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达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
胰岛素
胰岛素是用于机体内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能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用于治疗糖尿病、消耗性疾病,特别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胰岛素过量可使血糖过低,出现饥饿感、精神不安、瞳孔散大、焦虑、头晕、震颤、昏迷。患者还可能有胰岛素抗药性、过敏、水肿等副作用,用量偏大,会出现高胰岛素血症。还会引起腹部肥胖,体重增加。
建议每次注射部位都应轮换,避免因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不同而造成血糖波动。每天自测血糖,了解血糖波动情况。
阿片类麻醉药
阿片类麻醉药主要包括吗啡、可待因、复方樟脑酊和罂粟碱等,以吗啡为代表。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为先兴奋,后抑制,以抑制为主,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同时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并有镇咳作用,也用作麻醉和手术前给药,可加强麻醉药的效力。
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可引起欣快症和成瘾性,使用过量阿片类药物,会出现药物中毒,轻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重者昏迷、呼吸抑制、惊厥。慢性中毒则会食欲不振、便秘、消瘦、衰老和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所以,支气管哮喘、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严重肝功能不全等病人禁用。婴幼儿慎用,孕妇、哺乳期妇女、未成熟新生儿禁用。
氯化钾
氯化钾是临床常用的电解质平衡调节药,用于治疗和预防进食不足、呕吐、严重腹泻等引起的低钾血症,亦可用于心、肾性水肿以及洋地黄等强心甙中毒引起的频发性、多源性早搏或快速心律失常。
使用不当时,可出现疲乏、肌张力减低、反射消失、周围循环衰竭、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等不良反应。临床使用时,注射速度宜慢,浓度亦不可太高。高钾血症患者、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抗凝药
抗凝药属于一类干扰凝血因子,如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咯雷、利伐沙班等,能够阻止血液在血管里“堵车”的药物,维持血液正常流动,发挥出抗凝、降低血脂、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适用于房颤、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60岁以上患者等。
抗凝药服用量不足,起不到抗凝作用,导致脑中风和心肌梗塞风险增大。服用过量,又会出现出血、胃溃疡、黑便等副作用。因此,抗凝治疗更多的是强调治疗个体化,定期去医院检测凝血时间,以及时调整用量。
高浓度氯化钠
高浓度氯化钠作为一种电解质补充药物,可补充热能和体液,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进食不足或大量体液丢失。
输注过多、过快,可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甚至急性左心衰竭。高浓度使用时,还可致高钠血症、静脉炎、局部肿痛。长期单纯补给葡萄糖时易出现低钾、低钠及低磷血症。
因此,使用要同时考虑葡萄糖和氯化钠的用法用量,葡萄糖用量根据所需热能计算,注意检查患者血清钠、钾、氯浓度、肾功能等。老年人、婴幼儿生理功能低下,补液量和速度应严格控制。
药物性肌病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预防、诊断或治疗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干扰骨骼肌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起肌肉疼痛、触痛、肌肉无力、行动困难、不安腿综合征和扭转性肌痉挛等典型的临床症状。肌痛和肌痉挛是药物影响骨骼肌正常功能和结构的一种早期症状,进而可发展成为肌病。
病毒感染应该说没有特效药,有一些针对病毒的,比如能够抑制和干扰病毒复制的药物可以在病程早期使用。有的药物要求5天以内使用,其实最有效是2天以内。病毒刚进入人体、刚开始复制的时候使用药物干扰病毒的复制,能够减轻病毒的载量,然后减少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再加上自身的抵抗力,就减少它向重型、危重型发展。
如果病程超过5天,已经进展为重症、甚至危重症的时候,实际上这些抗病毒药是没有效果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 王贵强
从目前数据看,在重症的高风险人群中使用抗病毒药物有它一定的价值,在已经进入ICU的人群再使用就没有效了。同时,一些轻症的年轻人,以及没有重症高风险的人群,使用这些抗病毒药物目前也没有看到明显收益。
抗病毒药物使用不当会出现哪些风险?
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童朝晖抗病毒药物,尽管高危人群早用是有效果的,但是必须注意它的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特别应该注意,抗病毒药物和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许多老年人合并有慢性基础病,平时需要服用一些药物。有的群众一听“特效药”,就给老人备点放在家里,老人就直接使用了,如果没有阅读说明书,风险更高。因此,服用药物必须认真阅读说明书,或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 王贵强
抗病毒药物都有一定副作用,也有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像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就不能同时使用奈玛特韦这类药物,否则就会出现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有些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病人,有时候要调整剂量,甚至不能使用,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来使用这类抗病毒药。
丙种球蛋白只适用于重症感染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 王贵强
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病人、在ICU治疗的病人,可以使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但这些药物不适合在家中使用,也没有预防作用。同时,这些药物要注意使用时机,比如炎症因子风暴等情况下使用才有较好效果。不建议大家在家里预备或者预防性使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85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夏季中暑应辨证用药
下一篇: 保健佳品菌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