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宁心膏外贴治疗心绞痛

医案日记 2023-06-20 07:39:37

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和江苏省中医院日前根据中医内病外治、标本兼顾、活血化瘀、温通行气理论和现代药学透皮吸收理论,筛选《太平圣惠方》中当归散等制成宁心膏,贴敷相关经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AP),取得较好疗效。

研究人员从心血管专科病房及门诊选择AP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两组均常规口服消心痛、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取膻中、神阙和心俞(左)穴,每穴贴宁心膏(由当归、川芎、黄芪、冰片、降香等组成)3克,轻度和中度AP患者每次选贴两个穴位,较重度患者每次贴3个穴位,每两天贴1次;对照组贴凡士林软膏,取穴和用量等均同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AP发作时,两组患者均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1周和疗程中不使用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

结果表明,治疗组显效21例(42%),有效25例(50%),无效4例(8%),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显效17例(34%),有效22例(44%),无效11例(22%),总有效率为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穴位敷贴宁心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AP症状。

按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治疗组中46例患者的心电图疗效,结果显效11例(23.9%),有效18例(39.1%),无效17例(37.0%),总有效率为63.0%;对照组45例中显效3例(6.7%),有效14例(31.1%),无效28例(62.2%),总有效率为37.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显示宁心膏能提高冠心病AP患者的心电图疗效。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较治疗前增强,而治疗组(1034.8±284.83单位/毫升)较对照组(914.52±249.36单位/毫升)为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亦均下降,但使用宁心膏与不使用宁心膏AP患者LPO含量下降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LPO为5.75±1.81毫摩尔/升,对照组的为6.56±1.69毫摩尔/升)。

冠心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表明,机体LPO和SOD的平衡失调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机体的氧自由基损伤作用主要是脂质过氧化。LPO为机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经过氧化作用产生的,而SOD则是机体清除自由基的主要活性酶。LPO升高是自由基作用于脂质的结果,而增高的LPO又损伤动脉内皮细胞,从而导致并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也与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有关,自由基增多和氧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是引起冠心病恶化的重要环节。本项临床研究显示,宁心膏透皮给药4周后,患者体内LPO含量明显下降,SOD活性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提示宁心膏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且能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功能,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起到保护作用。这与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药效特点是一致的。

研究人员介绍,中医认为AP属“胸痹心痛”,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血亏虚,胸阳不振与瘀血停留、痰浊阻滞并存,AP发作时以心脉不通为主,故治宜标本兼顾而以治标为主。宁心膏全方有活血化瘀、化浊通络、扶正宁心之效,且重在活血化浊以通心络,辅以益气养血而扶正固本。贴敷膻中、神阙和心俞3穴,是因膻中为气之海,神阙是生命之根、真气所系之处,心俞与心之络脉相通。药物敷于上述穴位可通过皮肤吸收与贮藏,再经过经络传导与叠加等,从而达到治疗胸痹心痛的目的。

高血压常用中成药有哪些?

山菊降压片(山楂降压片)

药物组成:山楂、泽泻、小蓟、菊花、夏枯草、决明子等。

特点:平肝潜阳。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高血压病见上述征候者。

注意事项:偶见胃脘部不适,一般可自行缓解。

牛黄降压丸

药物组成:羚羊角、水牛角浓缩粉、冰片、党参、决明子、薄荷、珍珠、人工牛黄、白芍、黄芪、川芎、甘松、郁金等。

特点:清心化痰,平肝安神。用于心肝火旺、痰热壅盛所致的头晕目眩、烦躁不安、头痛失眠;高血压病见上述征候者。

注意事项:腹泻者忌服。

稳压胶囊

药物组成:地龙、冬虫夏草、决明子、石决明等。

特点:滋阴潜阳。用于高血压属阴虚阳亢型,症见头痛、眩晕、心悸等。

注意事项:

(1)轻型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日服3次,每次1粒,起降压、稳压作用。

(2)已服用西药降压者,可配合本品治疗,至血压平稳后,逐步减少西药量并维持。

(3)高血压病患者应定期做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本品及西药。

(4)本品滋阴力强,胃寒或过敏者服用本品如出现便溏、腹泻现象可减少用药量或对症处理。

降压平片

药物组成:夏枯草、葛根、珍珠母、菊花、淡竹叶等。

特点:降压、清头目。用于高血压及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目眩。

注意事项:偶有口干、恶心、腹部不适等反应,停药后可自行消失。个别患者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停药后可恢复。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龙胆泻肝丸

药物组成:龙胆、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等。

特点:具有清肝火,泻湿热的作用。适用于年龄较轻,病程较短,见头痛、头胀、头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等肝经实热的高血压病。

注意事项:注意长期服药肾毒性。

当归龙荟丸

药物组成:当归、龙胆草、栀子、黄连、黄柏、黄芩、芦荟等。

特点:具有清肝泻火、通便导滞的作用。适用于体质壮实,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头痛头晕较剧,甚至呕吐抽搐等肝火较盛的高血压病。

注意事项:药性大苦大寒,泻火通便作用较强,然非实热症急的高血压病不可轻用,孕妇禁忌。

脑立清

药物组成:磁石、赭石、牛膝、清半夏、冰片、薄荷脑、珍珠、猪胆粉等。

特点:具有镇肝潜阳降逆作用,用于气血上逆的头目眩晕,头痛脑胀的高血压病。

金匮肾气丸

药物组成:地黄、山茱萸(酒炙)、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

特点: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忌房欲、气恼。忌食生冷食物。

心脑静

药物组成:莲子心、珍珠母、槐米、黄柏、木香、黄芩、夏枯草、钩藤、龙胆、淡竹叶、铁丝威灵仙、天南星(制)、甘草、牛黄、朱砂、冰片等。

特点:清心醒脑,镇惊安神,降低血压,疏通经络,防治中风。用于头晕目眩,烦躁不宁,风痰壅盛,言语不清,手足不遂。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降压丸

