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中成药应用须强调循证

医案日记 2023-06-19 20:44:09

中成药应用须强调循证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强调,中医药临床工作必须倡导循证处方用药。

据对全国21个省市1412家医院的统计,去年1~10月中成药采购金额前5名均为注射剂。采购金额最高的20个品种中,注射剂占16种。陈可冀提醒,面对中药注射剂采购火暴的现象,临床医师要意识到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约占中药不良反应的3/4,须以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临床处方用药。以葛根素注射液为例,尽管不久前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再次通报其导致急性溶血死亡的严重不良反应问题依然突出,但与之相关的部分临床报告却仍然有该药“无明显副反应”、“对急性心梗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等内容,与现实的风险警示没有关联起来。临床上对这类药物一定要坚持循证处方用药原则,依据国家相关机构的风险提示谨慎选用。他强调,临床应用中成药要注意辨证应用问题、长期服用问题、毒副作用问题、急症应用问题、应用时间问题、夏季用药问题等。

在会上,陈可冀列举了目前世界上著名的CAPRIE研究(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缺血事件的比较研究)、ALLHAT试验(抗高血压和降脂治疗预防心肌梗死试验)、4S研究(斯堪的纳维亚辛伐他汀生存率研究)、HOT研究(高血压最佳治疗研究)等循证医学研究案例。他指出正是HOT研究推翻了以前认为阿司匹林能治疗脑卒中的研究结论,表明阿司匹林对脑卒中和致死性出血的发生率无影响。陈可冀表示,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国际上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已成为当前国际上医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循证医学指的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它强调从系统研究中获取依据,以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具有说服力的、充足的证据基础上,从而使诊疗手段、方法更具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研究包括基础医学科学研究,但更主要的是指临床上有关诊断、预后、治疗、康复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研究。他认为,中成药的应用急需进行大规模、多中心的循证研究,以证明某一中成药的适应证、安全性、有效性等。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共同主办。

痤疮的治疗体系

这是一篇来自专业期刊关于痤疮成因及治疗的论文。是我看到的关于痤疮治疗很全面的一篇文章了。希望能够帮到各位受到痤疮困扰的同学。文章系统而层次分明,清楚易懂。如果觉得全文过长,可以只看自己需要的章节内容。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为70%~87%,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超过了哮喘和癫痫。临床医师对痤疮的治疗选择存在很大差异,有些治疗方法疗效不肯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个别方法甚至会对患者造成损害。因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痤疮的指南来规范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指南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新药的研发,痤疮的治疗指南还需与时俱进,定期更新。本指南是在2008年出版的痤疮指南基础上,根据使用者反馈及国内外痤疮研究进展进行了修订。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遗传、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因素都可能与之相关。

雄激素作用下的皮脂腺快速发育和脂质大量分泌是痤疮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进入青春期后肾上腺和性腺的发育导致雄激素前体如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分泌增加,并在一系列雄激素代谢酶如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活性的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功能增强。遗传背景下的皮肤内雄激素受体或相关雄激素代谢酶的表达或活性增强也是导致皮脂腺对雄激素过度敏感及脂质过量分泌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痤疮患者皮脂中存在过氧化鲨烯、蜡酯、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增加及亚油酸含量降低等脂质成分改变,这些变化可以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及炎症反应。

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是痤疮发生另一重要因素和主要病理现象。上皮细胞角化使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最终形成显微镜下可见的微粉刺及临床肉眼可见的粉刺,促炎症因子白介素(IL)-1α、雄激素、游离脂肪酸及过氧化脂质可能与导管角化异常有关。

痤疮丙酸杆菌与痤疮发生密切相关。微粉刺及粉刺的形成为具有厌氧生长特性的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创造了良好的局部环境。目前认为,痤疮丙酸杆菌可能通过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及直接诱导参与了痤疮炎症的发生发展。痤疮早期炎症可能是Toll样受体(TLR)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所致,诱导促炎症因子尤其是IL-1α释放;随着疾病发展,获得性免疫反应放大了炎症过程,进一步导致炎症因子释放及中性粒细胞聚集;痤疮丙酸杆菌还可产生多肽类物质,直接诱发或加重炎症。在疾病后期,毛囊壁断裂,毛囊中的脂质、毛发等物质进入真皮,进一步加重了炎症反应。

痤疮分级是痤疮治疗及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无论是按照皮损数目进行分级的国际改良分类法,还是按照强调皮损性质的痤疮分级法对痤疮进行分级,其治疗方案选择基本上是相同的。为临床使用简单方便,本指南主要依据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3度和4级:轻度(Ⅰ级):仅有粉刺;中度(Ⅱ级):炎性丘疹;中度(Ⅲ级):脓疱;重度(Ⅳ级):结节、囊肿。

