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深的幼教专家黄琬玲认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母亲应及时把握时机启蒙、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逐渐拥有独自生活的能力。
如果不让孩子分担家事,所有的事都由父母代为打理,长此以往,就会使其养成好逸恶劳、无法承受压力的个性。
由此可见,现代父母应多了解这方面的教育知识,不要过度地保护孩子,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独立、自立的能力。简单地来说,生活自理能力就是宝宝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即宝宝从仰赖成人的帮助,到学习认知照顾自己的食、衣、住、行等历程。对孩子来说,培养孩子独立人格应注意如下几点:
培养孩子“自己做事”孩子在3岁时,就应该让他们逐渐养成“自己做事”的生活习惯,例如让他自己吃饭、穿衣服、整理玩具等。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今后依赖地父母的习惯。
培养思考的能力在孩子养成自己做事的生活习惯后,接下来就应该培养孩子“观察学习”及“思考”的能力,这样可以打下孩子内在人格独立的良好基础。
如告诉他们“筷子除了可以夹东西,还可以当叉子用”等问题,以此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是非判断力在给孩子故事的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孩子思考其对错,培养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
1、不要过度认同你的孩子,共情就是理解别人的感受,过度认同就是把别人的感受当成自己的。我们都能感受到亲人的痛苦,就像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幸福一样。然而,如果我们为孩子做得太多,我们就会剥夺他们有自己的经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解决自己问题的自由。好像他们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的,不是他们自己的。一位母亲因为女儿的情感问题而惊慌失措,仿佛失去了爱情。这是一个过渡认知的例子。这种界限的缺失会让孩子很难成为独立的成年人。为了避免对孩子过于认同,问问自己:你是否太在意孩子快乐或悲伤的原因?
2、不要放在心上,有时候你的孩子似乎会排斥和讨厌你。其实未必如此。他可能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和其他孩子一样,他可能只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然,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出不尊重或其他不良习惯,你也不应该视而不见。记住,孩子总是找你麻烦,因为他觉得你安全,因为你会一直爱他。过于认真会导致愤怒、抑郁、悲伤和内疚。是这些感情打乱了你的平衡,而不是你的孩子。他们也会让你做出错误的决定。在争论最激烈的时候,记住这不是关于你自己,而是关于你的孩子。如果他伤害了你的感情,给他一点时间,然后接近他,这样更有可能高效沟通。
3、不要预测你孩子的未来,把孩子现在的行为投射到未来,往好里说是徒劳地,往坏里说是有害的。孩子们每天都在经历变化。不要担心你的孩子永远不会学会打扫房间、刷牙或按时上学。这个想法和现实关系不大,但和你的焦虑有很大关系。担心孩子的未来会让你无法好好对待孩子的现在。孩子也希望父母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因为他们可能比你更担心自己的未来。不要说“怎么才能做好?”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用“我知道你会成功的!”
4、保持冷静,控制情绪,请记住,在青春期,自控和自我调节是发展能力。我们经常认为青少年正在接近成年:他们就像蛋糕,但他们需要多一点时间烘烤。但是青少年接近成年期的情况比较常见,但情绪调节能力还是像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如果你牢记这一点,当你的孩子对你大喊大叫,拒绝做家务时,你会更容易保持冷静。请他帮忙做家务是个好主意,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在解决矛盾时如何保持冷静。他现在不会听从你的指示,但将来会。
5、不要卷入权力斗争,权力斗争是青少年坚持独立,让自己感觉更成熟的一种方式。青少年总是赢得意志的战斗,因为他们拥有一切,没有什么可失去的。最好给儿子一个选择,避免权力斗争。当一个孩子和你争论是去参加家庭聚餐还是朋友聚会时,给他一个选择——这个星期他可以在家吃饭,下周末见朋友,或者今晚见朋友,下周末留在家里。给你的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但要确保他在做出选择后信守承诺。
6、父母双方在养育子女的问题上应该保持一致,许多父母说,他们必须要么太温柔,要么太严格,才能弥补配偶相反的极端。然而,对配偶的补偿造成的问题多于解决的问题。首先,把你放在孩子和他其他父母的关系中间,这是违反边界的。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与你们双方谈判。也会影响你做出正确育儿决策的能力。孩子需要的是一致、坚定、通情达理的父母。如果你的配偶做不到,至少你可以。父母双方都需要达成共识,做好父母,才能弥补对方的不足。
