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关注最新研究成果规范肾癌治疗(博士高敏最新研究成果什么时间在临床应用)

医案日记 2023-06-19 10:49:07

关注最新研究成果规范肾癌治疗

基于中国人群肾癌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临床研究结果,并参考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欧洲泌尿外科协会(EAU)的肾细胞癌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不久前组织国内众多泌尿外科及肿瘤内科专家,讨论制定了《2008年版中国肾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了中国肾癌治疗的诊疗策略,从而规范肾癌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内科治疗是肾癌的重要治疗手段,本文就《指南》的内科部分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对指南进行理解与应用。

手术后不推荐辅助放、化疗

肾癌手术切除后,20%~30%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肺脏是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发生于50%~60%的患者。术后(手术完全切除病灶)辅助治疗的地位并没有得到确认。尚未有全身治疗可降低复发转移可能性的循证医学证据。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针对局部进展期的肾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了长期低/高剂量干扰素-α(IFN-α)或高剂量白介素(IL)-2与单纯观察组比较,结果发现这些辅助治疗与单纯观察组比较并未延长无复发转移时间,总生存亦未得到改善。

单纯的观察随访仍是肾癌根治术后的标准处理。如果有可能,可选择适宜患者进入临床试验。即使是术中发现有淋巴结受累,或者肿瘤未能切净,进行术后放疗也不能够使患者获益。

因此《指南》认为手术后的放、化疗不能降低转移率,不推荐术后常规应用辅助性放、化疗。

转移性肾癌应采用以内科为主的综合治疗

转移性肾癌主要是指临床分期为Ⅳ期的患者。《指南》推荐这部分患者采用以内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外科手术是辅助治疗的重要方法。

细胞因子治疗:NCCN指南推荐了高剂量白介素(IL)-2作为转移性肾癌的一线治疗,有效率可达15%,中位生存时间16.3个月,且有效持续时间长,获得生存获益,但治疗风险较大(死亡率4%),仅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且要求住院严密观察。2004年7月~2006年6月间,在我国进行了单药重组人源化IL-2皮下注射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该研究为开放、多中心、非对照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低剂量IL-2治疗中国人转移性肾癌的疗效与国外报道相同,且能延长患者生存,不良反应以轻中度为主,患者能够耐受。因此《指南》推荐IL-2的中低剂量方案可用于我国转移性肾癌的一线治疗(推荐等级B)。

IFN-α国内应用较为广泛,《指南》推荐将中、高剂量IFN-α作为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基本用药,推荐阶梯式递增方案。单用IFN-α治疗转移性肾癌国外大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报道显示其有效率约为10%~20%,平均15%,部分缓解的缓解期平均约4~6个月。关于IFN与IL-2以及化疗药物联合治疗转移性肾癌,并未显示出优于单独使用干扰素-α。

分子靶向治疗:索拉芬尼是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双重的抗肿瘤作用。TARGET试验奠定了索拉芬尼作为转移性肾癌细胞因子失败后二线治疗的地位,该试验表明,与安慰剂相比,索拉芬尼明显延长了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二次分析显示总生存也明显获益。

2006年4月至2007年8月间,我国国内进行了索拉非尼治疗中国晚期肾细胞癌患者安全性及疗效分析的研究,其疾病控制率(CR+PR+SD)与TARGET试验报道基本一致。

因此《指南》推荐索拉非尼用于转移性肾癌的治疗,其具体用量为索拉芬尼400毫克,每日两次(推荐等级B)。

其他分子靶向药物,如舒尼替尼、Temsirolimu、贝伐单抗联合干扰素作为NCCN指南推荐的转移性肾癌的一二线治疗。由于上述药物大部分未在国内上市,且缺乏国内相关临床试验,本版《指南》未具体阐述。