药物组成:珍珠母、龙胆、槐米、夏枯草、地黄、牛膝等。

特点:降血压。用于高血压症,头痛眩晕、耳鸣目胀。

注意事项:孕妇慎服。

桑菊降压片

药物组成:桑椹、黄芩、小蓟、粉葛根、杭菊、硫酸胍生、利血平、双氢克尿噻、异丙嗪、利眠宁。

特点:降压。用于高血压症。

压得平

药物组成:田七花、钩藤、茯苓、萝芙木总碱、淀粉。

特点:降压。用于高血压症。

养阴降压胶囊

药物组成:龟甲、珍珠层粉、赭石、白芍、石膏、天麻、钩藤、夏枯草、牛黄、青木香、槐米、吴茱萸(醋炙)、大黄、五味子、人参、冰片。

特点:滋阴潜阳,平肝安神,活血通络。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病:头晕头痛,颈不适,目眩耳鸣,行走不稳,心悸心疼,烦躁易怒,失眠多梦。

三七菊花茶冲剂

药物组成:三七花、菊花、茶叶提取物。

特点:可改善眩晕、头痛、心悸、失眠、耳鸣、烦躁和腰膝酸软等临床症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可明显下降。

回心康片

药物组成:回心草、钩藤、三七、何首乌、山楂、黄芪、甘草。

特点:益气活血,镇静平肝。用于气虚血瘀,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胸痹、胸闷、心悸、头晕等症,高血压、冠心病属上述征候者。

注意事项:感冒时应暂停服用。

清脑降压片

药物组成:黄芩、槐米、夏枯草、牛膝、地黄、水蛭、决明子、珍珠母、当归、丹参、钩藤、地龙、煅磁石。

特点: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症见头晕、头痛、项强、血压偏高。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虎杖叶胶囊

药物组成:虎杖叶。

特点: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症见头晕、头昏、头痛等症。高血压屑上述征候者。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醒脑安神片

药物组成:玄参、黄芩、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大黄、连翘、雄黄、朱砂、人工牛黄、栀子、甘草等。

特点:清热解毒,清脑安神。用于头身高热、头昏脑晕、言语狂躁、舌干眼花、咽喉肿痛。对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头痛、失眠等皆有清脑镇静作用。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杜仲平压胶囊

药物组成:杜仲叶。

特点:降血压,强筋健骨。适用于高血压,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

复方羚角降压胶囊

药物组成:羚羊角、黄芩、夏枯草等。

特点:清肝息风。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症见头晕、头痛等;高血压病屑上述征候者。

苦丁降压胶囊

药物组成:天麻、苦丁茶、人参。

特点:清肝明目,凉血活血。用于肝热血瘀引起的早期高血压病,症见头昏目眩、神疲乏力等。

复方夏枯草降压糖浆

药物组成:夏枯草、白芍、槐角。

特点:平肝降火,止眩。用于肝火上炎,头痛眩晕、失眠多梦,心烦口苦。高血压见上述征候者。

注意事项:孕妇禁服。

降压颗粒

药物组成:决明子、钩藤、黄芩、夏枯草、茶叶等。

特点:清热泻火,平肝明目。用于高血压病肝火旺盛所致的眩晕、头痛、目胀牙痛等症。

杞菊地黄丸

药物组成:枸杞、菊花、熟地、泽泻、山萸肉、车前子、山药、牡丹皮、茯苓。

特点:滋肾阴,清肝热。适用于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眩晕,眼花目涩,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年老体弱,病程较久的高血压病。

愈风宁心颗粒

药物组成:葛根。

特点:解痉。用于高血压病止痛,增强脑及冠脉血流量。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早期突发性耳聋等症。

清热明目茶

药物组成:决明子(炒)、菊花、甜叶菊。

特点:清热祛风、平肝明目。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目赤目糊等症。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忌酒及辛辣食物。

血压安巴布膏

药物组成:吴茱萸、栀子、桃仁、苦杏仁、白胡椒。

特点:平肝泻火。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症见心悸不宁、头晕目眩,耳鸣失眠等症,高血压属上述征候者。