①饮食:限制可能诱发或加重痤疮的辛辣甜腻等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②日常生活:避免熬夜、长期接触电脑、曝晒等,注意面部皮肤清洁、保湿和减少皮脂分泌,保持大便通畅;

③心理辅导:痤疮患者,特别是重度痤疮患者较易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对这类患者还需配合必要的心理辅导。

应选择清水或合适的洁面产品,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皮屑和细菌的混合物,但不能过分清洗。忌用手挤压、搔抓粉刺和炎性丘疹等皮损。

部分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受损,且长期口服或外用抗痤疮药物如维A酸,往往会加重皮肤屏障的破坏,导致皮肤敏感。因此,除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化学剥脱外,有时也需要配合使用功效性护肤品,以维持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如伴皮肤敏感,应外用舒敏、控油保湿霜,局部皮损处可使用有抗痤疮作用的护肤品;如皮肤表现为油腻、毛孔粗大等症状,应主要选用控油保湿凝胶。

具有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及抗炎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改善痤疮瘢痕等功效,和抗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加相关药物的皮肤渗透性。 外用维A酸类药物是轻度痤疮的单独一线用药,中度痤疮的联合用药以及痤疮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目前常用的外用维A酸类药物包括

第一代维A酸类药物如0.025%~0.1%全反式维A酸霜或凝胶和异维A酸凝胶,

第三代维A酸类药物如0.1%阿达帕林凝胶。阿达帕林在耐受性和安全性上优于全反式维A酸和异维A酸,对非炎症性皮损疗效优于全反式维A酸,可以作为外用维A酸类药物治疗痤疮的一线选择药物。

外用维A酸类药物常会出现轻度皮肤刺激反应,如局部红斑、脱屑,出现紧绷和烧灼感,但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可逐渐消失。建议低浓度或小范围使用,每晚1次,避光。

外用后可缓慢释放出新生态氧和苯甲酸,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及收敛的作用。可配制成2.5%、5%和10%不同浓度的洗剂、乳剂或凝胶,少数敏感皮肤会出现轻度刺激反应,建议敏感性皮肤从低浓度及小范围开始试用。过氧化苯甲酰可以减少痤疮丙酸杆菌耐药的发生,如患者能耐受,可作为炎性痤疮的首选外用抗菌药物之一,本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外用维A酸类药物或外用抗生素。

常用的外用抗生素包括 红霉素 、林可霉素及其衍生物克林霉素、氯霉素或氯洁霉素等,用乙醇或丙二醇配制,浓度为1%~2%,疗效较好。1%氯林可霉素磷酸酯溶液系不含油脂和乙醇的水溶性乳液,适用于皮肤干燥和敏感的痤疮患者。近年来发现外用 夫西地酸乳膏 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及抗炎活性,且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也可作为外用抗生素用于痤疮治疗的选择之一。由于外用抗生素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故不推荐单独使用,建议和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联合应用。

2.5%二硫化硒洗剂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的作用,可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用法为洁净皮肤后,将药液略加稀释均匀地涂布于脂溢显著的部位,3~5min后用清水清洗。

5%~10% 硫磺洗剂 和5%~10%的 水杨酸 乳膏或凝胶具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轻微剥脱及抗菌作用,可用于痤疮治疗。外用抗菌、抗炎药物用法一般建议点涂于皮损处,而外用维A酸类药物由于具有抗微粉刺作用,建议在皮损处及痤疮好发部位同时应用。疗程通常需8~12周或更长。

果酸作为化学疗法在痤疮治疗中已获得了肯定的效果。果酸广泛存在于水果、甘蔗、酸乳酪中,分子结构简单,分子量小,无毒无臭,渗透性强且作用安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胞表面的结合力来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的粘着性,加速表皮细胞脱落与更新,调节皮脂腺的分泌,同时刺激真皮胶原合成,黏多糖增加及促进组织修复。治疗方案:应用浓度20%、35%、50%、70%的甘醇酸(又名羟基乙酸,来源于甘蔗)治疗痤疮,视患者耐受程度递增果酸浓度或停留时间。每2~4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增加治疗次数可提高疗效。对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均有效。果酸治疗后局部可出现淡红斑、白霜、肿胀、刺痛、烧灼感等,均可在3~5d内恢复,如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则需3~6个月恢复。治疗间期注意防晒。

