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如何远离塑化剂伤害

医案日记 2023-04-30 16:30:57

如何远离塑化剂伤害

本报记者 衣晓峰

对大多数公众而言,“塑化剂”这个名词很陌生,其对人体的影响更是知之甚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远离塑化剂伤害?带着这一疑惑,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著名的营养学专家、哈医大一院内科学教授王桂照。

王桂照说,塑化剂在中国大陆称增塑剂,是一种塑料添加剂,可以使塑料柔韧性增强,变得更软、更易加工。世界上常用的塑料有五大类,应用广泛的聚氯乙烯(PVC)是必须用塑料添加剂的,可以这样说塑化剂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塑料制品中。目前的研究证实:有些塑化剂对人体是有害的,如邻苯二甲酸酯能伤害生殖系统,尤其是男童;另一种塑化剂双酚A能引起乳腺癌、前列腺癌、性早熟、不孕不育、心脏病、糖尿病等。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塑化剂几乎无处不在。有科研人员做过专门调查:在自来水、水库、湖泊、江河中发现有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酯则来源于喷涂料、农田塑料薄膜、PVC塑料管、塑料垃圾污染及焚烧。塑化剂也可通过医疗行为进入人体,如含有塑化剂的PVC,广泛应用于输液管、血浆袋、导尿管、气管插管、手套等。但大量进入人体的途径则是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塑料制品,如塑料盆、碗、盘、杯、饭盒、一次性餐盒、奶瓶、药瓶,以及各种塑料袋、保鲜膜、保鲜袋、各种食品的塑料外包装袋、塑料包装饮料、各种塑料玩具、清洁用品、沐浴用品、雨衣等。

王桂照指出,少量的塑化剂进入人体后一两天内大部分可自动排出,不至于对人体造成什么伤害,但目前我国对塑化剂,尤其是有毒塑化剂缺少使用量、检测方法及各种相关标准,没有详尽的规定和系统的研究。况且,塑料是世界上广泛应用、历史并不太长的产品,在人们享受它给生活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恐怕有些隐患尚未能被发现,这就像古代人们用锡壶装酒、热酒,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认识到锡壶饮酒能引起铅中毒。

有人说塑化剂的问题犹如一颗“隐形炸弹”,在雷达上观察不到,只有爆炸时才会让公众惊醒。因为塑化剂无处不在,想避免其潜入我们的体内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人们可以尽量减少塑化剂的摄入。为此,王桂照建议说:在日常生活中,应少食用塑料包装的食品,有专家曾在塑料包装饮料、方便面及其酱包中检出过塑化剂。现在,各种饮料和食品大多用塑料包装,如果长期、不间断地食用和饮用这些食品,极有可能造成体内塑化剂积累。同时,高温、油脂、酒、醋等均能加速塑化剂迁移至食品,因此要少用塑料制品,如盆、碗、盘、杯、饭盒等盛装食品,尤其是含油脂食品,并要避免趁热盛装。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超薄塑料袋是国家明令禁用的塑料袋,可在早市或路边地摊上,经常见到有人用它盛装热豆浆、豆腐脑、粥、馒头、烧饼、麻花、油条等,其危害不仅仅是高温和油脂能加速塑化剂溶入食品中,还有超薄塑料袋很多是家庭小作坊用废旧回收塑料做成的,里面含有细菌和有害健康的毒物。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饮料瓶都是一次性的,应禁止用饮用后的饮料空瓶来盛装植物油、酒、醋、酱油和热水;顺便要提及的是,建议不购买大包装塑料桶装植物油,各种植物油买回后要倒入玻璃、陶瓷容器内。

王桂照指出,保鲜膜用于饭菜覆盖一定不要和饭菜直接接触,和饭菜间要留出一定空隙,禁止将非微波炉专用保鲜膜和饭盒用于微波炉。不要用塑料杯、壸盛装热水,而改用玻璃、陶瓷杯饮水为宜。在用餐盒和塑料容器打包饭菜时,切忌趁热打包,尤其是含油脂多的饭菜。塑料瓶(盒)装的食品、饮料要尽快食用完,避免存放时间过长。要少吃罐头,因为罐头盒的内膜多是聚碳酸酯涂层。有车一族夏季车内尽量不存放塑料瓶装饮用水,因为在烈日下暴晒1~2小时后,温度可达60℃以上,致使塑化剂溶入水中。同时,家长要注意看护儿童,不要让他们啃咬塑料玩具,并且要养成玩后和饮食前洗手的习惯。

链 接

“塑化剂”风波

据可供查证的资料显示,“塑化剂”风波的源头始于今年4月。当时台湾卫生部门例行抽验食品时,在一款“净元益生菌”粉末中发现,里面含有DEHP(邻苯二甲酸酯,一种塑化剂),浓度高达600ppm(百万分之一)。追查发现,DEHP来自昱伸香料公司所供应的起云剂内。

自台湾食品遭“塑化剂”污染大面积曝光以来,“塑化剂”风波不仅从台湾刮进了大陆,被污染的行业也从食品扩散到了药品,且愈演愈烈。到目前为止,台湾地区公布的受塑化剂污染的问题企业及其相关产品名单已经达到973种,共涉及运动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果酱、果冻、胶囊锭状粉状食品等6种产品类别。

大陆公布的受塑化剂污染涉及4家企业8个样品:广州市美益香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番石榴香精;广东省江门市高迪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绿茶粉、液态酥油和蛋牛奶香油;江门市展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糕点;杭州溢香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桂花香精、绿茶香精、杏仁香精,全部为食品添加剂。

台湾对大陆出口“染塑”企业及产品包括: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添加剂;统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统一芦笋汁、甘蔗汁、芭乐汁、金桔柠檬汁、宝健饮料(600ml)、宝健运动饮料(300ml);金果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金果王奇异果汁、奇异果浓缩汁、凤梨浓缩汁,等等。

塑化剂对人体存在哪些危害?

