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抗抑郁药开发又一视点:抑制CRHR

医案日记 2023-06-20 08:17:16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重度焦虑和抑郁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可能取决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型受体(CRHR1)的基因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戴维德吉芬医学院的利西尼奥说:“研究证实CRHR1这一靶标可用于研制新一代抗抑郁药,即CRHR拮抗剂。”

研究证实,CRH在抑郁的病理学中有某种作用,而且CRHR1与抑郁和焦虑的治疗有关。如果在动物体内激活了这一受体,它们会变得既抑郁又焦虑;如果用抗抑郁药治疗,患者的CRH水平就会降低。

利西尼奥及其同事检查了80名抑郁症患者CRHR1基因型与其对氟西汀、地昔帕明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在2004年12月《分子精神病学》杂志中指出,这两种药对中枢神经系统都有同样的抑制CRH的作用。在一组抑郁和焦虑评分都较高的病人中,CRHR1基因的GAG单体为纯合体的患者,在用氟西汀或地昔帕明治疗后,焦虑改善70%,抑郁改善31%。而基线时抑郁和焦虑分值较低的病人,其CRHR1基因型和治疗反应之间没有关系。

利西尼奥指出,这项发现对抑郁和焦虑患者有重要意义。当前抑郁的治疗还是边试边纠正式的,即试用一种药物6~8周,不起效再试另一种。这对患者非常有害。许多病人因为第一种药没有效果就退出了治疗。而这项研究有望使人们根据每位患者的基因组成来调整抗抑郁治疗。

《药理学》辅导:抗躁狂抑郁症药

(一)概述
躁狂抑郁症又称情感抑郁障碍,是一种以情感病态变化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躁狂抑郁症表现为躁狂或抑郁两者之一的反复发作(单相型),或两者交替发作的(双相型)。病因可能与脑内单胺类功能失衡有关。如下图所示单胺学说。

(二)抗抑郁药
能消除抑郁症病人的情绪低落,并防止复发,却不会使正常人兴奋。但可诱发双相情感障碍病人出现躁狂发作。
1. 抗抑郁药发展史
1950s年代末始应用,此前,主要电抽搐治疗
1960s~80年代末,主要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抑郁症
1970s年代出现四环类抗抑郁药
1990s年代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ssris)
2. 抗抑郁药分类
非选择性单胺再摄取抑制药(三环类):米帕明、氯米帕明、阿米替林na再摄取抑制药:地昔帕明、马普替林、去甲替林、阿莫沙平
5-ht再摄取抑制药:氟西汀、帕罗西丁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s):苯乙肼、吗氯贝胺
其他抗抑郁症药:曲唑酮、米安色林
3.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1).化学结构
都有2个苯环和1个杂环,故统称为三环类(tcas)抗抑郁药

(2).作用机理
主要阻断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递质的再摄取,从而增加突触间隙这二种递质的浓度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3). tcas阻断不同的受体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m受体阻断:口干、便秘、眼压升高、排尿困难、认知功能受损
α1受体阻断 :体位性低血压、头昏、嗜睡
α2受体阻断 :对抗可乐啶的降压作用
h1受体阻断 :镇静、体重增加
(4).米帕明(imipramine,丙咪嗪)药理作用
ⅰ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抗抑郁作用
机理:抑制na、5-ht再摄取,从而使突触间隙的递质浓度增高,促进突触传递功能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ⅱ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
明显阻断m受体:视力模糊、口干、便秘和尿潴留等。
ⅲ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降低血压,致心律失常,其中心动过速较常见。心电图可出现t波倒置或低平
对心肌有奎尼丁样直接抑制效应。(阻断单胺类再摄取从而引起心肌中na浓度增高有关
(5).丙米嗪临床应用
ⅰ治疗抑郁症
ⅱ治疗遗尿症
ⅲ 焦虑和恐怖症

(6).丙米嗪不良反应
ⅰ 常见阿托品样作用:口干扩瞳视力模糊、便秘;乏力、肌肉震颤
ⅱ 肝功能异常
ⅲ 粒细胞缺乏
ⅳ 从抑制转为躁狂状态
(7). tcas药物相互作用
增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对抗可乐定,胍乙啶的降压作用
与苯海索或抗精神病药合用时,会加强抗胆碱效应
与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合用,na增高致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8). 阿米替林 (amitriptyline,依拉维)与丙米嗪相比,阿米替林对5-ht再摄取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对na再摄取的抑制;镇静作用和抗胆碱作用也较明显。
(9). 氯米帕明(clomipramine,氯丙咪嗪)
药理作用和应用类似于丙咪嗪,但对5-ht再摄取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其活性代谢物去甲氯丙米嗪则对na再摄取有相对强的抑制作用
4.na再摄取抑制药
地昔帕明(desipramine去甲丙米嗪)
是一强效na再摄取抑制剂,其效率为抑制5-ht再摄取的100倍以上
应用于轻中度抑郁症,脑内na缺乏为主的抑郁症。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个体化治疗,足量足疗程治疗,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心理治疗,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物理治疗,有严重消极自杀企图的患者及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改良电抽搐(MECT)治疗。电抽搐治疗后仍需用药物维持治疗。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明显减少。

患者要放松自己,舒缓压力,卸下责任,在生活中想办法给自己增加点爱好、兴趣,让自己整个开朗起来,建议抑郁症患者平时多运动,走走,散散步,慢跑等,可以登山,游泳,打打球,练练太极等

饮食调理,避免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少食加工食品和甜食,辛辣腌熏食物忌过量,少喝茶与咖啡,忌烟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82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