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独立报》报道,有些人滴酒不沾,闻到酒味就受不了,可是有些人却嗜酒如命,一天没酒喝就像掉了魂一样。看起来大家都一样,为什么在酒的问题上会有如此差别?科学家最新研究证明,是酒鬼身上的某种基因在起作用,让他们比其他人更愿意接近酒瓶。这么说来该受到指责的倒不是酒鬼本人,而是他身上的基因。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称,有些人长期嗜酒,几乎全是基因因素引起的。尽管现在可以理解基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家庭背景和环境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有一项对双胞胎的研究,他们能遗传爱喝酒的习惯,相似程度可达70%,这说明遗传因素不可忽视。
澳大利亚悉尼皇家阿尔弗雷德王子医院的研究小组发现,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一个人身上的基因所起的作用,比教养和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这个研究小组还认为,中低程度的饮酒者和嗜酒者一样,也都是由基因遗传决定的,至于是否有酒精依赖症以及酒量的大小也与基因有关。
此外,纽约的宾汉顿大学在对酒精进行的研究中发现,在婴幼儿时期,即使接触了少量的酒精,比如乳母喜欢喝酒会通过乳汁传给孩子,孩子长大后就会有更大的酗酒危险。(任秋凌)
生活不易,小编叹气。只能写写资讯聊以自慰了。小编整理了半天,给大家带来了这篇文章。下面一起让我们去吃瓜围观吧。
酒对身体的伤害,我们学术经纬苦口婆心地介绍过很多。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喝酒伤肝,最新的一些研究证据揭示,酒精还破坏干细胞,会加速诱发大量基因突变,即便少量饮酒也增加癌症风险。
▲喝酒没有“适量”一说,“小酌”也会诱发大量基因突变
虽然常劝大家少喝酒、别喝酒,然而喝酒一时爽,戒酒不容易。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最近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展示了酒精影响大脑的一种途径。科学家发现,酒精经过肝脏代谢,会迅速调控大脑的基因表达,影响学习和记忆功能。而这很可能是一些人酒瘾易发的背后原因。
这项研究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表观遗传学教授Shelley Berger博士领衔。
科学家们通过同位素标记实验和质谱法,追踪酒精及其分解产物在小鼠体内的位置。他们发现,摄入的酒精在肝脏经过分解后,代谢产生的乙酸盐会进入大脑。
随后,在学习和记忆的中枢——海马区和前额叶皮质,研究人员发现,基因的组蛋白乙酰化受到了影响。
这是什么意思呢?在细胞的细胞核内,DNA长链缠绕在组蛋白上,共同组成紧密的染色质。组蛋白乙酰化的过程就是在组蛋白上附着乙酰基。这个过程会让染色质结构在特定位置松开。就像书本打开才能看到书中的字词,染色质松开后基因才可以被“读取”,进而制造基因所编码的蛋白。
这支研究团队此前发表在《自然》上的另一项工作显示,神经元内组蛋白乙酰化的过程直接受到一种关键代谢酶的影响,名为ACSS2。这种酶结合在染色质上,“当场”把乙酸盐转化为可以沉积在组蛋白上的乙酰基,进而影响与记忆有关的关键基因。
▲细胞核内,ACSS2促进组蛋白乙酰化,调控基因表达
“过去的工作让我们了解到,代谢因子ACSS2是产生新记忆所必需的。”第一作者Phillips Mews博士说。而在摄入酒精后,由于血液内的乙酸盐含量迅速升高,在ACSS2的作用下,神经细胞内快速发生乙酰化。
这是否意味着,酒精引起的基因表达变化最终会影响与喝酒相关的记忆呢?为了验证这个猜想,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检测小鼠的行为。
他们在小鼠的生活环境中放上不同的“饮料”,有的隔间是酒精,有的隔间是生理盐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小鼠可以自由活动时,它们对不同空间表现出来的喜好十分明显:待在“酒吧”的时间更长。相比之下,大脑中ACSS2蛋白水平被人为降低的小鼠,对酒精和生理盐水没有明显偏好。换句话说,由于ACSS2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喝过酒的小鼠加强形成了与酒精相关的记忆。
▲酒精通过ACCS2影响了小鼠对空间的偏好
“这个结果很重要,”Mews博士解释,因为在很多有酗酒成瘾、酒精依赖等问题的人当中,“酒精相关线索的记忆是酒瘾复发的主要驱动因素。”有些人明明戒酒很久,路过曾经熟悉的酒吧就功亏一篑、旧病复发,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在治疗酗酒者时, ACSS2这种代谢酶或许可作为一个有希望的干预靶点。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这项研究中,酒精是提供乙酸盐的主要来源,但作者在论文最后指出,其他乙酸盐来源也可能以类似方式参与大脑组蛋白乙酰化并影响大脑功能,比如肠道微生物就是一个来源——肠菌,怎么又是你?
欲要知晓更多喝酒竟然增强记忆?不不,这不是好事》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资讯。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第一感觉和你同感。
第1题和第2题,如出一辙,没有矛盾。
第2题和其它两道题感觉是有矛盾。
但是,好像又都有道理。所以很值得玩味。
经过认真琢磨,我最终还是肯定这三道题都没有命错。
第2题,命题者意在强调关于同源区段基因遗产的个案。一对具体的男女所生育的的子女的表现型比例是可能有差异的。
第1题的B选项和第3题的B选项,是放在整个人类整个“种群”中去讨论。所以是对的。
体会:
凡是与性染色相关联的遗传都是伴性遗传,包括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遗传。要考虑遗传概率的讨论的范围,是具体的一对夫妇还是整个种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807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脂肪分布不均易患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