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证”范畴,《证治汇补·哮病》谓:“哮为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由拥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隔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避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可见壅塞之气、胶固之痰为哮喘的共同病机。采用针刺配合隔物灸不但能有效控制哮喘急性期发作,而且能达到平喘化痰,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之功效。
急性期
寒哮选穴:肺俞、檀中、中府、丰隆、合谷、外关、列缺、风门、天突,鼻流清涕加迎香;头痛加印堂。针用泻法,先针肺俞、檀中,快速进针(檀中进针针尖朝下)得气后捻转行针1~2分钟。至患者自感喘憋好转,留针20分钟,其间行针1~2次。继针中府、丰隆、合谷、外关、列缺、风门、天突,得气后留针20分钟。
热哮选穴:肺俞、檀中、丰隆、合谷、尺泽、孔最、中府、天突、大椎;喘甚加膏肓;退热减大椎;热重加少商、商阳三棱针点刺放血数滴。针用泻法,大椎不留针先针肺俞,快速进针(檀中进针针尖朝下)得气后捻转行针1~2分钟至患者自感喘憋好转,留针20分钟,其间行针1~2次。继针大椎、合谷、尺泽、孔最、丰隆,得气后留针20分钟。只捻转,不提插。
缓解期
选穴膈腧、脾腧、肾腧、大椎、定喘、风门。配合隔物灸,以麻黄、细辛、白芥子等药做成药饼,艾灸于所选穴位30分钟左右。
咳喘多属素体偏虚而外邪入侵所致,采用隔物灸治疗能温阳利气,祛湿除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进而达到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功效。(胡文颖 鄢燕)
[慢性支气管炎] 本病多由急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所致,亦可继发于其它呼吸系统疾病和烟雾、粉尘以及寒冷刺激等。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尤多见于中老年人。每年咳嗽吐痰两个月以上,连续两年或一年发病连续三个月以上者,即为慢性支气管炎。本病多有长期反复咳嗽史,易发于秋冬季节,天气寒冷时加重,早晚咳嗽较剧,吐白色泡沫样痰,有感染时,可咳出脓性痰,常伴有喘息、喉中痰鸣。[取穴] 肺俞 定喘风门合谷天突[灸法] 每年夏季三伏天,每周灸两次,共灸十次;秋冬季发病时,每日灸一次,至病情缓解。 [支气管哮喘] 本病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外源性反应来自体外,如花粉、皮毛、香料、鱼虾等;内源性反应来自体内呼吸系统感染病灶的细菌及其产物等。此外,神经功能的变化对本病发生也至关重要,如鼻粘膜受刺激,肺部刺激,精神因素等,均可形成气喘。其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带哮鸣音的呼吸困难。多突然发作,发作时呼吸困难、喉中哮鸣、张口抬肩、口唇青紫、咳嗽吐粘痰,发作间歇无任何不适。疗法一[取穴] 肺俞 膏肓定喘大椎疗法二[取穴] 大椎膏肓膻中定喘(肾气虚者,加肾俞) [感冒] 俗称伤风,一般有头痛、鼻塞、流鼻涕、打喷嚏、怕风怕冷、全身发烧等症状。[取穴] 大椎 合谷风池曲池迎香天突[穴位取法]以大椎穴为主,头痛身痛配灸合谷、风池,发烧咳嗽配灸曲池、天突,鼻塞、流涕配灸迎香,每日灸一至二次,灸至病愈为止。 [肺气肿] [取穴] 天突 肺俞身柱彧中 [灸法]先灸肺俞、身柱,再灸天突、彧中。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咳嗽]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疾病,按症分为外感风寒、阴虚肺燥、痰饮犯肺三类。外感风寒型症状为咳嗽,咯痰,痰多稀白,怕寒头痛,鼻寒流涕,口不渴,小便清长,舌苔薄白;阴虚肺燥型的症状为干咳无痰、喉中干痛,午后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舌质红绛,舌苔少或无苔;痰饮犯肺型症状为咳嗽、咯痰,痰量多色白,喉中痰鸣,呼吸不顺畅,遇冷则病势加剧。[取穴](1)外感风寒型取肺俞 风门膻中合谷曲池(2)阴虚肺燥型取肺俞 肾俞太溪(3)痰饮犯肺型取肺俞 丰隆天突