NCCN指南推荐贝伐单抗联合干扰素用于转移性肾癌的一线治疗。但由于缺乏我国国内人群的治疗数据,《指南》亦尚未将其列入我国转移性肾癌的治疗推荐。

化疗:尚不能确定常用化疗药物(无论是单用还是联合应用)对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化疗联合IFN-α或(和)IL-2也未显示出优势。近几年以二氟脱氧胞苷为主的化疗对转移性肾癌取得了一定疗效,也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放疗:对局部瘤床复发、区域或远处淋巴结转移、骨骼或肺转移患者,姑息到缓解疼痛、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近些年开展的立体定向放疗(γ刀、X刀、三维适形放疗、调强适形放疗)对复发或转移病灶能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尸检结果显示,死于肾癌的患者中15%有脑转移。肾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也应采用以内科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对伴有脑水肿症状的患者应加用皮质激素;脑转移伴有其他部位转移的患者,激素和脑部放疗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对行为状态良好、单纯脑转移的患者可选择脑外科手术(脑转移灶≤3个)、立体定向放疗(脑转移瘤最大直径3~3.5厘米)或脑外科手术联合放疗。

骨转移的治疗以内科为主

对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出现的孤立性转移瘤以及肾癌伴发孤立性转移、行为状态良好的患者,指南推荐选择外科手术治疗。肾癌最常见发生转移部位是肺,孤立性肺转移首选手术治疗,然后再进行以内科为主的综合治疗。

在肾癌所有的转移部位中,骨转移占20%~25%。而尸检发现死于肾癌的患者,其骨转移率为40%。肾癌骨转移患者的治疗应采用以内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局部放疗和同时给予双磷酸盐控制骨痛并预防骨不良事件的发生。但对骨转移伴有病理性骨折、脊髓的压迫症状及承重骨伴有骨折风险的患者,符合下列3个条件者《指南》推荐首先选择骨科手术治疗:①预计患者存活期>3个月;②体能状态良好;③术后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接受内科治疗和护理。

《中国肾癌治疗指南》2008年第1版是建立在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将国外临床试验的循证医学证据作为外部证据,同时将国内临床试验的循证医学证据作为内部证据,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以外部证据为基础,以内部证据为依托,采用国际通用的适应证Ⅰ、Ⅱ、Ⅲ级分类并同时将证据水平以A、B、C三级的方式表示,试图建立适合中国临床实践并有充分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治疗《指南》。由于近年来,肾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整个肿瘤界关注的热点,肾癌的内科治疗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此版《指南》也将随着国际尤其是国内临床试验的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丰富,而得到不断的补充与更新。

博士高敏最新研究成果什么时间在临床应用

博士高敏最新研究成果在2014年临床应用。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博士高敏最新研究成果在2014年临床应用。95后科学家高敏她是日内瓦发明展的金奖获得者,是众多科研人员中的一员。95后的女孩将数字PET研究工作视作自己的孩子,与团队一起致力于治疗科技工程。实现治癌利器的新突破,她攻克了世界级难题,她把心血和热情抛洒在科研的土地上,她是年轻且优秀的新一代科研代表。在2014年实现了自己的临床应用。故博士高敏最新研究成果在2014年临床应用。

马潞林的科研成果

84年开始从事泌尿外科工作,主要擅长于泌尿外科疑难手术、肾移植和腹腔镜手术。泌尿外科疑难手术包括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肾癌合并腔静脉癌栓,前列腺癌根治,膀胱全切尿流改道-回结肠代膀胱、回肠代膀胱、回肠膀胱及输尿管皮肤造瘘。擅长的腹腔镜手术包括:保留NVB的前列腺癌根治术、保留NVB的膀胱全切+淋巴结清扫+Studer原位膀胱术,根治性肾癌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等。近几年开展了单孔肾癌根治术、单孔膀胱全切等国际一流手术。长期作肾移植工作,已完成肾移植1200余例,几乎无外科并发症。已完成后腹腔镜活体亲属供肾切取160余例,数量国内最多,成功率100%,与国际水平同步;现已做胰十二指肠肾联合移植20余例,取得良好效果,带领北医三院成为国内开展该项工作最多的医院之一。
近年来,在基础研究中主要致力于肾脏缺血再灌损伤以及各种保护机制的相关研究。完成了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肾皮质内能量物质(如葡萄糖、乳酸)及小分子物质(如抗坏血酸)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缺血预处理对其动态影响,揭示了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及可能存在的机制。针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性措施,分别研究镁离子、缺血后处理、蛇床子素、盐酸戊乙奎醚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同时显示了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肾脏内热休克蛋白70(HSP70)、肾损伤分子1(Kim-1)、磷酸化p38 MAPK、NF-κBp65调控表达的变化规律。

