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以上的老人,或许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性耳鸣。轻者耳鸣近若蚊蝇声,远似蝉鸣;重者耳鸣高亢声如汽笛长鸣,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重度耳鸣者应去医院治疗,轻度耳鸣患者,可采用以下方法试治。
屏气法定息静坐,咬紧牙关,以两指捏鼻孔,怒睁双目,使气窜入耳窍,至感觉轰轰有声为止。每日数次,连做2~3天。
搓掌法坐定,搓掌心50次,趁掌心热时紧按双侧耳门。如此反复6次,连做2~3天,方能奏效。
塞耳法麝香0.5克、金蝎14条,共研细末,贮于有盖瓶内。使用时,采鲜荷叶一张轻揉后,包少量药粉塞患耳,翌日清晨取出,可发挥疗效。
聪耳枕用荷叶、苦丁香、菊花、夏枯草、蔓荆子、石昌蒲各等份,制成枕芯,经常枕之。通窍酒磁石、木通、石昌蒲等,袋盛浸酒,可治肾虚耳鸣。
耳鸣是耳部机能紊乱,其病因复杂,分为传导性耳鸣、神经性耳鸣、混合性耳鸣等等,而短暂性耳鸣是一般生理现象,不必过分紧张,而持续性耳鸣且伴随听力下降,则应提高警惕,尽早就医检查,针对病因治疗。
1、调整内耳神经营养。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B类药物、维生素E及锌制剂,促进细胞代谢药如三磷酸腺苷、辅酶A等。
2、急性耳鸣(病程在3个月以内):可采用扩血管药物、高压氧舱等治疗。改善内耳的血液循环和血供,缓解消除耳鸣。
3、慢性耳鸣(病程在3个月以上):需要采取综合治疗。单纯的药物一般效果不佳,根据个人病情有中药调理、针灸、穴位注射、耳部治疗仪、掩蔽治疗、习服疗法等。
影响耳鸣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心理因素方面,如果烦躁、忧虑、愤怒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加重耳鸣,而轻松、愉快、放松的心情则有利于减轻耳鸣的症状。有部分耳鸣患者主诉在疲劳、失眠时耳鸣加重,有些女性患者感到在月经期耳鸣也有加重的迹象。如果耳鸣患者经常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也会加重耳鸣。在饮食方面,部分患者摄食高脂、辛辣食物后会加重耳鸣,咖啡、浓茶等对中枢有兴奋作用的饮料,以及酒精、烟草等也会对耳鸣有影响。建议可以适当的喝一些京东大药房上开方购买的川名尔草舒耳茶,远离噪音,放松心态,有利于耳鸣的缓解以及消除。
作为耳科三大难题(耳鸣、耳聋和眩晕)之一的耳鸣,其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每一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目前的治疗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病因治疗
针对引起耳鸣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对全身性伴耳鸣的,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采用内科药物治疗原发病;对于血管畸形、肿瘤等引起耳鸣的,宜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有些伴耳鸣的疾病,即可药物也可手术治疗,如梅尼埃病。
2.药物治疗
(1)苯并二氧?类药
这类药可抑制边缘系统对网状结构的激活,其毒性小,但往往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如安定等。
(2)三环类抗抑郁药
能抑制中枢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从而使受体部位的递质浓度提高,促进突触传递功能而发挥作用。如阿米替林、多虑平等。
(3)其他
利多卡因、卡马西平等。
3.电刺激疗法
此种方法是利用电流直接刺激听觉结构,通过改变听觉结构的功能状态,抑制导致耳鸣的异常活动,从而抑制耳鸣。目前比较有效的电刺激疗法主要有:外刺激法、鼓室内电刺激法、深脑部电刺激法。
4.习服疗法
(1) 耳鸣不完全掩蔽:用低强度宽带噪声来掩蔽耳鸣,音量以刚刚听到为准,不全部掩蔽耳鸣。
(2)放松训练:闭目静坐或平卧,用意念控制神经和肌肉的紧张性,先从头皮、额部、面部肌肉开始放松,逐渐将上下肢、胸部乃至全身的肌肉放松。
(3)转移注意力:当一旦想到耳鸣,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4)心理调适和心理咨询:树立能适应的信心,改变用药物使耳鸣停止才算治愈的错误观点,放弃对药物的长期依赖,把耳鸣比作亲属的鼾声和火车轰鸣声,争取尽快习惯或适应它,学会与耳鸣和平共存。
5.掩蔽疗法
通过外界提供的一种声源来掩蔽患者耳鸣的一种治疗方法。通常可以利用耳鸣掩蔽器、纯音听力计或收录机等设备能提供的窄带噪声、宽带噪声、调频声或言语噪声等来进行掩蔽。
6.佩戴助听器
早在1943年Fowler就应用助听器来治疗耳鸣。常用于合并有听力损失的耳鸣患者,对低音调的耳鸣患者也很适用。外界噪声经助听器放大后进入耳内,加上助听器的本底噪声,相对患者的耳鸣来讲是另一种形式的声掩蔽。同时外界有用的声信号相对耳鸣声来讲提高了信噪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听话能力。
耳鸣有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的伴随症状。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又称爆聋。是耳科的急症,1万人中约有10人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而且有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其中3/4在40岁以上。近年来,青年人发生的突发性耳聋也见增加。因此,对于避免耳鸣的发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57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按揉穴位除病痛
下一篇: 老年人如何远离运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