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仁潮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针灸从神论治精神疾病》一书,强调根据中医对“心”、“神”的认识,精神疾病主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心神失常”,“神明被扰”的疾病,其病位主要在心、脑,所以应“从神论治”。
作者将“神”、“脑”之类腧穴,以及其它针对精神疾病病机、实践证明治疗精神疾病有效的腧穴作了整理,讲述腧穴的归经、定位、功效、主治和操作。作者还详列了毫针刺法、灸法、头针疗法、耳针疗法等15种治疗方法,重点介绍操作方法,同时对有关器具,涉及的头穴、耳穴、舌穴、腹部的取穴、腕和踝部的刺激点等,一一作了介绍。
作者将精神疾病分为两大类:一是神情亢奋、行为躁动类,二是神情抑郁、行为消沉、易惊善恐类。前者泻其督脉和阳经以抑其偏胜之阳,充其任脉和阴经以补偏虚之阴,可采取养神、宁神、安神、敛神之法;后者泻其任脉和阴经以抑其偏胜之阴,温煦督脉和阳经以补其偏虚之阳,可采取醒神、提神、定神、守神之法。认为各种治疗手段的落脚点,在于安神定志与醒脑开窍,通过双向调节作用,使太过、不及之阴阳重归平衡,而使精神疾病获愈。
在针法的操作上,作者强调以治神之法贯穿始终,针前要定神,进针要守神,行针宜移神制神,针后要静神。在针灸处方中,要求掌握从神论治的原则:对因处方,头穴为主;结合辨证,分型处方;按照病理,分期处方;主症主穴,兼症兼治;难治病症,分组综合。
书中重点介绍了抑郁证、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强迫症、老年痴呆等17种精神疾病的针灸治疗。编写方法上,重点着墨于各种针灸治疗方法的讲述,内容包括取穴、加减法、操作,并有方义解说,疗效评价。如抑郁症,先是介绍了作者的实践经验“针灸从神论治经验方”,然后是各家临床经验治法:比如电针疗法、醒脑开窍针刺法、针药结合疗法、奇经穴针刺疗法、耳针疗法等。
作者之一孔尧其是长期从事针灸临床的中医专家,是全国精神疾病重点专科协作组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他的研究课题“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近年在全国城乡推广应用,让无数中风后偏瘫患者恢复了健康。
问题一:针灸的原理是什么其实楼上回答的已经很经典了,如果非要解释的话可以用排异反应来解释吧,还可以用全息反应点来解释,但是都很牵强。中医就是要中医理论的支持。 西医为啥不会常苦要求中医来解释呢?为啥中医一定要西医来解释呢?啥时候中医懒得让西医解释的时候才是出头之日。
问题二:针炙的原理是什么根据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生命动力(气)通过14条看不见的隧道(经脉)流动,发生所有的生理和心理过程。身体里的相对动力,叫做阴和阳,一定要平衡才能使气的流动正常。经脉被认为存在于身体的深部组织器官中,表面有360个针刺点,又叫穴位。某些经脉被认为属于器官如脾、肝,穴位沿着那样的经脉,甚至在手脚上,可以影响相关的内在器官。这些点可以平衡和储存流动的气。气指一种在经脉中运动的看不见的能量或者电磁能。针灸可以调整气的运行,通过经脉管理身体的各个系统,如神经、免疫、循环系、肌肉等等。如 果把气运行的通道比做城市的供热系统,那么,气就是在供热管道中运行的暖气,它在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 气在体内有多种形式,气的运动可以产生能量,可用于消化食物、运动四肢、思考记忆、发声视物等等,它是我们活着并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如果由于环境、情绪等的变化,影响到了气的功能,进而影响血、津液的正常输布或脏腑功能,结果会产生疼痛,不适或者疾病。针灸可以影响气在管道和器官中的运动,从而调节气、血、津液、神经、免疫、脏腑功能等等。 近年来通过多学科的通力协作,对针灸治病原理、经络实质、针刺手法等进行深入的研究,证实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功能具有调整作用,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针灸镇痛原理已深入到神经细胞、电生理学和神经递质如脑腓肽等分子水平。西方科学家在研究针灸镇痛的实验中,认为针灸可以激发在身体的自然止痛物质释放,从而缓解疼痛。针灸止痛的效果有一个迟缓发作效应,它们缓慢增加,甚至当取针后,才会感到它的止痛效果。治疗几次后效果会更明显。这种效果在停止针灸治疗一段时间后会消失。此外针灸还有抗炎、止痛、解痉、抗休克和抗 *** 作用。
问题三:针灸原理是什么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一门独特的疗法。“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它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即艾灸,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针灸就是以这种方式 *** 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针灸因为易学易用,已经在现代家庭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
