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又名“屏风”(《本经别录》),李时珍说“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屏风’者,防风隐语也。”为什么要用隐语?恐怕是江湖医生为了渔利的缘故,就像古方“举卿古拜散”一样,不过是“荆芥”二字的谐音而已。
防风有发汗、止汗的双相功能。发汗、辛温解表剂中常用它,因其有辛温发散之功而不燥不峻,向有“风药中之润剂”的称誉,代表方如大家熟知的荆防败毒散、五虎汤(荆芥、防风、羌活、苏叶、白芷),《证治准绳》防风汤(防风、葛根、桂枝、当归、秦艽、茯苓、杏仁、黄芩、甘草、生姜)等。此外亦多用于风寒湿痹,《百一选方》之蠲痹汤,《千金方》独活寄生汤,方中都有防风。止汗,则早见于宋人方书,如《易简方》用防风、川芎、人参为末,治“睡中盗汗”;《仁斋直指》龙胆散用龙胆草、防风为末,治“盗汗有热”,李时珍《本草纲目》用防风去芦为末,每服二钱,浮小麦煎汤送服,或防风用麦麸炒过,猪皮煎汤下,并治“自汗不止”,皆可为例证。也正因防风有止汗的功效,所以“玉屏风散”以防风与黄芪、白术相配,用以治疗自汗。后来叶天士移用此方治疗脾肺气虚,皮毛不固之“数数(频频)伤风。”从来论者咸以为方中防风的作用是“引黄芪至表”,“助黄芪达表”、“防风系黄芪白术达表之引经药。”黄芪本有达表固表之功,未必一定要借防风才能达表,白术也能走表,仲景治风湿在表即有麻黄加术的先例。
防风是风药,风药皆升,且其色黄、味甘,及肝脾经,其性又柔和,故叶天士用补中益气汤,每嫌升麻太过,多以防风代之。至于痛泻要方之用防风,其用意也在于升健脾阳。
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防风杀砒霜的毒,,绿豆能解巴豆的毒,所以说防风杀砒霜,绿豆杀巴豆。
防风勾藤甘草这三种中药能一起吃的,可治小儿惊热
防风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 【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
勾藤
功能主治:治小儿惊痫JI瘲,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1,平肝阳:主治肝阳上亢,头晕头痛。 2,请肝热:善治肝火内盛,目赤肿痛。 3,息肝风:可治热动肝风,小儿急惊。此外近年又常用于肝热阳亢型高血压。 治小儿惊热
甘草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玉屏风散副作用:若外感自汗,阴虚盗汗,不宜应用本方。
怕风就是卫气虚弱 身体素质比较差
【现代应用】
1.用本方预防反复性感冒及体弱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属气虚表弱者。
2.治变态反应性鼻炎属表虚不固,易感外邪者。
3.治冷激性荨麻疹属卫气虚风邪外袭者
(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4.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特别是一年感冒数次的人,非常有效。(这种感冒是指因汗多,抗病力下降或因气候变化而诱发所致的感冒风寒、短气无力、气喘声低,喉中有轻度哮鸣,咳嗽痰稀色白、面色淡白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怕风畏冷、鼻流清涕等症状。)
5.气管炎、哮喘、肺气虚弱,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属于气虚者都可用玉屏风散。
6.是表现为稍微运动后就较常人多汗者(中医称自汗),玉屏风散常服有卓效。
除上述治疗气虚感冒之外,玉屏风散在临床上还可以治疗小儿体虚多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口腔溃疡、慢性荨麻疹、美尼尔综合征、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慢性结肠炎、面神经麻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症、习惯性便秘、原发性多汗症等等。
在玉屏风散的实验研究中有许多新的成果。专家发现黄芪能使血液中白细胞显着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从而使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增加。黄芪能促进抗体合成,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还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临床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诸多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患恶性肿瘤、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服用黄芪可使其免疫功能增强。
白术是培补脾胃之要药,强身壮体之佳品,在清朝宫廷长寿方中,白术使用频率达69%,占有重要位置。新近的研究指出,白术能够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还能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故又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此外,对于白细胞减少症,白术还有升白作用。
防风有祛风、镇痛、发汗、解热、抗菌之作用。
以上三药共用,产生协同作用使疗效增强,且有病能治,无病能防,实为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防风散结汤--《审视瑶函》卷四
【处方】玄参1钱,前胡8分,赤芍药8分,黄芩8分,桔梗8分,防风8分,土贝母8分,苍术8分,白芷8分,陈皮8分,天花粉8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化痰散热。主治痰火结滞,睥生痰核。睥外皮内,生颗如豆,坚而不疼。
【用法用量】水2钟,煎至8分,去滓,食后热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四
防风散结汤--《原机启微》卷下
【别名】防风散结散
【处方】防风5分,羌活5分,白芍药5分,归尾5分,红花少许,苏木少许,茯苓5分,苍术5分,独活5分,前胡5分,黄芩5分,炙草6分,防己6分。
【功能主治】目上下睫隐起肉疣。
【用法用量】防风散结散(《医钞类编》卷十一)。病在上睫者,加黄连、柴胡,以其手少阴、足厥阴受邪也;病在下睫者,加稿本、蔓荆子,以其手太阳受邪也。
【各家论述】以防风、羌活升发阳气为君;白芍药、当归尾、红花、苏木破凝行血为臣;茯苓泻邪气,苍术去上湿,前胡利五脏,独活除风邪,黄芩疗热滋化为佐;甘草和诸药,防己行十二经为使。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803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荆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