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第三届儿童多动症专题学术会议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主任医师洪峻峰教授公布了对泉州市实验小学1~6年级1675名小学生及其父母情况的调查结果:男女患多动症的比例为6.02%和2.54%,且男孩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有升高的趋势。结果还显示,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与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有关,母亲文化低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之所以男孩比女孩容易得多动症,洪峻峰教授的解释是,社会和文化背景决定了男孩和女孩在教养上的差异,社会性别角色决定了男性多按照独立的、竞争的、自信的特点来规范和发展其行为,而女性则多按照被动的、依赖的、非攻击性的特点来规范和发展其行为,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男孩多动症发病率高的原因。另外,男孩生长发育较晚,心理成熟程度不如同龄女孩,可能也是男孩发病率高的原因。
家庭环境在众多影响儿童多动症因素中是较重要的。父母为技术干部和行政干部,大多学历较高,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在主观和客观上有条件重视子女的心理问题,而其他职业者或经济条件较差或文化程度较低,他们自身可能较缺乏关注子女心理问题的素质和客观条件,在此类家庭中可能较少民主协商而较多训斥打骂,不利于儿童心理紧张宣泄,可增加心理抑郁和焦虑,并可导致或加剧儿童的多动、冲动和注意缺陷。母亲在家庭中有更多时间接触儿童,所以在导致多动症因素中负有更主要的责任。
华西医科大学儿少卫生教研室的专家认为,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如溺爱、粗暴、关心不够或父母教育孩子时态度不一致,对儿童学习成绩态度不正确,对不良习惯缺乏教育等,一方面使儿童生活在紧张的环境中,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使儿童容易养成不良习惯和不适应学习生活的行为,这些都可能促成儿童注意缺陷伴多动症的产生。另外,产前、产时的一些异常情况,如孕期接触毒物、严重感染、精神高度紧张以及分娩异常等,均能影响胎儿大脑结构和功能,为多动症的发病提供了可能性。
儿童多动症又叫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等,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
多动症的表现:
1.注意缺陷:主动注意保持时间达不到患儿年龄和智商相应的水平,是多动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这种小儿的注意很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因而,他们在玩积木或上课时往往也显得不专心,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注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好像是因为注意到新的事物而对原来的事物失去兴趣。
2.活动过多:多数患儿从幼年起就格外好动。在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活动量和活动内容明显增多,在需要自我约束或秩序井然的场合显得尤为突出,是多动障碍又一核心症状。
3.冲动性:多动儿童由于缺乏克制能力,常对一些不愉快刺激,作出过分反应,常做出不假思考的举动,易激惹,不顾后果,破坏东西。表现为幼稚、任性、自我克制力差、容易激惹冲动,易受外界刺激而兴奋,挫折感强。
4.学习困难: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然而由于注意有缺陷和活动过度,仍给学习带来一定困难,影响了患儿的课堂学习效果及完成作业的速度与质量,造成学业不良,学习成绩与智力水平不相符。
?5.神经系统异常:半数患儿存在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置觉功能缺陷。动作技巧方面笨拙,如翻手、对指运动、系鞋带和扣纽扣等都不灵便,左右分辨困难。
什么是多动症?MBD是什么意思?两者又是什么关系呢?早在1845年,德国医生霍夫曼第一次将儿童活动过度视作病症。此后,许多精神病学家、儿科专家、心理学家及教育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类儿童行为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1947年,斯特劳斯等认为多动症是由脑损伤引起的,故将该症命名为“脑损伤综合症”。格塞尔和阿姆特鲁德在1949年对此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这种症状是“脑轻微损伤”的结果。在之后的近二十年间,不少学者在对具有这一病症的患儿实施神经系统检查时发现,约有半数出现轻微动作不协调,以及平衡动作、共济运动和轮替动作等障碍,但没有发现瘫痪等脑损伤引起的其他体症,故认为多动症不是脑轻微损伤的结果,而是由脑功能轻微失调所引起的。于是,(1962年各国儿童神经科学工作者聚会牛津大学,决定在本病病因尚未搞清之前,暂时定名为“轻微脑功能失调”(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MBD就是这种病症的英文缩写。1980年,美国公布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Ⅱ)中,将此命名为“注意缺失障碍”(Attentional Deficit Disorder),简称ADD。 由于诊断标准不一,各国对多动症发病率的统计结果也差异较大。美国报道儿童的发病率为20%,而我国的统计结果是患病率不超出10%,其中男孩大大多于女孩,两者比例约为9:1。 多动症的临床表现 1.注意障碍 患儿注意力难以集中,干什么事情总是半途而废,即使是做游戏也不例外。环境中的任何视听刺激都可分散他们的注意。患儿进小学后,在课堂上症状表现更为明显,坐在教室里总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集中注意听讲的时间很短,他们无论是看连环画或看电视,都只能安坐片刻,便要站起来走动。 2.活动过度 患儿往往从小活动量就大,有的甚至在胎儿期就特别好动。随着出生后身体机能的发展更显得不安分。学会了走就不喜欢再坐,学会了爬楼梯后就上下爬个不停。进幼儿园后,这些儿童也不能按正常要求的时间坐在小凳上。到了学校,大部分孩子因受制约而增加了对自己活动的限制,多动症患儿过度活动则更为明显。上课时他们小动作不断,甚至全站起来在教室里擅自走动。一放学便像利箭一般冲出学校。这样的儿童走路蹦蹦跳跳,到了家里翻箱倒柜,忙个不停,即使晚上睡觉也经常不停翻动身子,磨牙,说梦话。多动症儿童中约有一半会出现动作不协调,不能做系纽扣、系鞋带等精细动作,不会用剪刀。另外还可能出现斜视;发音不清、常3.感知觉障碍 表现为视一运动障碍、空间位置知觉障碍、左右辨别不能,经常反穿鞋子,听觉综合困难及视一听转换困难等。 流口水等行为特征。 4.情绪和行为障碍 多动症患儿情绪不稳,极易冲动,对自己欲望的克制力很薄弱,一兴奋就手舞足蹈,忘乎所以,稍受挫折就发脾气、哭闹。他们在学校会经常主动与同学争吵或打架,行为冲动而不顾及后果。如不顾危险从高处跳下;想喝水时不顾杯子里的水是凉是烫,抓起就喝。这些冲动有时会导致一些灾难性的行为结果。 5.社会适应不良 患儿常表现为个性倔强,不愿受别人制约或排斥小伙伴,所以很难与其他同龄儿童相处,不得不常找比自己年龄小的儿童游戏。 6.学习困难 虽然多动症儿童的智力大多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学习成绩却普遍很差。由于他们上课、做作业都不能集中注意,情绪容易波动,这就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感知觉方面的一些障碍也会导致一些学习困难,如视-听转换障碍会使患儿阅读困难,而空间位置知觉障碍和左右辨别不能会使儿童在学习算式和一些算术符号时发生困难。写字、画画、手工等学习活动也会受到这些感知障碍的严重影响,留级生中多动症患儿占了相当的比例。目前对多动症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所选用的药物大多是一些精神兴奋剂,如哌醋甲酷(Ritalin)、右旋苯丙胺(Dexedrine);苯异妥因(Pemoline)等,这类药物的副作用不很严重,服用后可使患儿注意涣散状况有所改进,攻击性行为减少。但仅靠药物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病症原本就存在着生理及心理的多重病因,所以在使用药物疗法时还需要结合一系列的心理治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55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小儿拉果酱
下一篇: 治近视别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