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抗艾滋病药物研发进展全扫描

医案日记 2023-06-20 07:29:39

前不久我国卫生部公布的《艾滋病临床诊疗指南》,为艾滋病临床治疗提供了规范;而我国抗艾滋病药物(简称抗艾药物)齐多夫定(AZT)的首个注射剂型即将于近日上市,为抗艾药物大家族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那么,目前抗艾药物的研发进展如何?日前,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北京的相关专家。

药物研究进展迅猛

北京万全药业负责研发的药学博士高世静对记者说,自第一个治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艾滋病药物AZT于1987年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后,抗艾药物的研发突飞猛进,目前国外已有21个药物上市。自1995年以来,每年都有2~3个新品种上市。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5种治疗艾滋病的国产药物正式获得批准生产。这5种药物是:齐多夫定、司他夫定、去羟肌苷、奈韦拉平、茚地那韦,其中前3种是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奈韦拉平属于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茚地那韦属于蛋白酶抑制剂。它们可以组成4套国际公认的“鸡尾酒疗法”方案用来治疗艾滋病,即齐多夫定+去羟肌苷+奈韦拉平、去羟肌苷+司他夫定+奈韦拉平、齐多夫定+去羟肌苷+茚地那韦、司他夫定+去羟肌苷+茚地那韦。

地坛医院艾滋病防治专家伦文辉教授表示,目前国内外所有的抗艾药物均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艾滋病患者,但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寿命。

国内研发遭遇瓶颈

谈到目前抗艾药物研发中的问题,高世静指出,开发一种新药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和长达4~8年的研发周期,而对于抗艾药物的开发,还需要相应的病毒株系、动物模型等,这些条件国内并不完全具备。所以,尽管我国对抗艾药物的研究和生产给予政策倾斜,例如简化程序优先审批等,但国内涉足的单位依然不多,原创性的新药研发更是有限。

国内涉及抗艾药物的制药厂一般是从艾滋病原料药的生产开始的,逐渐延伸到制剂的开发和销售环节。目前国产化的抗艾药物基本都是专利期满的仿制药物,用它们组成的鸡尾酒疗法还不是国际上最推荐使用的疗法,这几个药物的不良反应也较严重,会使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不利于治疗的开展。

高世静认为,虽然现在国内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艾药物有一定的难度,但还是可以从新制剂的角度入手,对现有药物进行改造。

国际研发四大热点

高世静介绍说,目前国际上抗艾药物的研发有4个热点,主要都是针对HIV来进行的:一是侵入和融合抑制剂;二是艾滋病中和抗体药物。三是整合酶抑制剂;四是化学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前两类药物有望能弥补传统抗HIV药物(多数为化学小分子)的三大缺陷(作用特异性有限,常引起程度不同的各种毒副作用;药物顺应性较差;病毒耐药性比较严重)。

侵入和融合抑制剂通过阻断HIV表面蛋白GP41与细胞辅助受体CXCR4/CCR5的作用,切断HIV进入人体细胞的途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由于这类药物的特异性较好,所以能够产生更好的疗效和更轻微的副作用。同时,它还能与经典的抗HIV药物联合使用。所以,该类药物已经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趋势。

全球第一个侵入和融合抑制剂——T-20于2003年上市。此外,还有10几种该类药物处于不同的临床研究阶段,其中国际上处于临床二期试验的该类药物多达6种,预期将分别在2007年、2008年和2009年获准用于临床治疗。

第二个研发热点药物近日也有所进展。高世静说,2月25日,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院和其他研究机构的科研小组在学术期刊《免疫》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已经搞清了一种叫做4E10的HIV中和抗体的结构。这种稀有的人类抗体“能中和近100种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HIV株(在实验中)”。

由于中和抗体是在病毒进入细胞之前破坏病毒的,所以,如果在接触HIV之前体内就有抗体的话,就能够预防HIV感染。研究者希望由此研制出一种能使人产生HIV中和抗体的新疫苗。

在将HIV-1前病毒DNA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必不可少的第三种酶,即除逆转录酶、蛋白酶外的整合酶。整合酶被认为是抗HIV药物作用的新靶点,从而衍生出了一类新的抗艾药物——整合酶抑制剂。

到目前为止,已经报道的HIV-1整合酶抑制剂主要有以下几类:DNA结合剂、核苷酸类似物及寡核苷酸、硫酸酯化合物、多肽和羟基取代的芳香化合物等。可以预料,不久的将来会有整合酶抑制剂用于临床。

