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庄辉院士等专家强调建立正确的乙肝治疗意义重大

医案日记 2023-06-19 14:21:26

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以抗病毒治疗为关键,而抗病毒治疗的长期性、治疗方案调整的复杂性以及医疗费用支出带来的压力,往往使得部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高,急于求成而导致治疗不规范,疗效降低。11月17日在海南公布的国内首次乙肝治疗预期调查结果表明,国内相当多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慢性乙肝治疗存有不正确的预期,其中近四成受调查者希望在短期内(半年)彻底治愈乙肝。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斯崇文教授和广州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在会上均表示,慢性乙肝患者对于疗效如果没有形成正确预期,很容易受到误导,其治疗也会“误入歧途”。为此,医生及社会各界应帮助乙肝患者提高相应认知水平,建立起正确的预期,引导他们走上“希望之路”。

治疗预期不正确的现象堪忧

此次公布的调查是由《生命时报》、搜狐健康频道联合完成的。在为期6周的时间里,超过1万人在网上参与了调查,其中包括慢性乙肝患者或家属,以及乙肝病毒携带者。调查结果显示,36.2%的受调查者希望治疗半年就能彻底治愈慢性乙肝;仅有37%的受调查者认识到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

斯崇文教授分析说,上述数据表明相当一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对于治疗有不正确的期待,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治疗目标不科学。事实上,即使经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当前的医疗水平也只能使不到5%的患者可以实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换(表面抗原转阴而表面抗体阳转,也称临床治愈),绝大多数患者半年内是达不到这一疗效的;第二,治疗手段不正确。近2/3患者没有认识到,抗病毒治疗是最关键和根本的治疗手段。忽视抗病毒治疗将导致乙肝病毒大量复制,导致疾病进展到晚期;第三,对治疗缺乏耐心。当前使用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进行抗病毒治疗,坚持6个月可能取得乙肝病毒载量的快速下降、肝功能复常的明显疗效,极少数患者还可以出现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但要达到临床治疗目标终点至少应坚持2~3年或更长的时间,且达标停药后也需要定期去医院随访监测。

会上谈到的另外一组数据也同样令人深思:2005年我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推出前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当时只有19%的医生认可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是关键;经过近两年对该指南的一系列推广和各种学术活动的宣传,抗病毒治疗观念有所增强,但今年的小范围调查显示,医生中对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关键地位的认可度还不到一半(约45%)。医生如果没有树立抗病毒治疗观念的话,可能对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出现误导。

增进认知走出治疗误区

庄辉院士指出,治疗乙肝就像选择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患者对乙肝治疗效果的预期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建立起科学预期,常会选择错误的治疗目标,或走上错误的治疗方向,或半途而废。这些错误都将使治疗“误入歧途”,无法取得良好效果。反之,如果患者对乙肝治疗有科学的预期,选择正确的治疗目标和方向,以及依从性好并能完成整个疗程,那么他们的脚下就是一条“希望之路”。

近年来,乙肝患者没有接受规范治疗的情况比比皆是。庄辉院士分析后认为,慢性乙肝患者在升学、就业、婚姻等方面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歧视,个人乃至家属都将承担巨大的压力,因此患者求治欲望特别强烈;而年轻的慢性乙肝患者的自主性很强,当社会上流传着治疗方面的大量错误信息时,就可能使他们产生错误的治疗期待。求治心切与错误信息,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使得慢性乙肝患者易被误导。因此,如何帮助乙肝患者建立对治疗的正确认识,如何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治疗疗程,常常关系到治疗的成败。

慢性乙肝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庄辉院士打了个比方:慢性乙肝患者如能实现乙肝表面抗原转换,就是最好的结果,这相当于运动员赢得了金牌;如实现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相当于获得了银牌;如使乙肝病毒的DNA水平(HBVDNA)降低到不可检测水平(转阴),则相当于得了铜牌。所以说,“一味追求乙肝表面抗原转换,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并不现实,这就好像只有极少数运动员才能拿到金牌一样”。抗病毒治疗能使大多数慢性乙肝患者的HBVDNA水平转阴,并出现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这一治疗目标。他认为,治疗达标的关键是选择抑制病毒能力强、血清转换率高、耐药发生率低的药物,并能坚持。

“路线图”提供优化治疗选择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庄辉院士将他们称作“希望之路上的向导”。本次调查表明,95%受调查者在治疗开始时,希望能从医生那里了解治疗所能达到的预期效果。那么,医生描述的治疗预期是怎样的情形呢?侯金林教授以“起点、拐点和终点”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了慢性乙肝治疗的整个过程。“起点”是指选择合适的治疗人群,选用合适的抗病毒药开始治疗;“终点”是指患者治疗到什么程度可以停药。虽然慢性乙肝需要长期治疗,但治疗达标后,再巩固用药一段时间是可以停药的;“拐点”则是近期根据乙肝治疗“路线图”观念总结出来的,强调应依据患者早期(12周或24周)治疗应答的情况来决定后续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提高长期疗效的目的。

侯金林教授以抗病毒药物替比夫定为例介绍了应用“路线图”来合理规划乙肝治疗的策略:患者服用替比夫定12周时进行初始评价,治疗24周时进行早期疗效预测指标——HBVDNA检测:降到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不到的水平(病毒载量每毫升血中低于300拷贝),则称为病毒学完全应答,不需要改变治疗方案,同时可延长随访间隔;如果乙肝病毒载量(HBVDNA水平)降到每毫升血中300~10000拷贝之间,则称为部分病毒学应答,对此类患者需加强随访,必要时可考虑调整治疗方案;如果乙肝病毒载量每毫升血中仍高于10000拷贝,则需缩短随访间隔,同时加用其他抗病毒药物或换药。

“慢性乙肝治疗的‘路线图’好比乙肝患者走上希望之路的地图”。庄辉院士指出,“路线图”是基于国内外乙肝药物临床试验基础上总结出的专家共识。应用该“路线图”可以基于每个患者的个体应答,来调整后续治疗策略,不仅可以优化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案,避免走弯路,还可实现个体化治疗,在节约医疗资源的同时,取得更好的疗效。专家们强调,通过“路线图”对患者的治疗进行监测和管理,这一原则对所有核苷(酸)类似物都适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71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