问题四:针灸治病的原理是什么?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从防御侵害、寻求事物和延续生命的三大活动中,历尽无数艰难险阻和疾病的折磨,产生了某些能力,这些后天获得逐渐进化为先天具有,其中有的功能由于一直在应用,则成为显性;有的功能虽已遗传下来,但因后天环境的改变而逐渐不应用了,则为潜在的。这些功能在人体内都具有一套行使其作用的功能装置,它在人体内有机、紧密、精巧的结合,主要包括中枢、内脏、和躯体三大部分。人体的功能装置内藏着错综复杂的分节性牵联,故亦可称神经节段功能装置。在患病时中枢内能建立病理反射来沟通许多功能装置,以增强防治病患的措施,这也是机体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生存反应所形成的。 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只需在穴位上产生一定的 *** ,就能够激活人体的潜在功能,活化其功能装置,发挥强有力的调节作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治病疗效,而且能治疗大量的疑难杂病和绝症,如男女性功能障碍、不育与不孕、小睾丸、幼稚子宫、乳腺增生、脑积水(或伴有脑萎缩)、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侏儒症甚至癌症等。因此人体功能装置不仅是人体形态功能的局部单元,也是针灸治疗的局部单元,这就是经络穴位诊治的奥秘。 各种中医外治方法,如推拿, *** ,拔罐,刮痧等疗法、心理疗法和行为疗法等,实际上也是激活人体各种治病的潜在功能。而针灸激活潜在功能的作用,较上述的外治法快得多、疗效高、简单易行、无副作用,费用也极少。因此怎样进一步用针灸的方法治疗疾病,在临床上是有很高的推广价值的。
问题五:针灸在中医里面治病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导读:随着针灸医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针灸也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为儿科疾病,除了有发烧,咳嗽,哮喘,遗尿,腹泻,厌食等常见疾病外发生频繁,特别是在治疗脑瘫,脑积水,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良好的后遗症治疗儿童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对针灸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综合起来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镇痛作用;(2)调整作用;(3)促进防卫、提高免疫机能作用。镇痛方面,其最突出成果是针刺麻醉,现已广泛用于100多种外科手术中,并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调整方面,它主要是通过对人体呼吸、消化、内分泌、泌尿、血液及神经等各大系统的病理状态,起到良性的调整作用,从而使机体机能状态得到改善或恢复;促进防卫、提高免疫力方面,主要表现为针灸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总之,针灸对人体各大系统许多器官和组织有明显调整作用,特别是在病理状态下,它可以使偏盛偏衰或失衡紊乱的脏腑机理恢复常态,这就是针灸能治疗许多疾病的基本原因之一。为了充分保证针刺的安全,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1、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2、体质虚弱的患儿, *** 不宜过强,并尽量采取卧位;3、应避免针刺到血管,以防出血,对有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儿,不宜针刺;4、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处,不宜针刺;5、人体某些部位如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的穴位,应掌握好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6、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腧穴一般不宜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刺法,不宜留针。针灸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显著特点就是通过 *** 人体肌表腧穴或特定部位,激发经络系统的感应与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治病,简、便、廉、验、适应症广,且无毒副作用。
问题六:中医针灸原理是什么针灸的原理是:针扎 *** 神经致使神经破坏而止痛或主导兴奋的神经被破坏而失去兴奋作用,但也要扎在神经上并且破坏了神经才有作用。
副作用就是该条神经被破坏了,如果破坏不严重还有可能恢复部分功能。
问题七:电子针灸理疗仪是什么原理通过低频电脉冲 *** 表皮神经进而 *** 穴位,达到穴位 *** 的效果-----阿木康复器材店
问题八:针灸的原理是什么其实楼上回答的已经很经典了,如果非要解释的话可以用排异反应来解释吧,还可以用全息反应点来解释,但是都很牵强。中医就是要中医理论的支持。 西医为啥不会常苦要求中医来解释呢?为啥中医一定要西医来解释呢?啥时候中医懒得让西医解释的时候才是出头之日。
