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治痛经方(有效治疗痛经的偏方)

医案日记 2023-04-30 09:51:14

治痛经方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组成:香附15克,木香18克,白芷12克,延胡索24克。

用法:共研为末分6包,每次一包,每日2次,早晚温开水送服。见经开始服用,连服3天。

此方有明显的理气活血止痛作用,元胡可去血中气滞,气中血凝,香附、木香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加白芷共起“香能化浊”,调经止痛之效。

有效治疗痛经的偏方

气虚血弱型的表现:腰膝酸软,面色苍白,神疲无力,月经色淡而量少。用阿胶6克,黄酒50毫升,阿胶用蛤粉炒,研细末,黄酒兑适量温开水送服药末。

肝肾亏损型的表现:经后小腹作痛,腰酸膝软,头昏耳鸣,舌淡苔薄等。用:(1)肉桂末2克,女贞子10克,粳米100克。女贞子水煎取汁,入粳米煮成粥,入肉桂末调匀服用。每日1剂,分2次服用。该方可补肾,温经止痛,可用于肝肾亏损痛经。(2)枸杞子15克,兔肉250克。枸杞子和兔肉入适量水中,文火炖熟,用盐调味。饮汤吃肉,每日1次。

寒湿凝滞型表现为:可见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或绞痛,疼痛拒按且得热痛减,经水量少,经色淡而夹白块,或经色如黑豆汁,经行不爽,畏寒便溏,舌边紫或牙龈紫黯,脉沉紧等。用当归、生姜各25克,羊肉块500克,桂皮调料各适量。各味水煎至肉烂熟即可,吃肉喝汤,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气滞血淤型表现为:可见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拒按,下坠或刺痛,月经色紫黑有块,块下痛减,月经量少而淋漓不畅,胸胁胀满及乳房胀痛,舌质紫暗或有淤斑点,脉沉强或沉涩等。用益母草30~60克,元胡20克,鸡蛋2个,加水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药渣,食蛋饮汤。月经前每日1次,连服5~7天。

民间偏方:妇科月经病治疗痛经单方

处方与用法:白芥子3克。研末,敷于肚脐上以医用胶布固定;用热水袋(水温约50℃)熨烫,每日3次。每次30分钟。可以在月经来潮前2天开始使用,连用3次即可。下次月经来潮前如法用药,连用3个月经周期。
功效:行气止痛,主治痛经。一般用药2小时可以止痛,提前用药可预防疼痛发生。

提醒您:治疗痛经单方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治疗痛经的处方有哪些?

在行经之前和之中,下腹部剧烈胀痛为痛经。从月经初潮起就开始痛经称原发性痛经。痛经主要是由精神紧张、子宫发育不全、子宫颈口狭窄和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初潮以后,经过一段时间才出现痛经,多为生殖器炎症、子宫肌瘤和子宫异位所致。

