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本经》茯苓功效释义

医案日记 2023-04-30 07:20:37

《本经》茯苓功效释义

宋永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茯苓为《本经》上品。原文: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恐,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味甘性平,主要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广泛用于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痰饮、泄泻、小便不畅等多种病证。究其机理,系“利小便”之功也。

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饮阻滞,气机不顺,故见“胸胁逆气”。逆者,不顺也。逆气即气机上逆也,也就是气机上冲。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阵阵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临床上苓桂术甘汤多用于痰饮上逆而出现的心悸、眩晕等。

痰饮内停而扰乱心神,则见神志病变,如失眠、心悸、惊狂等,即“忧恚惊恐”。中医认为,痰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之分,有形之痰贮于肺;而无形之痰则随处可见,而且能够产生多种多样的奇怪而复杂的病证。所以,顽病怪症在久治不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从痰来着手治疗。茯苓不仅具有利尿作用,而且能够健脾以治生痰之源,治疗痰饮证的方剂中多配用,如二陈汤、温胆汤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温胆汤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感,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痰饮内停,阻于胃脘,气机不通,故见“心下结痛”或心下痞满。《伤寒论》之五苓散主治水湿内停,对于水湿停滞于胃脘之水痞也可选用本方。“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茯苓主治“寒热烦满咳逆”,其重点是咳逆,即咳嗽、气喘等。虽然现代教材中并未提及本品主治咳逆,但用于痰饮内停,肺气上逆而致的咳嗽,茯苓为常用之品,小半夏加茯苓汤、小青龙汤加茯苓等均为常用方剂。究其作用机理,系利水健脾以治生痰之源也。

“口焦舌干”,非津液不足所致,而是津不上承所致,如明代医家方谷认为,茯苓的“治渴”,是“利水活津之妙”(《本草纂要》)。黄煌教授认为“茯苓尚治口渴及小便不利。其渴感并不严重,唯口内少津而思饮,虽饮而不多,多饮则觉得胸腹胀满而短气。或口渴与呕吐并见。所谓小便不利,即小便的量、排尿次数等发生异常,如小便量少,尿次减少或小便不畅,出现尿痛、尿急等症状,并可伴有水肿。小便次数不多且量少,同时大便多溏薄或如水样,或虽便秘而先干后溏。患者常见水肿,或水肿貌”。(《张仲景50味药证》)

口渴一症,多系津液不足,不能上承于口所致,治当滋阴生津。而茯苓治渴则非津液亏乏,而是水液在体内分布不均所致,临床表现即如《伤寒论》中提到的“渴欲饮水,水入则吐”、“消渴”、“烦渴”等。

“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即属道家思想,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因为茯苓本身具有一定的健脾安神作用,特别是茯神,安神作用较茯苓强。就安神作用而言,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等名方均含本品。

顽固性失眠患者,曾四处求医,遍用中西药物罔效,而求诊于余。初诊时,投以归脾汤出入,疗效不佳,再诊调整酸枣仁、炙远志剂量,又加了数味安神药,疗效仍不理想;细观脉证,虽舌苔稍厚,但投归脾无误。思忖中偶然联想起医圣张仲景之用茯苓,小剂只用三分(散剂),大剂则用半斤,可谓剂量悬殊,遂加大茯苓用量,意在渗湿安神。随着茯苓剂量的加大,疗效越来越好,舌苔亦由稍厚转为薄白,后来茯苓剂量用至每剂110克,又陆续服数十剂,病乃告愈。由此对茯苓剂量产生兴趣,通过临床探索,初步得出用量规律,从而使临床疗效得到较大提高。据笔者所见,茯苓用于宁心安神时,剂量宜大,可用至30~100克;利水渗湿之用时,剂量宜中,一般为15~30克;用作健脾补中时,剂量宜小,以6~12克为好;至于散剂,则当别论。笔者在应用大剂茯苓治失眠时,有患者曾连续服药达数月之久,未见有毒副作用。茯苓有安神,健脾补中,利水渗湿之功,故无论虚实,皆可投之,这是茯苓安神的一大特点,也是其他安神药物所不可替代的。其力虽薄,只要药量恰当到位,亦不失为一味功效独特的安神良药。

就健脾作用而言,含有本品的四君子汤是补气健脾的基本方,后世众多的补气健脾方剂均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脾健的运化旺盛,气血生化有源,故有“不饥延年”之说。

总之,在《本经》时代,人们对茯苓的功效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茯苓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茯苓有哪些作用与功效

1、养心安神

《本草经疏》记载:茯苓可“开胸腑,调脏气……补心益脾……”中医常用茯苓调理心神不安、心悸、抑郁、失眠、多梦等症。

2、健脾补气

《本草衍义》记载:茯苓“益心脾不可阙也。”《用药心法》记载:茯苓“益脾逐水,生津导气。”中医认为,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等症,有标本兼顾的功效。所以茯苓常用做健脾,补气虚的辅佐药。

3、调理痰湿

《世补斋医术》记载:“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润。”茯苓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等症状,具有显著治疗作用。

4、补中健胃

《本草正》记载:茯苓能“补中健胃;祛惊痫,厚肠藏……”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所以茯苓是调理胃肠疾病的一味良药。

5、利尿

《本草纲目》记载:“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所以中医常用茯苓来调理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并且茯苓药性平和,利水而又不伤身体。

茯苓有什么营养价值 主要由哪出产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那么茯苓有什么营养价值怎么样?主要由哪生产? 茯苓,性平,不易上火,但要适量。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不宜服用。茯苓饼能健脾胃,但市面上的产品通常含糖量较高,所以血糖偏高者不宜。茯苓的主要功效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另外,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以下是中医古籍对茯苓药用功效的记录。 1、《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茯苓利尿机转不明,而且复方较单味药作用明显。 2、《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菊花茶的功效 3、《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4、《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5、《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 茯苓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希望以上相信能给您一定帮助! 在了解茯苓有没有副作用? 使用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后,如果患者想要进行购买,应该关注的是销售网站的资质和服务人员的素质等细节水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81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