光动力疗法(PDT):外用5-氨基酮戊酸(ALA)富集于毛囊皮脂腺单位,经过血红素合成途径代谢生成光敏物质原卟啉Ⅸ,经红光(630nm)或蓝光(415nm)照射后,产生单态氧,作用于皮脂腺,造成皮脂腺萎缩,抑制皮脂分泌,直接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改善毛囊口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角化和毛囊皮脂腺开口的阻塞,促进皮损愈合,预防或减少痤疮瘢痕。适应证:Ⅲ级和Ⅳ级痤疮,特别是伴有脂肪肝、肝功能损害或高脂血症的痤疮患者。术后需避光48h,以免产生光毒反应。轻、中度皮损患者可直接使用LED蓝光或红光进行治疗。

激光疗法:多种近红外波长的激光,如1320nm激光、1450nm激光和1550nm激光常用于治疗痤疮炎症性皮损,根据皮损炎症程度选择适当的能量密度及脉宽,4~8个治疗周期,每次间隔2~4周。强脉冲光和脉冲染料激光有助于炎症性痤疮后期红色印痕消退。非剥脱性点阵激光(1440nm激光、1540nm激光和1550nm激光)和剥脱性点阵激光(2940nm激光、10600nm激光)对于痤疮瘢痕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临床应用时建议选择小光斑、较低能量和低点阵密度多次治疗为宜。

粉刺清除术:可在外用药物的同时,选择粉刺挤压器挤出粉刺。挤压时,注意无菌操作,并应注意挤压的力度和方向,用力不当,可致皮脂腺囊破裂,导致炎性丘疹发生。

囊肿内注射:对于严重的囊肿型痤疮,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醋酸曲安奈德混悬剂+1%利多卡因囊肿内注射可使病情迅速缓解,每1~2周治疗1次。多次注射时需预防局部皮肤萎缩及继发细菌性感染。

口服异维A酸 具有显著抑制皮脂腺脂质分泌、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改善毛囊厌氧环境并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抗炎和 预防瘢痕形成 等作用。因其能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关键病理生理环节,故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痤疮药物, 有明确适应证的痤疮患者宜尽早服用 。

适应证:①结节囊肿型痤疮;②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好的中、重度痤疮;③有瘢痕或有形成倾向的痤疮;④频繁复发的痤疮;⑤痤疮伴严重皮脂溢出过多;⑥轻、中度痤疮但患者有快速疗效需求的;⑦痤疮患者伴有严重心理压力;⑧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可在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后使用。

口服剂量:小剂量0.25mg/(kg·d)和1mg/(kg·d)临床疗效相似,因此推荐从0.25~0.5mg/(kg·d)剂量开始,可增加患者依从性。累积剂量的大小与痤疮复发显著相关,因此推荐累积剂量以60mg/kg为目标,痤疮基本消退并无新发疹出现后可将药物剂量逐渐减少至停药。疗程视皮损消退的情况及药物服用剂量而定,通常应≥16周。

异维A酸为维生素A衍生物,因其在人体内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能产生类似于维生素A过多症的不良反应,但停药后绝大多数可以恢复,严重不良反应少见或罕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皮肤黏膜干燥,特别是口唇干燥。较少见可引起肌肉骨骼疼痛、血脂升高、肝酶异常及眼睛受累等,通常发生在治疗最初的2个月,肥胖、血脂异常和肝病患者应慎用。长期大剂量应用有可能引起骨骺过早闭合、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故<12岁儿童尽量不用。异维A酸具有明确的致畸作用,女性患者应在治疗前1个月,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内严格避孕,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意外怀孕,则必须采取流产处理。此外, 异维A酸导致抑郁或自杀与药物使用关联性尚不明确 ,因痤疮本身也会导致患者产生自卑、抑郁,建议已经存在抑郁症状或有抑郁症的患者不宜使用。

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故针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抗菌治疗是治疗痤疮特别是中、重度痤疮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无论是外用或口服抗生素,均可能引起痤疮丙酸杆菌及非痤疮丙酸杆菌耐药,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规范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疗程,或联合其他疗法,对提高疗效及预防耐药性十分重要。

适应证:①中、重度痤疮患者首选的系统药物治疗;②重度痤疮患者,特别是炎症较重时早期阶段可先使用抗生素,再序贯使用异维A酸,或异维A酸疗效不明显时可以改用抗生素治疗;③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

药物选择:选择口服的抗生素治疗痤疮基于以下4个条件:①对痤疮丙酸杆菌敏感;②兼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③药物分布在毛囊皮脂腺中浓度较高;④不良反应小。按照上述条件应首选 四环素类 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不能使用时可考虑选择 大环内酯类 如红霉素、阿奇霉素、 克拉霉素 等。其他如磺胺甲

