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儿童补VitD少患糖尿病

医案日记 2023-06-18 07:48:24

儿童补VitD少患糖尿病

最新一期美国《小儿疾病文献》杂志网络版上的研究报告指出,儿童补充维生素D能大幅降低长大后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

美国多个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在对此前已发表的5项相关研究报告进行分析后发现,在儿童期补充维生素D的人,长大后罹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要比未补充维生素D的人低30%。

报告说,研究还显示,人体中维生素D含量较高或正常时,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较低。

补充维生素D的孩子和不补充维生素D的孩子,长大后的差距比你想像的大

维生素D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一种维生素,由于维生素D可以在我们人体内能够自己合成,所以在90年代以前,我们很少听说过需要补充维生素D,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自身的保护越来越好,很少到外面去活动,就算出去了也是要涂上防晒霜,穿上防晒服,不给紫外线一点可乘之机,正是这些文明行为,让我们本来能自给自足的一种化合物,变成了“维生素”,而且是最容易缺乏、最要命的“维生素”。

维生素D的作用

维生素D在人体内可以给特定的细胞传递信号,使其做出某些特别的举动,比如通知肠道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吸收更多的钙和磷;也可以影响细胞内的某些基因表达,使其多生产出某些蛋白质(尤其是擅长与钙打交道的),少生产另一些。维生素D在这方面涉猎颇广:人体内超过30个器官的细胞,在细胞核上有维生素D受体;据估计,D能影响超过5%(也有说10%的)的人类基因的表达。

由于且有这两大能力,维生素D可以帮助骨骼生长,维持肌肉力量,调节血液中的钙、磷的浓度——在钙浓度较低时,它会让肾脏多回收一些钙(否则就会随尿液被排出身体了),也会让骨骼贡献一些出来。 还可以帮助细胞生长、分化,比如免疫系统里的巨噬细胞(增强免疫力)、皮肤里的上皮细胞(防治牛皮藓);还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甚至劝说其自杀(血液中极高的维生素D水准对癌症病人极其有益)。 也可以帮助调节血压,可以保护、增强胰腺里的β细胞,影响胰岛素合成,从而能帮助预防糖尿病…… 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貌似众所周知:在孩子身上(母乳中的D也不够),就是佝偻病:骨骼得不到足够的钙,从而生长缓慢甚至变形(比如罗圈腿),还有癫痫(是的,D跟大脑也有瓜葛);在成人身上,就是软骨病、骨质疏松和肌肉退化。 维生素D的补充 于是所谓的世界卫生组织来发话了:为了防止这些问题,一个小于70岁的成年人,每天需要补充600IU的维生素D;如果大于70岁,则需要800IU。 这大概相当于什么量呢?一个蛋黄顶多含20IU的维生素D,也就是每天要30~40个蛋黄。虽然肝脏和各种脂肪含量高的鱼(鳗鱼、三文鱼、青花鱼)也含有一些维生素D3,但除非天天只吃它们,否则也很难达到这个水准;而其他食物中的维生素D含量更是可以忽略不计;香菇中也有一点维生素D2?忘了它吧…… 如果实在无法让皮肤直面阳光,那么也不用指望能从食物获得多少补偿——除非你可以像北方的渔猎民族那样吃到大量的海鱼(据称,某些民族每天能从鱼里摄入2500IU的维生素D……),否则——只能使用补剂。

