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阴阳开合之我见(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

医案日记 2023-06-20 13:32:25

太阴好比一个油田,它将原油输送给炼油厂阳明,炼油厂用火(阳明之火)把原油熔炼为精输送给油库(少阴)收藏。厥阴是化油器,它散布少阴之精,少阳是火花塞将厥阴散布的少阴之精点燃,火就起来了,这个火用于机体的正常运转就是太阳,用于消化食物就是阳明。阳明熔炼太阴水谷之气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火与水谷之气合而为精,所以说阳明敛阳入阴。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

《太极拳论》为清代太极名家王宗岳所著,其论点精辟,文字生动,言简意晐,字字珠玑,被历代太极拳家奉为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要练好太极拳不可不仔细研读,深刻理解其中的内容。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一.?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什么是太极。有不少人,打太极拳多年,你问他什么是太极,却说不出来,也就是说,是在稀里糊涂地打拳。俗话说,?练拳须明理,理通拳法精?。练太极,不明理,就难入太极之门,当然,就更谈不上练好太极功夫了。

这里需要弄清,什么是?无极?,什么是 ?太极?。

所谓?无极?,其本义是?太虚之初,天地未开,混沌未分,动静无始,元气混而归一。?也就是宇宙的最初状态。无色无象,无声无臭,无形无端,空空洞洞,混混沌沌。古人将此名之?无极?,并以?o?表示。其基本含义是?空?、 ?无?,但此时却是?无一物而包万物?。对于人体来说,无极即是虚静,心中一物无所着,一念无所思,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太极?,生于?无极?。?无极一动生太极,太极动静阴阳分,阴阳开合万物生,生生不息理循环。?古人在代表无极的圆圈之中画上一对旋转对称,首尾相合的黑白鱼,代表阴阳,黑者为阴,白者为阳,黑鱼中有一白眼珠,代表阴中有阳,白鱼中有一黑眼珠,代表阳中有阴,阴阳交合旋转互为其根,无始无终,绵绵不息,这就是太极图。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无极生太极,太极分阴阳。阴阳的高度融合就是太极。

明白了?无极?、?太极?、?阴阳?,三者之间的关系,就为我们练习太极拳指明了方向。?不入无极圈,难成太极图?,要练好太极拳,首先要?静?,使自己进入?无极?状态,全身心地放松, 然后静极生动,在意念的指导下,气沉丹田,主宰于腰,由内而外地按照拳架套路的要领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体会?静极生动,动中求静,虽动犹静?;?开中寓合,合中寓开?;?柔中寓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内动产生外动,外动引导内动?等阴阳关系。只有经过长期的由内到外、由外到内的反复练习,才能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开合自如,周身一家?,达到阴阳的高度统一,进入?太极?境界。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二、?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这句话是讲太极与阴阳的关系。太极是个浑圆球体,包含阴阳两仪,阴阳两仪互济兼容。静中触动分阴阳,动中求静合太极。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三、?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这句话是讲太极拳的动作要合乎自然。太极拳家陈鑫云:?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

在练拳时,宜慢不宜快。平心静气,静心慢练。随着外形动作引动内气在体内无微不至地细细运行,使意气合一,神形合一,顺其自然,渐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在推手时,表现为舍己从人,不顶不丢,沾粘连随,恰到好处。没有过头和不及的动作,完全是根据对方的动作顺势而为。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四、?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这里,关键是弄懂下面几个字的含义。

1、?刚?:即阳刚、坚硬、用力。

2、?柔?:即阴柔、柔韧,顺遂。

3、?走?:即化劲,?四两拨千斤?。

4、?粘?:即像胶一样粘住对方,即用柔劲跟随对方的着力点,?不顶不丢?,并随着对方劲路的变化不断地听劲柔化,使之处处落空,造成我顺人背的有利形势。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以刚来,我以柔往,以柔克刚,引进落空,粘走相生,我顺人背。
?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五、?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对方动作快,我就快接应;对方动作慢,我就缓慢跟随。

太极拳练时宜慢不宜快,追求虚静的太极境界。注重意、气、神、形的完整统一。由慢而生灵。?慢到十分工夫,即能灵到十分。唯能灵到十分火候,斯敌人跟不上我,反以我术为奇异?。

?能敬能静,自保虚灵?。

虚静功夫即是太极功夫。虚则无所不容,静则无所不应。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心静体舒,精神内固,神气合一,意在人先。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以静制动,后发先至。无论轻重缓急,均能应付自如。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六、?虽变化万端,而理维一贯。?

