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中医专家指出:创新是中医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医案日记 2023-06-19 17:05:39

中医专家指出:创新是中医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近年来,与国内情况不同的是,中医药在海外持续升温,采用中医药、针灸、推拿、气功治疗疾病的人数已占世界总人口的1/3以上,一些国家和地区还明确规定了中医治疗和针灸治疗的合法资格。鉴于中医药面临的外冷内热的局面,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中医学院教授司富春日前指出,目前国内中医药存在的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创新不足,而只有创新,才是中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以风湿病药物为例,目前全球最为畅销的抗炎止痛药物,虽然疗效较好,但是毒副作用较大,且价格昂贵。司富春认为,如果中医药能够找准切入点,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完全有可能开发出与畅销的抗炎止痛药疗效一样而副作用较低的中药。

实际上,中药的技术创新苗头已经开始闪现。作为中国第一个进入分子“实验医学”的现代化中药,由唐古拉药业出品的复方塞隆胶囊采取了世界上先进的提纯技术,可以完整萃取塞隆骨中的有效蛋白分子,而之前的类似中药中添加的只是简单的塞隆骨粉末。简单的一项技术创新,就可以使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复方塞隆胶囊在疗效和起效速度上向西药看齐。但是,类似于复方塞隆胶囊这样的技术创新在整个中药行业中只是凤毛麟角,并没有出现规模性的技术创新。

能够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也是中药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中药向来秉承整体治疗理念,即治疗疾病和调整身体免疫系统同时进行,药物对患者身体起到抑制、调整、激活、协调的整体推动作用。

此外,中药擅用天然药物也是中药与西药竞争的一大优势。据悉,研究使用天然药物已成为医药界的一种趋势,目前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已达300亿美元。例如,世界上最为畅销的抗炎镇痛西药的原材料多为化学分子制剂,不可避免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而复方塞隆胶囊的所有原材料都来自天然,毒副作用较低。

司富春认为,如果能够跨越技术创新这道门槛,中药则完全可以依靠自己传统的竞争优势超越西药。

中药传承创新对未来就业的影响

党的大会报告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中医药再度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热点关注方向。
中医药发展政策利好
复盘历年来的中医药相关政策,毋庸置疑的是顶层设计对中医药的认可和鼓励是一以贯之的。
今年报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十九大报告:“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十八大报告:“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中医药“走出去”步入快车道
在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支持下,中医药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随中国一起走出去,当前,中医药“走出去”步入快车道、迈出新步伐,取得系列显著成果。
吴振斗介绍,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与40余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开展了30个较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75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31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工作,中医药内容纳入16个自由贸易协定。
传承创新才是中医药发展的主旋律
中医药市场快速扩容,潜力无边,也必将吸纳更多的从业人员,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也对应了此次报告中关于中医药发展的主旨——传承创新。
本次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及的“传承创新”或将是未来一定时期内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对应于市场角度,中药创新及做大品牌效应或将成为国家扶持中医药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仙佑医药未来发展:做中医药创新的“弄潮儿”
仙佑医药作为新一代医药公司,始终在政策的支持下竭力推广中医药产业,其掌舵人作为年轻一代,一直都有将中医药发扬光大的决心,中医药传承创新也是数十年走来的初心,仙佑医药负责任表示,未来,公司的理念依旧是做中医药创新的“弄潮儿”,坚定不移走在创新道路上。

“十四五”时期在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方面会有哪些布局?