中医怎么治疗冠心病?冠心病中医治疗方法

冠心病是一种老年人群中高发的疾病,这种疾病如果不进行好好的护理,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冠心病一定要注意平时的护理。冠心病除了通过吃药缓解,还能通过食疗和中医疗法,那么,中医怎么治疗冠心病?一起来看看冠心病中医治疗方法吧!
1、中医治疗冠心病
中医认为冠心病为夺虚标实,标实以血瘀,痰湿,气滞,寒凝为主,本虚主要是气虚,阴虚,据此,冠心病常用的治则有:
1、活血化瘀法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瘀证。鉴于血瘀与冠心病的密切关系,活血化瘀法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2、宣痹通阳法
汉代张仲景认为,胸痹心痛是阴气虚于上,痰湿等阴邪上乘阳位,痹阻胸阳而致,在治疗上创立了宣痹通阳大法。适用于冠心病的痰湿上乘、胸阳不振者。
3、芳香温通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运行正常与否与寒热关系密切。血遇寒则凝,遇热则通。冠心病为寒气客于心脉,脉络卷缩绌急,血气不得流通所致。芳香温通即针对此而设。使气血流通,疼痛缓解。适用于冠心病寒凝血脉,特别是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发作可收到快速止痛的效果。
4、调整脾胃法
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胸阳痹阻的根本健脾胃,补中气,提高机体运化痰湿的能力,使气血充足,心脉得养为冠心病的治本之法。适用于症状缓解期的治疗。
5、益气养阴法
临床观察,冠心病不同程度存在气阴不足的情况,近年来,应用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取得了较大进展。适用于冠心病气阴两虚者,临证中可根据气虚与阴虚的程度灵活调补气药与滋阴药的比例。
6、补肾固本法
冠心病的发病与肾虚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冠心病其位在心,其本在肾。所以,治疗冠心病补肾固本是十分重要的治疗之法。推荐阅读:老年人怎样防治冠心病?
2、药茶治疗冠心病
1、麦冬生地茶
配方:以麦冬、生地各30克,水煎代茶饮服。
功效:不仅有明显的清热养阴生津作用,而且具有益精阴、补气和养心功效。另也有助于改善心肌营养,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药理实验发现,口服麦冬煎剂能缓解心绞痛及胸闷等症状,麦冬所含氨基酸及糖类化合物有显着的增强心肌耐缺氧作用。
2、三七花参茶
配方:取三七花、参三七各3克,沸水冲泡,温浸片刻,频饮代茶。
功效:经药理分析发现,参三七有活血祛瘀止痛功效,对冠心病者能起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
3、红花檀香茶
配方:由红花5克,檀香5克,绿茶1克,赤砂糖25克组成。
功效:红花活血祛瘀,檀香功专理气止痛,绿茶可消食化痰,而赤砂糖配伍诸药,则有活血的功效。该茶剂性味偏于甘温,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止痛作用,可缓解冠心病患者心胸窒闷、隐痛等症状。
4、地骨丹皮茶
配方:取牡丹皮3克,地骨皮10克,沸水冲泡,焖约15分钟饮用。
功效:丹皮镇痛镇静,地骨皮有降血压作用。服用此茶能清脑宁心,主治头晕目眩,胸闷心悸,对防治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患亦有效。
5、菖蒲酸梅茶
配方:以九节菖蒲3克,酸梅肉5枚,大枣肉5枚,赤砂糖加水煎汤而成。
功效: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有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本茶剂对心气虚弱、心血不足的惊恐、心悸、失眠、健忘、不思饮食等症效果尤佳,亦适宜于冠心病及其疑似患者服用。
3、冠心病的食疗方法
1、常服刺梨汁,或每日吃刺梨2~4个,可有效防治冠心病。
2、常以海带为菜,水煮吃海带饮汤;或海带20克,草决明15~30克,水煮,吃海带饮汤。
3、取香蕉50克,捣烂,加入等量茶水,再放入少量蜜糖,制成香蕉茶,频饮。
4、山楂20克,毛冬青50克,水煎服;或生山楂(洗净去核)500克,煮至七成熟时倒去多余之水,加蜜250克,文火煎煮成膏,每次以开水冲服1匙,每日3~4次。
5、大枣5枚,烧焦,再置锅中略煮,加蜂蜜15毫升,吃枣喝汤。每日2~3次,15日为1疗程。
4、冠心病喝什么茶好
1、丹参茶
食材:丹参60g,黄酒、白糖、白蜜适量。
做法:丹参烘干研末,每服6g,黄酒送服每日2次。或丹参15g,加水150ml,煎煮至100ml,去渣加白糖适量温服,每日2次。
功效:此茶具有养血活血之功效。
2、山楂菊花茶
食材:山楂10g,杭菊花10g,决明子15g
做法:将上药稍煎后代茶饮,每日3次,连服3个月,可适当与维生素C同服。
功效:山楂有活血化淤的功效,有助于解除局部淤血状态;菊花有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山楂菊花茶对冠心病人有一定治疗效果。
3、绞股蓝茶
食材:鲜绞股蓝50g,川芎10g,葛根6g,冰糖10g,大山楂20g。
水上要浸泡1小时,加水800-1000ml,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每日分次温服。
功效:本方活血通络,适用于冠心病合并血脂高者。
4、银杏叶茶
食材:银杏叶5g,绿茶10g
做法:沸水冲泡,每日一剂代茶饮。
功效:银杏叶茶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
药茶疗法是指应用某种中药加工制成茶剂,用于防治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那么对于冠心病的人来说又该喝什么茶好呢?
5、丹参山楂茶
食材:丹参5克,山楂5克,桂圆5克,当归5克,夜交藤5克,柏子仁5克,延胡索5克
做法是:将上述药物切碎,开水浸泡20分钟代茶饮用,次数不拘
功效:丹参山楂茶有安神镇静、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心血虚、心血瘀阻之心悸怔忡、头昏目眩、失眠健忘、记忆力下降、胸部刺痛、舌质紫暗、脉象沉涩等症。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等病人宜长期饮用,有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
6、洋参五味茶
食材:西洋参3克,五味子5克,丹参5克,田七2克,郁金5克。
做法:将上述药物捣烂切细,用开水冲泡两分钟后即可代茶饮服,每日上午和晚上各服1服。
功效:洋参五味茶有定心神、止心痛、益气除烦之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之心烦失眠、健忘多梦、夜间盗汗、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胸闷痛、心律不齐等症。

心脏病人吃什么食物才是最好的?