问题九:针灸原理是什么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一门独特的疗法。“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它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即艾灸,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针灸就是以这种方式 *** 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针灸因为易学易用,已经在现代家庭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
问题十:传统针灸的物理原理针灸涉及到暗物质,不是现在的物理学理论还没有研究到暗物质,也就是气的存在,所以现在的物理学原理无法解释。如果一定要解释,你理解一下。人体的能量来源来源于外星球的真气的输入,也就是能量信号的传输,在人体内形成能量流,有些地方能量流比较集中,就形成穴道,如果能量流流通受阻,就会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通畅,人就生病,针灸的作用就是 *** 穴道,使得气血化瘀能够冲破堵塞,能量流通过了,人的病业就好了。由于这种能量流现在的科学仪器无法观测到,属于暗物质层面,现代科学是无法解释的,但是人在禅定中可以观测到,人脑这个东西是可以感知暗物质存在的,需要相当高的修为,一些高明的医生是有第三只天眼的,能够洞察人体的气血运行,经脉看得一清二楚,不过这种高人可遇不可求,实在是稀有。
1、 《灵枢》又称《针经》, 实际《黄帝内径》各篇所载的穴名大约160穴。
《针灸中乙经》记载经穴349个。《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增加5穴,计354穴。
《针灸大成》谱加5穴,计359穴。
《针灸逢源》计361穴。 目前国家标准记载362个穴位 。
2、针灸的治疗作用: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
3、针灸治疗原则:
(1)补虚泻实: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2)清热散寒:热则疾之,即指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快速进针,快速出针而不留针;
寒则留之,指寒性病症应深刺而久留针。
4、 同病异治 :某些疾病,其受病部位和症状虽然相同,但病机不同,所以在治则和治法上也因之而异。
5异病同治 :有些疾病,其受病部位和症状虽然不同,但其病机相同者,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
6、近部取穴:指在病变局部或邻近部位选取腧穴的方法,是腧穴近治作用的临床应用。
7、远部取穴:指临床选取与病证较远部位有关穴进行治疗的方法。
8、随证取穴:根据临床辩证选取治疗全身和局部的有效腧穴。
9、本经配穴法:指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时,循本经选取其局部与远部的腧穴配成处方。
10、表里经配穴法:是以脏腑经络的阴阳表里为依据,当阴经有病时,陪相表里的阳经腧穴,阳经有病时,配相表里的阴经腧穴;脏腑有病,也可配表里经有关腧穴。
11、上下配穴法:八脉交会穴是前人总结上下配穴法的实践经验之一
12、前后配穴法:是将胸腹部与背腰部的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俞募配穴法为其中的一种
13、左右配穴法是以经脉循行左右对称,络脉纵横交错的特点为配穴依据的配穴方法。缪刺与巨刺。
14、五腧穴: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在脏者取之井; 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病变于音取之经;经满而血者, 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
15、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是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的一个重要经穴。
络穴是指十二经脉各有一络穴,任脉络穴鸠尾,督脉络穴长强,脾之大络大包,合称十五络穴。五脏有疾,出于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知五脏之害矣。
原穴和络穴配合应用,称为 原络配穴法或主客配穴法 ,属表里(阴阳)配穴法的范畴,以原发疾病经脉的原穴为主,以相表里的经脉的络穴为客,二穴一主一客。相互配合,能通达内外、贯彻上下。
16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膀胱经第一侧线)的特定穴。募在胸腹部。
募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聚集于胸腹部的特定穴
八脉交会穴是十二正经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通于奇经八脉的八个穴位。
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八穴的相互交汇关系:公孙与冲脉相通;内关与阴维脉相通;外关与阳维脉相通;临泣与带脉相通;申脉与阳跷脉相通;后溪与督脉相通;照海与阴跷脉相通;列缺与任脉相通。
