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因地制宜因情施救——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王立祥谈地震灾害急救

医案日记 2023-06-19 12:30:34

因地制宜因情施救——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王立祥谈地震灾害急救

在历次医院组织的抗险救灾队伍中,总冲在第一线的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王立祥教授,这次面对四川汶川的地震灾害时,只能躺在病榻上满怀遗憾而又焦急地收看电视里的救灾画面了。虽然刚从西藏援助回来的他因为身体不适而不能在一线抗震救灾,然而他躺在病床上向记者详细介绍的在抗震救灾中幸存者如何自救,医护人员如何给予恰当的救护,以及他在过去救灾中的经验等,仍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自我救护因地制宜

王立祥教授说,地震对身体造成的主要伤害有三种:机械性外伤、掩埋伤、地震周边环境(水、电、煤气)造成的次生损伤。

△机械性外伤

在针对机械性外伤进行自救时,要懂得基本的自救方法。

对颅脑外伤如头部出血,可压迫耳前的颞浅动脉。当颅骨骨折,发生脑脊液外漏时,千万不要去堵塞,以免造成颅内压增高和颅内感染。这时体位应保持头部略高位,这有利于降低颅内压力。

胸部外伤可造成气胸,使纵隔摆动,压迫心脏而致死。此时一定要用手或衣物等覆盖伤口,以避免外面的空气进入胸膜腔。如果有尖锐的异物刺入胸腔,王立祥教授提醒切勿拔出,以免造成足以致命的血气胸,可找衣物、毛巾等进行绑扎、固定,等待救援。

腹部外伤中,当有肠管流出来时,注意不能回填,可以用身边可获得的瓦片、碗、塑料袋等容器罩住流出的肠管,并将其固定。在腹部损伤的自救中,王立祥教授特别提到一条是幸存者不能憋尿,以免因余震发生建筑物再次坍塌被压后造成膀胱破裂。

对四肢肢体伤害,可以用身边的木板木块将受伤部位固定,以避免再次损伤。对出血部位要合理止血,可在出血部位上端用手压迫止血,或者在近心端用衣物等绑扎止血。应注意绑扎不能太紧,以免造成肢端缺血坏死;并要记住绑扎时间,以便在得到救助时能告诉医生已绑扎时间,便于医生正确处置。王立祥教授提醒说,小腿和前臂是不能绑扎止血的,因为血管走行在小腿的胫腓骨和前臂的尺桡骨中,绑扎起不到止血效果。

△掩埋伤

针对掩埋伤,首先要防止窒息性损害。幸存者如果稍微有些意识,要想方设法让头和口鼻露出来,并清理口鼻,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其次争取将埋在废墟中的胸腹部露出,并解开衣领、纽扣、领带,尽量使呼吸畅通。在体位方面,可采取头高体位,并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时造成误吸。

如果周边有铁管、缝隙,可以顺着管道和外界保持联系。要寻找可以透过光亮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往往空气会充足一点。另外要注意避免二次伤害,可以用一些软的衣物和木板支成支架等来保护头部。王立祥教授提醒说,此时空气稀薄,幸存者不要急促呼吸。

△次生伤害

对于次生伤害,如地震时幸存者面临溺水、火烧、电击、煤气中毒等时,首先要争取脱离这些不利环境。烧伤等的创面可以用衣物、布料等进行保护;当闻到有异味时,要用湿毛巾掩鼻。王立祥教授提醒幸存者要注意在呆在上风口,并要尽量将身体蜷缩,减少身体暴露面。

王立祥教授说,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应注意呼救方式,要保持冷静,不要不断地呼救。可利用旁边的金属物撞击发生声音以提醒外面的搜救人员,当听到外面有搜救的声音时再发出呼喊,以节省体力。

医学救护因情施救

王立祥教授强调,专业医疗人员进行救护时,要考虑到地震造成的外伤、掩埋伤、次生损害等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采用个体化的救护措施。

△现场救护

在到达现场以后,当其他救援人员挖掘废墟时,王立祥教授说医疗急救人员首先应做到以下四点:应想方设法和幸存者进行沟通,如通过探测器与幸存者进行对话,了解幸存者的状态,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尽可能地给幸存者输氧,可通过简易的给氧通道,将氧气管道伸向狭小的空间,使其保持一定的氧浓度;如果有可能,可以放进氧气包,并放进含糖的饮料,还可以将很小的巧克力豆撒给幸存者,以提供一定的能量;现场救助人员还要给被掩埋的幸存者心理上的疏导,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将幸存者抢救出来以后,医护人员在搬运时,千万要注意保护幸存者的颈椎和腰,这两个部位里面有很脆弱的中枢神经,以免造成二次损伤。搬运颈椎时,救护人员要将双手放在幸存者的颈椎两侧固定。搬运腰椎时,要平托住腰部,将幸存者平稳地放在担架上。