意见建议:心脏病人在日常饮食中要做到三少和三多:三少: 1、少食 就是限制进食的数量和种类。心脏病人多半体重超重,因此应有意识地控制每日热量摄取量,减轻体重。建议每次进食不宜过饱,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引发心脏病发作。此外还应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过凉过热的食物,以减轻胃肠刺激。 2、少脂 : 就是尽量少食用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类、肥肉类食品,动物内脏等。过多的脂肪可以造成肥胖、高血脂,长期高血脂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胆固醇含量多少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过高会发生冠心病、脂肪肝、高脂血症等病,应适当加以控制。在饮食方面,应避免动物性食品,少吃肥肉、奶油、黄油等脂肪类食物,少吃动物肝脏、脑、鱼子、墨斗鱼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应多选用豆类食品,因黄豆中含有卵磷脂及无机盐,对防治冠心病十分有利。 3、少盐 吃盐过多,会导致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负担,对预防心脏病不利,因此每日食盐量最好不要超过6克。三多: 1、多补充膳食纤维素 膳食纤维素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但它能促进胆酸从粪便中排出,减少胆固醇在体内生成,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纤维素主要存在于蔬菜中,以竹笋、梅干菜、芹菜、韭菜为代表,粮食作物中以黄豆、燕麦含量较多。国内认为,每天纤维素应吃15~30克左右,才能满足需要。据国外报道,如每天摄入26克纤维素,就可降低女性患心脏病的危险,同时心肌梗塞的危险也相对降低。 2、多补充维生素 丰富的维生素有助于心脏健康。如维生素C能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还能促进胆固醇生成胆酸,从而降低血中有害的胆固醇。维生素E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保护心肌,预防血栓。维生素PP(即尼克酸、烟酸)能扩张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绿叶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肉类、谷物、花生、酵母中富含维生素PP;油脂、豆类、蔬菜中富含维生素E。 3、多补充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数量不多,但作用很大,心脏病人同样离不开。硒能保护心脏,防止病毒感染,是心脏的守护神。铬能强化胰岛细胞,预防糖尿病,还能抑制胆固醇吸收,从而减缓或阻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此外,钙、镁、钾、碘等矿物元素也对保护心脏有益。

风湿性心脏病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西医·风湿性心脏病 3.1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 3.1.1病史3.1.2症状3.1.3体征3.1.4辅助检查 3.2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 3.2.1用药原则3.2.2用药方案 3.2.2.1抗菌药物治疗3.2.2.2风心病所致心衰处理3.3注意事项3.4转诊 4中医·风湿性心脏病 4.1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近现代研究4.2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病机4.3治疗 4.3.1疗效标准4.3.2风湿性心脏病的辨证治疗 4.3.2.1风热袭表 4.3.2.1.1症状4.3.2.1.2方药治疗 4.3.2.2心脾两亏 4.3.2.2.1症状4.3.2.2.2方药治疗 4.3.2.3心肺瘀痹 4.3.2.3.1方药治疗 4.3.2.4脾肾阳虚(水气凌心) 4.3.2.4.1症状4.3.2.4.2方药治疗4.3.3专方治疗 4.3.3.1疗风心汤4.3.3.2两仪膏4.3.3.3加味木防己汤4.3.3.4金鸡散 4.3.4老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经验4.3.5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用药规律4.3.6风湿性心脏病的其他疗法 4.3.6.1风湿性心脏病的针灸治疗4.3.6.2风湿性心脏病的耳针疗法4.3.6.3风湿性心脏病的饮食疗法 4.3.6.3.1酸枣仁粥4.3.6.3.2莲子茯苓糕 4.3.6.4其他措施4.4风湿性心脏病的预防调养 5参考资料附:1风湿性心脏病相关药物2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穴位3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成药 1拼音 fēng shī xìng xīn zāng bìng

2英文参考 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西医·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简称风心病,是风湿性炎症所致心脏瓣膜损害[1]。风湿性瓣膜病变可单独累及一组瓣膜(如二尖瓣或主动脉瓣),也可同时累及两组或三组瓣膜(如同时累及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后者又称为风心病联合瓣膜病[1]。风心病最常累及的瓣膜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1]。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单纯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及二尖瓣与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病[1]。

风湿性心脏病在我国的心血管中占29.95%,学龄儿童的发病率为1‰。其病因为急性风湿热,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常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2~3周。主要侵犯心脏及大关节,心脏受侵率约41%。关节炎治愈后不遗留任何后遗症,全可反复发作。多次侵犯心脏,则可造成永久性损害,形成慢性风心病,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内感染,心力衰竭。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属于常见的结缔组织病,由于风湿热反复发作累及心脏,导致心脏瓣膜损害而形成:对于风湿热的发病机理,现代医学曾有过链球菌毒学说、过敏学说、病毒感染学说和毒性上一免疫学假说等等,但至今尚未十分明确,因而对积极防治风心病带来一定的困难。

3.1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

3.1.1病史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有风湿热病史[1]。

3.1.2症状 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症状取决于瓣膜病变的部位、程度及病程。在严重病变时,单纯二尖瓣狭窄可出现呼吸困难、咯血及咳嗽;二尖瓣关闭不全可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主动脉瓣狭窄可出现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表现为心悸、头晕及呼吸困难等症状。风心病进展至晚期常导致右心衰竭[1]。

