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MRI新技术可预测早期阿尔茨海默病

医案日记 2023-06-21 20:49:31

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和国立老年研究所的科学家,应用MRI新技术分析大脑的组织成分和结构,可发现存在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患者[MCI是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症状],从而有助于早期诊断AD。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出版Neurobiol Aging上。

研究人员通过组合与分析MRI成像(测量各种不同组织的密度和体积及它们在大脑中的空间分布情况等)创建了一种独特的大脑图形模式。利用这种技术,研究人员不仅能够检查(准确率100%)出哪些患者中存在认知损伤,也能够预测(准确率90%)哪些患者会出现MCI,从而证实了该诊断工具的强大效力。

能够从单次断层MRI影像中准确发现甚至处于轻度认知受损阶段的个体,意义十分重大。因为既往对AD早期阶段的有效预测方法是通过纵向对比脑部的变化,而在临床中频繁随诊很难实现,这个研究证实了仅从单次MRI就可以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首次为诊断导致AD的MCI患者提供了一种既敏感又特异的工具。其不仅比其他影像学技术更早地检测出MCI的大脑异常,而且在患者的精神状况恶化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就可以明确和测量出来。

该研究的作者Cristos Davatzikos博士,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放射科的生物医学影像部门主任,他认为通过该技术检查早期脑部异常,从而对早期诊断和治疗AD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第一次显示出应用MRI技术可以鉴别大脑组织类型从而非常准确地诊断患病个体。

老年痴呆有救了?治疗药物或在明年年初提交申请

在10月23日,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百健(Biogen)和日本制药公司卫材(Eisai)联合宣布,在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外部专家讨论之后,将计划在2020年初向FDA递交阿尔茨海默病在研药物aducanumab的生物制剂许可上市申请,并将继续与欧洲、日本等地区的监管机构进行协商。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发病进程缓慢、随着时间不断恶化的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自从德国精神病学家和病理学家爱罗斯·阿尔茨海默在1906年首次发现该病以来,人们至今都没有成功揭开这种疾病的神秘面纱。

阿尔茨海默病多发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并且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会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大而大幅增加。在85岁以上的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患病风险约为50%。在确诊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之后,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只有3到9年。因此,阿尔茨海默病也被称为上帝对人类最恶毒的诅咒。

仅2015年,全球就约有990万例新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被确诊,相当于每3秒钟就会新增1例。在2018年,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有5千万人,而根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人数将增加至1.52亿人

aducanumab是一种人类单克隆抗体,它可以结合β淀粉样蛋白,防止其聚集成斑块。由于这些斑块往往会出现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所以研究人员认为aducanumab可以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

如果获得上市批准,aducanumab将成为第一个减少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衰退的疗法,也将是第一个证明去除淀粉样蛋白可获得更好临床结果的疗法。

简述核医学诊断方法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答案】: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医学诊断方法包括脑血流灌注显像、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受体显像及β-淀粉样蛋白显像等。
脑血流灌注显像有助于AD的早期诊断,典型表现为双侧颞顶叶灌注减低,以后可累及额叶,而基底节、丘脑和小脑通常不受累。rCBF下降的程度和累积的范围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估的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相关。脑血流灌注显像有助于AD与其他类型痴呆的区别:路易体痴呆以枕叶改变更为明显;血管性痴呆为不对称性皮质及皮质下灌注减低,基底节、丘脑常受累;Pick病以双侧额叶为主,颞叶前部也可受累。
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可在AD患者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之前探测到其局部脑代谢的改变,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轻中度Alzheimer病(AD)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典型表现为双侧颞顶叶对称性代谢减低。此外,葡萄糖代谢显像还可以根据受累脑叶的范围(一个或多个、单侧或双侧)和代谢减低的程度来评价痴呆的严重程度,评估其病程。
AD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多种受体系统的紊乱,如乙酰胆碱受体(AchR)、苯二氮革类受体(BZR)、5-羟色胺受体(5-HTR)等。PET/SPECT通过捕捉、分析与这些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放射性标记的配体发出的射线,可用于AD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价脑功能受损的程度、观察疾病进展情况、研究各种治疗的作用机制、预测疗效及评估预后等。β-淀粉样蛋白显像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如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探针18F-FDDNP或与Aβ有高亲和力的11C-PIB、11C-6-OH-BTA-1等PET显像已被应用于临床,有助于明确AD的诊断和疗效的评价。

Alzheimer病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疾病别名4疾病分类5疾病概述6疾病描述7症状体征8疾病病因9病理生理10诊断检查11治疗方案 11.1护理11.2出院标准及随访1拼音 Alzheimer bìng

2英文参考 Alzheimer&apos

s disease

3疾病别名 初老期痴呆

4疾病分类 神经内科

5疾病概述 Alzheimer病又称初老期痴呆,是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脑变性性疾病,起病多在50岁以后。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本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精神状态衰变,包括记忆、智力、定向、判断能力、情感障碍和行为失常甚至发生意识模糊等。患者通常在发病后5~6年内死于继发感染和全身衰竭。

6疾病描述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病因不明的进行性变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病因,首先由Alzheimer(1907)描述。AD发病率随年龄增高,65岁以上患病率约5%,85岁以上20%,男性与女性经年龄校正的患病率相等。AD通常为散发,约5%的AD患者有明确家族史。

