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注意青霉素可致多种过敏反应

医案日记 2023-06-17 07:46:45

青霉素对多种细菌感染疗效显着,且价廉易得,故虽问世几十年,在抗生素层出不穷的今天仍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欢迎。但是,青霉素的过敏反应也十分常见,轻者仅出现皮疹和瘙痒症状,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或抢救不力,可导致患者死亡。笔者根据基层临床工作所见,搜集整理了几个青霉素导致过敏反应的案例,供在基层临床一线工作的同道参考。

导致过敏性休克

25岁的新娘子小杨在蜜月期间出现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症状,自我诊断为“尿路感染”,到某药店购买氟哌酸和阿托品口服2天未见效,遂到村卫生站要求医生给予静脉点滴青霉素。医生为她做青霉素过敏试验,20分钟后敏试阴性,便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加青霉素粉针剂480万单位静脉点滴。当静滴约15分钟时,小杨突然出现胸闷、气促、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和濒死感等症状。医生诊断为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给予肾上腺素1毫克皮下注射、地塞米松20毫克静脉注射、苯海拉明20毫克肌肉注射以及其它对症支持治疗。20分钟后症状缓解,1小时后症状消失。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为青霉素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机体后,经多个步骤使机体处于过敏状态,当青霉素再次进入后发生的一种严重过敏反应(Ⅰ型速发型变态反应)。一般可在敏试时或注射时呈闪电式发生:有的发生在敏试或注射时几秒钟或几分钟内;有的发生在注射30分钟以后;有极少数发生在连续用药过程中。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喉头水肿和肺水肿所致的胸闷、气紧和频死感;血压下降所致的脸色苍白、心动过速和皮肤湿冷;脑缺血缺氧所致的头晕眼花、意识丧失和二便失禁;皮肤过敏所致的皮疹和瘙痒等。其中以呼吸困难和皮肤瘙痒最早出现。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止用药,并迅速给患者注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和抗组织胺类药等,有条件的可给予吸氧、输液等治疗。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并转送上级医院治疗。

导致血清病(药物热)

38岁的廖大哥不久前因从事农业生产劳累过度,出现发热、咽痛和咳嗽等症状。村卫生站医生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加青霉素粉针剂480万单位静脉点滴(敏试后)、以及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加清开灵注射液40毫升静脉点滴。连续治疗3天后热退,7天后咽痛、咳嗽症状消失而停药。但停药后廖大哥出现关节疼痛、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瘙痒和腹痛等症状,并再度出现发热,故由村医陪同到上级医院求诊。上级医生经询问病史和用药史后,诊断为青霉素所致的血清病(药物热),给予抗过敏、输液、利尿、退热以及其它对症支持治疗,7天后症状消失。

青霉素所致的血清病为青霉素作为抗原进入机体后,与机体内相应的抗体结合成免疫复合物,未能被及时清除,沉积于毛细血管壁等组织,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聚集,引起血管及其周围炎症的一种过敏反应(Ⅲ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一般多在使用青霉素7~12天内发生。临床表现有局部红肿、关节肿痛、淋巴结肿大、皮疹、发热和蛋白质尿等。一旦出现血清病型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青霉素,同时为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以抑制免疫应答,减轻炎症反应。使用左旋咪唑等免疫增强剂,以调节恢复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加快抗体生成。必要时可给予患者输液、利尿等治疗,以加快青霉素及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等。

导致溶血性贫血

黄大姐6岁的女儿小夏几天前因淋雨出现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黄大姐认为是“感冒”,给小夏口服小柴胡冲剂、阿莫西林干糖桨3天未见效,故带她到村卫生站就诊。医生诊断为支气管炎,敏试后给予静脉点滴青霉素、退热以及其它对症支持治疗。经上述治疗2天后,小夏上述症状明显好转,但出现面色苍白、浑身无力、心悸气促和精神委靡等症状。医生诊断为“贫血原因待查:青霉素引起?”急送某上级医院求诊。上级医生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后,确诊为溶血性贫血(使用青霉素引起)。经输血、使用糖皮质激素、补充能量以及其它对症支持治疗15天后症状缓解,1个月后恢复正常。

青霉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为青霉素作为抗体与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结合,在补体、巨噬细胞和K细胞的参与下,导致红细胞破坏的一种变态反应(Ⅱ细胞毒型变态反应)。临床表现为接触药物数小时后即出现面色苍白、软弱无力、头晕眼花和心悸气促等症状,严重者可因机体缺氧而导致原发疾病加重,如伴有心脏病者加重心脏负担而出现心力衰竭,伴有肺部感染者感染加重而出现呼吸衰竭,等等。一旦出现溶血性贫血,应立即停用青霉素,并给予输液以加快青霉素及其代谢产物排出,给予糖皮质激素以缓解免疫性病理反应,给予输血以纠正贫血以及吸氧、补充能量和其它对症支持治疗。

接触性皮炎

32岁的小吴是某村的乡村医生。由于条件有限,小吴需兼顾护士工作,常为患者注射青霉素。自从当乡医后,小吴双手第二、三、四指常常瘙痒不适,并渐渐出现大小不一、边缘清楚的红肿样皮疹,其间有小水疱。皮疹痊愈时脱屑,但不久于该处或它处重新出现,甚至连双脚趾也见发作,新旧交替,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令小吴烦恼不已。小吴对照皮肤科书籍,先后诊断为“手癣”、“异位性皮炎”和“汗疱症”等,经抗真菌、抗过敏以及其它对症治疗6个月未见好转,故怀疑为接触某些药物所致的“接触性皮炎”。之后小吴1个月不使用、不接触青霉素,皮疹渐渐消失后未见出现。2个月后再度使用、接触青霉素,皮疹再度出现。再次不使用、不接触青霉素后,上述皮疹未见出现。故最后诊断为青霉素所致的接触性皮炎。

青霉素所致的接触性皮炎是青霉素作为半抗原与皮肤接触,与角质蛋白结合成完全抗原而导致的一种过敏反应。其发生机理为没有抗体参与,是由于致敏的T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多次刺激所导致的免疫病理过程,故也称细胞介导型(Ⅳ迟发型变态反应)。临床表现为接触过敏原12~18小时后局部出现红肿或皮下水肿,48~72小时达高峰,形成水疱或湿疹样皮炎。病变一般仅限于接触部位(但偶可呈对称性反应,如本例),病因去除后一般在1周至1个月左右痊愈。一旦出现接触性皮炎,除应立即停止接触可疑物外,还应给予口服或肌肉注射糖皮质激素、抗组织胺类药、维生素类药以及外用抗过敏膏剂等,以减轻局部不适和缩短病程。

除此之外,青霉素所致的过敏反应还有很多,如剥脱性皮炎、支气管哮喘以及过敏性紫癜等。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列举。希望各位在乡村临床一线的同道在为患者使用青霉素时小心谨慎,严守操作规程,并备好急救药械(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多巴胺、阿拉明和50%葡萄糖等注射液,以及容量为40毫升以上的注射器等)。如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使用青霉素有特殊规定的则应服从规定,以确保用药安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37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