3.1.3体征 风湿性心脏病最重要的体征是心脏杂音[1]。二尖瓣狭窄时心尖部闻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心尖部闻及收缩期高调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狭窄时于主动脉瓣听诊区闻及较粗糙收缩期杂音并向颈部传导,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于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闻及舒张期高调叹气样杂音[1]。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时可有下肢水肿、肝大的体征[1]。

3.1.4辅助检查 (1)超声心动图是诊断风心病最为重要的检查[1]。

(2)X线胸片有助于了解心脏外形及大小[1]。

3.2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

瓣膜性心脏病是瓣膜本身有器质性损害,任何药物均不能使其消除或逆转[1]。

采用手术治疗置换或修补瓣膜,可提高长期存活率,这是药物所不能替代的[1]。

药物治疗的作用主要是针对预防感染、改善心衰症状及防止血栓栓塞并发症[1]。

3.2.1用药原则 疾病早期控制风湿热的反复发作;伴有心衰的患者通过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衰症状;伴有房颤的患者注意防止血栓栓塞并发症[1]。

3.2.2用药方案3.2.2.1抗菌药物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一旦诊断明确,静脉应用抗菌药物治疗[1]。

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者,需要在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血培养,临床应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或调整抗菌药物治疗[2]。

风湿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已超过12个月的患者感染病原菌多以草绿色链球菌为主,抗感染治疗选择大剂量青霉素(32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阿米卡星(0.2g,肌内注射,每8~12小时1次)或庆大霉素(8万单位,肌内注射,每8小时1次),疗程4~6周[2]。

心脏手术后时间在12个月以内以及静脉药瘾者发生的心内膜炎,葡萄球菌所占比例较大,可选用苯唑西林(2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或头孢唑林(2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阿米卡星(0.2g,肌内注射,每8~12小时1次)或庆大霉素(8万单位,肌内注射,每8小时1次)治疗,疗程4~6周[2]。

3.2.2.2风心病所致心衰处理 心衰基本治疗见心力衰竭章节。不同瓣膜病处理如下[1]:

1)二尖瓣狭窄患者出现咯血/咳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伴明显的干湿性啰音时,呋塞米,静脉注射,起始剂量20~40mg,2~4小时后可重复一次,若患者同时合并快速房颤,需减慢心室率,可应用去乙酰毛花苷,静脉注射,首剂0.4mg,2小时后可酌情再给0.2~0.4mg[1]。

单独应用排钾利尿剂可引起低钾、低镁血症,可将排钾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与保钾利尿剂(螺内酯)合用,或补充钾盐来防止低血钾[1]。

2)二尖瓣关闭不全晚期心脏扩大伴心衰的患者,给予地高辛,口服,0.125~0.25mg,一日1次[1]。对长期应用地高辛的患者,尤其要注意避免发生低血钾,因低血钾易引起洋地黄中毒[1]。

3)风心病合并慢性房颤时的处理:

对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给予地高辛,口服,0.125~0.25mg,一日1次[1]。

对运动时心室率增快的控制,加用β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更为有效,美托洛尔,口服,初始剂量6.25mg,一日2~3次,根据心率调整剂量,可增加到50mg,一日2次[1]。美托洛尔禁用于伴支气管痉挛性疾病、心动过缓(心率低于55次/分)、Ⅱ度及以上房室阻滞(除非已安装起搏器)患者[1]。

4)主动脉瓣病变伴心绞痛的处理: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伴心绞痛的患者可应用硝酸酯类药物[1]。硝酸甘油,舌下含服,一次0.5mg(心绞痛发作时);硝酸异山梨酯,口服,10mg,一日3次[1]。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出现心绞痛时,可小心试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一次0.25~0.5mg[1]。

3.3注意事项

1.单纯二尖瓣狭窄所致急性左心衰竭,若不伴快速房颤,洋地黄类药物无效,禁用[1]。

2.无症状的单纯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室功能正常时,如血压正常,无需应用血管扩张剂[1]。

3.主动脉瓣狭窄伴心力衰竭的患者,应避免应用作用于动脉的血管扩张剂及β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以防血压过低;可小心应用洋地黄及利尿剂,但需注意不要过度利尿[1]。

3.4转诊

以下情况需转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处理[1]:

(1)风心病瓣膜损害的根本治疗是手术治疗,下列患者可转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进一步确定是否需手术治疗:心功能Ⅱ级及以上的风心病、中重度二尖瓣狭窄、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有症状的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症状包括呼吸困难、NYHA心功能Ⅱ级及以上、心绞痛)、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1]。

(2)中、重度、顽固性心衰,转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调整治疗方案[1]。

(3)风心病伴房颤及心衰,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而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可定期转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监测有关凝血方面的化验(检测INR)[1]。

(4)药物治疗中调整药物有困难、临床症状无法改善或出现判断不清的不良反应时可转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1]。

4中医·风湿性心脏病 中医学无风湿性心脏病这一病名,但根据心悸、气急、浮肿、咯血等主要临床表现,类似于中医“心痹”,亦可归属于“惊悸”、“怔忡”或“喘证”等范畴。《黄帝内经》所载:“脉痹不己,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 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可见对本病之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已有一定认识。之后,张仲景应用辨证施治的原则,制定了一些至今仍行之有效的方剂,如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等。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将心瘁证出现的证候特征分成心悸、喘哮、水忡等几个阶段进行论述,与本病临床表现颇相类似。宋代陈无择、清代沉金鳌等医家分别对本病病理机制及症候特征的描述,增添了部分新的内容,值得现代临床借鉴。

