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均以胃脘疼痛为主要症状,中医称之为“胃脘痛”,其病因、治疗和病后调养等都和饮食密切相关。
大枣生姜汤
功效:健脾温胃,适用于慢性胃炎属脾胃虚寒型病人。
配料:大枣500克,生姜120克。
制作:将生姜洗净、切片,与大枣同煮至熟。
用法:每日服3次,每次用原汤炖热,吃大枣10余枚,姜1~2片,饭前、饭后吃均可。数次后煮枣汤渐甜,每次服此汤更好。
包心菜粥
功效:缓急止痛,适用于胃疼,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止痛和促进溃疡愈合作用。
配料:包心菜500克,大米50克。
制作:先将包心菜用水煮半小时,捞出菜后,入米煮粥。
用法:每日服2次。温热服。
土豆粥
功效:缓急止痛,适用于胃隐痛不适者。
配料:新鲜土豆250克(不去皮),蜂蜜适量。
制作:将土豆切碎,用水煮将土豆煮成粥状即可。
用法:服用时加蜂蜜,每日清晨空腹食用,连服半月。
莲子猪肚
功效:补虚益气,健脾益胃,适用于食少、消瘦、泻泄、水肿等症。
配料:水发莲子40粒,猪肚1个,蒜、生姜、葱、香油、食盐各适量。
制作:将猪肚洗净,内装去心水发莲子,用线缝合,放入锅内,加清水炖至熟透;捞出猪肚,晾凉,将猪肚切成细丝,同莲子一起放入盘中,拌入香油、食盐、生姜、葱、蒜等调料即可。
用法:单服或佐餐食。
甜辣藕丁
功效:健脾开胃。
配料:嫩藕250克,鲜蘑菇100克,干辣椒1个,甜面酱、调料各适量。
制作:1、将鲜藕洗净去皮,切丁,浸冷水中;蘑菇切丁,辣椒切末。2、菜油烧至五成热时,爆入干辣椒,倒入甜面酱,再加藕丁蘑菇及少许水,加入姜、盐、糖等调料,煮沸,焖2分钟即可。
用法:单食或佐餐食。
胃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胃病,一般患者会有一些消化问题,一般也是慢性的,所以需要患者自己多加注意保养,比如除了用药治疗之外,还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因为食物对于胃部的刺激其实是最大的。那么,一般慢性胃炎都是怎么治疗保养的呢?
1、疼痛怎么缓解
(1)捏揉内外关穴取坐位或者仰卧,以拇指、食指分别置于内关(将一只手中间三指并拢,无名指放在另外一只手的手腕中间横纹的中央,食指之间下按之凹陷并酸痛处即为内关穴)、外关(在手臂,与内关穴位置相对)穴上,相对用力捏挤1-2分钟,顺手交替捏揉,用力大小要以自己能够忍耐为度。可缓解慢性胃炎发作时胃痛不适。
(2)枳实麦芽山楂
材料:用枳实9克,麦芽12克,山楂肉6克。
做法:将所有药材用水煎煮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用,每日1剂。
功效:山楂具有消食导滞和胃的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饮食停滞所引起的胃脘胀痛、拒按,厌食者使用。
(3)大蒜玉米粥材料:玉米面50克,大蒜6瓣,糖、醋适量。
制法:将大蒜放入糖、醋中浸泡一天,玉米面熬制成粥,最后放入醋泡的蒜瓣再煮片刻即可。
功效:每日坚持,连服数日,可以养心健胃,对缓解胃痛有益。
(4)地龙末治胃痛
材料:地龙适量。
做法:将其洗净后烤干研磨成细末,每次用温水送服2克,每日3-4次。
功效:地龙末可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适用于慢性胃炎因淤血阻滞所引起的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疼痛如针刺或者刀割样者食用。
2、是怎么引起的
(1)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可由于急性胃炎发展而来,当急性胃炎引起胃黏膜病变后,反复治愈而不能痊愈,就会逐渐演变为慢性胃炎。
(2)药物使用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如某些止痛药、退热药(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索密痛等),都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害,从而引起慢性胃炎的发生。
(3)细菌感染引起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患者还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研究表明,一种长期寄生于胃内的油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可爱染病灶,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的长期吞食,可反复刺激胃黏膜而引起浅表性胃炎。经发现90%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胃内有慢性炎症改变。
(4)吸烟大家都知道烟草中的主要又害了成分是尼古丁,如果长期大量吸烟,尼古等有害成分会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反流,以及胃部血管收缩,胃酸分泌增加,从而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慢性胃炎等疾病。
(5)刺激性食物长期食用烈酒、浓茶、咖啡、辛辣及粗糙的食物,以及过饥或者过饱的饮食方式都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而导致胃炎的产生。
