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饮食养生度苦夏

医案日记 2023-04-30 10:44:49

饮食养生度苦夏

本报记者 任壮

夏日炎炎,暑热难耐。虽然如此,但如果在度夏时能够了解人体的生理特点,调理得当,夏天也能成为补益身心的良好时机。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徐厚平博士指出,夏季的饮食养生调养是增强人体对炎热气候的适应能力及防治暑热、暑湿的有效手段,并对增强人体在秋冬季节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徐厚平博士说,中医养生常强调药补不如食补,可见食补在健康养生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那么,在炎炎夏日里如何注意饮食,安然度过民间常说的“苦夏”呢?他根据在临床上的观察、经验,结合中国传统饮食的知识,强调应当注重以下这样几点。

夏季食养宜清补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脾主水谷运化。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膳食宜清淡,这样才有助于开胃增食,健脾助运。清补的膳食一般总热量略低,其营养素的构成为两高两低,即蛋白质含量宜略高、纤维素含量应略高,脂肪及糖的含量应略低。因此清淡食品多以素食为主。主食宜用粳米、麦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米饭和软食,以及各种汤、羹、糊等。副食宜用味酸(以性凉或平为佳)或性味甘凉(或甘平)的肉类、禽蛋类、水产类、蔬菜类、瓜果类、乳蜜类等食物,并宜用酸甜类调味品。食物烹调应以凉拌、炒、蒸、煮、炖、烩为主,并保证盐分的适度摄入。

宜选用祛暑利湿、清热解毒之品 徐厚平介绍说,具有祛暑利湿、清热解毒功效的食物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性味甘凉,可健脾利湿、渗湿、利水、可祛暑热的食物有黄瓜、绿豆、荠菜、金针菜、东瓜、冬瓜子等;性味甘凉或性平、可清热解毒或者清热祛暑的食物有荷叶、牛蛙肉、茶汁、西瓜、冬瓜、冬瓜子、丝瓜、黄瓜、甜瓜、高粱、芹菜、苋菜、菱、甘蔗、马兰头等;具有清热之功的食物还有菊花、苦瓜、香蕉、荸荠、生萝卜、茄子等;可清热利湿的食物有青菜、芹菜、金针菜、茼蒿、茭白、竹笋、荸荠等。另外,能够健脾利湿的食物还有蚕豆、赤豆、鲫鱼、鲢鱼、白扁豆、薏苡仁等。

以祛暑生津为主,滋阴益气为辅 夏季津液亏损较多,故在选择食物时宜以祛暑生津为主,滋阴益气为辅。具有这类功效的常见食物有炒大麦粉、菠菜、藕、茭白、西瓜、甜瓜、菜瓜、桃子、柠檬、苹果、葡萄、椰子、橙子、柚子、柑、甘蔗、绿豆、番茄、竹笋、黄瓜、胡萝卜、枸杞苗、豆腐、滑菜(冬葵)、鹅肉、白鸭肉、鸡蛋、牛奶等。另外,桑葚、莲子等也能清热除燥,是药食两用食物,也可在夏季常食。

宜控制冷食冷饮 徐厚平提醒大家,夏季适当食用冷饮,能起到一定的祛暑作用,然而不可食用过多。夏季尤要注意对脾胃的保护,但过食冷饮会损伤脾胃,例如,雪糕、冰砖、蛋筒等是用牛奶、蛋、糖等制成,营养虽好,但过食会使胃肠温度下降,引起不规则的胃肠壁收缩,可诱发腹痛、腹泻等症状。又如,各种碳酸饮料、汽水等,大多营养价值不高,多饮会损伤脾胃、影响食欲,甚至引起肠胃功能紊乱等症状,故不宜多服。

苦夏养生注意生活细节有哪些

1脾胃病患者掌握正确的进补规则是关键,脾胃主要是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的,脾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自己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 2具体方案就是: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经常有胃痛、腹痛、泄泻等毛病,适宜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虚弱的人,应该多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若胃热素盛的人,主要适宜食用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则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兹将与脾胃病有关的。 3.平时配合 扎啤嗏 调养,每天2杯,对于脾虚食少,倦怠无力等有较好的作用,健脾养胃,疏肝健脾理气