更何况,600IU的摄入量其实非常低…… 这个设定,本来是以让人血液中的骨化二醇水准达到20ng/ml为目标的,但事实是,至少有一半的人在每天600IU的情况下,无法达到这个水准(维生素D的摄入量和血液水准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有些人甚至需要每天超过5000IU才能达到20ng/ml的水准)。 更何况,20ng/ml的血液水准其实非常低…… 这个水准甚至都不能让人完全避免软骨病。 更何况,避免软骨病的目标设定其实非常低…… 我们已经看到,维生素D在全身各个领域有着各种功能,维持骨骼健康只是其中一种(也许是最容易被注意到的一种)。佝偻病、软骨病其实已经是长期、极度缺乏的后期表现了——不要到那时才意识到:我们真是缺乏维生素D了;更不要把高血压、免疫力低、更高的患病率(糖尿病、癌症等等)之类的问题,想当然为“基因不好”“个体差异”“到年龄了,身体该出问题了”之类的“没办法的事情”;不要认为自己的骨骼还没有问题,就是不缺维生素D——也许有很多很多,是或不是问题的问题,都是维生素D缺乏的问题…… 维生素D到底能影响多少基因的表达?不知道,反正,人类不断地在发现更多……比如,有试验发现,仅仅在白细胞内,维生素D就能影响至少291个基因的表达;其中有33个新基因的表达,是在被试者的血液水准上升到40ng/ml后才被改变了。如果血液水准再上升一些呢?维生素D会不会发挥出更多的、我们还不知道是什么的功能? 我们也许永远都弄不明白,维生素D还能在我们体内做什么。但可以确定,40ng/ml是一个我们目前能设定的底限。 还有报导说,在阳光完全充足的环境中,人体血液中的骨化二醇水准可以达到50~65ng/ml——也许这才是我们的理想标准?

也许还可以更高…… 10倍于推荐量……还不够? 好吧,还是保守点,就50ng/ml的水准吧。那么怎么达到呢?在很多补充维生素D3的案例中,这大概对应着至少每天5000IU的摄入量,很多人也许需要每天10000IU(甚至更多)的量才行。 居然是RDA的十几倍……真的没有问题吗?不是说过量的维生素D摄入会中毒吗?比如导致血中的钙、磷水准过高,进而软组织钙化、肾结石、血管硬化之类的? 但是即使在维生素D的血液水准达到90ng/ml时,血液中的钙水准也还不会上升(当血液中的钙水准达到标准后,肾脏内骨化三醇的合成会减少)。而仅凭借每天10000IU的摄入,根本无望达到这个水准(维生素D的摄入量越多,血液中骨化二醇水准的提升率就越低)。

何况,在超过200ng/ml时,才开始有中毒的可能——也只是“才开始”而已。 历史上的维生素D中毒的案例,主要有两种情况:一,上世纪中期,英国人认识到维生素D的重要性之后,给大量种类的食物都添加了大量维生素D;二,有人吃的补剂,实际的维生素D含量是标称的上百倍…… 否则,很难中毒,很难很难。 如前所说,在阳光下时,我们的皮肤也不会无限合成维生素D——现有的维生素D越多,就会合成越来越多的无用的光固醇和速固醇。据估计,皮肤较白的人,全身暴露在阳光(非高纬度地区、夏天、晴朗、正午)下,在15~30分钟内,就能产生10000~20000IU的维生素D——这种情况对人是自然的,这种程度的量对人当然也是自然的——也许这才是我们的身体“自给自足”的标准? 我们可以保守点,不用走到20000IU的程度……但每天5000~10000IU的补充量,是绝对安全且有益的(也许还有些保守)。这也是我们对自身的健康,能提供的最简易(也最便宜)却最有力的支持。 不用“也许”——你一定缺乏维生素D。 不用怀疑——你本可以比现在健康得多。

吃补剂时注意:尽量在高脂肪的一餐后摄入,以把吸收率最大化。(还好:维生素D比较稳定,在储藏、加热和处理的过程中很少会有损失。) 晒太阳时注意:尽量选在晴朗的正午,露出至少40%的皮肤,不要使用防晒措施,不要隔着玻璃——玻璃,还有空气里的水汽、污染物,不能有效阻隔UVA,却能有效阻隔我们合成维生素D最需要的UVB——而同样是紫外线,前者恰恰最容易导致皮肤癌,后者恰恰能增强我们的癌抗属性……

让孩子吃维生素补充剂,有哪些影响吗?