(6)循环代谢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时,会使胃长期处于淤血和缺氧的状态,导致胃粘膜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减少,胃内细菌大量繁殖,容易出现胃粘膜炎性损害;如果是慢性肾衰竭就会导致尿素从肠道排出增多,经细菌或肠道水解酶作用产生碳酸铵和氨,就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性的损害,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
(7)胆汁或肠液反流经胃镜检查发现和临床证实,胆汁的反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如果是幽门括约肌失调或胃手术后十二指肠液或胆汁反流至胃,就会破坏胃部粘膜,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反应,从而导致慢性胃炎。
(8)心理因素对于心理不健康,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忧虑或忧郁状态都可引起慢性胃炎的发生。这是因为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引起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胃粘膜血管舒张收缩功能紊乱,造成胃粘膜血流减少,破坏胃粘膜屏障,形成胃粘膜慢性炎症。
3、慢性胃炎怎样养胃
(1)注意胃部保暖天气转凉的时候胃部容易因为受冷刺激而出现抽搐等胃部不适。有慢性胃炎的患者更是要注意胃部保暖,否则很容易加重慢性胃炎病情。另外,胃部受凉很容易加重胃部负担,伤害胃部,慢性胃炎养胃第一步就是注意胃部保暖!
(2)饮食安排合理胃部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餐后饱胀等等胃部不适情况。想要养胃就不能再像以前饮食错综复杂了。特别是慢性胃炎患者,不合理安排饮食,不但不能养胃减轻病情反而会加重病情。当然饮食习惯也要注意,不要暴饮暴食,可以少吃多餐,选择易消化的食物等等。
(3)适度进行运动只有身体自身对于疾病的抵抗力提高了才能减少疾病对身体的威胁。慢性胃炎患者想要坚强病情养胃可以试试适度进行一些适合自身身体状况的运动。通过运动来提高身体的抗病力。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度使身体劳累,这样会影响胃部的康复。
(4)保持精神愉快前面也说过长期的精神紧张也会让慢性胃炎找上你。已经患了慢性胃炎的人更要注意保持精神的愉快才能更好的养胃。所以想要养胃一定要注意适时地舒缓压力,控制情绪,不要让坏情绪影响你养胃大计。
慢性胃炎患者想要养胃一定要做足功课,放任自由,慢性胃炎可是很有可能发展成其他严重的病症的。
4、病因
1、急性胃炎引起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可由于急性胃炎发展而来,当急性胃炎引起胃黏膜病变后,反复治愈而不能痊愈,就会逐渐演变为慢性胃炎。
2、药物使用引起慢性胃炎
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如某些止痛药、退热药(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索密痛等),都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害,从而引起慢性胃炎的发生。
3、细菌感染引起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患者还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研究表明,一种长期寄生于胃内的油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可爱染病灶,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的长期吞食,可反复刺激胃黏膜而引起浅表性胃炎。经发现90%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胃内有慢性炎症改变。
4、吸烟引起慢性胃炎
大家都知道烟草中的主要又害了成分是尼古丁,如果长期大量吸烟,尼古等有害成分会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反流,以及胃部血管收缩,胃酸分泌增加,从而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慢性胃炎等疾病。
5、刺激性食物引起慢性胃炎
长期食用烈酒、浓茶、咖啡、辛辣及粗糙的食物,以及过饥或者过饱的饮食方式都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而导致胃炎的产生。
6、循环代谢功能障碍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时,会使胃长期处于淤血和缺氧的状态,导致胃粘膜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减少,胃内细菌大量繁殖,容易出现胃粘膜炎性损害;如果是慢性肾衰竭就会导致尿素从肠道排出增多,经细菌或肠道水解酶作用产生碳酸铵和氨,就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性的损害,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
7、胆汁或肠液反流
经胃镜检查发现和临床证实,胆汁的反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如果是幽门括约肌失调或胃手术后十二指肠液或胆汁反流至胃,就会破坏胃部粘膜,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反应,从而导致慢性胃炎。
8、心理因素