1.实验针灸学学科主线:针灸作用原理
2.实验针灸学基本研究方法是:实验的方法
3.指压刺激多以麻胀感为主
4.针刺胃痛患者足三里 当感觉上达上腹部时 受试者胃部灼热或抽动 剧烈胃疼消失 属于感传效应
5.日本…川将皮肤导热电量最高的点称为良导点由良导点连成的线称为“良导络”
6.艾的主要成分是精油,艾灸时的有效成分刺柏脑、石竹素等
7.家兔肺水肿造模用:5%葡萄糖
8.针刺留针时间: 20~30min
9.电针治疗疼痛性疾病电针强度:强刺激
10.利用轴浆运输现象追踪神经源性的是:辣根过氧化物酶
11.增加科学技术知识解决未知领域问题为目的的进行研究的是:基础研究选题
12.循经皮肤病肾经最多见
13.针灸家兔实验中麻醉静脉耳缘选用的药物标准:氨基甲酸
14.面部学位针刺效应的初级调节中枢,通过延髓三叉神经感觉核(脊束核)实现的
15.研究针灸对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影响常有:肥大细胞内钙信息和脱颗粒
16.穴位电阻与非穴位电阻相比:一般低于周围非经脉穴位上的对照部位
17.针刺触及哪个部位疼痛最明显:血管
18.在中枢参与并加强针刺镇痛的物质:c类纤维
19.循经感传的基本特征没有:感传速度1~10m/s (正确应是: 1~10cm/s )
20.以下哪些技术对蛋白酶核酸大分子结构功能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免疫学;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理学技术
21.针感后效应与哪类神经纤维持续放电(起针后)
1类 C类 2类 3类
22.针刺后产生的反应:酸麻胀痛
23.哪种灸法产生幅值最大:直接灸
24.哪些部位循经感传分古典经脉循行线基本一致:四肢部
25.针灸科研选题基本原则:需求性;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
26.用于观察针刺对象家兔器官影响的实验方法:肺水肿
27. 健康人中循经感传的出现率 95% 70% 12-24%
28. 关节囊处的穴位感受器主要是 p53
雷菲尼小体 ruffini 环层小体 克氏终球 健器官
29. 哪种方法可以激发循经感传p29 p32
在感传路线上加压迫;循经加热;局部冷冻降温;局部注射盐酸普鲁卡因
30. 实验针灸学奠基阶段取得的研究结果p3
研究针灸治病原理;研究针刺镇痛;研究针刺麻醉;
探索经络实质;出现电针耳针等新式针灸方法
31. 科研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16
(老师说选4后面答案不一定是按试卷中顺序排列)(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盲法)
32. 科研选题基本原则包括什么p8
(基本原则:需求性;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
33. 经脉穴位现象包括p26
(循经感传;循经皮肤病;循经皮肤血管神经反应;循经或穴位感觉异常;穴位组织色泽和形态异常)
34. 低电阻电机理形成有哪些观点p41
神经汗腺学说;神经血管学说;屏障障碍学说;缝隙连接说
35. 经脉穴位感觉异常包括 p39
疼痛麻木;痛觉过敏;知热感度异常;牵涉痛
36. 烧山火等手法针刺人体合谷穴后可引起哪些腧穴皮肤温度变化p86
同侧商阳;同侧少泽;对侧商阳;同侧足三里;同侧环跳
37. 艾灸的作用机理包括p103
物理;药化;创伤;综合;辐射作用
38.针灸作用效应过程分为p112
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平台期;下降期
39. 影响针灸作用效应的刺激因素有p117
刺激方法;刺激工具;刺激参数;穴位参数;机体参数
40. 循经感传的程度包括p28
显著型(敏感型);较显著型(较敏感型);稍显著型(稍敏感型);不显型(不敏感型)
41. 测定循经感传时可用哪些刺激方法p27
针刺;艾灸;低频脉冲电;耳穴
42. 循经感传的影响因素p32
刺激方法;刺激强度;温度;时间;经脉穴位;个体差异
43. 循经皮肤病的表现特点p37