外形上虽然千变万化,但太极之理却是不变的。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七、?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悟?:即动脑筋去思考,在练习中去体会,领悟。因为太极拳是一门内家功夫,其意气运动是看不见模不着的,非得自己有了实际体会,才能真正学到。所以,练拳过程就是?悟道?的过程。

?懂劲?:即理解、掌握对方的劲路。大家知道,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推手时要细心体会。?懂劲?是太极拳的基本功,要通过长期的推手练习才能逐步掌握。?练拳架是练知己的功夫,推手则是练知彼的功夫?,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推手时,要心静体松,悉心体认,舍己从人,用意不用力。全神贯注地体察对方之劲路。沾粘连随,不顶不丢,以柔劲运化对方之劲,做到称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挨着何处,意要用在何处,气要贯在何处,成球在何处,松在何处。以彼之力推动我之太极球旋转,使之处处落空,而我之劲则藏而不露。彼之力方碍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内,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做到,?有手不见手,见手不能走?。

懂劲的功夫是没有止境的。一般的懂劲是靠身体的接触来感知的,高级的懂劲功夫是靠心意来感知的。推手的过程,就是意气作用的过程。太极名家武禹襄的四字秘诀?敷、盖、对、吞?,无声无形,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全知。至此,太极功夫神乎其技矣。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八、?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要达到上述?神明?的境界,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靠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功。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一首打油诗写得非常形象。?人言此艺别有诀,往往不肯对人表。吾谓此艺甚无奇,自幼难以打到老。打到老时自然悟,豁然一贯神理妙。回头试想懒惰时,不是先知未说到。说到未入我心中,我心反觉多烦恼。天天说来天天忘,有心不用何时晓。有能一日用力寻,阴阳消长自有真。每日细玩太极图,一开一合在我身。循序渐进功夫长,日久自然闻真香。袛要功夫能无间,太极随处见圆光。此是拳中真正诀,君试平心细思量。?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九、?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拳虽小道而本于太极正道,太极之道乃中庸之道也。虚领顶劲,不偏不倚,讲的是立身中正,不可前俯后仰,左右歪斜。头为六阳之首,头正,则身躯自然端正。这里,要注意一个?虚?字,将颈部虚虚领起,不可硬挺,否则有害。气沉丹田,忽隐忽现,讲的是行气。气沉丹田,即在意念的引导下,内气下沉,收于丹田。忽隐忽现,是形容内气运行时隐时现,变化无穷,令人不可捉摸。

太极拳是一种内家拳,是意气神形的运动。?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意为令,气为旗,神为统帅,身为驱使?,所有的动作都是在意和气的引导下完成的。有的人练拳多年仍然没有内气,这是由于练法不当造成的。他们练拳时或只重外形,或僵硬使力,或心静不下来,这些都严重影响内气的培养和运行。太极拳要按照?松、静、沉、柔、绵、缓、整、舒?的原则来练习。所谓松,即意松体松,内外皆松,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肌肤骨节都要松开;静,即为虚静,无极混沌之状也,练拳时,平心静气,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做到静极生动,动中求静,虽动尤静;沉,即沉气,练拳时,沉肩坠肘、松腰落胯、胸空腹实、气沉丹田;柔,即动作柔顺,练拳时动作要柔和,如春风扬柳,似行云流水;绵,即缠绵、缠丝劲,练拳时通过腰脊的螺旋转动和胸腹的折叠转换,带动四肢,而达到周身一家的螺旋缠丝,全身内外上下左右前后无一处不缠;缓,即缓慢,练习太极拳不应追求形式上的快慢相间,而应注重意、气、形、神的完整统一,顺其自然,宜慢不宜快。只有慢练,才能做到以意行气,内外合一,心息相依,神气相合,呼吸深长,气沉丹田,柔顺沉着,完整一气;整, 即劲整。气沉丹田,主宰于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节节贯串,周身一家;舒,即动作自然、舒展大方。