对于心理不健康,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忧虑或忧郁状态都可引起慢性胃炎的发生。这是因为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引起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胃粘膜血管舒张收缩功能紊乱,造成胃粘膜血流减少,破坏胃粘膜屏障,形成胃粘膜慢性炎症。
位于贲门至幽门之间的慢性溃疡称之为胃溃疡。胃溃疡的原因有哪些?胃溃疡的治疗偏方有哪些呢?以下是我给你整理的胃溃疡的内容。
胃溃疡的原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
Marshall和Warren因1983年成功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并提出其感染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起作用而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大量研究充分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2.药物及饮食因素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易致此病发生,此外长期吸烟,长期饮酒和饮用浓茶、咖啡似亦有一定关系。
3.胃酸和胃蛋白酶
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胃酸是溃疡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4.应激精神因素
急性应激可引起应激性溃疡。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的人易患消化性溃疡。
5.遗传因素
在一些罕见的遗传综合征中,如多发性内分泌腺腺瘤I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等,消化性溃疡为其临床表现一部分。
6.胃运动异常
部分胃溃疡患者存在胃运动障碍,如胃排空延缓所致胃酸分泌增加和十二指肠-胃反流所致胆汁、胰液和溶血卵磷脂对胃黏膜的损伤。
7.其他因素
如I型单纯疱疹病毒局部感染可能有关。肾移植或免疫缺陷的患者中,巨细胞病毒感染亦可能参与。
治疗胃溃疡的偏方
红茶治疗法
红茶是全发酵茶,对修复胃粘膜大有裨益。患者可取上好红茶8克,用沸水冲泡五分钟,加入适量的牛奶或者红糖,每天饮用两到三次,胃溃疡症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蛋壳治疗法
把生鸡蛋壳烘焙成黄色,然后研成粉,患者每次服用5克,用五十度左右的水冲服为宜。此法可以适度缓解胃溃疡。
蛋黄治疗法
如果把鸡蛋比作细胞,蛋黄就是细胞核。蛋黄中含有百分之十八的蛋白质,百分之三十的脂肪,还有其他矿物质和维生素。维生素B2等有防止溃烂, 促进溃疡面愈合的功效。熟鸡蛋两只,取出蛋黄,用干锅翻炒直至成细粉末状,近咖啡色,注意防止焦糊,然后用温水冲服,可有效治疗和防止胃溃疡。
胃溃疡的症状
上腹部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多位于上腹部,也可出现在左上腹部或胸骨、剑突后。常呈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胃溃疡的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现上述节律。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如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食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吸烟;细菌尤其是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免疫因素;继发于其他疾病等。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返酸等。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出血等。
该病属中医学“胃痛”、“胃痞”等范畴。其病位在胃,与肝、脾、肾等脏腑有关。本病病因繁多,饮食所伤、情志不遂、脾胃素虚、失治误治等皆可引发。
【方一】加味香苏饮(董建华经验方)
【出处】《中国名老中医经验集萃》
【组成】香附10克,橘皮10克,枳壳10克,炒鸡内金5克,香橼皮10克,佛手5克,大腹皮10克,砂仁5克,焦三仙各10克,木香6克。
【功用】调气和胃,疏肝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胀多气,时伴隐痛,反复发作,食后脘胀尤甚,不思饮食者。
【方解】本方以香附、橘皮为主药。香附入肝,解郁理气止痛;橘皮理气和胃化湿,为脾胃宣通疏利之要药,具有能散、能燥、能泻、能补、能和之功,与香附相配,既能调气和胃,又可舒肝止痛。配枳壳以破气消积,利膈宽中,能消胃脘胀满、通大、小肠;佐大腹皮下气行水,调和脾胃;香椽皮、佛手宽胸除胀止痛。诸药相伍,共奏行气、和胃、通降、舒肝、止痛之功。
【药理】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鸡内金可增高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使胃运动加强、排空加快。砂仁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可排除消化道积气,故能行气消胀。木香、佛手能调整胃肠运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如伴见胁肋胀痛、口苦泛恶、肝郁不舒症状者,可加柴胡、青皮、郁金等味以舒肝解郁;若伴便秘、腹胀、腑行不畅者,可入酒军或瓜蒌、莱菔子以导滞通腑;如伤食生冷,胃寒作痛者,可加良姜或毕澄茄等品以行气散寒止痛;如顽固腹胀,反复不愈,则可配用鸡金散(鸡内金、沉香或木香、砂仁、香橼皮等量研末,每服3克,日2次),健胃消胀化滞(亦可用于汤剂)。