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也可酌情使用,但β内酰胺类和喹洛酮类抗生素不宜选择。四环素口服吸收差,耐药性高,而新一代四环素类药物如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赖甲四环素应优先选择。口服四环素耐药的患者,通常对多西环素也会产生耐药,但米诺环素对这类患者多数仍有效。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是目前全身感染常用的抗生素,应避免选择用于痤疮的治疗,以减少耐药菌产生的机会。痤疮复发时,应选择既往治疗有效的抗生素,避免随意更换。

剂量和疗程:使用抗生素治疗痤疮应规范用药的剂量和疗程。通常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的剂量为100~200mg/d(通常100mg/d),可以1次或2次口服;四环素1.0g/d,分2次空腹口服;红霉素1.0g/d,分2次口服。疗程6~8周。

注意事项:抗生素治疗痤疮时应注意避免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措施包括:①避免单独使用,特别是长期局部外用; ②治疗开始要足量,一旦有效不宜减量维持 ;③治疗后2~3周无疗效时要及时停用或换用其他抗生素,并注意患者的依从性;④要保证足够的疗程,并避免间断使用;⑤痤疮丙酸杆菌是正常皮肤的寄生菌,治疗以有效抑制其繁殖为目的,而不是达到完全的消灭,因此不可无原则地加大剂量或延长疗程,更不可以作为维持治疗甚至预防复发的措施;⑥有条件可监测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⑦联合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可减少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性产生;⑧有条件可联合光疗或其他疗法,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此外,治疗中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较常见的胃肠道反应、药疹、肝损害、光敏反应、前庭受累(如头昏、眩晕)和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如头痛等)。罕见的不良反应有狼疮样综合征,特别是应用米诺环素时。对长期饮酒、乙型肝炎、光敏性皮炎等患者宜慎用或禁用。四环素类药物不宜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16岁的儿童,此时可考虑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将米诺环素每日剂量分次口服,或使用缓释剂型每晚1次,可部分减轻不良反应。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患者不能耐受时应及时停药,并对症治疗。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药物联合其他系统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5.3.1抗雄激素

雄激素在痤疮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大部分痤疮患者外周血中雄激素水平均正常,因此无需常规进行内分泌检查。对于病史及体格检查提示有高雄激素表现(如青春期前儿童痤疮、性早熟、女性患者出现男性化体征和症状以及有月经稀少、多毛症、雄激素源性脱发、不孕或多囊卵巢)的患者,可进行游离睾酮、DHEAs、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等实验室检查以辅助诊断。适应证:痤疮激素治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抗雄激素治疗,仅针对女性患者,适应证为:①伴有高雄激素表现的痤疮,如皮疹常好发于面部中下1/3,尤其是下颌部位;重度痤疮伴有或不伴有月经不规律和多毛;②女性青春期后痤疮;③经前期明显加重的痤疮;④常规治疗如系统用抗生素甚至系统用维A酸治疗反应较差,或停药后迅速复发者。药物选择、剂量、疗程及注意事项:①避孕药:是抗雄激素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避孕药主要由雌激素和孕激素构成,其中孕激素成分如果有抗雄激素作用可用于痤疮治疗。口服避孕药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雌、孕激素可以对抗雄激素的作用,还可以直接作用在毛囊皮脂腺,减少皮脂的分泌和抑制粉刺的形成。目前常用的避孕药包括炔雌醇环丙孕酮和雌二醇屈螺酮等。炔雌醇环丙孕酮每片含醋酸环丙孕酮2mg+炔雌醇35μg,在月经周期的第1天开始每天服用1片,连用21d,停药7d,再次月经后重复用药21d。口服避孕药的起效时间需要2~3个月,通常疗程>6个月,一般要求皮损完全控制后再巩固1~2个月再停药,停药过早会增加复发的概率。口服避孕药绝对禁忌证包括妊娠、静脉血栓或心脏病病史、年龄>35岁且吸烟者。相对禁忌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偏头痛、哺乳期妇女、乳腺癌及肝癌患者。可能的不良反应有:少量子宫出血、乳房胀痛、恶心、体重增加、深静脉血栓及出现黄褐斑等,在经期的第1天开始服药有利于减少子宫出血。体重增加与雌激素导致的水钠潴留有关,使用含屈螺酮的避孕药会减少该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深静脉血栓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概率与患者年龄、是否吸烟、吸烟量、阳性家族史(即兄弟姐妹或双亲在早年发生过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偏头痛等因素有关,因此对于存在这些因素的患者尽量避免使用。服药期间要注意防晒,以减少黄褐斑的发生。②螺内酯:商品名:安体舒通,是醛固酮类化合物,也是抗雄激素治疗常用的药物。作用机制:竞争性地抑制二氢睾酮与皮肤靶器官的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皮脂腺的功能;抑制5α还原酶,减少睾酮向二氢睾酮转化。推荐剂量每日1~2mg/kg,疗程为3~6个月。不良反应有月经不调(发生概率与剂量呈正相关)、恶心、嗜睡、疲劳、头昏、头痛和高钾血症。孕妇禁用。男性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乳房发育、乳房胀痛等症状,故不推荐使用。