茉莉花

【处方1】

组成:茉莉花5克,玫瑰花3朵,大米30克,冰糖。

制作与用法:茉莉花5克,玫瑰花3朵,大米30克,与冰糖适量同煮粥。早晚食粥。

主治:痛经。

【处方2】

组成:莲藕250克,桃仁10克。

制作与用法:上料炖煮,用食盐少量调味食用。

主治:痛经。

【处方3】

组成:韭菜,红糖。

制作与用法:韭菜榨汁加红糖。冲服,服后俯卧半小时。

主治:痛经。

【处方4】

组成:鲜姜15克,红糖30克。

制作与用法:上料水煎服。

主治:痛经。

【处方5】

组成:茶叶2克,红糖6克。

制作与用法:茶叶2克与红糖6克入杯,用开水冲泡5分钟即可。每日早饭后饮1杯。

功效:和胃止痢、补中益气。

主治:痛经。

【处方6】

组成:葵花盘30~60克,红糖。

制作与用法:干葵花盘30~60克水煎,加红糖。1日2次分服。

主治:痛经。

【处方7】

组成:干丝瓜1只或丝瓜络30克。

制作与用法:干丝瓜加水400毫升煎服,或丝瓜络30克水煎,加黄酒内服。

主治:痛经。

【处方8】

组成:猴头菌100克,母鸡750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大枣10克。

制作与用法:猴头菌洗净、去蒂、入盆、发胀,后换温水洗4次,每次必须将菌内残水挤压干净(以除苦味),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将母鸡去头、脚,剁4厘米见方块,放入蒸钵内,加入姜片、葱头、绍酒、清汤适量,上放猴头菌片、浸软洗净的黄芪30克、党参15克、大枣10克,以湿棉纸封严蒸钵口,上火蒸烂后拣去葱、姜,将汤汁滤出,扣入盘中摆好;炒锅放火上,倒入蒸鸡汤汁烧开,加入料酒、味精、盐少许,用玉米淀粉勾汁,浇在鸡身上即可食用。

主治:痛经。

【处方9】

组成:鳙鱼500克,干姜8克,胡椒10粒,肉桂5克,桃仁10克,清汤,香菜。

制作与用法:鳙鱼500克(无鳙可用鲢鱼代替)去掉鳞、鳃、肚、腹,以热油煎至鱼身两面微黄时加入干姜8克,胡椒10粒、肉桂5克,桃仁10克及清汤1000毫升,再以中火煎煮20分钟,熟后加少量盐、味精,撒上香菜末出锅即可食用。

主治:寒湿内伤子宫所致痛经。

【处方10】

组成:橘皮,生姜。

制作与用法:上料加水煎服。

主治:受寒引起的痛经。

【处方11】

组成:鸡蛋8只,酒糟30克,川芎5克,香附10克,桃仁10克。

制作与用法:鸡蛋8个煮熟后剥壳,锅中另换开水1000毫升,放入鸡蛋,酒糟、川芎、香附、桃仁、盐以及八角茴香若干,以文火煮60分钟即可。每日早晚各服鸡蛋1个,饮少量汤,连服3天。

主治:气滞血淤型痛经。

【处方12】

组成:肥瘦猪肉60克,调经草60克,绿豆油、盐、糖、料酒各少许,葱姜、八角茴香各5克。

制作与用法:猪肉、调经草洗净,将猪肉切2厘米见方块,并将调经草及八角茴香装料袋;炒锅内加熟豆油10克,油热后投入猪肉块,煸炒至水气散出时,加清汤1000毫升,放入盐、糖、料酒及调经草料袋,汤开后移至文火再烧90分钟即可食用。

主治:气滞血郁型痛经。

【处方13】

组成:绵羊肉60克,小茴香10克,制黑附子5克,桂枝5克,白芍、当归各10克,生姜,鲜山药150克。制作与用法:绵羊肉洗净、入砂锅,加水2000毫升,烧开后打净浮沫,然后将包有小茴香、制黑附子、桂枝10克、白勺10克、当归10克的药料包入锅,再加生姜2克,以文火煨炖2小时;弃料包,再加去皮鲜山药150克,炖至山药烂熟,入盐调味即可食用。

主治:阴虚内寒所致痛经。

【处方14】

组成:嫩鸭半只,郁金10克,山楂,金针菜,料酒,盐,胡椒粉。

制作与用法:选嫩鸭半只(约500克),洗净后剁成五六块,用料酒、盐、胡椒粉适量涂擦,然后静置2小时,郁金10克浸软、洗净,把腌浸的鸭入锅,上放郁金、山楂、金针菜(黄花菜),并加盐少量以及清汤,放旺火上蒸约90分钟,鸭熟时稍加味精调味食用。

