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古人把人才分为三个等级

网络 2023-11-15 06:03:38

“容止可观,进退可度”。“容”是容貌,“止”是仪表。“容止”是古人所谓的威仪。《春秋左氏传》中说,“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仪。”

作为国家的领导者,与人见面时的态度、言语、动作、穿着的服装,这些都是容止。让人一看就感觉到有威严,令人尊敬,言谈举止符合礼仪规矩,非常正派,是一个正人君子。“观”是观摩,即容貌仪表值得观摩,让人从中学到做人的态度。

《礼记·玉藻》篇中,有这样一句话:“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

“足容重”是在行走的时候要像大象一样稳重,四平八稳,非常缓慢。曾国藩先生,经常教育子弟要走路慢,说话慢,吃饭慢。这都是教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起一种稳重的作风。

“手容恭”,是在坐的时候手容要恭敬,要“手敛”。在走路的时候,“起脚敛手”。在走路的时候不能甩着胳膊,手容要恭敬,锻炼的时候除外。

“目容端”,“目”是眼睛,“端”是端平的意思。既不能向上,也不能向下。因为眼睛向上显得很轻视傲慢,眼睛向下显得很不屑,漫不经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里有傲慢或者是有刻薄,表现在眼睛上不一样。还有的人,说话的时候,眼睛叽里咕噜的乱转, 这说明这个人的心思很复杂,心眼动的很快,不停的动。

“口容止”,“止”是停止的止。告诉大家说话要适可而止,要给别人表现的机会。君子不能无言,要做到慎言。《论语·里仁篇》中有一段经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讷”是言语迟钝。君子跟别人讲话,不会抢着说,要慢半拍。说话很谨慎,但是做事的时候行动很敏捷。

“吉人之辞寡”。说话不要太多,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一个字都不多说。

《论语·季氏》里讲到该如何说话,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孔子说:随侍君子身旁容易犯三种过失,就是言语上的过失。

第一种:言未及之而言,是不该讲话的时候就讲出来了,这是犯了心浮气躁,没有耐心的毛病,不懂得观时机。

第二种: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该讲话的时候却不讲,这是犯了隐匿的过失,就是错过了讲的时机。

第三种,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瞽是盲的意思,目盲。在君子旁边,不懂得察言观色,不知道君子意向在哪里,乱说话,不看对方,不看场合,就会失礼,甚至会坏事。所以这三种过失都要避免,这就是要随时将自己的心收摄起来,不可以放逸,一放逸往往就会犯过失。

“声容静”,是说话的声音不能大声喧哗,像噪音一样。例如,乘坐飞机的时候,第一排的人,声音可以传到最后一排。在餐厅彼此交谈的时候,声音也是乱嚷嚷的一片。要学会感受别人的需要,不要因为自己的交谈而影响别人。

“头容直”,“直”是不歪斜,要端正。在跟人交谈的时候,不要把头侧在一边,这是很多人经常犯的一个毛病。

“气容肃”,喘气的声音不要太重,要给人一种肃静的感受。

“立容德”,站立的时候,不能倚在一边,一定要保持身体端正,这样才能给人一种有德行的感受。

“色容庄”,容色要庄重,给人一种有威仪的感受,让人不敢轻慢。

孔子教导,“色思温,貌思恭”,表情要很温和。表情温和,很恭敬,这样让人觉得很好亲近,但是又不敢造次,对你有敬畏心。既觉得想亲近,但是又不敢造次。因为自己的容貌庄重有威仪,恰到好处。这就是“容止可观”。

“进退可度”,夹注中说:“难进而尽忠,易退而补过。”“进退”是晋升或罢退的意思。无论是晋升或是罢退,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退隐江湖,都符合礼法。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

《孝经》中说:“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进朝为官时,要想到如何竭尽全力地为国尽忠,为人民服务。退隐江湖之后要想着如何补救君主的过失,更重要的是要想着如何补救自己的过失,更好地修养和完善自己,成就君子、圣贤的人格。

“难进而尽忠,易退则补过”,古人在选人的时候,把人才分为三个等级。《晏子》中记载,齐景公向晏子问求贤之道。晏子把人才分了三个等级,他说:“夫上,难进而易退也。其次,易进而易退也。其下,易进而难退也。

最上等的人才很难被举荐,是很难出来为官的,而且很容易地退位而去,就像诸葛亮这样的要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他才来辅佐你。

次一等的贤才,很容易出来做官,但是也很容易罢官而去。出来还是罢官,完全看需要,看时节因缘。

最下等的人很容易被举荐出来做官,但是却很难被罢退。因为真正有德行的人,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他没有私心,没有功利之心。所以是进是退,完全是看缘分,看条件。如果能用所学的出来贡献社会,贡献人民,他就出来做官,如果条件不成熟,他就退而独善其身,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品德。

所以古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古人出来做官的目的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是想帮助这个国君治理天下。当看到国君很真诚地以礼仪的方式来请他,他也愿意出来帮助国君治理天下。

现在人提倡竞选。很多人向西方学习提倡竞争上岗。这样做就不能排除竞争应聘者,是急功近利,是为了利而来。从这个角度看,竞选、竞争上岗往往选不出像诸葛亮、颜回这样最上等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是不愿意出来和人竞争的。而愿意出来竞争的,大体都有一些私心。所以竞争上岗很容易遗漏最上等的人才。

古人任用人才有办法,就是任用那个最谦虚、最礼让的人。重在提倡“让”,而不提倡“争”。所以最上等的贤才“难进而易退”,难以出来做官,但是一旦出来做官,一定会尽忠职守,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且很容易隐退,因为一旦有比自己更贤德的人才出现,自己会愿意让贤。

“进退可度”,根据唐玄宗的解释,“进退”,动静也,不越礼法,则可度也。“动”,是行动;“静”,是静止不动。无论是行动还是静止不动,一举一动都符合礼法。古人学礼,走路有走路的姿势,站立有站立的姿势,睡觉有睡觉的姿势,都要学其庄重。人做事是由身体表现出来的,身体的庄重,表现出来的是对所做之事的端正,不偏斜。

古人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引申出来,待人就不会不平等,更不会做伤害他人的事情。这就是由身体的端正,引申出来所做之事都正直无私。身体表现的都正直无私,行为就可以由染污的、自私的转变为不自私的、清净的。

“度”,度量的意思,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逾越礼法,既不过分,也无不及,都恰好符合礼法的规定。值得人作为学习的标准。

“容止可观,进退可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容貌威仪,可以值得观摩;进退举动,合乎礼法的规矩,恰到好处,君子以此治理百姓。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uzibaijia/1403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