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腹痛的辨证治疗

医案日记 2023-04-30 10:23:50

腹痛的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人体背部为阳,腹部为阴,腹痛属寒证者较多,据部位可分为脐腹痛、少腹痛、小腹痛三种。

脐腹痛者宜散寒和中,宜使用乌药、厚朴、藿香、木香、枳壳、陈皮、香附、泽泻等药材。寒重者加用肉桂,也可使用小茴香、木香、乌药、高良姜、青皮、槟榔等。

少腹痛宜疏肝理气,宜使用金铃子、延胡索、青皮、荔枝核等药材。若属肝寒气滞作痛,宜使用桂枝、白芍、细辛、当归、通草、红枣等;痛连睾丸者,必须防范疝气,应使用散寒理气兼有软坚作用的药材,如延胡索、木香、橘核、金铃子、厚朴、枳实、肉桂、海带、桃仁、海藻、昆布、木通等。

小腹痛多为为月经痛,属于气滞寒阻、瘀血内结者,宜使用牛膝、茯苓、延胡索、当归、香附、青皮、川芎、山楂、当归、乳香、没药、蒲黄、肉桂等药材;若属于气血两亏不能固摄,宜使用熟地黄、白芍、当归、甘草、黄芪、川芎、阿胶、艾叶、党参等,也可加龙骨、牡蛎、升麻等药材以固涩升提。(曹淑芬)

腹痛都有哪些原因

腹痛时首先要确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腹痛,腹涨,然后才能对症治疗。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腹痛都有哪些原因,一起来看看吧!
腹痛的原因
1 腹腔广泛性疼痛:

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胃溃疡、阑尾炎、胆囊炎等,都可能导致整个腹腔出现持续剧烈的疼痛。

2 肚脐周围疼痛:

主要应考虑小肠及胰腺的问题。

我提醒朋友们腹部的疼痛不可大意。对剧烈的绞痛或不明原因的持续疼痛,不要觉得忍一忍、用热水焐一焐就过去了,而要引起警惕,要及时去医院就诊。通常医生会让你做腹部B超、化验血常规、血生化等,必要时还应做整个腹腔的CT检查。

3 右下腹痛:

首先应想到是否患上阑尾炎。如刚开始为上腹部疼痛,数小时后转为右下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等,多为急性阑尾炎。此外,还应考虑小肠、盲肠、右输尿管问题。如伴有尿频、血尿等很可能是输尿管结石。女性还应注意右侧卵巢及输卵管是否出现问题。

4 右上腹痛:

应重点考虑肝脏、胆囊的问题,如急慢性肝炎、肝癌、胆囊炎、胆结石等都可能导致右上腹疼痛。此外,还要注意胰腺、十二指肠、右肾、大肠右段等部位是否出现问题。

5 左上腹痛:

首先应考虑脾、胃的问题,还需注意胰腺、左肾、大肠左段。如左上腹持续疼痛,伴有阵发加剧,波及两侧腰部,并因进食而增强,则很可能是急性胰腺炎。

6 左下腹痛:

可能是下结肠或直肠的问题,如肠梗阻、阑尾炎、肠炎、痢疾、肠道寄生虫病等,也应考虑是否和左输尿管有关。女性还应考虑是否左卵巢及输卵管有问题。
腹痛的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凡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即为腹痛。其疼痛性质各异,若因外感,突然剧痛,伴发症状明显者,属于急性腹痛;病因内伤,起病缓慢,痛势缠绵者,则为慢性腹痛。

2、注意与腹痛相关病因,脏腑经络相关的症状,如涉及肠腑,可伴有腹泻或便秘;寒凝肝脉痛在少腹,可牵引睾丸;膀胱湿热可见腹痛牵引前阴,小便淋沥,尿道灼痛;蛔虫作痛多伴嘈杂吐涎,时作时止;瘀血腹痛常有外伤或手术史;少阳病表里同病腹痛可见痛连腰背,伴恶寒发热,恶心呕吐。

3、根据性别、年龄、婚况,与饮食,情志,受凉等关系,起病经历,其他伴发症状,以资鉴别何脏何腑受病,明确病理性质。

病证鉴别

1、腹痛与胃痛

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有腹痛的表现,常需鉴别。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上述症状在腹痛中较少见。

2、腹痛与其他内科疾病中的腹痛症状

许多内科疾病中出现的腹痛,为该病的一个症状。如痢疾之腹痛,有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特征;积聚之腹痛,以腹中有包块为特征,而腹痛病证,当以则以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3、腹痛与外科、妇科腹痛

内科腹痛常先发热后腹痛,疼痛一般不剧,压痛不明显;外科腹痛多后发热,即先腹痛后发热,疼痛剧烈,痛处固定,压痛明显,见腹痛拒按、腹肌紧张等。妇科腹痛多在小腹,与经、带、胎、产有关,如痛经、流产、异位妊娠、输卵管破裂等,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以明确鉴别诊断。