主治:湿热型痛经。

【处方15】

组成:鲜猪肉500克,水发淡菜10克,枸杞子15克,生姜10克,桂皮6克。

制作与用法:鲜猪肉洗净,切块、入锅,加水发淡菜、枸杞子、生姜桂皮及水2000毫升,烧开后打去浮沫再煮90分钟,熟后撇去浮油,略加盐调味食用。

主治:湿热下注型痛经。

【处方16】

冬虫夏草

组成:青鱼肉250克,鸡汤、胡椒粉,绍酒,盐,姜,南瓜肉60克,精白面粉250克,猪棒骨,冬虫夏草10克。

制作与用法:净青鱼肉(去鳞、鳃、鲇、刺、头尾,肚腹)以刀背砸成鱼泥,加鸡汤、胡椒粉、绍酒、盐、葱姜汁少许,用筷子向顺时针方向用力搅打至黏稠,南瓜肉60克擦丝,加盐稍拌,挤去水,与鱼泥拌成馅,精白面粉250克以水和匀压皮,包上料成馄饨;猪棒骨洗净敲开,与冬虫夏草10克共入锅炖煮60分钟,弃猪骨,下馄饨煮熟即可食用。

主治:湿热下注型痛经。

哪些药方可以治疗痛经?

凡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较重以至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称痛经。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后者系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所引起的痛经。

祖国医学亦称“痛经”又名“月水来腹痛”、“经行腹痛”、“经期腹痛”、“经痛”等。“痛经”范畴,亦称“经行腹痛”。

【方一】调肝汤

【出处】《傅青主女科》卷上

【组成】山药15克(炒),阿胶9克(白面炒),当归9克(酒洗),白芍9克(酒炒),山萸肉9克(蒸熟),巴戟3克(盐水浸),甘草3克。

【功用】补肾填精,养血止痛。

【主治】肾气亏损型痛经。症见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清长,面色晦暗,舌淡,苔薄,脉沉细。

【方解】方中巴戟、山茱萸补肾气,填肾精;当归、白芍、阿胶养血缓急止痛;山药、甘草补脾肾生精血。全方共奏补肾填精养血,缓急止痛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巴戟天显著增加小鼠体重,延长小鼠游泳时间,乙醇提取物及水煎剂有明显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阿胶需烊服。

【方二】黄芪建中汤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饴糖30克,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6枚,黄芪5克,炙甘草6克。

【功用】补肾益气,和中止痛。

【主治】气血虚弱型痛经,症见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桂枝补气和中,通经止痛;当归、白芍、饴糖养血和中,缓急止痛;炙甘草、生姜、大枣健脾胃以生气血,欲补气血先建中州。全方共奏补气养血,和中止痛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桂皮醛有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白芍有很好的镇痛、解痉作用。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

【用法】水煎服。

【方三】膈下逐瘀汤

【出处】《医林改错》卷上

【组成】灵脂6克(炒),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研泥),牡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玄胡索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

【功用】行气活血,逐瘀止痛。

【主治】气滞血瘀型痛经。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

【方解】桃仁、红花、赤芍、牡丹皮、当归活血祛瘀;五灵脂、玄胡索、川芎活血止痛;枳壳、香附、乌药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五灵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降低心肌细胞耗氧量;缓解平滑肌痉挛。桃仁可使小鼠的出血及凝血时间明显延长,煎剂对体外血栓有抑制作用,水煎液有纤维促进作用。

【用法】水煎服。病轻者少服,病重者多服,病去药止。

【按语】若痛经剧烈伴有恶心呕吐者,酌加吴茱萸、半夏、莪术;若兼小腹胀坠或痛连肛门者,酌加姜黄、川楝子;兼寒者小腹冷痛,酌加艾叶、小茴香;挟热者,口渴,舌红,脉数,宜酌加栀子、连翘、黄柏。

【方四】温经汤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吴茱萸、当归、阿胶、麦冬各9克,芍药、川芎、人参、桂枝、牡丹皮、甘草、生姜、半夏各6克。

【功用】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主治】寒凝血瘀型痛经。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痛减,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方解】方中吴萸、桂枝为君药,用以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当归、川芎活血祛瘀以生新;牡丹皮祛瘀通经并退热,共为臣药;阿胶、麦冬、芍药滋阴养血,并能止血;人参、甘草补气健脾,又能统血;冲任二脉均与足阳明胃经相通,半夏通降胃气而散结,有助于祛瘀通经;生姜温胃降逆而散寒,又能助生化,以上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方主要有镇痛、抑菌、扩张血管、抗过敏、收缩子宫等作用。在本方基础上进行药物加减,可用于多种妇科疾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习惯性流产,更年期子宫出血,子宫发育不良、不孕等,均有较好疗效。