5.3.2糖皮质激素生理性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肾源性雄激素分泌作用,可用于抗肾上腺源性雄激素治疗;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因此疗程短、较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控制重度痤疮患者的炎症。推荐使用方法:①暴发性痤疮:泼尼松20~30mg/d,可分2~3次口服,持续4~6周后逐渐减量,并开始联合或更换为异维A酸;②聚合性痤疮:泼尼松20~30mg/d,持续2~3周,于6周内逐渐减量至停药;③生理剂量泼尼松5mg或地塞米松0.75mg,每晚服用,可抑制肾上腺皮质和卵巢产生雄激素前体。对于经前期痤疮患者,每次月经前7~10d开始服用泼尼松至月经来潮为止。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包括激素性痤疮或毛囊炎,使病情复杂化。

应根据发病时间长短,皮损形态等不同表现分型论治,随证加减。肺经风热证:皮损以红色或肤色丘疹、粉刺为主,或有痒痛,小便黄,大便秘结,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Ⅰ、Ⅱ级。应疏风宣肺,清热散结,方药为枇杷清肺饮或泻白散加减,中成药可选栀子金花丸等。

脾胃湿热证:皮损以红色丘疹、脓疱为主,有疼痛,面部、胸背部皮肤油腻;可伴口臭、口苦,纳呆,便溏或粘滞不爽或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或弦,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Ⅱ、Ⅲ级。治法应清热利湿,通腑解毒,方药为茵陈蒿汤或芩连平胃散加减。便秘者可选用中成药连翘败毒丸、防风通圣丸等;便溏者可选用中成药香连丸、参苓白术散等。

痰瘀凝结证:皮损以结节及囊肿为主,颜色暗红,也可见脓疱,日久不愈;可有纳呆、便溏,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脉沉涩,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Ⅳ级。治法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方药为海藻玉壶汤或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中成药可选丹参酮胶囊、大黄蛰虫丸、化瘀散结丸、当归苦参丸等。冲任不调证:皮损好发于额、眉间或两颊,在月经前增多加重,月经后减少减轻,伴有月经不调,经前心烦易怒,乳房胀痛,平素性情急躁;舌质淡红苔薄,脉沉弦或脉涩,相当于有高雄激素水平表现的女性痤疮。治法应调和冲任、理气活血,方药为逍遥散或二仙汤合知柏地黄丸加减,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

中药湿敷:马齿苋、紫花地丁、黄柏等水煎湿敷,每日2次,每次20min,用于炎性丘疹、脓疱皮损,起到清热解毒,减轻炎症的作用。

中药面膜:颠倒散(大黄、硫磺等量研细末),用水或蜂蜜调成稀糊状,涂于皮损处,30min后清水洗净,每晚1次。用于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皮损,起到破瘀活血,清热散结的作用。

耳穴贴压:取内分泌、皮质下、肺、心、胃等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在穴位上,并嘱患者每天轻压1min左右,每5日更换1次。

耳尖点刺放血 :在耳郭上选定耳尖穴或耳部的内分泌穴、皮质下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耳尖穴上点刺,然后在点刺部位挤出瘀血6~8滴,每周治疗1~2次。

针灸:主穴为百会、尺泽、曲池、大椎、合谷、肺俞等穴,配穴为四白、攒竹、下关、颊车及皮损四周穴。方法:施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

火针 :常选背俞穴,如肺俞、膈俞、脾俞、胃俞,热重加大椎,便秘加大肠俞,月经不调加次髎,皮肤常规消毒后,取火针在酒精灯上将针尖烧红后,迅速直刺各穴,每穴点刺3下,隔日1次。刺络拔罐:取穴多为肺俞、大椎穴、脾俞、胃俞、大肠俞、膈俞、肾俞等。每次取背俞穴4~6个,三棱针刺破皮肤,然后在点刺部位拔罐,留罐10~15min,3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痤疮的分级体现了痤疮的严重程度和皮损性质,而痤疮不同的严重程度及不同类型的皮损对不同治疗方法的反应也是不同的,故痤疮的治疗应根据其分级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和手段。此外,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往往针对痤疮不同发病环节,因此不同治疗方法的联合使用可以产生治疗的协同作用,从而增加疗效。当然,痤疮的治疗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改变,以充分体现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Ⅰ级治疗:主要采用局部治疗。首选外用维A酸类药物,必要时可加用过氧化苯甲酰或水杨酸等以提高疗效。一些具有角质剥脱、溶解粉刺、抑制皮脂分泌和抗菌等作用的功效性护肤品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同时可以采用粉刺去除术等物理疗法。