相关检查

急性腹痛应做血常规、尿、血淀粉酶检查,消化道钡餐,B超,腹部X线检查,胃肠镜检查等,以助于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必要时可行腹部CT检查以排除外科、妇科疾病以及腹部占位性病变。
腹痛的辨证论治
辩证要点

1、辨腹痛性质

腹痛拘急,疼痛暴作,痛无间断,坚满急痛,遇冷痛剧,得热则减者,为寒痛;痛在脐腹,痛处有热感,时轻时重,或伴有便秘,得凉痛减者,为热痛;腹痛时重时轻,痛处不定,攻冲作痛,伴胸胁不舒,腹胀,嗳气或矢气则胀痛减轻者,属气滞痛;少腹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移,痛处拒按,入夜尤甚,伴面色晦暗者为血瘀痛;因饮食不慎,脘腹胀痛,嗳气频作,嗳后稍舒,痛甚欲便,便后痛减者,为伤食痛。暴痛多实,伴腹胀,呕逆,拒按等;虚痛病程较久,痛势绵绵,喜揉喜按。

2、辨腹痛部位

胁腹、两侧少腹多属肝经病证;大腹疼痛,多为脾胃病证,脐腹疼痛多,为大小肠病证;脐以下少腹疼痛,多属肾、膀胱、胞宫病证。

治疗原则

治疗腹痛多以“通”字立法,应根据辨证的虚实寒热,在气在血,确立治法。在通法的基础上,结合审证求因,标本兼治。属实者,重在祛邪疏导;对虚痛应温中补虚,益气养血,不可滥施攻下。对于久痛入络,绵绵不愈之腹痛,可采取辛润活血通络之法。

证治分类

(一)寒邪内阻

症状:腹痛拘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常用药:高良姜、干姜、紫苏、乌药、香附、陈皮。

(二)湿热壅滞

症状: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常用药: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三)饮食积滞

症状: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恶,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

常用药:大黄、枳实、神曲、黄芩、黄连、泽泻、白术、茯苓。

(四)肝郁气滞

症状:腹痛胀闷,痛无定处,痛引少腹,或兼痛窜两胁,时作时止,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枳壳、香附、陈皮、芍药、甘草、川芎。

(五)瘀血内停

症状:腹痛较剧,痛如针刺,痛处固定,经久不愈,舌质紫黯,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牛膝、川芎、赤芍、当归、生地、甘草、柴胡、枳壳、桔梗。

(六)中虚脏寒

症状: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药:小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生姜、饴糖、大枣、芍药、炙甘草。

腹痛的其他疗法

耳针

选大肠、小肠、脾、胃神门、交感。每次取2-3穴,疼痛时用中强刺激捻转,亦可用埋针法或贴压法。

穴位注射

妊娠腹痛怎样治疗?

【概述】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小腹疼痛者,称为“妊娠腹痛”,亦称为“胞阻”、“痛胎”、“胎痛”、“妊娠小腹痛”。妊娠腹痛是孕期常见病,若不伴有下血症状,一般预后良好。若痛久不止,病势日进,也可损伤胎元,甚则发展为堕胎、小产。
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血虚、气郁、虚寒等,以致胞脉受阻或胞脉失养,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发生腹痛。其病变仅在胞脉,尚未损及胎元,但严重时亦可因胞脉阻滞,血脉不通,胞胎失养而影响胎元。血虚素体气血虚弱,妊娠以后血聚养胎,阴血益虚,气血运行无力,胞脉失养,因而腹痛;气郁素性忧郁,孕后血以养胎,肝血偏虚,肝气失于条达,血海气机失调,胞脉阻滞,气血不畅,以致腹痛;虚寒素体阳虚,孕后胞脉失于温照,有碍气血畅行,因而发生腹痛。
辨证主要根据腹痛的性质和程度,结合兼症及舌脉特点辨其虚实。本病治法以调理气血为主,使胞脉气血畅通,则其痛自止。
【治疗】1.血虚证【症状】妊娠小腹绵绵作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滑。【方一】当归芍药散去泽泻加党参【来源】《金匮要略》【组成】当归12克,白芍15克,川芎12克,白术12克,茯苓20克,泽泻15克。
【功效】补血养血,止痛安胎。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行血中之滞;白芍养血敛阴,缓急止痛;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以资生化之源。全方使气充而血沛,气血运行调畅,以收胎安痛止之效。
【按语】若血虚甚者,酌加枸杞子、制首乌、菟丝子滋肾养血,濡养胞脉;心悸失眠者,酌加酸枣仁、龙眼肉、五味子养血宁心安神。
2.虚寒证【症状】妊娠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倦怠无力,面色白光白,舌淡,苔白,脉细滑。【方一】胶艾汤【来源】《金匮要略》【组成】阿胶(烊化)12克,艾叶15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干地黄15克,甘草6克。
【功效】暖宫止痛,养血安胎。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艾叶暖宫止痛;当归、川芎养血行滞;白芍、甘草缓急止痛;阿胶、干地黄养血安胎。全方共奏暖宫止痛,养血安胎乏效。
【按语】若肾阳虚衰,兼腰痛者,酌加杜仲、巴戟天、补骨脂以温肾助阳,使阴寒消散,气血流畅,则腹痛可止。
3.气郁证【症状】妊娠小腹胀痛,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伴胸胁胀满,舌红,苔薄,脉弦滑。【方一】逍遥散加味【来源】《和剂局方》【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苏梗9克,陈皮12克。
【功效】舒肝解郁,止痛安脐。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三药配合,补肝体而助肝用,共为方中主药;白术、茯苓健脾和中,为方中辅药;佐薄荷、生姜助本方疏散条达之力;炙甘草调和诸药为方中使药;苏梗行气安胎,陈皮健脾利湿。诸药合用,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弱得健,则诸症自愈。
【按语】若郁而化热者,酌加栀子、黄芩清热凉血,和营止痛。