最新研究显示,化学趋化因子受体作为协同受体,为HIV-1进入细胞所必需。协同受体和CD4+一起形成复合体,病毒包膜蛋白gp120与之结合后发生构象改变,使gp41暴露出来,形成一个杆状的“融合区”结构,插入到靶细胞膜中,导致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基于这一机制,化学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的研究将成为抗艾药物研究的新方向。

蛋白酶抑制剂有待完善

在艾滋病治疗的联合用药中,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很重要。据高世静介绍,蛋白酶抑制剂出现于1995年,由于它能迅速降低血浆中HIV-1病毒载量,疗效突出,所以已成为艾滋病联合用药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补救治疗中亦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除了具有被证实的疗效之外,蛋白酶抑制剂也还存在许多缺点。首先,它不适用于每一个人;其次,容易产生抗药性;第三,会带来严重副作用,如能够显著改变人体新陈代谢和贮存脂肪的方式。此外,蛋白酶抑制剂还可能杀死一些正常的脑细胞,可能导致中风或者是阿尔茨海默病。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Hoimberg等报告,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可增加HIV-1感染者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蛋白酶抑制剂治疗HIV-1感染有效,但可增加高脂血症和高血糖危险,并可导致胰岛素抵抗。

针对这些缺点,研发人员希望能开发出更可靠的新蛋白酶抑制剂,以及阻止HIV产生抗药性的新办法。目前,研发人员已发现将现有的蛋白酶抑制剂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能够改进其疗效。比如,有的蛋白酶抑制剂能够减慢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因此可以与其合用来延长其他蛋白酶抑制剂在人体内停留的时间,同时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也许能够帮助降低另一种蛋白酶抑制剂的所需剂量。

西普拉研制出草莓味的抗艾滋病药物:有望降低婴孩用药困难死亡率_科学发明

日上三杆尤在眠,这里是怎么睡都睡不够的深空小编。今天天气不错,正适合读读最新资讯放松一下。不吊大家胃口了,一起来了解一下。
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让我们了解些医学上的最新进展。
数据显示,每年因为艾滋病死亡的婴儿和幼童有多达8万人,在阻断和抗病毒治疗较为成熟的当下,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之一包括用药困难。毕竟,对于小孩子来说,吞咽无糖衣的药片或者喝下含酒精的难闻糖浆,是极其痛苦的过程。
外媒报道,印度第二大药厂Cipla新研制的抗艾药物Quadrimune可能缓解用药困难的局面,因为它初尝时是草莓味。同时,Quadrimune还有胶囊型,家长或医务人员可辅以较为可口的饮品帮助小孩送服。
Quadrimune不需要冷藏保存,包含了四种抗逆转录推荐成分。成本方面,小婴儿每日的用药成本约50美分,18~26斤左右的孩子也不到1美元。
目前,FDA正对Quadrimune进行审查,最快2020年批准上市,外界非常看好它们未来在非洲地区的作用。
欲要知晓更多《西普拉研制出草莓味的抗艾滋病药物:有望降低婴孩用药困难死亡率》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资讯。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艾滋病疫苗真的研制出来了?然而实际上并没有

艾滋病是个谈闻色变的话题,谁都不想得艾滋病,艾滋病一旦感染就无法治愈,不过最近听说专家们研制出了艾滋病疫苗,这是真的吗,我为大家带来了艾滋病疫苗真的研制出来了吗,谢谢阅读。

艾滋病疫苗真的研制出来了?然而实际上并没有近日,一篇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疫苗,也就是艾滋病病毒疫苗研究进展的报道在网络引发关注。报道称某公司“宣布了全球首次HIV疫苗人体临床试验结果,结果显示,被试志愿者对HIV疫苗耐受性良好”。当中,还列举了一些数据,例如“100%产生了对抗HIV的抗体”和“受试者单次暴露于艾滋病病毒下感染风险减少了94%”。

△网友留言(来自网络)

一时间,在传播当中,这也被有些人夸张地说成了,“HIV灭绝了”、“今年的诺奖有着落了?”。但有关领域的研究学者指出,这类说法是对研究成果的误读。那么,这究竟是一项怎样的试验?试验公布的数据意味着什么?我们离HIV疫苗还有多远?

艾滋病疫苗研究据称取得重要进展

当地时间今年7月2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九届国际艾滋病协会艾滋病科学会议。会上,美国强生公司子公司杨森制药公司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对外宣布,在一项名为“APPROACH”的早期临床试验中,他们测试了一款针对艾滋病的“马赛克疫苗”,结果显示393位健康志愿者100%地出现抗体反应,而且有较好的耐受性,也就是没有明显副作用。

还有媒体报道称,报告中说:“让受试者单次暴露于艾滋病病毒(HIV)下感染风险减少了94%,并且有66%的受试者在6次暴露于HIV下仍然受到保护,没被HIV感染。”这更被认为是疫苗具有效力的证据。

△显微镜下的艾滋病病毒横截面。

艾滋病疫苗真的来了吗?

