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天以来,各大医院贴敷场面火爆。其实,除了贴膏药,冬病夏治配合食疗更能相得益彰。有些对膏药过敏的人也可单独使用食疗的方法减轻疾病。而且,每年伏天有40天,天气相对较热,非常适合平时畏寒怕冷和遇冷疾病加重的人群调治疾病。这里就介绍几款常见的冬病夏治的食疗方法。
白胡椒公鸡汤 公鸡一只洗净切块、白胡椒9克、草果3克、良姜3克,以上四味,再加上葱姜,一起放入罐内煮熟,放入食盐3~5克,空腹食用。治疗畏寒怕冷,虚羸少气,遇寒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冬天哮喘加重的朋友。
二姜猪肚汤 猪肚一副,用醋泡去腥洗净切丝、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以上四味,再加上葱姜,一起放入罐内煮熟,放入食盐3~5克,空腹食用。治疗胃寒腹冷,寒从中生,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慢性泄泻,面黄体瘦乏力。
板栗羊脊骨汤 板栗12枚、羊脊骨一具槌碎、肉苁蓉12克、草果3克,以上四味,再加上葱姜,一起放入罐内煮熟,放入食盐3~5克,空腹食用。治疗下元久虚,腰酸腿软,腰膝冷痛,筋骨无力。
这些食疗处方,可以根据个人寒热情况食用,如果食后身体温润舒坦,就不需要过食。食后身体虚冷无改变,可隔三差五再食,直到身体舒适轻松。冬病夏治饮食上大家需注意,夏季气候较为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浓重,易消化不宜油腻,不可过多食热性食物和过辛辣食物如川菜、荔枝等,以免内热过重。此外,由于冬病夏治治疗对象都是畏寒怕冷喜热的群体,因此寒性水果是要禁食的,以免损伤脾胃。(楠舫)
中医认为,顺应二十四节气的自然规律进行 养生 保健、疾病防治,不仅可以减少时令病的发生,还对控制慢性病、 养生 延年有积极的意义。
航天中心医院中医科专家团队根据二十四节气自然规律总结了相应的 养生 调摄方法以及时令病、慢性病的治疗建议,并 于节气时举办系列义诊。 多名中医药专家将在义诊中答疑解惑,向广大患者传递中医 健康 知识和 养生 理念。
义诊时间
7月6日 周二
9:00--11:30
义诊地点
航天中心医院门诊大厅
咨询内容
义诊医生
郭旸
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脾胃学说应用与创新专家委员会委员。师从张士芳、戴希文等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十余年,擅长辨证治疗脾胃病、慢性肾脏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妇儿、内科杂病。参与创办航天中心医院中医科小讲堂,组织 健康 科普讲座50余次。
黄丽媛
中医科主治医师
针灸结合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面瘫、偏正头痛、失眠、耳聋、带状疱疹等神经、疼痛相关类疾病,对针灸、埋线减肥有一定的研究,对无痛治疗小儿遗尿有一定经验。
曾蕊
药剂科中药师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一线从事中药事业十余年,擅长中药临床应用及调剂。
小
暑
养
生
“暑”,即炎热。小暑是指炎热的天气刚开始,但还没到最热的时候。小暑后开始入伏,此时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雷雨大风较多。人体受到湿热气候影响,易出现中暑、心脏病、皮肤病、胃肠病等。小暑 养生 ,宜注意以下五点。
一、清凉避暑,少动多静
小暑时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容易出现中暑。表现为口渴恶心、头晕眼花、胸闷心悸、疲乏、异常出汗、体热等,严重者还会出现高热、昏厥等状况。出现中暑时,人们需要尽快到凉快的地方,饮用一些解暑的饮品或药物,严重者要尽快送到医院救治。
预防中暑,首先要保持环境清凉,注意开窗通风,适当运用空调、风扇降低环境温度;注意及时补水,出门前后可饮用一些清凉饮料如金银花露、绿豆汤、酸梅汤,多吃瓜果蔬菜和富含蛋白质的肉蛋奶类食品;衣着轻薄柔软,宽松透气;外出锻炼尽量选择早晚时间,避免长时间太阳直射;身边常备防暑降温药物,如藿香正气水等。
小暑时节天气闷热,人体能量消耗增加,容易感到疲乏无力,还会出现烦躁易怒、思维紊乱、情绪低落等“夏季 情感 障碍”的表现。因此,要特别重视精神情志的调养,遇事宜戒躁戒怒,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做到“心静自然凉”。在工作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到大自然中去,公园散步,山间、河边观景,还可以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作画、品茶吟诗、观景纳凉。
二、保护心脏,充足睡眠
盛夏之际,气候闷热,人们很容易出现活动后气短,活动耐受力变差的情况,也是老人最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的季节。因此夏季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养护心脏。
老年人在小暑期间首先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尽量待在相对凉爽的屋子里,尽量避免长时间在高温下活动;出汗后可适当补充淡盐水,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避免进食太凉的食物,防止冷刺激使心脏血管急剧收缩,诱发心绞痛;为防治晚上睡眠时心绞痛发作,可将床头抬高8-10cm。
中医认为,小暑时心脏气阴最易受损,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此类患者可服用具有补气养阴作用的药物,如生脉饮、黄芪等。
三、清暑祛湿,防治皮肤病
小暑湿热交蒸的气候容易催发多种皮肤病,比如:疖肿病、痱子、湿疹、虫咬皮炎、日光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足癣等。为了减少皮肤病的困扰,生活中需注意:室内通风降温,避免环境过湿、温度过高;衣着宽松,勤换衣物,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用干毛巾擦汗,勤洗浴,浴后扑痱子粉;小暑时节后,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的木质椅凳上,以防受湿。