、八会穴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特定穴。
腑会太仓(中脘),脏会季胁(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膻中)也。
17郄穴一般治疗急性病,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如中都治崩漏等;
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颈项痛取外丘。
十六郄穴:十二经以及奇经八脉中的阴,阳维脉,阴,阳跷脉各有一个郄穴
肺病咳血取孔最,胃脘疼痛取梁丘,心胸疼痛取郄门,阴郄
18、下合穴:是指六腑在下肢各有一个合穴,共六个,故称六腑下合穴。胃合于足三里,膀胱合于委中,胆合于阳陵泉,大肠合于上巨虚,小肠合于下巨虚,三焦合于委阳。下合穴是治疗六腑病证的主要穴位。
19、刺手,就是持针的手,临床医生多用右手持针。
押手,是指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的手,多以左手。
20、针刺的体位:(1)仰卧位(2)侧卧位(3)伏卧位
21、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适宜短针或有动脉的地方。(2)夹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
(3)舒张进针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
(4)捏提进针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
23、针刺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循法是指在进针后不得气时,用手指沿经脉上下轻揉拍打,按摩体表,促使气至的一种方法。
24、得气的表现: 一是患者进针后的针刺感觉,施术者根据患者的针感调整手法操作,以达到有效的刺激程度;二是施术者手指对于针刺入皮肤以后的感觉,施术者根据这种感觉去寻找、调整针感,使针感达到治疗疾病所需要的程度。
影响得气的因素:角度、行针、深度、取穴不当、久病气血衰败。
催气即针刺入穴位后,施行提插捻转,后轻轻地摇动针柄等手法促使经气速至针下的方法。
25、留针的目的是候气和调气,加强针刺感应,延长刺激,慢性顽固性,痉挛性疾病,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就
26影响针刺补泻效果的因素: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针刺手法的质量不同。
27、基本的补泻手法:
提插补泻法,重插轻提为补,提重插轻为泻。
捻转补泻法,在应用补泻手法时,拇指向前力量增强,食指后退用力稍轻为补。
反之,拇指后退用力稍弱,食指前捻力量稍强为泻。
迎随补泻法,迎就是迎着经而来,随就是随着经而去。
所以“迎而夺之”为之泻,“随而济之”为之补。
徐疾补泻法,缓慢地进针,快速地出针,为补发,快速地进针,缓慢地出针为泻法。
复式补泻手法:烧火山(补)、透天凉(泻)。
28 晕针的原因 :精神紧张,体质虚弱,过度劳累,饥饿,或大汗、大泻、大失血之后,或体位不适,或施术手法过重。处理:将针迅速起出,让患者平卧,给予热茶或温开水饮之。
滞针的原因:患者精神紧张,或疼痛,患者局部肌肉强烈收缩,一方向捻针太过,留针时间长。断针部位在针根。血肿的处理:冷敷止血,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
29、灸法的分类:
艾灸类艾炷灸包括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
间接灸:隔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隔盐(回阳救逆)、隔蒜(解毒,止痒,杀虫)、隔附子饼灸(温肾补阳,阳痿,早泄)。
艾条灸包括悬起灸: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
实按灸:太乙针灸、雷火针灸。温针灸。温灸器灸。
非艾条灸类:灯火灸、黄蜡灸。在施灸处涂以少量葱、蒜汁或凡士林以增强黏附和刺激作用。
灸法补泻: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泄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灸法的作用:1.疏风解表,温经散寒2.温通经络,活血逐痹3.回阳固脱,升阳举陷
4.消瘀散结,拔毒泄热5.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隔姜灸: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隔蒜灸:解毒,健胃,杀虫,止痒
隔盐灸:回阳救逆
隔附子灸:温肾补阳
30、拔罐法古称角法。罐的吸拔方法: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架火法,滴酒法。
拔罐的作用:闪罐法,留罐法(5-15分钟),是常用的方法;走罐法。
31、耳穴的选穴原则:(1) 按疾病的相应部位选穴(2)按病变的相应部位选穴
(3)根据中医学理论辨证选穴(4)根据现代医学知识选穴(5)根据临床经验选穴。
32、三菱针:宛陈则除之。操作方法有点刺法、散刺法、挑刺法、泻血法(刺络法)。
适应范围:急证、热证、实证、瘀证、痛证。
