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避孕缘何避出高血压

医案日记 2023-06-18 02:07:59

避孕缘何避出高血压

小张是位32岁的白领,前些天她发现自己的踝部有点肿,到医院一检查,结果发现患上了高血压。令她不解的是,她年纪轻轻,况且去年体检时,血压还比正常值稍微偏低一些,今年为何会变成高血压了呢?在医生的详细询问之下,她说,她结婚六年,夫妻恩爱,以前,夫妻俩行房时多采用避孕套避孕,而今年改成她服用避孕药。医生认为,她血压升高正是因为服用避孕药而引起的。她不明白,服避孕药怎么会引起高血压呢?

口服避孕药的成分一般为雌激素和孕激素,其中孕激素与高血压的形成关系密切。口服避孕药引起高血压的机制是多方面的:机体内增多的血压紧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分泌异常(该系统在血压调节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肾动脉改变等都与高血压形成有一定关系。而口服避孕药所致高血压的发病率,一般在5%左右。

口服避孕药所致高血压的特点是:高血压出现较早,多在育龄期;通常在服药后1~2周即产生高血压,多为服药数月或一年后发现,少数在服药2~3年后发病;在发生高血压前,一般均无明显症状。但口服避孕药者,一般都有体液潴留的倾向,主要是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分泌异常和雌激素直接作用于肾小管,促进水钠的重吸收,而导致水钠潴留。避孕药所致高血压的程度个体差异很大,临床表现各异,多数为轻中度,极少数发展为进行性或恶性,停药后多数可恢复正常。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与个体素质、血压高低及服药时间长短有关。

还有一点需强调的是,一般认为,肥胖及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史、肾病史、高血压家族史及心脏病家族史的妇女均属高危人群,这些妇女服用口服避孕药时易发生高血压,应考虑改用其他避孕措施。必须使用口服避孕药时,应注意定期体检。

药店药师在接待前来购买避孕药的顾客时,一定要详细询问其有无高血压病史,并向其提醒服用避孕药可能会引起高血压,以保证顾客的用药安全。

口服避孕药为什么可以避孕?避孕药的避孕原理是什么?