引言:给孩子吃维生素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一定影响的,不过一定要注意的是需要进食足量的维生素食物,千万不能过量,否则也可能会对于孩子的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而且过量维生素和矿物质也会导致中毒的症状。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可以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食物,包括牛奶,比如多运动晒太阳,这些是可以满足日常维生素D所需,这个时候就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补充剂,还有一些孩子可能会缺铁,缺铁会导致贫血,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会有一定影响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给孩子补充一定的铁元素,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到维生素补充剂。

维生素A

有些宝宝在母体内可能没有摄入足够量的营养元素,在出生之后就会出现身体上的不适维生素缺乏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那早期身体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但是很多人都不会注意,最后慢慢的就会让身体出现一些相应的病症。很多人目前缺少维生素a直接会导致夜盲症,眼干燥症等症状,这也是因为维生素a是不仅决定着一个人的皮肤好坏,还和防癌是有着很紧密的联系的。所以日常可以通过饮食当中,比如动物肝脏,鸡蛋当中直接获取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D目前不仅和人体的骨骼是有关系的,包括身体各项细胞功能的调节和维生素D都是有关系的,而且全身包括大脑细胞都会受到维生素D的影响,维生素D缺乏就会表现出抑郁,精神紧张,骨质疏松等各种问题。而且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疾病,也和维生素D缺乏是有关系的,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多补充维生素D。

最后对于某些有基础疾病或者发育迟缓的孩子,可以在医生的指导建议下服用营养补充剂,不过大部分营养均衡的孩子是不需要额外补充营养补充剂的。在给孩子补充营养补充剂时也要注意质量的问题,否则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维生素D缺乏增加各种患病风险,定期检测维生素D刻不容缓

维生素D是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调节钙、磷代谢,参与机体的生长发育等诸多功能。然而,维生素D缺乏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据统计,全球有30%-50%的人群存在维生素D不足的现象1。根据全国维生素 D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国内86%的人群存在维生素D水平缺乏(低于20 ng/ml)或不足(低于30 ng/ml),仅有14%的人群维生素D水平属于正常2。

日前,在“定期检测 科学补D”维生素D检测应用媒体会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单忠艳教授表示:“健康管理是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医学界对健康管理理念的关注度日益提升。维生素D缺乏是当下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公众对于维生素D缺乏所带来的疾病风险认识普遍不足。因此,加强公众对补充维生素D的重视、呼吁公众定期进行维生素D检测并及早进行干预刻不容缓,这对于提升个体健康管理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单忠艳教授

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 带来潜在健康隐患

人体内约90%的维生素D来自皮肤暴露于紫外线B射线的内源性生成,天然食物来源非常有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李玉姝教授指出:“阳光照射不足是维生素D缺乏最重要的原因。防晒产品的广泛使用、空气污染致使紫外线穿透能力降低等因素是导致我国维生素D缺乏现象普遍存的主要原因,SPF30的防晒用品即可减少人体皮肤中95%的维生素D生成3。”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李玉姝教授

从地域分布来看,较少接受阳光照射的城镇居民维生素D缺乏的比例高达51.1%,明显高于乡村居民的36.3%4。从人群分布来看,约93.6%的中老年人维生素D水平低于30ng/ml5,这将增加跌倒、骨折、继发性甲旁亢发病率的风险;90.5%以上的孕妇维生素D水平低于30ng/ml6,导致孕产期糖尿病7及子痫前期发病率8的患病风险上升;50%以上的新生儿存在维生素D缺乏9,将影响其骨骼系统发育10、糖代谢功能11、免疫系统12、器官发育13等。

近年来,公众对于维生素D缺乏与佝偻病、软骨病和骨质疏松之间的密切联系已有所认知。然而,越来越多医学证据表明,维生素D缺乏也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常见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随着年龄增长,维生素D缺乏人群比充足人群的血压上升幅度高20%14,15;维生素D水平低的人群5年内发生首次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提高,且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2倍16,17;而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可降低II型糖尿病患病风险;有效降低结肠肿瘤18、乳腺肿瘤19、卵巢肿瘤的罹患风险20;降低自身免疫疾病患病风险,包括多发性硬化病、I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等。

由于维生素D水平缺乏和不足一般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当人体出现维生素D缺乏症状时已经达不到疾病预防的目的。对此,李玉姝教授强调:“定期检测维生素D水平能够尽早发现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帮助医生和患者制定合理、个体化的维生素D补充方案,对诸多疾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升个体健康管理水平的关键。欧美等国家都已把维生素D检测纳入常规体检,而国内尚未对维生素D检测引起足够重视,亟需进一步推进维生素D检测的应用。”

