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和“春捂”是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秋冻”是耐寒锻炼的一种体现。但是,秋季,特别是深秋时节气温、风速、气压等变化大,不利于一些疾病的控制。所以,对于患有一些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秋冻”要适度,甚至不仅不宜“秋冻”,相反还要注意保暖。
第一,心血管病患者。深秋时节的低温和多风是心脏病的诱发因素。这是因为,人体要抵抗低温,必须把血液从皮下血管送到身体内部保存能量,这就导致血管紧张,血压增高,心脏搏动加快,势必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脏缺血、缺氧加重。如果此时再逆风行走的话,就会使心脏的冠状动脉更加缺血、缺氧,造成冠状动脉收缩,附壁血栓或者动脉硬化栓子脱落或破裂,从而阻塞冠脉血流,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忌受冻或长时间逆风行走。
第二,溃疡病患者。患有溃疡病的老年人忌“秋冻”。因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使原有的胃溃疡再次发作,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所以,患有胃溃疡的老年人到了秋凉时节,就应注意保暖。
第三,脑血管病患者。患有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更忌受冻。因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脑部负荷加重,容易引发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第四,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这类疾病患者忌“秋冻”的原因是,深秋的寒冷空气会对他们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从而诱发气管、支气管或者小气道的痉挛,使得这类疾病复发或加重。
第五,老寒腿患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老寒腿老年患者,常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腿部酸麻胀痛或沉重感,在受寒时症状加重。老寒腿属中医痹症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病。受累的关节以膝关节为主,常出现关节疼痛,有时伴有肿胀,上下楼或蹲立时疼痛加重。患有本病的老人,从秋季开始就应注意腿部的保暖,自然忌“秋冻”。
养生谚语“春复秋寒,无杂病”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意思是春天不要过早脱棉衣,保暖自己抵御春寒,秋天不要太早添加棉衣,通过逐渐的适应冷空气,才可以帮助我们抵御严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健康,不生病。简而言之,秋寒应该因人而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胃病、呼吸道疾病、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的朋友,以及老人和婴儿,不应该盲目地进行秋寒。
然而秋冻并不是身体的所有部位都可以,有5个身体部位就不应该受凉的:秋天这些部位不但不能冻,并且在秋天更加注重保暖这一点。第一个尤其保护脚底,因为寒冷来自脚底,脚底被称为人类的第二颗心脏。脚是人体所有部位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动的距离最长,脚收集全身的经络,因此脚底不能凉。
肚脐处的皮肤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对外界刺激敏感。更严重的会伤害女性朋友的生殖系统。其三,秋天头部不应该受凉,尤其是早上不应该洗头,所以头部容易受风吹。头是“所有阳的汇合点”。如果头部发冷,身体中的大部分阳气都会丧失,神经和血管的血液供应也会受到影响,引起头痛。
秋天过后,大自然中的太阳之魂逐渐消退,阴之魂逐渐成长。后背、关节内本身供血不够充分,所以秋天天气转凉可能会使局部软组织血液循环代谢减慢。现在天气一天天变冷,有膝关节炎、腱鞘炎、肩周炎等四肢关节疾病的患者切忌秋冻,尤其在夜间温度较低时,更要做好保暖工作。
春捂秋冻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当然对于一部分虚弱的人来说,并不适合春捂秋冻,毕竟抵抗力不是很高。与此同时,也要做好身体的防寒,一些身体的部位是不可以挨冻的。
第一:腰部是人体第二怕冷区域,该部位是肾之腑,肾喜温恶寒,经常受冻容易出现腰膝酸软,阳痿情况,因此,天冷时一定要穿好,不要让腰部挨冻。
第二:双脚,脚是身体的“第二个心脏”,这里有很多血管末梢,很多的血液都在在这里中转。专家指出,无论男女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脚冷则全身冷”是健康常识。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冬季最好每天用热水泡脚,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使全身都暖和起来。
第三: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上承头颅,下接躯干,还是咽喉要道,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这使它“身体”格外娇贵,一旦受寒,颈椎病、咽炎、脑血管病就会接踵而来。
第四:肚子,这个大家都知道,平时睡觉的时候,肚子千万不能受凉,如果受凉很容易着凉感冒,同时也会影响到身体的消化系统。
最后不管什么样子的天气,都需要保持身体体温的稳定,不管是哪些部位都很重要,哪里都不被冻是最好的情况。
冷空气来了,气温一天天“跳水”,但有些人却不注重“保暖”,认为“春冻秋冻,无杂病”是养生不变的金句,越冷越健康。
事实上,盲目忽视保暖不仅不能养生,还会给疾病以可乘之机。老人、小孩和一些特定人群不适合“秋冻”。
能不能“秋冻”,要看体质
有句老话叫春捂秋。都说秋天天气变冷,突然穿厚衣服不容易适应季节变化,引起身体不适,要冻着,少穿一点衣服。
许多人遵循这一养生原则。但医生建议,初霜后,随着气温下降,不适合“冷冻”。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患者尤其要注意保暖,多喝水。
专家表示,“秋冻”是为了提高人们对逐渐变冷的环境的耐受力,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渐下降的气温,为即将到来的严冬做准备。一般情况下,在15~20摄氏度,人们可以在秋季适当冷冻,以增强体质。但气温低于15摄氏度时,市民应适时增减衣物,秋季不宜受冻,尤其要注意头部、手部、脚部等部位的保暖。
“秋冻”虽有科学依据,但并非针对所有人。某些特定人群最好不要在秋天受冻。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这类人受凉,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血压升高,大脑负荷增加。
也有关节病患者。这些人通常关节有不适,秋季冰冻不当会加重症状。
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患者也要注意,秋冻不当容易导致寒气侵入体内,刺激旧病复发。特别是患有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等胃肠疾病的老年人。应该多注意保持腰腹部的保暖。一旦有疾病复发的迹象,要及时吃药治疗。
糖尿病患者秋季温差大,“秋冻”易感冒。同时,糖尿病患者局部血供差,容易导致组织坏死、糖尿病足等并发症。此外,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常伴发,冷空气刺激更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慢性肺病患者来说,秋天更不能受冻。这类患者,体质较弱,容易受寒邪乘虚而入,引起气管、支气管痉挛,从而诱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注意保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88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秋季养生忌忽视秋乏
下一篇: 秋季养生忌忽视秋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