除此以外,皮肤病患者要避免服用温补的食物或药物,适当食用具有清热祛湿作用的食物,如冬瓜、丝瓜、苦瓜、荷叶等,金银花煮水外洗也有祛痱止痒的作用。
四、饮食宜清宜补,保护脾胃
小暑天气炎热,饮食应清淡,不应摄入过多辛辣、高油、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选择酸甜的含水量高的新鲜瓜果蔬菜,如西红柿、芒果、西瓜、黄瓜、莴笋等以帮助促进食欲、补充水分。民间还有小暑食藕、绿豆芽的习俗,鲜藕以小火煨烂,加蜂蜜食用,有清热除烦,安神助眠的作用。绿豆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炒食或凉拌均可。
小暑亦有食补的习俗,目的有三,一是可以补充夏日消耗的体能,如可食用鸭肉、瘦猪肉、牛肉、蛋、奶等补充蛋白质;二可促进排汗,夏日虽热,但适当排汗有利于及时排出体内寒湿之气以预防夏日感冒,北方传统习俗头伏饺子二伏面,就意在促进排汗;三可温补阳气,冬病夏补。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作用,对一些慢性支气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缓解期的患者有一定的补益作用,北方还有小暑喝羊肉汤的习俗,适合阳虚怕冷的人进行温补。
此外,小暑时也是急性胃肠炎的高发时期。注意选择新鲜、卫生、易消化的食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菜肴要加热后食用,避免过多食用冷饮、冷食,以免损伤脾胃。脾胃虚寒的患者可以夏日晨起饮一些姜茶,可以起到助消化、改善食欲的作用。
五、养阳祛疾,冬病夏治
小暑入伏后,就到了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冬病夏治”是指利用夏日阳气旺盛的时机,调整人体阴阳,防治在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
冬病夏治主要用于治疗体质虚寒,免疫力低下的疾病,如反复感冒、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慢性胃炎、痛经等等。
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药物最容易从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以外,食疗、药物、针灸都是冬病夏治的常用治疗方法。
药
茶
药
粥
金银花茶
【组成】金银花10克、生甘草3克、绿茶3克。
【制法】将金银花、生甘草、绿茶一起放入壶中,沸水冲泡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
【适宜人群】尤其适合咽痛、牙龈肿痛、口疮者饮用。
消暑三豆羹
【组成】绿豆30克、黑豆30克、红豆30克。
【做法】绿豆、红豆、黑豆提前洗净浸泡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改小火煮至粥成浓稠即可。
【功效】清热解暑,健脾化湿。
【适宜人群】尤其适合脾虚湿盛、水肿胀满、肢体重困者食用。
春属木,生长生发,宜养肝,夏属火,生长发育,宜养心,秋属金,主收敛,宜养肺,冬属水,主封藏,宜养肾。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释义: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顺应四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从而达到健康养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春属木,生长生发,宜养肝
肝主春,肝喜绿色食物,春天要多吃一些绿色蔬菜。加强肝脏的保健,保持情绪乐观,不大悲大喜或暴怒。另外,春季也能使肝气过旺,内火上升,这对脾胃会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所以还要加强脾胃的调节与保养。
2、夏属火,生长发育,宜养心
心主夏,心喜红色食物如:山楂、红枣、枸杞等。夏季出汗多,盐分损失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受到影响,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长夏季节气候潮湿、温暖,在人体则与“至阴”之脾与之相应,天气闷热首要的防湿补脾。
3、秋属金,主收敛,宜养肺
肺主秋,肺喜白色食物如:白萝卜等。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养肺之品为宜。另外酸味食物能收敛肺气,而辛辣食物则发散泻肺。所以,秋季常吃梨、番茄、柠檬、乌梅、葡萄、山楂、石榴、猕猴桃等酸味水果可养肺、润肺,还能达到止泻祛湿、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的作用。
4、冬属水,主封藏,宜养肾
肾主冬,肾喜黑色食物如:黑豆制品等。寒与肾相应,最易消耗肾的阳气,阳气一伤,人就容易发生腰膝酸软、易感风寒、夜尿频繁等症状,因此在冬天一定要注意养肾。多吃核桃、枸杞、羊肉等温性食物,用食物来补充自己的肾气。
扩展资料:
《荀子 · 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也就是现代自然哲学所倡导的“师法自然”思想,告诫人们要正确处理好“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之关系,不要逆“天”而行。
汉代著名学者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王道通三》提出了“天人感应”论,认为如果君主逆“天”,不施德政,就会激起天的震怒,引发水、火、虫、旱、地震等灾害。在这里即可窥见其重视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的思想。
参考资料:-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四季养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90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冬病夏治4个并非
下一篇: 冬病夏治能治哪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