33、皮肤针法的理论依据是十二皮部。叩刺部位:循经叩刺、穴位叩刺、局部叩刺。
34、皮内针法:皮内针法又称埋针法,有颗粒型和揿钉型两种。皮内针法常用于慢性顽固性疾病,以及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
35、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伴口眼喎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喎,半身不遂主症的一种疾病。
中经络1)半身不遂 治则: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主穴: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环跳 阳陵泉 足三里 解溪 昆仑
配穴:除上述穴位外,半身不遂还可以取患侧井穴,点刺出血,取接续经气之意,上肢还可取肩髎、阳池、后溪等,下肢还可取风市、悬钟等;
病程日久,上肢瘫可配大椎、肩外俞,下肢瘫可配腰阳关、白环俞等;
如患侧经筋屈曲拘挛者,肘部配曲泽,腕部配大陵,膝部配曲泉,踝部配太溪,乃阳病取阴之意;如语言謇涩,配哑门、廉泉、通里;肌肤不仁,可用皮肤针叩刺患部。
中脏腑1)闭证:水沟十二井 太冲 丰隆 劳宫
2)脱证:关元 神阙(隔盐灸)
36、腰痛 主穴:委中 肾俞 大肠俞
加减:寒湿腰痛加灸大椎,温阳散寒;
瘀血腰痛加膈俞,活血化瘀;
肾虚腰痛加灸命门,益肾壮腰。
37、不寐:因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疾病,又称失眠。
主穴:神门内关百会安眠
加减: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三阴交补益心脾,益气养血;
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丘墟补心壮胆,安神定志;
肝郁化火加行间、太冲、风池平肝降火,解郁安神。
38、哮喘指突然发作的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患。
主穴:肺俞中府天突膻中孔最定喘丰隆
加减:寒饮伏肺加风门、太渊疏风宣肺;肺肾阴虚加肾俞、关元、太溪滋肾益肺。
邵氏五针:主穴是肺俞、大椎和风门。
如咳嗽配尺泽和太渊穴,痰多配足三里和中脘穴,痰壅气喘配膻中、天突穴,心悸配心俞和内关穴,针刺后需在相应部位拔罐。
39、胃痛 主穴:中脘 内关 公孙 足三里
加减:寒邪犯胃加神阙、梁丘散寒止痛;
饮食停滞加梁门、建里消食导滞;
肝气犯胃加期门、太冲疏肝理气;
胃阴不足加胃俞、太溪、三阴交滋阴养胃。
40、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的病证。
主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
加减:热秘者,加合谷、内庭清泄腑热;
气秘者,加太冲、中脘疏调气机;
虚秘者,加脾俞、气海健运脾气以助通便。
41、痛经 主穴:关元 气海 三阴交
加减:寒湿凝滞者加地机可温通胞脉,祛邪调经;
肝郁气滞者加太冲、次髎可疏肝解郁;
气血不足者加血海、脾俞、足三里以健脾益气补血。
42、遗尿 主穴:关元中极膀胱俞三阴交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可以危及生命,或影响疾病的治疗;在标病不急迫的情况下,应该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则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头痛,但是大多数的头痛是检查不出来的,常被诊断为神经性头痛,西医治疗无非是止痛、活血、营养神经来进行治疗。
为什么说中医治疗头痛有优势呢?中医看病有两大基本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看任何病来说,绝不是简单的“头痛治头,脚疼治脚”,在中医上来看,人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人哪一部分出现问题,都需要从整体来分析,在治疗上来说也不是简单的“同病同方”,而是要辨证分型论治,这样才是中医看病。
针灸相对中药而言,又有其独到的优势,其治疗疾病,又可采用辨经治。“化繁入简”,疾病属于哪条经,就可针对哪条经络进行治疗,其中疗效很多可以立竿见影。
头痛,按疼痛部位的不同,常可分为阳明头痛(集中于前额);厥阴头痛(疼痛部位集中于头顶部);少阳头痛(即是偏头痛);太阳头痛(疼痛集中于后头部);这样针灸治疗上根据不同经络的疼痛,采用相应经络的穴位来进行治疗。 在对头疼的治疗上,针灸的方法也是多样性的,对不同证型的头痛,可针刺,可艾灸,可放血,可刮痧等等。 举一个我临床上的典型病例,一大爷头痛十余年,以左侧头部为重,情绪急躁,休息不好时头痛加重,通过辨证辨经分析,大爷的头痛,当属少阳头痛,证属肝阳上亢,因病日久,久病必瘀,所以肯定会有瘀血,所以治疗上我先采取小腿胆经有瘀血的部位进行针刺放血,血的颜色为暗红色,刺完血之后大爷就感觉头痛消失,随后又通过针灸调理,以疏肝活血为主,针刺三次,十余年的顽疾消失。 很多人说针灸效果慢,只因未得其中要领。其实不是这样,如果对症的话,很多病针灸的效果比西药快得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92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天一阁所藏元代古籍《针灸四书》
下一篇: 柑橘具有抗衰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