对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表示,“十四五”期间,要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中医理论、中药资源、现代中药创制、中医药疗效评价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重大慢病以及妇科、皮肤、免疫等优势病种和针灸以及其他非药物疗法等特色疗法,建设10-20个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其协调创新网络,依托中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建设30个左右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此外,还要加强中医药科技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组织实施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组织遴选一批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培育一批具有多学科交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青年拔尖人才队伍。

加快培养和集聚一批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

扩展资料:

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时期将从七方面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们国家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和可及性确实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十四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将从多个层面开展工作,支持中医药的振兴发展。具体来说有七个方面

一是打造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对于医学中心,要按照“揭榜挂帅”的工作思路,开展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努力把它们打造成引领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前沿医学研究高峰、优秀成果的转化高地以及顶尖人才的培养基地。

在区域医疗中心方面,要把更多的高水平中医医院纳入到输出医院的范围,引导他们到患者流出比较多、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省份,去建设以中医为特色的区域医疗中心。

二是加快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要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在“十三五”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大概30个左右,能够形成若干中医药学术经验的继承重镇。

三是打造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重大基地。要布局建设一批这样的基地,在组建疫病防治队伍、制定疫病防治技术方案、中医方药研制攻关和医疗物资储备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也希望通过这些基地的建设,来提升中医药面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防控救治能力。

四是大力开展中西医结合有效模式的探索和推广

五是促进省域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

六是继续加强重点脱贫地区县级中医医院的建设

七是大力支持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新华网-我国将建设中医疫病防治重大基地

我国对中医药的政策

2007年3月21日,科技部、卫生部、国家药监局等十六个部门联合发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纲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①“纲要”重申了中医药在我国的战略地位。提出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的责任。
②提出了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科技创新支撑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巩固和加强我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重点突破中医药传承和医学及生命科学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争取成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促进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奠定基础;应用全球科技资源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人类卫生保健事业做出新贡献。
③提出要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标准。要基本完成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的构建,制订一批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基础标准;建立多语种的中医药名词术语译释规范,中医临床诊疗和技术规范,中医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与再评价标准,中药材、中药饮片、提取物及制剂的质量标准,中药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等主要技术标准;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评价和市场准入标准体系,最终形成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
④提出要加大投入和进行扶持。国家和地方加大中医药科技经费投入,协调用好农业、林业、生态、扶贫、外贸、产业发展等有关项目资金,同时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的投入,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和国际合作资金,形成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体系;制定若干鼓励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法规,推动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标准规范的建立与完善,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立成果、信息管理和推广、共享机制;制定积极的人才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跨学科人才和海内外人才,建设一支多学科、跨领域、产学研、海内外结合的人才队伍。中医药是什么: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 综上问题所述,我国对中医药的新政策如上所示,建议中医药相关者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三条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科技部副部长:中医走向现代化,要坚决打击伪中医、伪科学

主题分会包括“中医药理论传承创新”“中药资源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创新中药开发与国际化”“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发”“针灸国际 科技 合作与融合发展”等,全面总结中医药理论研究、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新成果;交流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国际 科技 合作的经验与成果; 探索 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新政策、新机制和新模式;搭建中医药和生物医药产业技术转移转化对接平台,加快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

大会还将开展项目推介、路演、洽谈等活动,促成一批中医药、生物医药重点项目签约,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中医药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学对接

“大力推进互联网+中医药服务,完善中医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改进中医服务流程,优化中药服务供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在会上表示,要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强化技术支撑,加强协同创新,汇集各方资源要素,推动中医药创新研究及关键技术装备制造有新突破,保障中药质量安全,推动中药饮片、中成药及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保障中药质量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 创新是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金钥匙,当今世界传统中医药与现代 科技 呈现出更为紧密的融合发展趋势。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李萌表示,当前医疗 健康 领域新理念新方法不断涌现,整合医学思维、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研究方法普遍开展,“要运用这些最新 科技 成果破解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难点问题,例如处理好中药复杂成分难以精确控制和现代生产可控性要求高的矛盾。”

此外,李萌表示,要加强系统生物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前沿技术与中医药深度交叉融合, 探索 建立体现中医药研究特点的新型研究模式和方法体系,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协同,积极推进新型中医药创新主体建设。

“中医药是科学,要破除神秘主义,对于打着中医药旗号的伪中医、伪科学,危害人民 健康 的行为,要坚决反对和打击。”李萌说,要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学对接,增强中医药在现代科学原理上的可解释性。

编辑 陈怡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72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