在幸存者被抢救出来的现场,救护人员首先要对幸存者进行生命体征的评估。对神志不清者,要注意观察有没有心跳、呼吸,这点很关键。很简单的方法是一翻(翻眼皮,看瞳孔是否固定);二摸(摸颈脉是否有搏动);三呼(呼喊幸存者);四观(平视幸存者胸廓有无起伏运动)。如果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停止,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有着丰富急救经验的王立祥教授提醒救护人员,在现场急救时,不能光看伤象,而是要由表及里。在地震灾害中,伤者往往被废墟掩埋时间很长,缺水、缺食物、缺空气,身体机能会发生很大变化,容易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如脱水、低钠、高钾,因此,在急救时应该置备一些简易的仪器,在现场就能了解伤者的情况。

△转运救护

在对伤员进行转运的途中,要保护“四通”。

气通。保持伤员气道通畅,要让其头部稍偏向一侧,可能的情况下保持头稍向后仰位(颈椎有损伤者禁止);如果伤员呼吸微弱,可置口、鼻咽通气管通气,或面罩给氧,严重的时候要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静脉通。伤员经过地震等灾害后可能会失血,造成血容量不足,因此要建立静脉通路,特别是建立大静脉通路。此时如果不能保证静脉通路将是致命的,很难重新置管建立,因此一定要维护好,千万要注意转运过程中不能拔掉。

尿道通。要观察伤员膀胱是否膨隆。在发生地震灾害时很容易发生挤压综合征,造成肾损害。观察尿量也是判断患者休克昏迷的一个指标,因此要特别注意。

在以上“三通”之外,王立祥教授还提醒要注意常常被忽视的第“四通”,就是“消化道通畅”。伤员经过地震容易发生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如果有出血,可以通过这个通道进行负压吸引。同时,通过这一通路还可为伤者灌注药物进行治疗。

在转运过程中,应根据伤者的不同伤情选择不同的体位。对一般伤员,可以将双脚抬高一点,头略低一些,以保持大脑足够的血流量。但对有颅脑损伤者,头部则应高一点;对呼吸衰竭者,应选择侧卧位;对腹部损伤者,应选择半卧位,以减少腹部压力。

此外,王立祥教授说,急救时要考虑静脉给药、口服给药和外用给药的药物准备。要准备好输液用的生理盐水、葡萄糖、血浆、全血。他说,对灾害急救很多药品是必需的,如升压药、止血药、维持电解质平衡的药物等。

经常熬夜的女生应该怎样保养才好啊?

熬夜会使皮肤变差。熬夜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会影响皮肤状态。比如黑眼圈、眼袋、皮肤干燥、紧绷、粗糙、暗沉,脸部浮肿等问题的出现。以下是常见的解决办法:

1.补充胶原蛋白

熬夜后会使肌肤的胶原蛋白迅速流失,可以在晚餐时多吃一些含胶原蛋白的食物,有利于皮肤恢复弹性和光泽。还可以补充维生素C,多吃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尽量保持清淡的饮食,切忌不要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以防止皮肤中的水分过量蒸发。

2.敷面膜

熬夜会使肌肤的水分及营养大量流失,敷面膜可以缓解这种熬夜损伤,减轻肌肤因流失水分而出现的干燥、紧绷、粗糙、暗沉等,有救急的作用。在敷面膜前,一定做好肌肤的清洁工作,并且不要将面膜敷的时间过长,通常保持在10-15分钟左右即可。

3.注意眼部护理

熬夜后眼睛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血液循环减慢,血管出现扩张淤血,通透性增加,血管里的液体自血管向组织间渗出淤积,形成眼睑组织肿胀、黑眼圈。所以,要格外注意眼部护理,在使用眼霜的同时,可配合一些按摩动作,加速眼霜的吸收,以达到滋润眼周肌肤的目的。

扩展资料:

熬夜会让新陈代谢功能不再顺畅,造成老化角质堆积增厚,再加上细胞含氧量不足,肌肤自然失去透明感,呈现黯沉状;皮肤偏油性的人还会觉得皮肤变得更容易出油了。所以,熬夜后早上起来可进行温和去角质,之后再搭配使用面霜,通过按摩及有效成分的吸收帮助肌肤苏醒,让肤色重新变得透白、明亮。