Ⅱ级治疗:通常在外用维A酸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过氧化苯甲酰或其他外用抗菌药物。为避免局部不良反应,维A酸联合过氧化苯甲酰治疗时,可隔日使用一种药物或两种药物早、晚交替使用。局部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增加使用口服抗生素,或加上蓝光照射、果酸疗法等物理治疗方法。

Ⅲ级治疗:这类患者常采用联合治疗,其中系统使用抗生素是基础治疗的方法之一,要保证足够的疗程。推荐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类药物、过氧化苯甲酰或其他抗菌药物。对有适应证并有避孕要求的女性患者可选择抗雄激素药物治疗,个别女性患者可考虑口服抗雄激素药物联合抗生素治疗。其他治疗方法(如红、蓝光及光动力疗法等)也可联合应用。效果不佳者可单独口服异维A酸治疗,也可同时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对系统应用抗生素超过2个月者,加用过氧化苯甲酰这类不引起细菌耐药的抗菌剂很有必要,可防止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Ⅳ级治疗:口服异维A酸是一线治疗方法。对炎性丘疹和脓疱较多者,也可先采用系统应用抗生素和外用过氧化苯甲酰联合治疗,待炎症改善后改用 口服异维A酸治疗 ,目前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口服异维A酸联合抗生素治疗。也可同时使用上述Ⅲ级痤疮治疗方案和本指南中介绍的各种联合治疗的方法。

维持治疗的意义:由于痤疮的慢性过程和易复发的临床特点,因此无论哪一级痤疮,症状改善后的维持治疗都是很重要的。维持治疗可减轻和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更为积极和主动的治疗选择,也被认为是痤疮系统和完整治疗的一部分。方法: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外用维A酸是痤疮维持治疗的一线首选药物。外用维A酸可以阻止微粉刺的形成,从而防止粉刺和炎性皮损的发生。目前还没有任何已知的药物在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优于外用维A酸。对有轻度炎性皮损需要抗菌药物治疗的,可考虑联合外用过氧化苯甲酰。一些经过临床功效验证的抗粉刺类医学护肤品也可用于辅助维持治疗。疗程:目前临床试验的疗程多为3~4个月,在预防复发和减轻症状方面取得了明显疗效,停止治疗后症状很快复发,提示更长时间的治疗是有益的,但目前无更长疗程治疗的循证医学资料。

(参与制定本指南的专家有车敦发、陈力、崔荣、段岚华、范卫新、樊昕、郭庆、郝飞、何黎、鞠强、李恒进、刘建航、劳力民、李铁男、赖维、马翠玲、宋坪、温海、王玮蓁、吴艳、徐涵、谢红付、项蕾红、张福仁、张国毅、郑捷、张建中、郑敏、章伟、郑志忠,执笔:项蕾红)

复方黄柏液有激素吗

汉方 复方黄柏液¥31.50 激素可以减少患者的病痛,在短时间内可以缓解病情,但有可能使患者上瘾,对激素产生依赖性,所以有很多人称激素为魔鬼。但是激素可以在病痛初发期发生有效的作用。鉴于此种情形,患者应该仔细权衡用或不用。那么,? 根据我们了解,复方黄柏液,是由黄柏与其他中药如连翘、金银花、蜈蚣等加工提炼而成,是一种纯中药的外用制剂。黄柏功效分类属清热解毒药;连翘,中药味苦,性微寒,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功效;金银花亦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作用。蜈蚣具有攻毒散结、通络逐瘀的功效,对气滞血瘀形成的疼痛有活血止痛的功能,起到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安抚、收敛、减轻皮损的炎性反应作用。 所以,复方黄柏液完全由中成药组成,没有激素,安全有效,您可以放心使用。使用复方黄柏液时,可将浸泡纱布条外敷于患处,或破溃的脓肿内。若溃疡较深,可用无菌胶管插入溃疡深部,以注射器抽取本品进行冲洗。 长期应用激素还可诱发白内障、青光眼、伤口愈合不良、血栓形成和栓塞、月经失调、多汗、高脂血症、肌病等, 可予相应的对症治疗。不规律应用激素类药物(随意加减、停药,不规律撤减等)又极易使病情反复加重,甚至难以再治,反复一次加重一次,增加一次治疗康复的难度。 康爱多药店提示您,为了您的健康,购药、用药请在您的主治医生或指导药师的监督下进行,同时随时接受他们随访,以达到安全可靠的用药情况。