4.1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近现代研究

现代中医对风湿性心脏病的研究,初见于1955年。在50~60年代,用传统经验和方法对本病进行临床验证观察,报道虽不多,但其优势已初见端倪。70年代,曾掀起过用针灸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热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本病广泛深人的研究,则是在80年代以后,广大医者在继承古今医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和实验验证,已逐步认识到外邪虽系诱发因素,而心体残损,心脉瘀阻,阳衰血寒实为其主要病理变化。由于血液流变学改变,造成心脏负荷增加,导致全身各脏器相继受累而引起一系列临床危重症。因而活血化瘀,温通心脉已成为主要治则之一。辨证分型亦开始趋于集中统上。临床用药除继续沿用经验方外,又出现了不少自拟方剂,使疗效不断提高。同时针灸治疗本病的研究较70年代更为客观、深入。近年来又大力挖掘气功、食疗、民间单方验方等传统疗法,均已显示出可喜的疗效。

中医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也正在引起重视,首先对一些有效的中草药进行药理分析,如发现党参、黄芪能提高动物的DNA合成率,增加心肌的抗病能力,因此对于阳气虚型患者,有显著的疗效i在针刺机理研究中观察到针刺内关穴后,可提高患者血浆cAMP含量,使心肌收缩增强,进一步证明了内关穴为治疗风心病的有效穴位。

4.2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病机

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西方医学及中医学均冠以“风湿”之名,可见两者的认识颇为一致。通过广大临床工作者的实践,对风湿性心脏病的病机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其病因外为风湿之邪侵袭,内为脏腑虚损,病机演变过程可分述如下:

风湿外侵,心体受损 禀赋素虚,屡受风寒湿邪侵袭,风湿入络迁延不愈,痹阻经脉;或因风湿人脉郁而化热,心营为之病变,气血运行不畅,盖人体气血之循脉皆赖于脏腑之气,尤依仗于心气之鼓动,心脏负担过重,心体受累而致病。此常见于病变早期或急性活动期。

心脉痹阻,气血瘀滞 风湿性心脏病既成,耗气伤血,气虚不能布血,血虚难以荞心,心气过耗,以致心脏推动血液功能障碍,血循失常,瘀痹于心,心脉为之痹阻,脉络不通,故见唇绀舌紫之外象,咳血、咯血之肺脾郁血之症。

心体内虚,累及他脏 心病既久,势必累及肺、脾、肾诸脏。肺贯心脉而司呼吸,心血郁阻,株连肺脏,移邪于肺,而致痰瘀交阻,肺气肃降无权,故有咳嗽痰喘,甚则倚息不能平卧。心气虚影响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则气血生化无源,而致心血愈虚,呈现惊悸、眩晕,食少便溏等心脾两虚证,脾阳不振,难以运湿;水湿内停,肾阳虚衰,蒸化无权,聚水成饮;水饮泛滥,上则凌心射肺,下则腹满肢肿。由此心、肺、脾、肾互相牵累,阴阳、气血俱虚,病变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心力衰竭,阴阳离决。

4.3治疗

4.3.1疗效标准 参照综合各地资料,对疗效的判定主要分为以下叁级:

基本治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尚能胜任日常工作及家务。

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进步,能参加轻微体力活动。

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或加重,甚至死亡。

4.3.2风湿性心脏病的辨证治疗4.3.2.1风热袭表4.3.2.1.1症状 风湿性心脏病早期,可见发热,咽红肿痛,皮肤红斑,关节红肿酸痛,伴心悸心慌,咳喘气粗,咳吐黄稠痰,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薄黄或薄腻,脉来浮数。

4.3.2.1.2方药治疗 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化痰

处方:连翘9克,银花9克,秦艽12克,桑枝15克,黄芩12克,桔梗6克,西河柳9克,杏仁10克。

加减:高热加石膏、栀子;咽痛甚加射干、山豆根;皮下结节、环行红斑、血沉快加柴胡、丹参。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主加减治疗90例,基本治愈72例,好转7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87.8%。

常用成方:银翘散、麻杏石甘汤、二妙散、麻黄加术汤、桂枝白虎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

4.3.2.2心脾两亏4.3.2.2.1症状 心慌气短,面色眺白或萎黄,头晕目眩,手足麻木,神倦乏力,面浮足肿,纳少便溏,舌质淡红,脉细无力或结代。心肺瘀痹 风心日久,胸前窒闷,刺痛时作,心悸怔忡,烦躁焦虑,唇甲青紫,颈脉怒张动甚,喘咳气急,甚则咯血,面色灰暗或两颧深黯而紫。舌质暗紫有瘀斑,脉来结代。

4.3.2.2.2方药治疗 治法:健脾宁心,补益气血。

处方:黄芪30克,当归15克,茯苓20克,生熟地各12克,川芎9克,茯神15克,远志6克,大枣15克,陈皮6克,炙甘草5克。

加减:惊悸怔忡甚加龙骨、牡蛎;胃纳不佳加炒六曲、鸡内金廾大便不实加扁豆、淮山药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66例,基本治愈20例,好转37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6.4%。

常用成方:六君子汤、归脾汤、防己黄芪汤、四物荡、补中益气汤等。

4.3.2.3心肺瘀痹4.3.2.3.1方药治疗 治法:活血化瘀,宁心益肺。

处方:丹参30克,川芎、赤芍各9克,地龙3克,党参20克,当归15克,煅龙牡各30克,枳壳10克,生地3O克,降香9克,炙甘草6克,麦冬12克。

加减:心悸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浮肿加米仁、车前子;咯血加仙鹤草、藕节炭。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176例,总有效率79%左右。

