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仍高,显然“冻冻”无妨,无须急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这时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尤其青壮年,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晚秋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特别是秋冬交接之时,常有强冷空气侵袭,以致气温骤降,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
我国南北两方因地理位置不同,在气候上亦有所差异。一般南方秋凉来得迟,日间温差变化不是很大,甚至入冬仍不甚寒冷,故不必过快添衣,并可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则不同,说冷就冷,白昼温差大,因此切勿盲目去“冻”,以防感受风寒。
就人体而言,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自身调节能力较差,遇到寒冷刺激,身体会很快发生不良反应,诱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人到老年,阴阳俱衰,全身抵抗力下降,御寒能力减弱,寒冷刺激可导致支气管和血管痉挛收缩,不但易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旧病复发,甚至有些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所以,小儿及老年人“秋冻”当慎之又慎!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是一句流传已久的一句保健谚语,大概的意思就是春天不要稍微暖和一点就减少穿衣量,春季穿衣应该以保暖为主,以防受到寒冷袭击;秋天也不要一冷就立马加衣服,要适当的抗冻一点。
“春捂秋冻”也是有讲究的,春捂讲究上薄下厚,因为人体下半身血液循环相对于上半身来说相对较差,所以要捂头捂脚。那么在平时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人是最不能冻着呢,不然就是在和身体过不去?最常见的就有其中的三类人群。
1、?小孩
五岁以下的小孩因为自身的身体免疫系统还没有完善,特别是那些身体虚弱的小孩,自身不能很好的抵抗和消灭外界的病毒和细菌,在季节交替的时候,一定要谨慎的脱衣或者添加衣物,所以家长在照顾这类小孩的日常生活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宝宝的穿衣节凑,做好保暖防寒工作。
2、?怀孕初期孕妇
因为妊娠初期孕妇体内荷尔蒙的变化等本身的各种不适应,比如恶心、呕吐、偏食、厌食等孕妈咪身体都普遍比较脆弱,很容易受到疾病袭击,所以孕妈咪就更应该做好保暖防护工作,多关注天气变化,调整自己的衣着。
3 老人
对于那些上了年龄的老人来说,因为自然规律的原因,身体本身的新陈代谢速度慢下来,身体器官功能性老化,生命力和各种机能都处于下退期,体质都会普遍弱下来,所以也要做好养身保健工作。
综上所述,虽说春捂秋冻是具备一定道理的,但是也是因人而异的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量力而行,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随着立秋的过去,秋天的气温趋于正常,通常都是早晚气温较低,中午气温相对较高,在这种气温环境下,对于小孩该如何穿衣?人们常说“春捂秋冻,百病难碰”,也就是到了秋天就应该多冻一冻,不要过早的加衣服,提高自身的抗寒能力,为寒冷的冬季提早做准备,有的家长朋友也是遵循这种原则,却把孩子冻出了毛病,其实秋冻也不是一味的少穿衣去挨冻,身体的有些部位还是不适宜去挨冻的,一旦着凉,将会给小孩带来身体上的不适。
肩部是连接手臂和躯体的重要部位,如果着凉将会直接影响上肢的伸展等其他活动,所以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对小孩的肩部做好保暖,在秋季,尽量给小孩穿带袖子的衣服,这样可以及时的对小孩肩部做好保暖。
腹部是人体内脏集中的地方,小孩在入秋后通常都有腹泻发生,这也就是小孩的腹部没有做好保暖,导致腹泻、呕吐的情况发生,对于腹部的保暖,可以为小孩准备纯棉小背心或者马甲之类的服饰,给腹部更好的保护,还不会影响其活动,夜间睡觉要帮小孩盖好被子,小孩好动有时会把被子蹬掉,家长朋友一定要多留心。
脚部,特别是脚底分布着人体很多的穴位,有很多神经末梢,对外界的刺激也是比较敏感的,距离心脏又远,血液循环不是很好,一旦着凉,将会降低身体的抵抗能力,导致不舒服,所以要做好脚部保暖,天冷时可以给小孩穿上厚袜子,睡前用热水泡脚,都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
“春捂秋冻”有讲究,但身体的头部、腹部、足部这三个部位千万不能乱“冻”,否则难受的是自己。根据医学科学,当温度较低时,头部暴露在外面,这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头晕、头痛,甚至伴有烦恼、耳鸣、易怒、失眠和多梦等症状。如何保暖:戴一顶帽子:当天气寒冷或刮风时,你可以戴一顶帽子来保护你的头部。
帽子最好盖住前额,不要因为一点点汗水就摘下帽子,因为热量散失得太快,会导致感冒。头部按摩:定期按摩不仅能疏通头部经络,疏通气血,增强头部的御寒功能,还能滋养头发,防止脱发和早白。腹部寒冷易造成腹经气血凝滞。中医曾经说过“停滞导致痛苦”。因此,有胃病史的人感冒后有单纯性胃痛,经期妇女感冒后有单纯性痛经。
保暖方法:增加衣服,不建议穿露肚脐的衣服、低腰的裤子和其他秋天容易引起腹部感冒的衣服。老年人、儿童和经常感到胃部不适的人,出门时多穿一件外套以防止腰腹部受凉是没有害处的。经常搓腹部:每天晚上睡觉前热搓手。将左手放在肚脐上,右手放在左手背面。然后围绕肚脐顺时针摩擦腹部大约10分钟。长期坚持不仅能有效缓解腹部寒冷引起的不适,还能调理脾胃,预防便秘。
保暖方法:热水泡脚:坚持热水泡脚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疏通经络,解表散寒,能有效缓解手脚冰凉,具有全身温暖的功效。在热水中加入茵陈、生姜和胡椒可以增强祛风散寒的功效。按摩脚底:频繁按摩脚底可影响气血循环,改善足部寒冷状况。不需要刻意记住脚底的穴位,全身可以用力按压,并停留3-5秒,直到脚再次变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94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立秋后小心伤阴暑
下一篇: 秋天多喝蜜、少吃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