仅仅是从上面的报道来看,艾滋病疫苗研发可能取得了巨大进展。但这意味着艾滋病疫苗真的来了吗?

疑问1:“100%产生抗体”是什么意思?

真相:有抗体不等于能预防

出现抗体反应,中国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表示:

吴:拿蒸馏水拿其他东西就不会产生抗体。从结构上是把病毒不同部位的东西整合在一起,产生更加广泛作用的抗体。

艾滋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这种病毒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而据了解,所提到的“马赛克疫苗”,是研究者为了对付艾滋病病毒的快速进化能力和多样性,拼接了多种艾滋病病毒亚型基因而成的疫苗。

而对于100%出现抗体反应这点,吴尊友表示,从医学角度来看,如果是对其他疾病来说,那么,产生抗体的含义可能:

一是感染了某种病原微生物;

二是已经康复了;

三是不会再感染或感染但不会发病了。

但是,吴尊友强调,对于艾滋病来说,情况很复杂:

吴:很多人对这个的理解还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的背景情况。从医学来说,对艾滋病的情况就很复杂。这个抗体产生并不代表我讲的如果是其他疾病的那三种含义。不代表感染艾滋病康复了;不代表艾滋病毒进入人体人体不再感染了;也不代表不会向艾滋病的疾病进程继续发展,也就是说不能阻止艾滋病的发展。

疑问2:“单次暴露于艾滋病病毒下感染风险减少了94%”?

专家:这是动物实验结果

至于有媒体报道称报告中说:“让受试者单次暴露于艾滋病病毒(HIV)下感染风险减少了94%,并且有66%的受试者在6次暴露于HIV下仍然受到保护,没被HIV感染。”对此专家认为,首先这不是临床试验结果(这一试验不同于产生抗体的临床试验),目前相关研究的临床终点数据还没有被披露。

其次,所谓该疫苗“能预防性降低HIV暴露后感染率94%;在6次病毒暴露后,能够实现66%的彻底保护”,这一结果并不是在人身上试验的结果,而是之前在恒河猴上进行的“临床前”的研究结果。而HIV疫苗人体临床试验的保护力则需要在疫苗临床试验全部完成,甚至完成数年后才能获悉。

通常,疫苗从基础研发到最后上市消费者可以使用,需要完成临床前的动物试验,以及早期人体临床试验等一些列的临床验证。基于这项研究目前发布的成果内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表示,就项目本身而言,其取得了进展,但是,目前距离评价疫苗能否起到保护作用、能不能用,还太早:

吴:到临床3期才是真正评价它的效果,临床1期2期主要是做它的安全性和它能否产生抗体。能产生抗体就说明能产生免疫反应,从研究本身来说,它的疫苗取得了进展。如果疫苗连抗体都没有基本上就没有往前走的必要了。有抗体可以继续往前走但后面的路还很长。它能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能不能用?现在评价还是太早。

实际上,直接用健康人进行相关的试验存在巨大的伦理风险。注入疫苗之后,将健康人直接曝露在艾滋病病毒的威胁之下,在没有有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没有人可以承担一旦受实验者被感染艾滋病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疑问3:HIV疫苗,离我们还有多远?

真相:预计5年内不会出现

HIV疫苗,离我们还有多远?吴尊友表示,这不好预测,但从目前全球研究来看,他预计5年内不会出现。

吴:简单的一个3期临床试验都要5年的时间。就是疫苗已经行了,理论已经可以了,要看看实际有没有效果,这样一个临床试验没有5年做不下来,何况现在还没有疫苗呢。所以,应该说是不可预测。如果非要说,5年以内不可能有疫苗。在艾滋病研究方面,更多的研究进展一种是新药的问世。就2017年的话,全球范围内,已经有7个新药注册了。还有一个是药品的创新应用。

疫苗属于药物范畴,研发和上市受到严格的监管和约束,在各国都是如此。不管是药物还是疫苗,从基础研发到最后与消费者见面,需要完成临床前的动物试验,以及从1期、2a期的早期人体临床试验一直到2b期、3a期、3b期的临床验证。目前,强生方面完成的尚是早期的试验(在报告中称能产生抗体的试验是1/2a期临床试验),其有效性、安全性等还有待之后几期临床试验的考验。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34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自从人类在30年前发现艾滋病病毒以来,已经有2500万人因感染该病毒而丧生。至今为止仍没有疫苗可以有效防止新的感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82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