常用成方:血府逐瘀汤、失笑散、补阳还五汤、丹参饮等。

4.3.2.4脾肾阳虚(水气凌心)4.3.2.4.1症状 症见心悸如脱,形寒怯冷,咳嗽喘满,气短难续,四肢逆冷,面色虚浮,全身浮肿,自汗尿少。舌质青紫,脉细弱或迟虚。甚则可见心悸如悬,呼吸微弱,大汗淋漓,脉细欲绝等阳衰至极,亡阳虚脱之危象。

4.3.2.4.2方药治疗 治法:温阳利水,益气固脱。

处方:熟附子12克,茯苓20克,白术12克,黄芪30克,人参5克,桂枝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2克,丹参20克,生姜3片。

加减:心悸怔忡甚加朱砂、龙齿;喘甚加蛤蚧、苏子;水肿明显加泽泻、猪苓、二丑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在上方基础上共治疗72例患者,其中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仅2篇有死亡病例的报道。

常用成方:真武汤、参附汤、四逆汤、都气丸、龙牡救逆汤等。

4.3.3专方治疗4.3.3.1疗风心汤 组成:炙甘草6克,桂枝10克,炒枣仁、茯神各20克,远志9克,芡实9克,白术12克,党参12克,麦冬9克,五味子12克,黄芪15克,当归12克,米仁12克,山药9克。

加减:血瘀加丹参、桃仁;四肢不温加盐附子;心悸重加朱砂。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疗效:共治28例,痊愈14例,好转13例,无效1例。

4.3.3.2两仪膏 组成:党参6克,熟地12克。

用法:将党参、熟地碾为细末,和冰糖、清水熬制成滋膏,每日50~75克,分3次饭后服。

疗效:共治疗8例患者,均获良好效果,其中2例达到基本治愈.

4.3.3.3加味木防己汤 组成:木防己15~20克,桂枝6~10克,红参6~10克,生石膏10~25克,坤草15~30克,枳壳6~10克。

加减:喘甚加葶苈子、椒目、大枣;心悸明显加紫石英、生龙齿;瘀血明显加丹参、桃仁、红花;咯血加茅根、阿胶。

用法:每日1剂,重者日服2剂,10天为一疗程,可连续服用1~3疗程。

疗效:16例患者接受治疗,基本治愈4例,好转11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为93.75%。

4.3.3.4金鸡散 组成:3年以上白雄鸡1只,沉香60克,皂矾120克,黑豆300克,琥珀90克,山楂150克。

用法:杀鸡,取新鲜鸡血及内脏(不用水冲冼),与其他药共捣如泥,晒干碾末,为一料。早晚各服1次,每次6~15克。每料可服约20天。

疗效:共治疗48例风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基本治愈24例,好转21例,无效3例。

4.3.4老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经验 李斯炽医案

李××,男,32岁。1972年8月4日初诊。自诉15岁即开始患心脏病,一直心累心跳。近来心累加重,短气乏力,心中慌乱,咳痰不利,痰中带血,胸部疼痛,午后微有潮热,腹内胀气,小便短少,面目及肢体浮肿。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闭锁不全、心房纤颤、慢性心力衰竭。舌质暗淡,上有白苔,嘴唇青紫,脉象结代,良久始得一至。此气阴两虚,肝郁脾滞之证。先予育阴为主,补气次之,佐以疏肝运脾之品。

处方:玉竹12克,太子参9克,石斛12克,柏子仁12克,薤白9克,麦冬9克,火麻仁15克,桑寄生12克,丹参9克,知母9克,女贞子12克,刺蒺藜9克,厚朴9克,甘草3克。

上方加减服10剂后,心中慌乱大减,咳嗽转轻,痰中已不带血,精神稍好,已能稍事步行,阴分有来复之象,阳气尚不宣通,用心阴心阳两补之法,炙甘草汤加减:麦冬9克,生地12克,火麻仁12克,阿胶9克,桂枝6克,生姜2片,党参9克,大枣3枚,厚朴9克,白芍9克,丹参9克,炙甘草3克。

7剂服后,心悸症状明显减轻,食量增加,精神好转,浮肿减退。昨因饮食不慎,使腹内更胀,尿更黄,舌苔黄腻,面目浮肿加剧,此为湿热内聚之象,上方去阿胶、生地,加天花粉、冬瓜仁、茵陈、枯黄芩。4剂服后,黄腻苔已退,精神顿觉爽快,腹胀臧轻,小便增多,水肿亦减,仍本二诊时的方意:炙甘草9克,桂枝6克,党参9克,阿胶12克,麦冬9克,生地9克,白芍12克,火麻仁12克,丹参9克,厚朴9克,茯神9克,生姜2片。服16剂后,诸症大减,心悸基本停止,水肿消退,食欲正常,二便通利,精神健旺,午后已无潮热之象,能正常活动,于12月开始上班,半年后随访,情况尚好,有时过于劳累,即有心累现象,腹内仍有胀气感,脉象较前有力,但时高时低,有时仍有间歇,嘱其经常服前方以巩固之。