7、学会倾听,倾听是一个人能为他人做的最有力的事情之一。它表达了支持和无条件地爱。很多时候,孩子只是想被倾听,而不是被父母打断或者提醒去上课或者解决问题。通过倾听,你可以更多地了解你的孩子,这样你就可以给出更好的建议。倾听不仅仅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而是要理解他们的观点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你可以问“怎么样”或者“什么”之类的问题,但是不要问“为什么”,因为这样会让他产生警觉。你是怎么在化学考试中得D的?还有“你为什么得d?”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你能做些什么来提高成绩?”这个答案比“每天放学都要找老师,每晚要学习半小时”好多了。
8、不要做你的孩子能为自己做的事,一位父亲得知他上大学的儿子学习有问题。他和妻子在电话里尽可能支持儿子,开车去看他,鼓励他向学校寻求帮助。然而,尽管困难重重,他们还是让孩子们自己做决定。即使他们的儿子面临这样的困难,他们也找到了让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父亲说:“我们非常自豪地看到,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孩子们仍然能够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
9、接受这个挑战:写下你在一周内为孩子做的一切。你可能需要很多页。周末查一下单子。把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都划掉,不做了。圈出他能做什么,让他自己去做。剩下的继续做。我保证下周你的负担会轻很多。
10、不要让取笑你的孩子成为一种习惯,偶尔的批评可以帮助孩子改正问题,但不应该是你们关系的主要内容。青少年很敏感,即使表现得好像没什么事。虽然青少年可能喜欢戏弄父母,但你也不必往心里去。这是他们建立独立身份的一种方式。也让你有机会向他展示如何以幽默的方式回应外界的嘲讽,帮助孩子掌握这种方式来应对被戏弄的局面。
11、不要侵犯你孩子的隐私,很多孩子已经对这种侵犯行为不满了,而且这不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因为有政策在地上,有对策在地上,孩子肯定会找到更聪明的办法。有些青少年骗父母说去朋友家,把手机留在朋友家,然后去参加另一个聚会。最终,窥探破坏了信任,让大多数问题变得更糟。况且没有孩子会因为父母搜房间而偷偷戒烟,只会变得更狡猾。当然,有时候你真的需要介入,看看孩子在做什么。如果你觉得他可能会伤害你自己,那就不要犹豫,尽可能多地介入。如果没有很好的理由,不要为了平息自己的焦虑而侵犯孩子的隐私。
12、不要苛责自己:我们都犯过育儿的错误,以后还会犯更多的错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记住:为人父母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关系。良好关系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是能够容忍对方的错误,从中吸取教训,必要时道歉,然后继续前进。
13、如果你对你和孩子的关系投入足够的信任,孩子就会知道你在他身边,永远给予他支持和爱,但同时他也会有自己独立犯错和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1、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尊重孩子的选择。要求孩子听话,孩子的独立性和个性得不到发展,这是家长经常忽略的方面。要从小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一件事情可以给孩子几个选项,孩子选择了就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要对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负责。
2、用平等的姿态对待孩子。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和孩子说话,不训斥孩子,不当众批评孩子,不用侮辱的字眼,不要强迫孩子,认真听孩子的童言稚语,尊重孩子的人格,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事实证明,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充分得到尊重的孩子,举止大方,对人友善,独立性强。
3、大人要达成一致,持之以恒。对孩子的教育需要所有家庭成员的配合,妈妈让孩子独立吃饭,奶奶心疼孙子每次都喂,这样就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还会使孩子形成依赖。需要家里大人达成一致,共同要求,让孩子在反复的强化下提高独立能力。
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心理学25年的专家,73个孩子的母亲,包括《别给我脸色看!》在内的数部教育学专著的作者,我发现以下几个方法确实对开启孩子的自我意识和主动精神意义非浅。事实上,孩子们并不需要我们越俎代庖,将他们从挫折和失意中拯救出来,或者为他们的受挫准备理由,孩子们自己能解决属于他们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用下面五个方法去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教会孩子灵机一动
在回家的路上,孩子委屈地向你诉说他被别的孩子欺负的经历。为了让他高兴起来,你允许他晚上多看一会儿电视,或是做了很多他喜欢的好吃的来“讨好”他,顺便帮他想对付那个“坏孩子”的方式。
不如换个方式来帮助孩子,不要让他习惯于你为他代劳。下次遇到麻烦,你应该问他:“告诉我,怎么啦?”接下来,告诉他你相信他能度过难关,对他说:“我知道你会没事的。”然后鼓励他开动脑筋想办法:“想想看,上次隔壁的小宇遇到类似的问题,他是怎么做的?”