【方二】平胃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苍术15克,厚朴9克,陈皮9克,甘草4克,生姜3片,大枣2枚。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嗳气吞酸或口苦无味,肢体倦怠,胸闷气短,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腻而厚者。
【方解】苍术除湿运脾;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煎加姜枣,其调和脾胃之功益佳。诸药相合,使湿浊得化,气机调畅,脾气健运,胃得和降,则诸症自除。
【药理】苍术、厚朴可调整胃肠运动。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生姜可止吐,促进胃液分泌,松弛肠平滑肌。甘草对胃平滑肌有解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楂梅益胃汤
【出处】《江西中医药》
【组成】沙参30克,麦冬、玉竹、生地黄、木瓜各10克,山楂、山药各15克,石斛、乌梅、白芍各12克,甘草6克。
【功用】养阴益胃。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嘈杂,似饥非饥,似痛非痛,口干舌燥,少苔、
无苔或花剥苔。证属脾阴不足、胃土燥热型者。
【方解】方中用乌梅、山楂、木瓜、白芍之类以酸甘化阴,配沙参、麦冬、玉竹、生地黄、石斛等养阴益胃,伍山药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沙参、麦冬、生地黄具有增强免疫,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木瓜似有缓和胃肠肌痉挛的作用。山楂促进消化,对胃肠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乌梅煎剂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白芍与甘草合用,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镇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一贯煎加味(赵清理经验方)
【出处】《中华名医名方薪传胃肠病》
【组成】辽沙参15克,生地黄12克,麦冬12克,枸杞子15克,太子参12克,焦山楂30克,乌梅肉15克,鸡内金12克,广木香6克,甘草3克。
【功用】甘寒养阴,和中益胃。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灼痛,嘈杂干呕,不思饮食,食后胃脘痞满胀痛,口燥咽干,体倦乏力,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无力。证属胃阴不足,胃失濡养。
【方解】本方取太子参、枸杞、山楂、乌梅、甘草之酸甘以化阴,助沙参、生地黄、麦冬滋阴生津之力;鸡内金补胃体;广木香理气,防酸甘之滞,助生生之机。以上诸药合用,益胃阴、养胃体。
【药理】沙参、麦冬、生地黄、枸杞多糖具有增强免疫,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乌梅煎剂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鸡内金可增高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使胃运动加强、排空加快。木香能调整胃肠运动,促进胃的排空。
【用法】水煎服,日再服,早晚各一次。
【方五】温阳健胃汤(张继泽经验方)
【出处】《中华名医名方薪传胃肠病》
【组成】潞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白芍10克,炒枳壳10克,高良姜5克,陈皮6克,法半夏10克,桂枝3克,木香5克,炙甘草3克。
【功用】温运脾阳,健胃和中。
【主治】萎缩性胃炎,伴灶性肠腺化生。症见胃脘隐痛,胃胀嗳气,大便或干或烂,脉细,舌苔薄白。辨证为中虚气滞者。
【方解】方中党参、白术益气补中,桂枝温经通阳,白芍缓急止痛,良姜温中祛寒,木香行气止痛,陈皮、半夏理气化痰降逆,枳壳破气宽中,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温运脾阳,健胃和中之效。
【药理】党参具有保护胃黏膜功能。炒枳壳水煎液能明显促进小鼠胃肠蠕动。高良姜低浓度水煎剂对离体肠管有兴奋作用。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木香能调整胃肠运动,促进胃的排空。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方六】砂半理中汤(宋孝志方)
【出处】《名医方证真传》
【组成】清半夏9克,制香附9克,高良姜9克,炒枳壳9克(或炒枳实),砂仁9克(打碎)。
【功用】理气散寒、和胃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证属寒凝气滞者。症见胃脘疼痛,泛酸嗳气,或吐涎沫,脘腹胀满,痛引胁背或胸中,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或弦紧。
【方解】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中健脾,砂仁健胃理气止痛、化食积;枳壳(或枳实)能消心下痞塞之痰,泄腹中滞塞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消腹内连扯之积,故做为脾胃病之主药。香附舒肝理气,良姜温中祛寒。