民间偏方:中医常识中医药治疗小儿反复性腹痛的制作方法

腹痛为小儿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凡剑突以下、脐的两旁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疼痛者,均称为腹痛。有人统计,从幼儿到小学毕业的儿童中,有1/3以上经历过腹痛。腹痛涉及的病变很多,许多内、外科疾病均可出现腹痛症状,其原因有功能性的,也有器质性的。这里所说的是指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局限于脐周围的、反复发作性的小儿腹痛。发病年龄以3~14岁多见,在学龄儿童中的发病率为10%~20%。中医称本病为“肠气病”、“肠痛”或“盘肠气”,认为其发生多与感染蛔虫、饮食失当、寒冷 *** 、脾胃虚弱、气滞血瘀、肝气犯胃等原因有关。根据小儿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辨证治疗。
1.虫积腹痛:多见脐周疼痛,时痛时止,重则出现吐蛔现象,食则痛作,形体消瘦。治以杀虫、导滞、通便为主,方用乌梅丸加减煎服。
2.伤食腹痛:指小儿饮食不节,过食油腻、香脆之品,损伤脾胃所致的腹痛。表现为胸脘痞闷、胃纳减退、嗳腐吞酸、脘腹胀痛、口臭苔厚等,婴幼儿可吐出不化奶块或未消化食物,或有哭闹烦躁现象。治宜消食导滞,方用保和丸加减,亦可用焦三仙治疗。
3.寒凝腹痛:小儿平素体质较弱,当气温变冷,寒邪易侵袭腹部,寒凝气滞,导致腹痛。表现为阵发性腹痛,或大便稀溏,小便清长,面色发青,吞酸,形寒肢冷,得热痛减。治宜温中散寒,方用小建中汤,或用吴茱萸汤加减。
4.饮冷腹痛:为小儿过食生冷、瓜果等损伤脾胃所致,夏季饮冷过后最易诱发。表现为阵发性腹痛,以脐周疼痛多见,恶心呕吐,吐物带有酸味和食物残渣,肠鸣腹泻,大便检查无异常。治宜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可用四逆汤加减。呕吐兼腹泻时,服用藿香正气水,效果亦佳。
5.脾虚腹痛:指小儿平素脾胃虚弱导致的慢性腹痛。表现为体质虚弱,四肢无力,少气懒言,完谷不化,或吐或泻,腹部隐痛等。宜健脾补气,和胃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6.肝气犯胃腹痛:症见胃脘胀闷,脐周痛甚,时痛时止,善太息。矢气后腹痛减轻,反复发作,每于情志变化而腹痛发作。治宜舒肝理气,和胃止痛,方用柴胡舒肝散加减。
7.气滞血瘀腹痛:症见脐周胀闷不舒,痛而拒按,或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脐周围),或触之有块,推之不移,按之痛甚,面无光泽,舌质暗红,或舌有瘀点,脉细弱或细涩。治宜理气化瘀,散结止痛,常用少腹逐瘀汤加减。若气滞症状明显,可加川楝子、乌药理气止痛;若腹有包块,可酌加少量三棱、莪术、川山甲,以散瘀化结止痛。
总之,小儿腹痛的病因很多,应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仔细审辨。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也可根据患儿具体病情,配合针灸、推拿、理疗等方法。另外,平时注意预防和调养,饮食有规律,不暴饮暴食,不恣食生冷、煎炸、油腻之品;注意饮食卫生,蔬菜要洗净煮熟,瓜果要洗净去皮,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腹部保暖。

提醒您:中医药治疗小儿反复性腹痛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86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