一旦他掌握了这个技巧,你还可以考考他,让他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答案。这个有趣的方法能调动起他的积极性,让他投入地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坐以待毙”。
教孩子有事相互商量
孩子们又争吵起来。两人因为看电视看不到一块儿打了起来。像往常一样,他们希望你来协调纠纷。
一个好办法是:教孩子有事相互商量,这样他们能自己避免太过火爆的情况出现。你可以说:“如果你不高兴,可以出去干点别的。大家都走开去,好好冷静冷静,这样就都能平静下来。”然后,你需要解释一下:“你们必须学会有事相互商量。如果你提议出去玩,他又愿意,那不是两个人都很高兴吗?”
接下来,教他们一些相互协商的方法,比如“石头、剪子、布”,抛硬币,或者这样:“下次两人闹别扭,谁先走到一边去,谁就算胜了。”规定时限也是减少争吵的好办法。可以告诉孩子们:“我规定:你们要是吵架,最多只能吵5分钟。如果5分钟后还在吵,那你们都别看,轮到我看。”
不要帮他,让他学会自我管理
“妈妈,你怎么也得帮我找个理由呀!”女儿在恳求你:“我没时间写周记。但是,如果我不交一篇上去,老师就不允许我去参加夏令营活动。”
Kelly是个34岁的母亲,女儿8岁。她告诉我,她常常掉进女儿给她设的陷阱,不得不替女儿打圆场。“现在,女儿已经习惯于出了事就等着我替她解围。”你是不是也和她一样,一而再再而三地“保释”孩子?如果是,试试下面我提供给Kelly的方法。
拒绝为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写一个字,或者打一个电话:“我们得立个规矩—别再找理由。你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正是因为孩子对自己的生活缺乏组织和管理,导致了这些问题,你不该再替他撑腰。因此,当他又犯了这个老毛病时,你可以反问他:“你想想该怎么办?”
随后,你可以教他设计自己的时间表。她会举著日历检视,并在相应的日子上标注何时该上交周记,或者可以用磁贴将一张便签条贴在冰箱的门上。他们甚至还能把自己的日程安排画成影象,以便记忆。
鼓励孩子自己拿主意
10岁的孩子已经同意了晚上去陪一个朋友,但突然又接到当天晚上去参加一个同学的生日宴会邀请,而那个朋友却没有收到邀请。“妈妈,我该怎么办?”她想让你给她拿主意呢!
不要为她决定。相反,你应该引导她去思考她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帮助她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你可以通过问问题来引导她,比如:“如果你去参加珍尼的生日会,你觉得可能会发生什么呢?”“你觉得,如果你告诉朋友你要去参加珍尼的生日会,又会发生什么呢?”对于一个大孩子,可以建议她:“列出每一个你作出的选择可能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孩子自己拿主意的次数越多,将来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就越强。
让孩子学会承受来自同伴的压力
12岁的儿子对你说,他“不得不”买价格不菲的运动鞋,因为“所有男同学都穿这样的鞋子”。事实上,有时候来自同伴的压力可能是积极的。但是,我们担心的是孩子们是否受到同伴不良行为的误导。而如果他们学会了对事物进行客观的逻辑分析,那我们就不用担心他们会因为担心同伴排斥自己而趋炎附势,最终受到误导了。
你可以先拖延一段时间,一个月之后,你可以问他:“你要的和别人一样的那种昂贵的运动鞋值得买吗?如果不买会怎么样?”孩子或许仍然“嘴硬”地说必须要买,但他可能已经开始思考“值不值得”的问题了。可以为他设立“服装津贴”。这可以帮助他自己决定自己的资金安排,从而使他学会更实际地去安排自己的服装支出。
Tips:跟“插手”说拜拜
如果你想培养出一个独立性很强的孩子,你就需要为他提供独立做事的条件,改掉自己什么都插手的毛病。以下句子敬请对照检查,逐一“闭口”:
保护:“如果你需要什么,就来找我,我在这儿等你。”
援助:“我会有办法的,宝贝。”
溺爱:“我会让那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邀请你参加他的生日会的,放心吧。”
代劳:“你累了,宝贝,去睡会儿吧,我给你做。”
说出你必须杜绝这些行为的原因。清楚地告诉自己,这些行为将无法开发出孩子的独立品格。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55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专家呼吁药品要多些儿童剂型
下一篇: 一侧咀嚼易得牙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