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功能,常被用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的形成。然而一项美国的最新研究发现,阿司匹林的抗凝血功能对近50%的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都不起作用。患者对阿司匹林的耐受性与剂量有关。
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的马克·阿尔伯特博士等人对59名平均年龄为64岁的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患者进行了研究。这些人在发病前都至少服用了3天的阿司匹林,没有接受其他抗凝治疗。其中63%的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325毫克,37%的人每天服用81毫克。
研究人员发现,68%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的试验对象,其血液粘稠度仍然很高,表现出对阿司匹林的耐受性,在高剂量试验对象中,这一比例只有27%。此外,服用带糖衣阿司匹林的患者出现耐受性的比例也较高,为73%,而服用没有糖衣的药物的患者耐受比例只有39%。
研究人员说,这一发现提醒医务人员在今后的抗凝血治疗中,应注意阿司匹林剂量的调整。
脑卒中有早期的用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为溶栓治疗,该疗法可以使血栓溶解,疏通血管,恢复血液供应,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使患者得以康复,可以不遗留后遗症。但溶栓药物治疗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它只适合于中风发生后的3—6小时以内,如果超过三小时溶栓后可能导致脑内出血和脑水肿,反而加重病情。早期治疗脑水肿,我们要用甘露醇、速尿、甘油果糖,其实还有人血白蛋白。脑保护方面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如依达拉奉,还有特异性的钙离子阻断剂,一个代表药物是尼莫地平,为选择性的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的钙拮抗剂,对外周血管作用较小,也就是它对血压的影响很小,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尤其是对缺血性脑血管痉挛作用比较明显。再一个就是我们会用一些神经营养剂,有利于病情康复。再发脑卒中的预防是很重要的,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比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氢氯吡格雷等药物。由于该病是高血压、高血脂、高黏血症、高血糖等疾病的基础上发生的,所以治疗原发病、基础病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就是治疗中风要有耐心,必须在控制血压,降低血脂、血粘度,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具体用药要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其治疗方式不同。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因此,降压治疗对预防卒中发病和复发尤为重要。应加强对全民普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能真正防治脑卒中。1.血管性危险因素
脑卒中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动脉栓塞,即缺血性卒中。也可能由于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为出血性卒中。冠心病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容易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可以堵塞脑血管,也可导致缺血性卒中。其他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其中,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清晨血压异常升高。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是卒中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时段发生的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清晨血压每升高10mmHg,卒中风险增加44%。
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另外,胶原性疾病、高血压病动脉改变、风心病或动脉炎、血液病、代谢病、药物反应、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引起的动脉内膜增生和肥厚,颈动脉外伤,肿瘤压迫颈动脉,小儿颈部淋巴结炎和扁桃体炎伴发的颈动脉血栓,以及先天颈动脉扭曲等,均可引起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或因血管破裂出血引发脑卒中。颈椎病骨质增生或颅底陷入压迫椎动脉,也可造成椎动脉缺血。
2.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
研究发现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心脏病,与欧美人群相反。
3.不良生活方式
通常同时存在多个危险因素,比如吸烟、不健康的饮食、肥胖、缺乏适量运动、过量饮酒和高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患者自身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都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严重脑卒中可
为了使脑卒中患者尽早康复出院和出院后继续得到护理和关心,使患者的康复有一个延续。对141例脑卒中患者入院时,根据病情不同制定不同康复训练及保健知识教育,出院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电话的访谈方式,向患者做进一步的健康保健和护理咨询,患者出院后15天、1个月、3个月共3次电话访谈,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后出院的患者共141例。均为伴有不同肢体或语言功能障碍、神志清、年龄不限,能充分合作的我院神经专科确诊者。出院时符合出院标准,为生命体征稳定的康复期患者,女70例,男71例,其中脑梗死113例,脑出血1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住院14~50天,平均20天。
2健康教育措施
入院2~3天内给脑卒中患者进行必要评估,然后制定训练计划。
2.1肢体功能锻炼按摩:手法较多,向患者家属和陪护介绍易于掌握便于操作的按摩手法,按摩前要洗手、剪指甲。按摩时间为每个部位5min,每日1~2次。主动活动:要让患者养成循序渐进的锻炼的好习惯,主动床上运动,如床上翻身、起立训练、桥式运动、内收肌与内旋肌的夹腿运动等。这些主动活动不仅可使患者肌力增加,预防痉挛的产生,更重要的是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意识到自己“能动”了,这种功能恢复给患者康复树立信心。被动活动:主要操作包括各患肢关节各方面的被动运动,活动的顺序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运动幅度从大到小根据不同的部位可取卧位、坐位,需家属帮助做各种动作,如屈伸、旋转、前弯、侧弯等活动,无论做什么活动都应让患者主动配合被动进行,其效果明显。
2.2语言功能训练从简单发音到双音、生活常用语,给患者听音乐、听广播,逐步训练,让患者多开口,鼓励有文化者读报,家属陪护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说话,使患者早期开口。
2.3常用药物的指导如阿司匹林的作用是防止血小板凝聚,可长期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络活喜、都可喜、洛汀新。并告知患者复查血液黏度、药物的作用与毒副作用,长期服药的临床意义,定时测量血压的意义,改善血液流变状态的临床意义。
2.4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肢体、语言不同程度受损,以及长期服降血压药物,故不同程度心理上承受压力,容易产生情绪低落、焦虑、孤独感,老年人的这种性格改变,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外界原因引起的[1]。所以应从心理需要和心理变化的方面采取一些护理措施,主动关心患者,给患者鼓励,并介绍同病室患者、同种患者康复状态,使得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稳定情绪、主动配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2.5饮食生活护理一般脑卒中患者以高纤维素、低胆固醇饮食为主,定时、定量。糖尿病者应低糖饮食,有高血脂及高血压病史的给予低脂、低盐饮食,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饮食方式,有烟酒嗜好的患者要劝其戒酒、戒烟,生活要有规律。
3出院指导和随访结果
3.1出院时建立出院随访档案患者出院时留下电话号码、床号、姓名、诊断。出院时评估残障状态,服用哪几种药物,血压监测情况,其他有关并发症(如糖尿病)建立随访档案。护士长在2周、1个月、3个月,分3次进行电话访谈,根据随访档案,进一步做出健康指导,解答有关问题,并督促患者门诊随访。
3.2指导结果 对141例患者出院3个月康复指导结果显示。肢体功能障碍125例,行为自理能力恢复80例,部分恢复18例。语言功能障碍10例,恢复7例,在恢复中3例。高血压136例,血压稳定132例。141例患者每2周随访1次,门诊随访率达98%。141例患者坚持服药者占98%。
4结果
以上数据表明,通过患者在院时健康护理措施和出院后3次电话访谈,141例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自己掌握较丰富、系统的保健知识,不仅有助于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也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减少了疾病复发次数,同时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5分析讨论
脑卒中发病率高,病死率也很高,幸存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各种残损后遗症,包括躯体认知及心理方面。脑卒中患者恢复的最终目的是克服残疾所造成的障碍,最大限度地使功能得到恢复,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家庭的影响和负担[2]。患者康复锻炼保健,大部分要在家中进行,如何使患者继续把医院中获得的康复知识在家中延续,需要护士的指导。由于护士人力相对缺乏,走向家庭、面对面护理有一定的困难,通过电话访谈来进一步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指导,督促患者进一步康复保健,提醒患者门诊随访,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再次住院次数,收到较好的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84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维生素疗法可抑制艾滋病进展
下一篇: 中耳炎防治疫苗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