准确检测维生素D水平 为合理补充提供可靠依据

人体维生素D以 25(OH)D形式“储存”,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所以,25 (OH)D检测被认为是理想的用于评估维生素D状态的标志物。美国内分泌学会维生素D实践指南定义维生素D缺乏为25(OH)D浓度低于20ng/ml,并指出浓度高于30ng/mL临床获益更大,无论妇女、儿童、老人都推荐补充到30ng/ml,才能发挥降低肿瘤、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感染等疾病的风险。然而在我国,35至45岁表观健康人群维生素D的中位数仅在20ng/ml左右2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康辉教授表示:“若存在明显维生素D缺乏,可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改善并维持维生素D水平达到正常范围。但是,由于人体对维生素D补充剂吸收的个体差异性很大,盲目补充可能存在潜在风险,为避免补充不足或补充过量造成维生素D中毒,服用前后进行检测以确保达到最优水平很有必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康辉教授

对于能从维生素D检测受益的高风险人群,应于基线及3个月间隔期进行维生素D检测。该高风险人群分为三类:一是有骨量丢失或高风险的患者,包括骨质疏松、骨软化或佝偻病、骨折、近期伴跌倒的老年人、高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症;二是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者,包括长期卧床、日光照射减少或深色皮肤人群;三是维生素D代谢不正常患者,包括肥胖患者(BMI>30kg/m2)、怀孕和哺乳期、激素治疗、吸收不良综合症、肝功能衰竭、肉芽肿、慢性肾病患者和肾移植患者。

参考文献

1./15/0423/06/ANS89QIS00364O2F.html

2.The 7thChinese-international Bone and Mineral Conference

3.Holick.M et al. J ClinEndocrinol Metab, July 2011, 96(7):0000–0000

4.The 7thChinese-international Bone and Mineral Conference

5.Xu Lin et al. DiabetesCare 32:1278–1283, 2009

6.Tao M, J Maternal FetalNeonatal Med., 2012 Mar;25(3):237-9

7.[Wang Ou, et al. Associationbetween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and the Risk for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in Pregnant Chinese Women. Biomed Environ Sci, 2012; 25(4):399-406

8.Achkar M. Vitamin D statusin early pregnancy and risk of preeclampsia. Am J Obstet Gynecol. 2015 Apr; 212(4):511.e1-7

9.Kim et al. J Korean MedSci 2010; 25: 83-9

10.屈舒君, 等.孕期补充钙及维生素D对产妇及其新生儿腰椎骨密度的影响.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6;12(6):736-7

11.?Ingvild M. S?rensen etal. Maternal Serum Levels of 25-Hydroxy-Vitamin D During Pregnancy and Risk ofType 1 Diabetes in the Offspring. Diabetes 2012;61:175–178

12.?M. K. Rochat, et al.Maternal vitamin D intake during pregnancy increases gene expression of ILT3and ILT4 in cord blood. Clinical & Experimental Allergy. 2010;40:786–794.

13.PrueH. Hart. Vitamin D in Fetal Development: Findings From a Birth Cohort Study.Pediatrics.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15, 2014

14. Suzanne E Judd, etal. Am J Clin Nutr 2008;87:136–41

15. Kaulgud et al. IJBR(2013) 04 (05)

16. Thomas J. et al.Circulation 2008;117:503-511

17. Harald Dobnig, etal. Arch Intern Med. 2008;168(12):1340-1349

18.Wactawski-WendeJ, et al. Calcium plus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the risk of colorectalcancer. New Engl J Med 2006; 354:684-96.

19.LoweLC, et al. Plasma 25-hydroxy vitamin D concentrations, vitamin D receptorgenotype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n a UK Caucasian population. Eur J Cancer.2005;41:1164-9.

20.Tworogeret al.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7;16:783-8.

21.章振林等: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2013

22.Kennel KA et al. Mayo ClinProc 2010;85(8),752-757

23.Souberbielle JC et al.Autoimmun Rev 2010;9(11),709-715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52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