【药理】半夏促进胃肠运动,抗实验性胃溃疡。香附可促胆汁分泌,抗炎镇痛。高良姜低浓度水煎剂对离体肠管有兴奋作用。砂仁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可排除消化道积气,故能行气消胀。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按语】若口苦吐酸,为胆火较盛,加生栀子6~9克;胁痛较重者,可加川楝子9克;若兼大便干燥或不能,为大肠有热,可加大黄2~3克;若腰酸小腹胀甚,可加沉香末2克(另冲);同时有小便不利者,可加肉桂末2克(另冲);若中焦痞满,上下不通,此乃兼有三焦症状,可加黄连2~3克,肉桂末2克(另冲)。
【方七】补中消痞汤(李寿山方)
【出处】《名医方证真传》
【组成】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枳实10克,桂枝10克,炒白芍15克,丹参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功用】益气温中,导滞消痞。
【主治】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弱、气滞偏寒、升降失调之胃痞证(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白术、桂枝益气健脾温阳;枳实破气除痞;丹参活血化瘀;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姜枣调和脾胃。
【药理】黄芪提高机体免疫力。党参抑制溃疡形成,保护胃黏膜。丹参、桂枝改善血液循环。枳实对胃肠平滑肌有兴奋作用。白芍与甘草合用,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镇痛。生姜可止吐,促进胃液分泌,松弛肠平滑肌。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饭前或饭后2小时温服。
【按语】对噫气、矢气不畅加佛手;脘中隐痛明显者加元胡、香橼皮;胸腹拘急、气逆咽哽者加香附、苏梗;胁背胀痛加广木香、郁金;食少难消加鸡内金、炒谷麦芽;大便溏泻加茯苓;大便秘结加肉苁蓉;贫血、头眩加当归、枸杞子。
【方八】舒胃和中汤(张志坚方)
【出处】《名医名方录》
【组成】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炙甘草5克,川连3克,淡吴萸1.5克,蒲公英30克,佛手片10克,生麦芽30克,炒神曲10克,炙鸡内金5克。
【功用】舒胃和中,疏肝清化。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症见上腹痞胀、疼痛,胁肋胀痛,嗳气吞酸,纳差泛恶或大便溏泻,舌质红、苔薄腻或黄腻,脉弦滑或细弦。
【方解】本方系化裁经方四逆散,为肝郁犯胃,食滞化热证而设。取枳壳之降气消痞,合柴胡之轻举疏达,引“脾胃之气行阳道”;用白芍、甘草之酸甘化阴,缓急止痛;蒲公英之苦寒清热,入肝胃二经,并散滞气;配川连、吴茱萸之苦寒泄降,清肝火而泄胃热,辛热开郁,暖脾而散寒邪;佛手片疏肝胃之滞气,滞气破则上下气机畅通,胃舒肝达;合生麦芽、神曲、内金之消食和胃。诸药配伍,合力舒胃和中,疏肝清化,升清降浊,旨在“以平为期”。
【药理】四逆散能够抑制胃酸分泌,改善黏膜的血液循环;其中柴胡枳实合煎有明显增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功能的作用。麦芽煎剂对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似有轻度促进作用。蒲公英有健胃作用。鸡内金使胃运动加强、排空加快。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于饭后1.5小时温服。症状缓解,病情稳定后,可按上方剂量比例研末,每取5克,分2次于饭后1.5小时开水调服,以资巩固,以20~50天为宜。
【按语】本方为张志坚主任医师多年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方剂。该方紧扣肝气犯胃、食滞郁热之病机,在四逆散基础上去破气之枳实,增入行气消痞、苦辛清化、舒胃消滞之品,熔升降有序、辛开苦降、清热消滞于一炉,俾胃气舒而中焦和。慢性胃炎如能按法施治,常可应手取效。
【方九】舒胃饮
【出处】《新中医》
【组成】白芍9~15克,姜半夏、黄芩、川厚朴各9克,干姜4~6克,黄连3克,蒲公英15~30克,炙甘草9克。
【功用】和胃降逆,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不舒,满闷饱胀,时作疼痛,嘈杂嗳气,呕泛吐酸,心下痞满,肠鸣泄泻,舌苔薄黄而腻。
【方解】本方乃半夏泻心汤合芍药甘草汤两方加减化裁而成。半夏泻心汤可和胃降逆,开结除痞;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加厚朴苦辛温,以其燥湿散满,行气导滞;蒲公英苦甘而寒,取其清热解毒,消积散结。共奏辛开苦降,理气消痞,缓急止痛之功。
【药理】姜半夏促进胃肠运动,抗实验性胃溃疡,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干姜具有解痉镇痛、抗炎止泻作用。黄连、黄芩可拮抗回肠痉挛。芍药甘草汤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镇痛。
【用法】水煎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93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慢性胃炎食物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