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四个问题困扰中药配方颗粒研发

医案日记 2023-06-20 05:27:37

中药配方颗粒以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现代工业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2001年,当时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以前的“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免煎饮片”、“中药精制颗粒”等统一命名为“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在质量标准和临床应用上也日臻成熟。尽管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相比,更符合现代中医临床的用药要求,但是,中药配方颗粒都是单味药,经过复方配药后,其药效与传统中药“共煎”药的等同性上还有待研究。

1、中药“共煎”可改变饮片有效成分的溶解度

研究显示,糊化淀粉对芦丁、槲皮素等酚性药物有增加溶解度的作用。在1%葛根淀粉糊化溶液中,芦丁的溶解度为纯水的3.8倍。在同样条件下槲皮素的可达6.5倍。糊化淀粉能增加酚性药物溶解度的原因,是由于在长时间的“共煎”过程中,形成了“淀粉-芦丁”复合物。一项对甘草与附子配伍煎液中甘草黄酮含量的研究表明,二药配伍煎煮黄酮含量明显高于甘草单煎液,其单煎液含量为1.18%,配伍煎液含量为1.85%。对4种不同工艺制备的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黄连、黄柏、黄芩、栀子4味中药,采用传统方法水煎后总栀子苷的提取率为97.4%,而4药分别单独提取后合并的样品中,总栀子苷的提取率仅为64.3%。

2、中药“共煎”能改变药物的口感

黄连、黄柏与大黄、甘草合用能改变小檗碱型生物碱的苦味。研究人员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12个含黄连的方剂,各按记载的方法调制。结果证明,方中含有大黄、甘草的汤液中,小檗碱型生物碱的苦味均消失,而不含大黄、甘草的汤液中,有小檗碱型生物碱的强烈苦味。研究人员认为,大黄、甘草与黄连共煎过程中,生成了黄褐色的鞣酸小檗碱和黄色的双小檗碱-单甘草酸盐的胶状沉淀。这种沉淀不仅能消除小檗碱的苦味,还可增加其溶出度,服用后能在体内产生药理作用,不属配伍禁忌。而中药配方颗粒的同类药单独提取混合后,苦味无明显改变。

3、中药“共煎”能降低药物毒性、增强疗效。

实验证明,附子在单独使用时,其强心作用既不明显,也不持久,且有一定毒性。但在传统共煎剂“四逆汤”中,尽管干姜、甘草无强心作用,但经配伍后,附子的强心作用增强且持久,毒性下降。而单服附子的毒性是“四逆汤”的4.1倍。实验还表明,将干姜、甘草与附子分煎后再混合,或各单煎后次序给药,其毒性仍相当于单独服用附子。研究者认为,“四逆汤”中附子毒性降低的原因是附子中的生物碱与干姜、甘草在共煎过程中产生了化学变化。

4、中药“共煎”能降低细菌的耐药性

在黄连单方与复方耐药性强弱的比较实验中可以看出,单方细菌耐药性远远高于复方。例如单独使用黄连与黄连解毒汤在同样条件下接种细菌培养,细菌能在黄连高于实验浓度32倍的情况下生长,而黄连解毒汤仅是4倍。

笔者认为,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上,可以在以往的科研成果基础上进行科研资源重组,合理分工合作,通过建立全新、先进的科研平台,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中药配方颗粒中每袋净含量问题。

相当于药材店里的10g,说实在我现在一直对中药配方颗粒存在怀疑态度,方便是方便,但是相当于这块一直是个问题,要知道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是用处方的混合作用去治疗疾病的,而中药本身又是含有多种成分的,目前有部门成分已经定性定量,但是还有没有定性定量的,所谓相当于,是根据药典上面的含量进行定量的。但是,药典定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大青叶,药典是测定靛玉红,但是靛玉红的主要作用是抗肿瘤作用,而大青叶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而对于人参,如果仅仅测定有效成分含量的话,人参叶中的人参皂苷含量比根还高,但是,医生用药肯定用的是人参,而不是人参叶。所以说,喝中药的话还是喝汤剂为好。

中医对中药颗粒怎么看?

真正的中医不相信颗粒药的,只有庸医才会用。颗粒的成分,药物是否失效过期变质?只有自己亲手配制的药才会放心。

据我了解,如今的中医对中药颗粒有三种看法:无用、将就着用、有用。分述如下。
中药颗粒无用观点
持此种观点人认为,中药的灵魂是组方里的药材,每一种药材,不仅比例、用量不能变,而且每一味药材的道地、品质更不能变。中医颗粒是把组方中的药材经过提取(家庭叫煎煮)、浓缩后,又掺进去淀粉、糊精、滑石粉等辅料,最后制成湿颗粒,烘干后,成为中药颗粒的。其中温度的破坏,辅料的影响,使得中药颗粒与原药材的功效大相径庭,面目全非了。

所以他们认为中药颗粒根本无治疗作用。
中药颗粒将就用观点
持此观点人认为,现在患者懒惰,嫌药材熬药麻烦,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因此都愿意用颗粒方便、省事;现在的药工更贪,中药颗粒与药材相比,不仅利润大得多,而且体积小,方便储存,况且销量更好,因为患者愿意吃中医颗粒。