基本循经;相对稳定;单经出现;多经并发;宽窄不一,断续变异;内脏相关,伴发他病
44. 经络的生物物理学特征特性表现是什么? P40
循经低电阻性;经络热辐;经络光学特性;循经声传导特性;经络腧穴特点
45. 可使健康人足三里局部皮肤微循环血流增加的手法 p86
提插补法;提插泻法;捻转补法;捻转泻法
46. 穴位的病理反应集中在脏腑相关的p60
原穴;下合穴;背腧穴;募穴;郗穴 (还有 合穴)
47. 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 不包括 p14
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进度
48.容易产生适应的波形p119
疏波;密波;连续波;断续波;疏密波
49.针刺镇痛中起镇痛作用的内阿片肽包括p128
脑啡肽;五羟色胺;乙酰胆碱;强啡肽;B-内啡肽;内吗啡肽
50. 中风患者针灸介入最好时机是
72hrs 2days 3months 4weeks
51. 位于躯干腹背部的经络穴位分布及其吻合的结构是p54
血管;肌肉;淋巴;神经
52. 针灸对治疗支气管哮喘作用机理包括p141
改善肺功能;调剂免疫;控制气道炎症反应;减慢局部血循环
53. 激发感传的最佳室温是p32
15度 16-20度 21-25度 26度
54. g6805电针仪输出的电流是
支流;交流;声波电;双向脉冲
55. 牵涉痛形成的理论
会聚-易化学说;会聚-投射学说;躯体-交感神经反射学说 ; 轴突分友学说
P111 针灸时效: 时间因素对针灸效应的影响,以及针灸效应产生的时间规律。
P117 穴位协同作用: 穴位配伍后,效应优于单个穴位或穴位组合。
P125 疼痛: 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悦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
P132 针药复合麻醉: 或称针刺辅助麻醉,是以针刺麻醉和现代麻醉技术为互补,增加药物麻醉效应,减少麻醉药物副反应的一种新型麻醉方法。
P38 知热感度变化: 脏腑病变时相应经脉的井穴或原穴对热的敏感度发生变化。
P31感传效应: 当感传沿经脉到达所属络的脏腑器官时,相应脏腑器官的机能发生明显变化
P16盲法: 受试对象,实验研究者和结果测量者三者中任一者或一者以上不知道受试对象分组情况和实验措施的试验方法。
P130 针刺麻醉: 简称“针麻”,是根据针刺具有镇痛和调节人体各系统功能的作用,在人体某些穴位进行刺激达到痛觉迟钝或消失的效果,从而能进行手术操作的一种特殊麻醉方法。
P26经络现象: 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沿经脉循行路线及穴位出现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包括循经感传、循经皮肤病、循经性皮肤血管神经反应、循经或穴位感觉异常,穴位组织色泽和形态异常等现象。
P138 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怎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1.改善脑动脉弹性 2.纠正血脂和血液流变性的异常
3.改善甲皱微循环 4.促进新生血管生成
P133 针药复合麻醉有什么优势?
1.镇痛稳定2.简便经济3.安全可靠4.术后恢复快捷 5.脏器保护效应显著
艾灸的作用要素?
[if !supportLists]1. [endif]灸温 (温度幅值;升降速度;作用面积;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
[if !supportLists]2. [endif]灸量
[if !supportLists]3. [endif]灸质
循经感传特征?
感传路线;趋向病所;感传感觉;感传速度;感传宽度;感传深度;感传方向;感传阻滞;感传效应;相对稳定
致谢:
感谢本文整理者宋老师、应老师、冯老师、杨老师的辛苦付出,谢谢你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84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肢痛的防治
下一篇: 浮小麦治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