夏至节气的传统美食及养生技巧

夏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这一天称作“夏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夏至节气的传统美食及养生技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夏至吃什么传统美食

1、狗肉

一些地方还流传夏至食狗肉的习惯。吃狗肉能强壮身体,史记云“秦人以狗御蛊,俗谓夏至宜食狗肉”。意谓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适宜食狗肉,以增强抵抗力。故在夏至食狗肉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2、荔枝

除了吃狗肉之外,还有吃荔枝的习惯,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都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两者合吃不热。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症,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适量。

3、过水面

山东各地在夏至的这一天里是要吃凉面条的,也就是过水面,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的往嘴里捞面吃,对于小孩子来说已经不只是吃饭了,更是一种游戏,充满了乐趣。

4、馄饨

无锡人中午吃馄饨,取其混沌和合之意。有民谚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民间还有吃了馄炖之后为孩子量体重,希望孩子体重增加,身体健康的习俗。

5、苋菜和葫芦

某些地区夏至当天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会到娘家吃饭,舅舅家就会准备苋菜和葫芦做菜,寓意吃了苋菜就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

6、圆糊醮

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圆糊醮。“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的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用竹签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烧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丰收。因此浙江绍兴依然有夏至吃圆糊醮的习惯。

7、粽子

西北有些地区夏至吃粽子。在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

8、麦粥

江苏无锡的人在夏至这一天,早餐会吃麦粥。麦粥不仅是清香宜人、健脾养胃、老少咸宜的美味,能有效缓解人们“苦夏”时的食欲不振,同时还可祛湿利尿,是夏至节气不可多得的美味。

9、夏至羹

湖南长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夏至羹”,民谚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10、夏至饼

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

11、豌豆糕

夏至这一天,在老南京的风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骑坐于门槛上吃豌豆糕防百病。这项风俗的由来是因为夏令天气火热,人们多不思饮食,才让小孩先吃豌豆糕开胃。此外,老南京在夏至这一天还要吃碗凉面称称体重。

12、夏至蛋

湘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夏至日,将整鸡蛋煮熟,剥壳后加红枣煮汤吃,叫“吃夏至蛋”。湘南一带,主要是嘉禾、蓝山、桂阳于夏至当天早晨起来,将整鸡蛋煮熟,用红纸或红色染料将蛋皮染红,再用一个小网袋装上,系上少年、儿童的前胸,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再剥去蛋壳将蛋吃掉。民间以为夏至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谚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烂。”。

13、新麦

山东部分地区,夏至日有煮新麦粒吃的习俗,孩子们用新麦秸编的小笊篱,在汤水中捞取新麦粒吃,既尝新,又是一种游戏。

14、热面

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15、生菜、凉面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开始大吃生菜、凉面了,吃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帮助降火开胃,促进食欲,但是又不至于会因为过于寒凉而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将近的时候,凉面等食物就开始大卖了。

夏至的养生技巧

1、饮食宜清淡、多吃“苦”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等疾病。

除此之外,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劳乏、消炎退热、清心明目、促进食欲等作用。

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属于清泻类食物,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2、宜晚睡早起,午休不可少

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可以比平时适当的晚睡和早起。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

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中午休息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午睡醒后,还可以活动活动洗洗脸,一下午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3、出行宜清凉,居室宜通风

夏季不要穿得太厚,很多年轻人喜欢穿牛仔服饰,夏季不适合穿这种衣物。衣服颜色尽量以浅色为主,这样才能少吸热。衣服的布料尽量选用棉质及亚麻,这样容易吸汗和透气。

居室宜清凉,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

夏至养生饮食要点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的食物中含有消暑解热的生物碱,帮助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夏至前后温度不断升高,很容易上火或者说中暑,这个时候就需要吃些苦味食物消暑解热了。

但是苦味食物不能吃太多,不然很容易出现呕吐、恶心等症状。夏至前后可以考虑炖一些苦瓜排骨汤食用,营养又能降火。

2、吃点性寒的、味酸的食物

祖国医学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炎热的天气下,需要多吃一些性寒的、味酸的食物。尽量不要吃辛辣类的温燥食物,不然很容易上火,诱发咽喉痛等不适。