打拳时,经常留意气沉丹田,久而久之,丹田气足,气足则鼓荡,就可以在意念的引导下,在体内流动,开则贯至四梢,合之收于丹田。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或充盈肌肤,或收敛入骨,做到意到、气到、劲到。这不仅是拳术之道的需要,也是健身之道的需要。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十、?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缈。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这几句话说的是推手中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具体着法。

彼攻我左边,我左边就虚;彼攻我右边,我右边就空。彼向上攻我,我则顺势上引,使其拔根;彼向下攻我,我则顺势下沉,使其前俯,有如临深渊,摇摇欲坠,愈陷愈深的感觉;彼向前攻我,我则顺势引进,使其摸不着劲,有长不可及的感觉;彼向后退,我则粘随进逼,使之无法换劲变着,站立不稳,无处可退。充分体现了太极拳?舍己从人?、?沾粘连随?、?四两拨千斤?的威力。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十一、?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自人。?

太极功夫到了高级阶段,身体十分虚灵,感觉非常敏锐,任何一点微小的外力,如一根羽毛,一只小虫落在身上都能立即感知。在与人交手时,十分轻灵,无论对方如何使劲都能干净、彻底地化解,而自己一点也不露劲,因此,对方无法摸到我方的劲路,而我方却在?沾粘连随?中?听劲?,时刻掌握对方的劲路,使自己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十二、?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英雄之所以所向无敌,都是由于这种高深的功夫所产生的。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十三、?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其他各种武术流派很多,虽然姿势招式各异,但不外乎是强壮的欺负弱小的,手脚快的打手脚慢的,这些都是先天条件决定的,并不是后天学来的。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十四、?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仔细体察?四两拨千斤?这句话,显然不是靠力气来战胜对方;观看八九十岁的老人抵御多人进攻的情形,快又有什么用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太极拳能以小力胜大力,能以静制快。拳谱云:?能引进落空,能四两拨千斤;不能引进落空,不能四两拨千斤。?著名太极拳家李亦畲在《走架打手行功要言》中说:?欲要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己从人;欲要舍己从人,先要得机得势;欲要得机得势,先要周身一家;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无缺陷;欲要周身无缺陷,先要神气鼓荡;欲要神气鼓荡,先要提起精神,神不外散;欲要神不外散,先要神气收敛入骨;欲要神气收敛入骨,先要两股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沉。劲起于脚根,变换在腿,含蓄在胸,运动在两肩,主宰在腰。上于两膊相系,下于两胯、两腿相随。劲由内换,收便是合,放即是开。静则俱静,静是合,合中寓开;动则俱动,动是开,开中寓合。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才能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十五、?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平者,称也。立身中正,如称一样准确。松腰落胯,腰如车轴,身似车轮,则能旋转自如,处处运化。?顶为准头,故曰头顶悬也,两手即左右之盘也,腰即根株也。立如平准,有平准在身,则所谓轻重沉浮,分厘丝毫莫不显然可辨矣。?

?双重?,其意思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对方用劲时,我相应地将内气偏沉,不与之顶抗即能保持黏随;反之,我若以硬劲相抗,便形成?双重?,使劲路发生阻滞,其结果必然是?有力胜无力?,?大力胜小力?,这就违背了太极拳?以柔克刚?、?以小力胜大力?的原则。其二是,自己的重心不能平均地落在两腿上,而应有虚实变化。这样,才能灵活机动,化解来力。因此,要想学好推手,就必须克服?双重?的毛病,否则,难免受制于人。

?双重为病,病于填实,与沉不同也。双沉不为病,自尔腾虚,与重之不一也。?这就告诉我们,犯?双重?之病就是违背了太极拳以柔克刚的基本原则,经常见到经过多年太极功夫练习的人,不能运化,受制于人,这是由于没有领悟到双重的毛病。在推手时硬顶硬抗,其结果是力大者胜,受制于人也就不奇怪了。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十六、?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要克服?双重?的毛病,就必须搞清阴阳的关系。《总论拳手内劲刚柔歌》中云:?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跟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是好手;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妙手一运一太极,空空迹化归乌有?。