执业药师考试《药事管理与法规》提分必背知识

※考点1:执业药师注册要求

注册制度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的药学人员,经执业单位同意,到执业单位所在地省级执业药师注册机构办理注册,并取得《执业药师注册证》后,方可执业(拿证-注册-执业)

注册机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全国执业药师注册管理机构

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本辖区执业药师注册机构 (国管省注)

执业类别药学、中药学类、药学和中药学类

执业范围药品生产、药品经营、药品使用

不包括机关、院校、科研单位、药品检验机构

※考点2:执业药师注册程序

(1)首次注册。

(2)再次注册:执业药师注册有效期为3年,持证者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办理再次注册(3,3);

(3)变更注册:执业药师变更执业地区、执业单位、执业范围为及时办理变更注册

(4)注销注册:

a.死亡或宣告失踪的

b.受刑事处罚的

c.被吊销《执业药师资格证书》

d.受开除行政处分的

e.因健康或其他原因不能从事执业药师业务的

f.无正当理由不在岗执业超过半年以上

g.注册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考点3:药品的内涵和外延

药品特指人用药品,不包括兽药和农药

药品的使用目的、方法有严格规定

药品的法定范围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等

药品不单指药物成品或者药物制剂,也包括原料药物和中药材。

《药品管理法》界定的药品包括诊断药品。诊断药品包括体内使用的诊断药品和按药品管理的用于血源筛査的体外诊断试剂和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体外诊断试剂。

※考点4:药品安全风险

分类: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

①自然风险又称?必然风险?、?固有风险?,是药品的内在属性,属于药品设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来源于药品不良反应

②人为风险,属于药品的制造和使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不合理用药、用药差错、药品质量问题、政策制度设计及管理导致的风险,是我国药品安全风险关键因素

※考点5:建立国家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四大体系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 公立医院为主导

医疗保障体系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

※考点6: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原则和范围

遴选原则:

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临床首选和基层能够配备

记忆:两基方案 驾驶林中

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国家卫生计生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药品标准的品种。除急救、抢救用药外,独家生产品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应当经过单独论证。

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范围

①含有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

②主要用于滋补保健作用,易滥用的;

③非临床治疗首选的;

④因严重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明确规定暂停生产、销售或使用的;

⑤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或不符合伦理要求的

记忆:****严反,濒非自首

※考点7: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调整

基本药物目录在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每3年调整一次。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和数量调整应当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①我国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变化;

②我国疾病谱变化;

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

④国家基本药物应用情况监测和评估;

⑤已上市药品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评价;

记忆:需求变、疾病变、应用评估、经济评价、不良反应。

※考点8: 应当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调出

①药品标准被取消的;

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其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

③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

④根据药物经济学评价,可被风险效益比或成本效益比更优的品种所替代的;

记忆:药品不存在、药品被替代、药品严重不良反应。

※考点9:基本药物的报销

a.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b.规定基本药物实行100%报销,并且报销比例要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考点10:基本药物的补偿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

【冠心病患者的中成药选择】 健脾中成药

冠心病患者的中成药选择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简称冠心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 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部压榨性疼痛,并可牵及颈、颔、手臂、后背及胃等部位。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真心痛”的范畴,是一种本虚标实的证候,其形成多与血瘀有关。血瘀的形成与脏腑功能、阴阳寒热失调、七情内伤以及气血失常有关。中医临证一般分为寒凝心脉、心血瘀阻、痰阻心脉、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心阴亏损、心阳虚衰、气阴两虚等型,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根据造成血瘀的原因不同,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临床如何辨证及合理选药、提高疗效、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一.冠心病的常见证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强调:必须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这将指导临床医师规范使用中成药,以提高中成药临床疗效、减少中药不良反应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学会1990年10月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如下:一.标实证(一)痰浊:胸脘痞满,苔厚腻,脉滑。1.偏寒:苔白厚腻。2.偏热:苔黄厚腻, 或脉滑数。(二)血瘀:胸痛,痛有定处,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三)气滞:胸闷痛,憋气,苔薄。(四)寒凝:胸痛甚, 遇寒常发。二.本虚证:(一)气虚:其共性的表现为疲乏、气短,舌质淡胖嫩或有齿痕,脉沉细。1.心气虚:气虚兼有心悸者。2.脾气虚:气虚兼有腹胀、食少者。3.肾气虚:气虚兼有头晕目眩,健忘耳鸣,腰膝酸软者。(二)阳虚:其共性表现为疲乏,气短,身寒,肢凉,舌淡胖或有齿痕,脉沉细或迟。1.心阳虚:阳虚兼有心悸者。2.肾阳虚:阳虚兼有腰膝酸软,肿胀,夜尿频数者。(三)阴虚:其共性表现为舌红少苔或无苔,或五心烦热,口干,脉细数。1.心阴虚:阴虚兼有心悸者。2.肝肾阴虚:阴虚兼有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健忘者。(四)阳脱:四肢厥冷,大汗出,脉微欲绝,表情淡漠,面色huang(白光)白或暗淡,舌质黯淡。