熬夜后肯定会缺乏睡眠,所以及时补觉是很有必要的。但绝不是让你早上不起床,一觉睡到大中午,那样只会让人更觉疲惫。最好的方法是第二天午休时睡半小时或1小时,醒来后会令头脑更加清醒。并且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及时清除体内“垃圾”。

参考资料:人民网--熬夜后做到这几点皮肤才不会差

每天最佳睡眠时断。医学专家请进。

我已经大学毕业了,和你说说我的经验吧。
第一,人们普遍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睡觉是在浪费时间。实际上,在人睡觉的时候,大脑在进行非常复杂的程序。你一天记忆背诵的东西大部分只是临时性的存储,只在临时记忆区,相当于计算机的缓冲区。在睡眠的时候,大脑把缓冲区的内容转移到永久存储区。而大脑的处理速度是有限的,你睡眠的时间短,大脑还不足以把缓冲区的内容转移到永久存储区。也就是说,你睡的短,学习的时间长,效果并不好,很多内容没来得及转移就丢失了。
第二,“体健则心灵,心灵则易悟。”你身体素质越好,大脑的处理速度越高,所以要多锻炼身体。古代有的人能够看书过目不忘,那都是真的,他的大脑处理速度太快了。你积极锻炼,相信你有一天也能如此。
第三,我在背牛津英语大辞典。一秒钟看一页那样背的,不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背,这说起来简单,实际上程序很复杂,告诉你有这件事情。等以后你想学,我再教,因为你现在身体底子薄,学不好。
第四,精足则不思淫,气足则不思食,神足则不思睡。多虑伤精,多语伤气,多视伤神。要懂得保养精,气,神。学中医的人把肾比作智慧宝库,学武的人把腰看作枢纽。这其中的意义十分重大。神越足,睡得越少,我曾经一个星期没有睡觉,而不觉得困。
第五,学习其实是很轻松的。告诉你一个窍门,上课的时候,什么也不要想,老师说什么,你就听什么。自己不要动一丝心念。大脑是分进程的。只要你什么都不想,大脑就能全力把老师说的存储起来。你心里想事,或者说想老师的话,大脑同时还要记忆存储,多种进程并发执行,效率会很差,一陷入混乱,老师的话,你就听不懂了。

我虽然学习还行,但并不怎么用功。课下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玩,周末的时候花一点时间,看看笔记,就万事大吉了。祝你好运! :)

老人摔倒了扶还是不扶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按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将有4000多万65岁及以上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跌倒不仅给老人造成可见的器质性伤害,还将导致心理伤害,甚至死亡。路遇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人民网采访了中国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任委员王立祥,看看专家怎么说。

跌倒是老年人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立祥教授表示,老人跌倒后,本人不要轻易移动,因为跌倒以后可能最大的一个隐患就是骨折。骨折的地方可能是腰,也可能是肢体,如果强行去动,可能造成二次伤害。特别是颈腰椎骨折,轻易移动很可能牵扯生命中枢,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

老人跌倒扶不扶?王立祥教授表示,当老人进行呼救时,周围人应当去帮助老人。但是,当我们扶老人的时候,应当讲究“平、直、不要打折、不要屈膝”。
在扶老人的时候,要讲究平稳,不要有过度的活动。

除此之外,如果老人在外发生心绞痛或者急性腹痛、脑梗塞等紧急情况时,王立祥教授表示,老人要了解自身情况,比如可以含服一下硝酸甘油,硝酸甘油能够扩血管、改善循环、缓解症状。

扶老人有学问吗,要注意什么?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按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将有4000多万65岁及以上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跌倒不仅给老人造成可见的器质性伤害,还将导致心理伤害,甚至死亡。路遇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人民网采访了中国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任委员王立祥,看看专家怎么说。

跌倒是老年人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立祥教授表示,老人跌倒后,本人不要轻易移动,因为跌倒以后可能最大的一个隐患就是骨折。骨折的地方可能是腰,也可能是肢体,如果强行去动,可能造成二次伤害。特别是颈腰椎骨折,轻易移动很可能牵扯生命中枢,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

老人跌倒扶不扶?王立祥教授表示,当老人进行呼救时,周围人应当去帮助老人。但是,当我们扶老人的时候,应当讲究“平、直、不要打折、不要屈膝”。
在扶老人的时候,要讲究平稳,不要有过度的活动。

除此之外,如果老人在外发生心绞痛或者急性腹痛、脑梗塞等紧急情况时,王立祥教授表示,老人要了解自身情况,比如可以含服一下硝酸甘油,硝酸甘油能够扩血管、改善循环、缓解症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69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