至于中药颗粒与原药材相比,疗效问题,那就管不了太多,将就着用吧。
中药颗粒有用观点
持此观点人认为,中药颗粒有用,既不是迎合消费者的方便、省事的需求,也不是追求更高经济利益为目的,而且就事论事,科学为据,疗效说话。

他们认为只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中药颗粒剂,都是经过药效学研究的成熟剂型,这类中药组方制成颗粒剂,临床疗效是完全可以得到保证的。
我的观点: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颗粒剂,中药药材制成中药颗粒是可以的,其它中药材制成中药颗粒要慎重。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中药颗粒,为了方便,违反中医原理。似乎科学,破坏了中药的原生态

首先我们要知道颗粒剂是怎么来的,颗粒剂是单味中药材经过提炼浓缩,最后通过喷雾干燥形成的颗粒,最早是日本国首先使用,90年代初期由日本传到台湾,再由台湾传到大陆使用,刚刚开始许多大陆中医生是不太认可,后来通过生产厂家营销手段,许多中医生才开始使用(注:其中奥秘你懂的)。现在在全国各地都己广泛应用,但是,单味中药材提取的成分就是单味药的水溶性成分,如黄连提取出的叫黄连素(小蘖碱),而真正的黄连成分是很复杂的,它与其他中药材组成的复方汤剂煎煮后会产生更多的未知物质,这种现象德国的科学家把它形象比喻是叫黑慕现象。而单味中药材颗粒剂是无法达到这种效果。以下我以小柴胡为例再具体说明之,小柴胡汤是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属于中医方剂学中的和解剂(和解少阳),针对病变部位在少阳或半表半里的病症而设的一张方子。组成由组成: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组合成的。在这里柴胡与半夏、柴胡与黄芩之间都有很多的中医文化内涵在里面,不单单只是单纯的一味一味的添加组合,倘若只是单味颗粒剂的组合,就相当于将柴胡成分诺如柴胡皂甙、黄酮、多元醇、香豆素等与黄芩根中含有的黄芩甙元、黄芩甙、汉黄芩素、汉黄芩甙和黄芩新素,还含苯甲酸、β-谷甾醇等组合,但是这些成分只有水溶性的才溶解于水,而其他成分却无法得到有效提取,而复方汤剂煎煮后成分与成分之间产生的新的物质或许正是治疗中医理论中所指的少阳证(即半表半里证)。因此中药颗粒剂或者只完成了一部分症状,也正是如今大多数老中医专家不认同的原因之一。唯一的优点就是服用方便。这是桃花岛陈药师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有失天然自然效应,只要经过物化,它的原有成份和效能会大大降低,甚至异化,起不到原来的疗效。

中药颗粒携带方便,服用便捷,但唯一缺憾就是固定的处方,对于特定的疾病使用效果不错,但如果患者有两种或以上的疾病,就不能做到随症加减,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亦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且没有汤剂吸收的快。

成方的中药颗粒在中药的丸散膏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剂型。如小柴胡颗粒,玉屏风散颗粒。后来又出现了单味中药颗粒,可以一人一方,根据病情配伍使用,尽管目前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但这是中药应用的一个进步。

一、方便病人,远道病人可以立等取药,不用再来取药,费时费力。

二、煎药质量应该比煎药机煎药好。制药厂家主要精力是研发中药颗粒,有专门的质检人员。

三、方便中医大夫使用。病人服药过程中发现病情有变化,可以随时加减。不象中医饮片煎成汤后再无更改的可能。

四、运输和保管方便。特别是南方梅雨季节。中药颗粒保质期明显高于饮片。

五、中药颗粒有定量标准,有利于中医标准化及临床经验总结。

六、节约中药资源。中药经过细加工,减少原始煎煮方法中的各方面浪费。

当然了,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不可能那么完美。这需要中医大夫和科学工作者不断地总结和研究完善。中医颗粒是古典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比较成功的范例,应该为之叫好。

中药颗粒,是珍对大众化药物,对季节普通人群有效,对个体间杂人群就无效,所以外国要用他们的标准来认可,这是牛头不对马嘴,实际上西药也同样成在这一道理。

服用方便,建议使用中药配方颗粒剂,全成份提取,疗效好

中药颗粒与中药剂型没有一毛钱关系!!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要解决哪些短板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要解决的短板有:强化中西医结合和加强药品监管等。

1、强化中西医结合

着力打造好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双中心”;加快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打造好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重大基地;大力开展中西医结合有效模式的探索和推广;促进省域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大力支持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2、加强药品监管

鼓励中医药企业将中药材种植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推动《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同时强化中药饮片及中药配方颗粒的监管,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利用好中药审批的“四个通道”,完善中药法规体系建设,加强中药监管科学研究,加强监管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国际传统药监管合作。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还需抓好的四个关键环节:

1、中药材或是中药饮片高质量发展,是整个中医药行业或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和基础。致力于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搭建了一个公共平台,并提出了“三无一全”,药材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建立,三无是无公害、无黄曲霉毒素、无二氧化硫熏蒸。

2、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与技术的建立。要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将中医药治病的原理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临床疗效是整个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3、中成药与创新药的研发与上市后再评价。这是中医药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如果没有高质量的中成药,如果没有创新药物的不断出现,是无法满足临床需求的。

4、中成药制造过程的高质量发展。如何能进一步提升中药制药过程中的技术与水平,是中医药行业发展的第四个关键环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80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