中医治

疗的前提是辨证,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病症舌脉,依据上述标准,综合判断辨证分型,确定治疗方法,指导临床选药。

二.治疗冠心病的常用中成药

1.冠心苏合丸:由苏合香、冰片、乳香、檀香、青木香五味中药组成,有祛寒活血、宣痹通阳作用,用于寒凝心脉所致的胸痹,与化痰药合用可用于痰阻心脉之胸痹。有改善微循环、增加冠状窦血流量、提高耐缺氧能力、减慢心率等作用。久服有伤阴破气的副作用,故不宜久服;药多性味辛温,属阴虚火旺、热闭和脱证者及孕妇不宜应用;因其中所含的冰片、苏合香对胃及食道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则胃病患者不宜服。

2.通心络胶囊:由人参、水蛭、全蝎、檀香、土鳖虫、蜈蚣、蝉蜕、降香、赤芍、酸枣仁、乳香、冰片组成,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功效,用于气虚血瘀型胸痹。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程度、缩小心肌梗塞范围、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出血性疾患、孕妇和妇女经期及阴虚火旺者禁用。

3.麝香保心丸:由人参、麝香、冰片、肉桂、蟾酥、苏合香脂及牛黄组成,可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用于气血不足、心脉瘀阻之胸痹。药理学研究证明该药可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保护血管内皮、阻遏动脉粥样硬化、抑制动脉壁炎症、稳定已经形成的粥样斑块。孕妇和阴虚火旺者禁用。

4.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用于气滞血瘀型胸痹。药理学研究提示该药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氧供应、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孕妇和妇女经期慎用。有胃肠不适反应的报道。

5.速效救心丸:由川芎、冰片组成,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 用于气滞血瘀型胸痹。药理学研究提示速效救心丸有扩张冠状动脉、舒张血管平滑肌、抗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细胞、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粘度和解痉镇痛的作用。有报道速效救心丸有一定的降压效果,低血压病人慎用。

6.血府逐瘀口服液(胶囊):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地黄、赤芍、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甘草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心血瘀阻型胸痹。该药具有延长凝血时间、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防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PTCA) 后再狭窄等作用。孕妇和妇女经期忌用,体弱无血瘀者不宜使用。

7.心可舒片:由丹参、葛根、三七、木香、山楂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

气止痛作用,用于气滞血瘀型胸痹。可改善心脏微循环、扩张冠脉、改善心肌灌注、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易损斑块的内皮功能等作用。孕妇慎用。

8.地奥心血康:由黄山药、穿龙薯蓣根茎的提取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作用,用于心血瘀阻型胸痹。药理学研究证明该药可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个别患者有过敏性药疹、肝损害、血尿等副作用。

9.参芍片(胶囊):由白芍、人参茎叶皂甙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益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气虚血瘀型胸痹。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能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提高抗缺氧耐力、降低血液黏度作用,并有一定的调脂作用。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孕妇和妇女经期慎用。

10. 舒心口服液:由党参、黄芪、红花、当归、川芎、三棱、蒲黄组成,可补益心气、活血化瘀。用于气虚血瘀型胸痹。有抗心肌缺血、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流量、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孕妇慎用,阴虚血瘀、痰瘀互阻者不宜单独使用。

11. 复方丹参注射液:由丹参、降香组成,适用于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可增加心脏的冠脉流量、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肌再灌注损伤。有引起过敏反应的报道。

12.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是银杏叶提取物制剂,主要含有总黄酮醇苷和银杏内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可调节血管张力、竞争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而抑制PAF引起的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增加缺血脏器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及血流变等作用。对酒精严重过敏者慎用。

13. 灯盏细辛注射液:为灯盏细辛经提取酚酸类成分制成的灭菌水溶液,能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用于瘀血阻滞型胸痹。具有扩张微细动脉、降低外周阻力、抗心肌缺血、抗凝血和血栓作用。有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发烧、低血压等报道。因细辛中含马兜铃酸等毒性成分,不宜大剂量和长时间使用。

14. 生脉注射液:是由红参、麦冬、五味子制成的中药注射液,有益气养阴、复脉固脱之功效,用于气阴两虚型胸痹。有改善微循环障碍、降低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增加冠脉流量、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缩小急性心肌梗塞范围、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抗心律失常及抗休克作用。有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头晕、心慌、腹胀等不良反应的报道。

总之,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很多,选择的原则就是“药证相符”,即必须依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才能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75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