“塑化剂”(英文:plasticizer):塑化剂(DEHP)是指“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二酯”,是一种有毒的化工业用塑料软化剂,属无色、无味液体,添加后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因此能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常作为沙发、汽车座椅、橡胶管、化妆品及玩具的原料,属于工业添加剂。塑化剂种类可达百余种。此次媒体曝出酒鬼酒中被检出3种塑化剂分别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日常生活中的儿童玩具、食品包装材料、清洁剂、乙烯地板和壁纸、医用血袋和胶管、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中,往往都会含塑化剂。塑化剂对身体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其次是肝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然后是生殖方面的疾病,比如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造成儿童性别错乱等。

塑化剂的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被称为“环境荷尔蒙”,是环保署列管的毒性化学物质。若长期食用可引能起生殖系统异常、甚至造成畸胎、癌症的危险。塑化剂对人体的伤害如下:1、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2、目前虽无法证实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会产生致癌反应。3、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在生活中,除了要预防接触到毒物外,也应学会排毒的小方法。台北医学大学公共卫生系教授韩柏柽提倡,饮食中要坚持"二少二多去三毒"的原则,即食品少加工、少放添加物;多天然、多蔬果;去除防腐剂、色素和香料。在烹调食品前,可先将食材过水或用热水烫一下,能有效减少食品中的添加物含量。另外,坚持多运动多流汗,也可排出体内毒素。

在吗,我的脸第二次过敏了,怎么办

1.立即停用任何化妆品,对皮肤进行观察和保养护理。可选正规抗过敏护肤品如真颜·舒缓套装,同时注意防晒。

2.此时最好选择成分天然、弱酸性的洁面乳,暂停磨砂去角质,用温水泼面洗净最好。不要用太热的水洗脸。

3.谨慎使用清洁类面膜,可以用哩状的保湿面膜代替。果酸的美白面膜会加速死皮剥落,让偏薄的肌肤更薄弱更容易皮肤过敏,此时期不建议使用。






对大多数公众而言,“塑化剂”这个名词很陌生,其对人体的影响更是知之甚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远离塑化剂伤害?带着这一疑惑,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著名的营养学专家、哈医大一院内科学教授王桂照。

王桂照说,塑化剂在中国大陆称增塑剂,是一种塑料添加剂,可以使塑料柔韧性增强,变得更软、更易加工。世界上常用的塑料有五大类,应用广泛的聚氯乙烯(PVC)是必须用塑料添加剂的,可以这样说塑化剂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塑料制品中。目前的研究证实:有些塑化剂对人体是有害的,如邻苯二甲酸酯能伤害生殖系统,尤其是男童;另一种塑化剂双酚A能引起乳腺癌、前列腺癌、性早熟、不孕不育、心脏病、糖尿病等。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塑化剂几乎无处不在。有科研人员做过专门调查:在自来水、水库、湖泊、江河中发现有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空气中邻苯二甲酸酯则来源于喷涂料、农田塑料薄膜、PVC塑料管、塑料垃圾污染及焚烧。塑化剂也可通过医疗行为进入人体,如含有塑化剂的PVC,广泛应用于输液管、血浆袋、导尿管、气管插管、手套等。但大量进入人体的途径则是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塑料制品,如塑料盆、碗、盘、杯、饭盒、一次性餐盒、奶瓶、药瓶,以及各种塑料袋、保鲜膜、保鲜袋、各种食品的塑料外包装袋、塑料包装饮料、各种塑料玩具、清洁用品、沐浴用品、雨衣等。

王桂照指出,少量的塑化剂进入人体后一两天内大部分可自动排出,不至于对人体造成什么伤害,但目前我国对塑化剂,尤其是有毒塑化剂缺少使用量、检测方法及各种相关标准,没有详尽的规定和系统的研究。况且,塑料是世界上广泛应用、历史并不太长的产品,在人们享受它给生活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恐怕有些隐患尚未能被发现,这就像古代人们用锡壶装酒、热酒,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认识到锡壶饮酒能引起铅中毒。

有人说塑化剂的问题犹如一颗“隐形炸弹”,在雷达上观察不到,只有爆炸时才会让公众惊醒。因为塑化剂无处不在,想避免其潜入我们的体内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人们可以尽量减少塑化剂的摄入。为此,王桂照建议说:在日常生活中,应少食用塑料包装的食品,有专家曾在塑料包装饮料、方便面及其酱包中检出过塑化剂。现在,各种饮料和食品大多用塑料包装,如果长期、不间断地食用和饮用这些食品,极有可能造成体内塑化剂积累。同时,高温、油脂、酒、醋等均能加速塑化剂迁移至食品,因此要少用塑料制品,如盆、碗、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96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