肾肿瘤约9.5%是恶性的,良性的很少见,我想问其他的比例由什么占了

本人曾经拜名医为师,学习临床医学,熟读病历上万,所回答的全部都是个人见解和经验,不抄网上的答案,网上没意义的答案害人害己,延误病情,误导病者,本人深深反感,如果支持我,请把我的答案采纳,谢谢,欢迎以后有什么不懂的来问我,再次谢谢,这样把,说得太复杂呢,我怕阁下听不懂,反而延误病情,我就打比喻或说简单一点把,不是不专业,希望阁下理解,再次感谢,谢谢。肾肿瘤多为恶性,任何肾肿瘤在组织学检查前都应疑为恶性。临床上较常见的肾肿瘤有源自肾实质的肾癌、肾母细胞瘤以及肾盂肾盏发生的乳头状肿瘤。成人恶性肿瘤中肾肿瘤仅占1%左右,但在小儿恶性肿瘤中,肾母细胞瘤竟占20%以上,是小儿最常见的腹部肿瘤。成人肾肿瘤中绝大部分为肾癌,肾盂癌较少,我国肾盂癌占24%,远高于国外的统计数(10%以内)。

一、肾癌

临床表现 肾癌高发年龄50~60岁。男∶女为2∶1。常见病状为血尿、肿块、疼痛三大病状;间歇无痛肉眼血尿为最常见初发症状,但肿瘤已穿入肾盏、肾盂。肿瘤较大时腹部或腰部肿块亦较易发现。疼痛常为腰部钝痛或隐痛,血块通过输尿管时可发生肾绞痛。
肾癌可有肾外表现如低热,可能因肿瘤坏死、出血、毒性物质吸收所引起,近年已分离出内生致热原。肿瘤亦可引起血沉快、高血压、红细胞增多症、高血钙等。同侧阴囊内可发现精索静脉曲张。消瘦、贫血、虚弱等是晚期病状。临床上有10%左右因转移灶病状如病理骨折、神经麻痹、咯血等就医,肾癌患者就医时约1/4已有肿瘤扩散。
治疗 根治性肾切除,应充分显露,同时切除肾周围筋膜和脂肪,连同肾门淋巴结,先结扎肾蒂血管可减少出血和扩散,静脉内癌栓应同时取出。术前行肾动脉栓塞法治疗,亦可减少术中出血。肾癌的放射及化学治疗效果不肯定。肾癌单个或两个转移癌有切除后长期生存者。亦有原发肾癌切除后肺转移癌自行消退的报告。

二、肾母细胞癌
肾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腹部肿瘤,亦称肾胚胎瘤或Wilms瘤。
临床表现 多数在5岁以前发病,2/3在3岁以内。男女、左右侧发病数相近。偶见于成年人。早期无症状。“虚弱婴幼儿腹部有巨大包块”是本病的特点,绝大多数是在给小儿洗澡、穿衣时发现。肿块增长迅速,肿瘤很少侵入肾盂、肾盏,故血尿也不明显。常见发热和高血压,血中肾素活性和红细胞生成素可高于正常。
治疗 早期经腹行肾切除术。手术配合放射及化学治疗可显著提高手术生存率。术前静脉注射长春新碱准备,可代替术前照射。术后放射治疗并配合更生霉素每公斤体重15μg自手术日起每日静脉点滴共5日,以后每3个月一疗程共5次。亦有用长春新碱1.5~2mg/m2表面积,每周一次,12次为一疗程。两药同时应用疗效更好。局限在肾的2岁以内婴儿可不作放射治疗。综合治疗肾母细胞瘤2年生存率可达60~94%,2~3年无复发应认为已治愈。双侧肾母细胞癌可配合上述辅助治疗行双侧肿瘤切除。

三、肾盂肿瘤
泌尿系统的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均覆有移行上皮,其肿瘤的病因、病理等相似,且可同时或先后在不同部位出现肿瘤。
临床表现和诊断 平均发病年龄55岁,大多数在40~70岁。男∶女约2∶1。早期表现为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常无肿物或疼痛,偶因血块堵塞输尿管出现肾绞痛。体征不明显,尿细胞学检查容易发现癌细胞,膀胱镜检查可见输尿管口喷出血性尿液。尿路造影片肾盂内充盈缺损、变形,应与尿酸结石或血块鉴别。必要时可经膀胱镜插管收集肾盂尿行细胞学检查或刷取局部活组织检查。输尿管肾镜以及超声、CT检查对诊断肾盂癌亦有重要价值。
治疗 手术切除肾及全长输尿管,包括输尿管开口部位的膀胱壁。经活检分化良好的无浸润肿瘤亦可局部切除。
肾盂肿瘤手术5年生存率30~60%,由于病理差异极大,预后也很悬殊。随诊中应注意其余尿路上皮器官发生肿瘤的可能性。