【用法】水煎服。

【按语】如小腹冷痛甚者可去牡丹皮、麦冬,加艾叶;气滞胀满者可加香附、乌药;漏下色淡不止者去牡丹皮,加艾叶、熟地黄;气虚甚者加黄芪等。崩漏患者服药后血量可能增多,属正常现象,瘀血排出后,漏下才能停止。

【方五】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

【出处】《中医妇科学》(六版)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生地黄、香附、桃仁、红花、延胡索、牡丹皮、红藤、败酱草、薏苡仁各12克,黄连15克,蓬莪术6克。

【功用】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主治】湿热蕴结型痛经。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据按,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平素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或伴低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方解】方中黄连、薏苡仁清热除湿;红藤、败酱草清热解毒;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牡丹皮活血祛瘀通经;莪术、香附、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生地黄、白芍凉血清热,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连有抑制胃液分泌、杀菌、抗腹泻作用。莪术水提液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微动脉血流恢复,完全阻止微动脉收缩,明显促进局部微循环恢复。

【用法】水煎服。

【方六】川乌温经汤

【出处】《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组成】炙川乌1.5克,炒当归、焦白芍、川芎各12克,肉桂10克,吴萸3克,姜半夏9克,炒党参15克,独活、威灵仙各6克。

【功用】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主治】寒凝血瘀型痛经。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痛势较剧,得热则减,经色暗红有块或黑豆汁样,量少或血行不畅,伴肢冷,脉沉弦或迟,舌苔白等寒象。

【方解】方中药物以温散为主,川乌温经止痛,吴茱萸散寒止痛,姜半夏降逆止呕,独活、威灵仙止痛,党参补气。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吴茱萸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半夏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各种炮制品对实验动物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独活有抗炎、镇痛、镇静作用。威灵仙有镇痛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血块多加炙没药、丹参、泽兰、益母草、失笑散等;腹胀痛加制香附、小茴、艾叶;夹湿加苍术、茯苓;肾阳虚或妇科检查子宫发育不良者,加鹿角片、紫石英、仙灵脾、巴戟肉等。

【方七】清经导滞汤

【出处】《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组成】炒当归、焦白芍、广郁金、八月札、川楝子、红藤各12克,延胡索9克,柴胡15克,鸡苏散(滑石36克,甘草6克,薄荷15克)。

【功用】养血清肝,理气止痛。

【主治】肝热夹湿型痛经。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胸胁、乳房胀痛,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平素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或伴低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宣畅气血,散结调经;当归、白芍、郁金、八月札养血疏肝,理气行滞;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红藤、滑石、甘草、薄荷清热利湿而通络脉。全方共奏清肝疏肝,利湿通络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川楝子有松弛奥狄括约肌,收缩胆囊,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柴胡有较好的抗脂肪肝、抗肝损伤、利胆、降低转氨酶等作用。郁金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去脂和抑制肝细胞纤维化的作用,能对抗肝脏毒性病变。郁金也有一定的抗炎止痛作用。延胡索有显著的镇痛、镇静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本方为自拟验方。对慢性输卵管炎和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疗效也较佳。如乳房结块加皂角刺、小金丹;带多色黄加椿根皮、白槿花、车前草;月经量多加侧柏炭、陈棕炭。服用该方需忌辛辣刺激之品,还应调摄情志,保证药效。滑石包煎,薄荷后入。

【方八】化膜汤

【出处】上海中医学院朱南孙

【组成】蒲黄15克,五灵脂12克,山楂12克,青皮4.5克,血竭粉3克。

【功用】行气活血,化瘀散膜。

【主治】主治功能性痛经中膜性痛经。其临床表现以经痛剧烈、经血中夹有膜片状瘀块为特征。

【方解】蒲黄、五灵脂、血竭止血化瘀止痛;山楂行气散瘀;青皮疏肝破气;本方共奏行气活血,化瘀散膜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朱氏发现膜性痛经患者在整体上有血E2水平异常升高和血液黏滞性增高的病变,以及局部微观上的子宫内膜的病理、组化改变,可认为是气滞血瘀之重症。本方集破气行滞、活血化瘀于一身,具有降低异常升高的E2的水平,改善机体的血液黏滞性及子宫瘀血状况等作用,促进子宫内经血的流畅,使患者获得膜化痛止,接近向愈的结果。