?懂劲?的功夫是阴阳相济,融为一体的功夫。是太极的入门功夫。只有?懂劲?了,才算是入了太极之门。所谓阴阳相济,也就是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粘走相生。要克服?双重?的毛病,须从松柔入手。欲刚先柔,欲柔先松,欲松先沉,欲沉先静。由松沉入手,可得柔劲,而后积柔成刚,刚柔相济,刚复归柔。极柔软而后能极坚刚。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十七、?懂劲之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懂劲,即悟到太极的真谛,也就是入了太极之门。此后功夫蒸蒸日上,愈练愈精,向更深层次发展,渐至得心应手,随心所欲。

太极拳套路,动作复杂,千变万化。初学时须循规蹈矩,用心模仿。但练到后来即可悟到,其中的内涵不过是?阴阳?二字。因此练太极,也就是练阴阳。

?开合虚实,即为拳经?。

?太极拳之道,?开合?二字尽之;一阴一阳之为拳,其妙处全在互为其根?。

?太极拳,缠丝法也。越小小到没圈时,方知太极真神妙?。

?乱环术法最难通,上下相随妙无穷。陷敌深入乱环内,四两千斤着法成。手脚齐进横竖找,掌中乱环落不空。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

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解十八、?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五字诀》中云:?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由己仍是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称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洽合,功弥久而技弥精矣?。

但在现实中,往往有许多太极拳练习者不理解?舍己从人?的道理,以为?舍己从人?吃亏,麻烦,是舍近求远,没有必要。在推手时,喜欢主动进攻,一味逞强。由于练法不对,欲练愈僵,完全违背了太极的道理。真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啊!鉴于这个原因,我才写了这篇《太极拳论》。

附:

太极拳论

王宗岳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着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渺。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太极二十四式图解教程

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教程如下:

一、起势

左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左野马分鬃

稍右转体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1)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腿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2)身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2、右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1)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度到60度)。

(2)左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放在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3、左野马分鬃: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稍右转体 跟步抱球 后坐转体 虚步分手

(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右脚跟前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

(2)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前额,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右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

第二组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左搂膝拗步

转体摆臂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2、右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3、左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跟步展臂 后坐引手 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

1、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第三组

七、左揽雀尾

转体撤手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掤臂 摆臂后捋

转体搭手 弓下前挤 转腕分手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

后坐扣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掤臂 摆臂后捋

转体搭手 弓步前挤 转腕分手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九、单鞭

转体运臂 右脚内扣 上体右转 勾手收脚 转体上步

弓步推掌

十、云手

后坐扣脚 转体松勾 并步云手 开步云手 并步云手

开步云手 开步云手 扣脚云手

十一、单鞭

转体勾手 转体上步 弓步推掌

折叠第五组

十二、高探马

跟步托球 后坐卷肱 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

穿手上步 分手弓腿 收脚合抱 蹬脚分手

十四、双峰贯耳

屈膝并手 上步落手 弓步贯拳

第六组

十五、转身左蹬脚

后坐扣脚 转体分手 收脚合抱 蹬脚分手

十六、左下势独立

收脚勾手 屈蹲撤步 仆步穿掌 弓腿起身 独立挑掌

十七、右下势独立

落脚勾手 碾脚转体 屈蹲撤步 仆步穿掌 弓腿起身

独立挑掌

第七组

十八、左右穿梭

1、右穿梭

落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架推

2、左穿梭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架推

十九、海底针

跟步提手 虚步插掌

二十、闪通臂

提手提脚 弓步推掌

第八组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后坐扣脚 坐腿握拳 摆步搬拳 转体收拳 上步拦掌

弓步打拳

二十二、如封似闭

穿手翻掌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二十三、十字手

后坐扣脚 弓步分手 交叉搭手 收脚合抱

二十四、收势

翻掌分手 垂臂落手 并步还原

太极拳介绍:

太极拳(武氏太极拳),河北省永年县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导引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

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极拳。

太极拳在陈家沟世代传承,自第14世陈长兴起开始向外传播,后逐渐衍生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多家流派。

太极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拳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86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