医疗生技发展的创新成果,治疗癌症的4大免疫疗法

传统的癌症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等等,但最近年来「免疫疗法」逐步成为治癌热门话题,虽然尚未能在癌症治疗中扮演主导地位,但在科学家与专业医师的努力研究与积极开发下,其抗癌成效已逐步展现,可以预期将是未来治疗癌症的重点发展目标。

2017年美国FDA核准14种新型活性物质癌症药物,其中11种被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在其中6种生物制剂中包括2种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Yescarta与Kymrah,现在只能用于小型市场,但也反应出免疫疗法转向小众患者市场发展的趋势。

什么是免疫疗法? 所谓的免疫疗法是调动人体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式,而癌症免疫疗法则区分成两种类型,包括 *** 或加强自身免疫系统的功效来对抗癌症;还有给人体免疫系统增加新成分,例如使用抗体与疫苗等等。而免疫疗法的治疗方式有单独使用免疫疗法的,也有与其它疗法结合治疗的。

一般而言,免疫系统可以结合器官、特殊细胞与分子来帮助人体抵抗感染与部份疾病,但人体一旦罹患癌症,癌细胞会发生某些改变,生长失控,使得免疫系统在锁定癌细胞进行攻击时出现困难。有时免疫系统无法辨识癌细胞,是因为癌细胞躲在正常细胞里不够显眼,有时则是即使能够辨识,但反击力道无法死癌细胞,更何况癌细胞本身还会释放一种躲过免疫系统检查的物质。

癌症免疫疗法主要分成4 大类 因此,各国的科学家正在致力寻找方法,帮助免疫系统识别癌细胞与分子,并强化免反应,以达到摧毁肿瘤的目的,目前已有相当的成果,而投入治癌的免疫疗法主要有4大类。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 ):

是一种人造抗体,被设计成能够攻击癌细胞的某个部份,抗体本身是属于蛋白质,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副作用包括发热、畏寒、头痛、恶心呕吐。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

免疫系统有「免疫检查点」,看到正常细胞会踩煞车,而部份癌细胞利用这一点假装成正常细胞而躲过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是拿掉免疫系统的煞车,让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但是也有副作用,就是允许免疫系统攻击部份正常器官,出现咳嗽、恶心、食欲不振与皮疹等状况。

癌症疫苗(cancer vaines ):

已知的防癌疫苗有B肝疫苗与HPV疫苗,前者可以降低肝癌发病率,后者可以预防子宫颈癌、 *** 癌与咽喉癌等癌症,主要都是作用病毒感染所致的癌症。

但这些癌症疫苗也有发热、疲倦、恶心、头痛与关节疼痛等副作用。很多不同类型的癌症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已针对某些癌症有用,但尚未获得美国FDA核准上市。

非特异性免疫疗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整体的免疫系统增强,进而帮助消灭癌细胞,包括细胞因子、干扰素等等,其中有些药物具有严重的副作用。

除了以上4大类免疫治疗法之外,另外还有2种知名的增强免疫系统的新疗法正在临床试验中。包括:

1、CAR-T 细胞疗法:

这是从病人的血液中中分离出T细胞,在实验室里进行基因改造,与T细胞表面嵌合了一种特异抗原受体,称之为嵌合抗原受体(CAR),可以识破癌细胞,启动免疫系, 发动精准攻击。

CAR-T细胞疗法被认为是有前途的抗癌免疫疗法,目前在美国只有少数CAR-T细胞疗法被批准使用于晚期的白血病与淋巴瘤。

2、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 (TIL-2 ):

科学家在某些肿瘤深处发现免疫系统细胞,将其命名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这种T细胞是从病人肿瘤样本中分离出来,然后在实验室中用白细胞介素-2进行装备处理,然后注射回人体内消灭癌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主要是针对黑色素瘤、肾癌、卵巢癌等,但目前这技术的使用受到限制,因为不易所有病患身上取得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68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