【用法】水煎服。

【按语】本方由朱南荪学生徐斌超整理发表,本方剂量由编者所拟。偏热者加红藤、熟军,偏寒者加小茴香、炮姜。蒲黄、五灵脂包煎,血竭粉冲服。

【方九】温经散寒汤

【出处】《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组成】当归、川芎、金铃子、延胡索各10克,赤芍、白术、五灵脂、制香附各12克,紫石英20克,葫芦巴、小茴香、艾叶各6克。

【功用】温经化瘀、散寒止痛。

【主治】本方适宜于寒湿搏于冲任所致痛经。主治经前或经时小腹拧痛或抽搐,凉而沉重感,按之痛甚,得热痛减,经行量少,色黯有血块,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方解】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行瘀;五灵脂、金铃子、延胡索、制香附,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白术补脾健胃,和中燥湿,以制约上述诸药伤中耗气之弊;紫石英性味甘温,入心肝经以温暖子宫,葫芦巴性味苦大温,入肾补命门之火,有温肾阴,逐寒湿功能,故与紫石英同用则直达子宫,而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小茴香、艾叶亦有温经散寒之作用。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延胡索有显著的镇静、镇痛与安定作用。小茴香能促进胆汁分泌,并使胆汁固体成分增加;并促进肝组织再生,另有镇痛及己烯雌酚样作用。艾叶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五灵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

【用法】经行腹痛开始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按语】紫石英打碎先煎。五灵脂包煎。

【方十】少腹逐瘀汤

【出处】《医林改错》卷下

【组成】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本方适宜于寒凝血瘀型痛经。症见少腹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小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血块,或崩或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者。

【方解】本方所治证属小腹寒滞瘀积,或妇女冲任虚寒,瘀凝内阻,血不归经所致。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散瘀,养血调经;小茴、干姜、官桂散寒通阳,温暖冲任;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没药活血祛瘀,散结定痛。诸药相配,共成化瘀散结、温阳散寒、调经止痛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小茴香能促进胆汁分泌,使胆汁固体成分增加;并促进肝组织再生,另有镇痛及己烯雌酚样作用。艾叶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干姜甲醇或醚提取物有镇静、镇痛、抗炎作用。没药对离体子宫先呈短暂的兴奋,后呈抑制现象。五灵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

【用法】水煎服。

【按语】蒲黄、五灵脂包煎。

【方十一】血府逐瘀汤

【出处】《医林改错》卷下

【组成】当归、生地黄、红花、牛膝各9克,枳壳、赤芍各6克,川芎、桔梗各5克,柴胡、甘草各3克,桃仁12克。

【功用】凉血清热,通经止痛。

【主治】本方适宜于血热壅阻型痛经。症见经前小腹疼痛或有灼热感,经来则痛甚,经色深红,质稠夹有血块,经行不畅,或伴有低烧,口干,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主药;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三药助主药以活血祛瘀为辅药;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胸中之气滞,治疗气滞兼证,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中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化诸症之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桃仁可使小鼠的出血及凝血时间明显延长,煎剂对体外血栓有抑制作用,水煎液有纤维促进作用。红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桔梗粗皂苷有镇静、镇痛、解热作用。

【用法】水煎服。

【方十二】参脂痛经汤

【出处】《中国妇科秘方全书》

【组成】人参9克,五灵脂15克,元胡、当归、白芍、川芎各12克,制香附10克,甘草3克。

【功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痛经。

【方解】方中人参补气健脾,五灵脂、元胡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当归、白芍、川芎活血化瘀,香附理气调经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五灵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当归及其阿魏酸钠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当归水浸液能显著促进血红蛋白芨红细胞的生成。

【用法】水煎服。

【按语】五灵脂包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85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