7症状体征 有无遗传、中毒、药物、外伤及感染等其他因素。有无长期大量饮酒史。

8疾病病因 AD病因迄今不明,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代谢异常和β-淀粉样蛋白沉积与发病有关,AD患者海马和新皮质胆堿乙酰转移酶(ChAT)及乙酰胆堿水平显著减少,皮质胆堿能神经元递质功能紊乱可能是记忆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原因之一;Meynert基底核是新皮质胆堿能纤维主要来源,AD早期基底核胆堿能神经元减少,Ach为合成持续明显不足和ChAT减少与痴呆严重性、老年斑及神经原纤维缠结数量增多有关。非胆堿能递质如5-羟色胺(5-HT)及受体、γ-氨基丁酸(GABA)、生长抑素及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和谷氨酸受体均减少,但这些改变为原发性或继发于神经细胞减少尚未确定。

家族性Alzheimer病(FAD)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遗传异质性,某些家族21号染色体有淀粉样蛋白前体(APP)基因突变,有些家系FAD起病特别早,有较恶性病程,与14号染色体上跨膜蛋白早老素1基因突变有关。另一种跨膜蛋白早老素2突变已发现与一个德国家系家族性Alzheimer病有关,推测某些家族性AD病例是其他位点突变所致。FAD患者一级亲属,尤其女性发病风险高,常于65岁前发病。

遗传因素也可改变AD易感性,并不直接致病。在晚发FAD病例中,患病风险及起病年龄都于19号染色体上载脂蛋白Eε-4(APOE4)等位基因数量有关。研究发现,其他蛋白如α2巨球蛋白及其受体、低密度脂蛋白相关性蛋白-1等,也显著增加老年人AD患病风险。流行病学研究提示,AD发生亦手环境因素影响,文化程度低、吸烟、脑外伤和重金属接触史、母亲怀孕时年龄小和一级亲属患Down综合征等可增加患病风险;ApoE2等基因、长期使用雌激素和非甾体炎抗炎药物可能对患病有保护作用。

9病理生理 AD可见颞、顶及前额叶萎缩。组织病理学特征主要是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等。

1、老年斑是含β-淀粉样蛋白、早老素1、早老素2、α1抗糜蛋白酶、载脂蛋白E、α2巨球蛋白和泛素的细胞外沉积物,为50-200μm球形结构。银染可分为叁种类型:①原始型和早期斑;②经典型或成熟斑;③燃尽型或致密斑。使用Aβ抗体可现实脑中淀粉样蛋白沉积,Aβ存在于新皮质、海马、丘脑、杏仁核、尾状核、豆状核、Meynert基核、中脑、脑桥、延髓、小脑皮质和脊髓等结构。老年斑附近可见大量胶质细胞增生和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等免疫炎性反应。

2、神经原纤维缠结:是含过磷酸化tau蛋白(一种微管相关蛋白)泛素的细胞内沉积物,是异常细胞骨架组成的神经元结构,为磷酸化tau蛋白的变异型,是微管相关糖蛋白的主要成分。HE染色组织切片可看到NFTs,银染或刚果红染色在偏振光下观察,或应用各种抗神经丝蛋白、tau蛋白和泛素蛋白标记抗体可显示NFTs。正常老年人颞叶和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病也可见NFTs,但AD的NFTs遍及整个大脑,常见于海马和内嗅皮质;不仅数量多于正常老年人,且与神经元死亡及临床症状有关。

3、神经元丢失:主要是表浅皮质较大的胆堿能神经元,发病愈早,神经元丢失愈明显,且常伴神经胶质细胞增生。AD神经元突触较正常人减少36%-46%,老年斑部位明显,神经元和突触减少与临床表现有关。

4、颗粒空泡变性:是细胞浆内空泡结构,由一或多个直径3.5μm空泡组成,每个空泡中心有一个致密颗粒,颗粒成分与抗tubulin、tau蛋白、泛素抗阳性反应。

5、血管淀粉样变:AD病人脑血管内皮细胞可见Aβ沉积,脑血管壁上Aβ经刚果红染色在偏振光下呈现苹果绿色光,故称为嗜刚果红血管病或脑类淀粉血管病,这种病变通常影响软脑膜和皮质表浅小动脉。现已确定,血管淀样变与老年斑中类淀粉核心是同一物质。

10诊断检查 1.神经检查? 注意检查精神状态及智能检查,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抽象观念、判断力、综合能力、失语、失用和失认检查,有无面部表情差、肌张力高或齿轮样肌张力,动作缓慢及主动运动减少等锥体外系受损征,步态及双侧Babinski征检查。

2.辅助检查? 血、肝、肾功能及血糖检查、脑电图、心电图,脑叁维经颅多普勒检查,脑脊液检查,脑CT或MRI检查。检测长谷川或MMSE记分,必要时行智商检测(修订的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CR”及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CR”检测)。

11治疗方案 1.对症治疗:如精神症状明显,应用奋乃静或安定等。

2.可选择应用脑复康、阿尼西坦、脑复新、喜得镇、石彬堿甲或四氢氨基丫啶、脑活素、银杏制剂等。

11.1护理

1.按神经科护理常规护理。

2.生活予以指导和协助。

3.随身携带患者姓名、住址、现住医院地址及疾病诊断卡,如病人出走利于他人送回。

4.精神症状明显者,须严密监护,以防意外。

5.出院时向家属或单位交待病情并由家属接回。

11.2出院标准及随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801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