避孕药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避孕方法,女人口服避孕药的避孕成功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口服避孕药可以避孕,那么,避孕药的避孕原理是什么?在惊叹之余也是有很多好奇心的,下面就跟着小编来看看。
1、口服避孕药原理
口服避孕药主要通过模拟人体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来抑制垂体启动“排卵程序”,达到避孕的目的。
排卵是在下丘脑、垂体、卵巢的诸多因素调控下发动的。在月经周期中,卵子通常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第14天从卵巢中排出。在上次月经来潮到排卵的这段时间,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逐渐增多,当雌激素达到高峰时,垂体产生“排卵”指令,卵巢便将卵子排出。
当卵子排出后,卵巢不仅分泌雌激素,另外还分泌孕激素,为女性怀孕做准备。如果此时受孕成功,就相当于对垂体发出了“不要再让卵巢排卵”的指令,避免在孕期再排卵。
口服避孕药的原理正是模拟机体妊娠的状态,让体内始终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大脑便以为机体处于怀孕状态,垂体和卵巢便开始放假休息,这期间便不再排卵,也不可能受孕了。
对口服避孕药的误解
很多人对激素是谈之色变,但此“激素”非彼“激素”。的确,糖皮质激素大量使用以治疗肾炎或其它风湿免疫病时会引起肥胖、胃溃疡、骨质疏松等副作用,但并非所有激素都如此。口服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虽然是人工合成的,但是作用与人体自身分泌的激素一致,且模拟的是人体的自然状态,最重要的是:现代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含量为20-35微克,这种剂量已被公认为是较安全的剂量,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也证明其危害作用极小。因此不会有上述副作用,大可不必为之担忧。
有人认为含激素的避孕药有致癌作用,事实上,目前已经明确复方口服避孕药能降低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患病风险,对女性子宫和卵巢有保护作用。而对于乳腺癌,有研究认为复方口服避孕药可能轻微增加其发病率(相对风险1.24)。但这个相对风险的增高其实非常小,就连倒夜班都会增加乳腺癌风险1.4-1.5倍。话虽如此,不管服药与否,定期的乳腺检查还是必要的。
此外,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复方口服避孕药没有致畸作用,且代谢迅速,停药次月就可以怀孕,并不会影响子代生长与发育。
复方口服避孕药需每天服用方能产生避孕效果,漏服避孕药容易失去保护作用,因此这种避孕方式对记性不好的人可是一大挑战。
2、口服避孕药优点
口服避孕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雌激素减量的同时,人们也不断改进避孕药中孕激素的效能。早期由于合成孕激素具有少量雄激素活性,因此服用者可出现糖、脂代谢异常、体重增加及痤疮等不良反应。上世纪80年代推出的第三代孕激素,降低了雄激素活性,而孕激素活性不变或更强,不良反应也更低。
以第三代孕激素作基础的复方口服避孕药有妈富隆、美欣乐、敏定偶等。近年推出的新型避孕药如达英-35、优思明等,其中含有的新型孕激素甚至有抗雄激素活性,因而还可以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雄激素性脱发、痤疮等疾病。
此外,避孕药直接作用于排卵环节,对性行为本身没有任何干扰,因而不影响男女双方的快感体验。由于没有了排卵,也杜绝了异位妊娠(即“宫外孕”)的发生,因而对有异位妊娠史的女性更为适用。
3、应慎用避孕药的人
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对机体其它系统也会产生一定作用,服用避孕药初期一些女性可出现短期不适,如类早孕反应,表现为头晕、恶心、食欲减退等。另外,有的女性还可能出现女性私处不规则出血等,这种现象多出现在漏服避孕药后。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以上反应多会逐渐消失。如果随着服药产生的身体不适持续存在,应当尽早就医,更换药物或者其它避孕方式。
长期服药避孕药对人体会有什么不良影响呢?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疾病、血栓、恶性肿瘤等方面。在心脑血管事件方面,研究发现,吸烟与服用避孕药对心肌梗死风险有正相关协同作用。也就是说,不吸烟的人,避孕药是安全的,而对于吸烟者,避孕药会放大吸烟的心脑血管损害作用。避孕药还有轻微的升血压作用,高血压患者应避免使用。
血栓事件方面,尽管发生率很低,目前认为避孕药总体上增加了静脉血栓事件的风险(每10000名妇女每年约增加1.8例)。相较于老一代避孕药,新型避孕药的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近来发现,优思明等含有屈螺酮的新型避孕药引起静脉血栓事件的风险比含有左炔诺孕酮的前一代避孕药反而略高,提醒服用这类避孕药的妇女要警惕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如服药期间出现头痛、胸痛、腹痛、腿部疼痛或肿胀以及眼部不适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恶性肿瘤方面,避孕药除了前面提到的轻微增加乳腺癌发病率外,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可轻度增加肝癌发生率,故在我国,乙肝患者不推荐服用口服避孕药。
不过,对于非固定性伴侣的人群,口服避孕药不能针对性传播疾病产生保护,安全套则是更为适宜的避孕方式。
4、避孕药的副作用
1、月经量改变。部分女性出现月经过少甚至闭经的现象。这种情况对人体伤害并不大,常为暂时性的影响。若出现连续3个月闭经的情况,应该暂停服用,改用其他方式避孕,等月经自然恢复后再服用。
2、白带增多、变稀。部分女性在服用常规避孕药后可出现白带变多,变稀、变薄的情况,这种情况较常发生在长效避孕药服用之后,一般可不做治疗,如果白带持续增多,可每晚在女性私处房子1片中药止带片。
3、女性私处出血。此种情况常由漏服避孕药引起,一般按时继续服药后流血可停止,经期也会恢复正常。此外,这种情况下也可请专业医师调整药物,也可改服其他避孕药。
4、生理受影响。部分女性出现胃口不佳、头晕、无力、恶心、呕吐等生理异常。主要发生在药物服用之前。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喝点浓茶、嚼点糖姜来缓解,但要注意坚持按规定服药,等人体对药物适应后,异常症状可消失。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的话,可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服用维生素B6、维生素C、抗反应片。

导致高血压的原因是什么?

1)饮食:摄入过多的食盐,钾和钙摄入量过低,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足,都是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
(2)年龄:年龄与高血压的关系也很大,年龄越大,高血压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就越高。
(3)饮酒:酒能引起和加重高血压,损害心脑血管。
(4)吸烟:长期吸烟能引起小动脉持续收缩,形成小动脉硬化,引起血压升高。
(5)精神刺激: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大,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患高血压的也较多。
3、其他因素
引起原发性高血压的其他原因有体重和口服避孕药等,具体如下:
(1)体重:超重或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指数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增加。
(2)避孕药:服避孕药妇女血压升高发生率及程度与服用时间长短有关,口服避孕药引起的高血压一般为轻度,并且可逆转。
(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50%有高血压,血压高度与病程相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48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