当然,在吃寒凉食物的时候,也要把握一个度,千万不能过度,以免导致人体内的正气被波及而诱发疾病。

3、补充钾元素

夏至降至气温不断升高,现在的人们正处在炎热的环境之中,人们会大量出汗。流汗的时候,会带走一部分的钾离子,若是不及时补充的话,人体会感到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等。

为此,人们要记住炎热的夏季,要及时补充钾元素,比如说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荔枝、草莓),也可以适当喝一些茶水,既能够补充钾元素又能够消暑。


端午遇上“苦夏”,养生做好三件事

养心脾,宁心安神调情志

长夏让人最难受的就是又热又湿,不少人会因此容易情绪激动、心烦急躁、发“无名火”,对 健康 自然不利。《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因夏季火旺,故夏季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要重视心神的调养。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邢俊武表示,夏日昼长夜短,睡眠也要随之“夜卧早起”,以顺应自然,如晚上睡眠时间不足,最好睡午觉补足。中医 养生 提倡睡子午觉,夏季尤其如此。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子时是晚11时至凌晨1时,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如果经常熬夜,过了子时还在工作,肝脏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则无精打采。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午饭后人最容易犯困,此时可以顺应天道小憩一下,舒缓紧张和疲劳,能有效地帮助大家宁心安神。

长夏在五行中属土,与中医五脏之脾脏相对应。脾最喜燥恶湿,所以夏季也是脾胃病的高发季节,易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孙刚副主任中医师提醒,不宜大量进食生冷瓜果,以免损伤脾胃。应及时调理好饮食,既保证营养,又不增加脾胃负担。可以吃些杂粮粥,如茯苓薏仁粥、山药粥等,能起到益气健脾、清暑利湿的作用。因过甜可伤脾,需严格控制糕点、含糖饮料的摄入。

祛暑湿,清淡饮食巧食疗

炎热的天气容易出汗,耗伤人体之气,因为中医有云“气随汗脱”,过度出汗会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因中暑而昏迷,此时要注意防暑降温。平时可以适当吃西瓜、冬瓜,喝绿豆汤来解暑。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任杜长明提醒,外出时要戴遮阳帽、打太阳伞,避免在烈日下待得过久。汗湿的衣服不可久着,以免暑热并袭,诱发皮肤病。夏季不宜长时间运动,以防过犹不及伤身体。

暑期天气炎热,随着大量汗水的流失,机体会丧失较多的钾,如不注意补充,可能会造成低血钾现象,严重时会导致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佳、精神不振等症候。夏季的吃一些水果有助于补钾,比如香蕉、橙子等。此外,含水量高且高钾低钠的蔬菜也适合多吃一点。比如西葫芦又名窝瓜、番瓜等,其可食部占73%,水分占94.9%,接近黄瓜,是果蔬中的补水高手。和众多高钾低钠的果蔬一样,西葫芦也是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的较好食物选择,每100克西葫芦含92毫克钾,5毫克钠,还含有一定量钙、镁、铁、硒等微量元素。

护阳气,冬病夏治强身体

天热时,人的本能反应是寻求降温,但如果温度降得太多,也会伤阳。比如夏天喝冷饮、吹空调、吃冰西瓜均会伤及阳气。因此,夏季不可贪凉,尤其是饮食更要注意。

三伏天介于小暑和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这也是“苦夏”中最难捱的一段时间。很多喜欢中医的市民会抓住这个时间好好养护阳气,进行“冬病夏治”。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颜延凤主任中医师表示,“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的外治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敷贴疗法。通常采用药物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敷贴,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痰饮,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经络气血贯通,并可针对个体体质不同,通过益肺、健脾、补肾等药物扶助人体的阳气,纠正虚寒体质,使气血流通顺畅,水谷精微输布正常,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最旺盛,此时顺时就势进行穴位贴敷,以摄取阳气于人体,有助于扶正固本,防治“冬病”,具有简、便、廉、验优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87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