按:本例咳嗽不利,午后潮热,为阴虚症状。咳痰带血,是阴虚? 、火旺之症。短气乏力,腹内胀气为阳虚症状。阳不化水则小便黄少,面目肢体浮肿。胸中阳气不宣,则发为胸痛,心累心悸心慌,应属气阴两虚。故先拟育阴清热,补气通阳为治,在阴分渐复,虚热渐退的情况下,又改用阴阳平补之法。《伤寒论》曰:“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故用炙甘草汤加减缓缓调理,其间曾出现湿热内聚之象,故去阿胶、生地等滋腻药,加天花粉、冬瓜仁、茵陈、枯芩以解之。本例虽未彻底治愈,但已找到下条治疗的途径,以供研究参考。

4.3.5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用药规律 为了进一步总结、摸索出中医治疗风心病的用药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我们对24篇较完整的临床资一料进行了初步的归纳、统计,见下表:

应用频度(例) 报道文献(篇) 药? 物 >100 >15 桂枝、丹参。 >10 黄芪、炙甘草。 <10 当归、川芎、酸枣仁、生地、赤芍。 >50 >5 枳壳、党参、红花、石膏、防己、五味子、麦冬、白芍、桃仁。 <5 柴胡、知母、连翘、赤芍、远志、地龙、鸡血藤。 >20 >5 川牛膝、茯苓、附子、龙骨、牡蛎、白术。 <5 银花、桑枝、木瓜、苍术、北沙参、地龙、制半夏、别直参、羌活、熟地、阿胶、仙鹤草、蛤蚧、茯神、薏苡仁、山药、田叁七、芡实。在24篇资料 *** 涉及中药100余味,经过归类,相对集中的药物为50味左右,其中以桂枝和丹参占首位,此与中医对本病发病机理研究颇为吻合。桂枝历来为温经通脉之要药,能“升清阳之脱陷,降浊阴之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上海著名老中医朱锡琪尤推崇此药,他认为本病当心阳不展,浊阴弥漫时,投之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丹参向有“功同四物”之誉,其补血生血功过归、地,逐瘀生新性倍川芎。近年来常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较显著的改善心肌缺氧,增加血流量,加强心肌收缩力等作用,用之于风心病瘀血型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其次,从表中看到补气药之黄芪、炙甘草和补血和血之当归、生地、川芎等,亦为临床所常用,进一步揭示风心病患者以气血两虚为本的病理机制。

4.3.6风湿性心脏病的其他疗法4.3.6.1风湿性心脏病的针灸治疗 取穴:主穴:内关、足叁里、叁阴交、心俞;配穴:若心悸严重者加神门、膻中;房颤加间使、华佗夹脊胸4~5;呼吸困难加肺俞、列缺;心动过速加厥阴俞;心动过缓加素醪、百会;下肢浮肿加阳陵泉;有风湿活动加风池、大椎。

操作:以提插捻转中等感应为主,心动过缓或体质较差用弱感应(素缪用括针柄法100~200次),心动过速用较强感应,间歇动留针或静留针15分钟(背俞穴不留针),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19例,基本治愈10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4.2%。

4.3.6.2风湿性心脏病的耳针疗法 取穴:主穴:心、神门、内分泌、皮质下。配穴:肾上腺、小肠、风湿线、交感。

风湿线位置:位于耳舟中,自锁骨穴至肘穴间连线,本穴呈线状。

操作:每次取2~3个主穴,1~2个配穴。开始可以针刺为主,体质强者针双侧,体质差者针单侧,并接遍电针仪,以密波 *** ,开始 *** 强度宜轻,以后逐渐加强,时间为45分钟左右,随症情好转,延长留针时间。当病情趋向稳定,可用磁珠(强度380高斯)贴敷配合针刺,即一耳针刺,取针后在另一耳贴敷磁珠。方法为将磁珠先置于O.7×0.7厘米大小之方块胶布中,于所选穴位测得敏感点后贴上,并作按压。值得一提的是,对本组处方中主穴心穴的位置,有不同意见,有认为在耳甲腔最凹处,须作仔细测定。耳针在心衰期间或治疗初期可每日1次,待症状改善后,可改为隔日1次或每周2次。穴位据症情变化而更换,以3个月为一疗程,停针7天,再作下一疗程。表明耳针是有一定疗效的。

表明耳针是有一定疗效的。

4.3.6.3风湿性心脏病的饮食疗法4.3.6.3.1酸枣仁粥 组成:酸枣仁30克,粳米50克。

用法:将酸枣仁捣碎,用纱布袋包扎,与粳米同入锅内,加水500毫升,煮至米烂汤稠停火,然后去纱布袋,加红糖适量, 盖紧闷5分钟可服,每晚临睡前1小时温热服食。

疗效:本方对风心病心烦失眠,心悸怔忡,体虚自汗空等有一定效果。

4.3.6.3.2莲子茯苓糕 组成:莲子500克,茯苓500克,麦冬500克,白糖、桂花各适量。

用法:莲子、茯苓、麦冬共碾细末,加白糖、桂花拌匀, 适量调和,制成糕坯,用武火蒸15~20分钟即成。每日1次,早餐食用,每次100克为宜。

疗效:对风心病因心脾气血虚弱所致心悸、怔忡、食少、乏力等症有一定疗效。

4.3.6.4其他措施 加强身体锻炼,适量散步,打太极拳,体操等活动,积极防治感冒,同时要慎起居,注意保暖、防风、防潮湿。注意饮食调理,以低钠饮食为主,切忌恣食饮冷生硬,保持脾胃健运,以防内湿停滞。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4.4风湿性心脏病的预防调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82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