朝的大才子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说,他刚刚担任御史时,曾亲自去拜会当时的都台王延相,王延相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叫做“轿夫湿鞋”。

一个雨后的下午,一位轿夫换上新鞋在抬轿,因为是新鞋,所以轿夫抬轿时小心翼翼,生怕积水、淤泥弄脏自己的鞋子,但是就这样战战兢兢地走路,轿夫还是一不小心踏进了泥水中,之后的轿夫走路便是毫无顾忌了。

面对此情此景,王延相感叹,为官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想要善始,须得慎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uzibaijia/1579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