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指细菌与抗生素多次接触后,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抗生素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细菌产生耐药性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
1.产生两种灭活酶。一是水解酶,可水解青霉素、头孢菌素;二是合成酶,可催化某些基团结合到氨基甙类等抗生素上,使之失活。
2.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菌可通过各种途径使抗生素不易进入菌体,如某些杆菌的细胞外膜对青霉素等有天然屏障作用;还有些细菌可通过细胞壁水孔或细胞外膜通道的改变,使抗生素不易渗透至细菌体内,产生耐药。
3.细菌体内靶位结构改变,使抗生素不易与之结合。
15.细菌为什么能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答:自然界的微生物为了维持自身代谢、保护生存条件免受其它微生物侵袭,在其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次级代谢产物,这些化学物质具有调节本身代谢和杀灭其它微生物的作用,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抗生物质。自从微生物产生的这种抗生物质被人类发现并被研制成抗菌药物以来,人类开始介入了微生物之间的抗生斗争。细菌也就把人类制成的抗菌药物视作抗争的对象,只要接触过某种抗菌药物就择优去劣的进化原则保留并延续那些菌:包括能灭活抗菌药物的物质,如各种灭活酶,或改变本身的代谢规律使抗菌药物无法将其杀灭,改变抗生素作用的靶位,降低吸收,增加排出。这样就形成了细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使本来有效的抗菌药物在遇到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时疗效下降,甚至完全无效。
16.解决抗菌药物耐药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答:限制抗菌药物的滥用;研制新型抗菌药物和制备疫苗来对付细菌感染性疾病。其中限制抗菌药物的滥用是最为可行的。
17.如何减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答:(1)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适应证,病毒感染不应采用抗菌药物治疗。(2)对有适应证的病人,药物种类、用量及使用时间都要注意,能用窄谱的就不要用广谱抗菌药物,能用一种有效的就不必用多种,以避免耐药性和二重感染。(3)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工作。(4)向群众开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关知识的教育。
Resistanceto Drug 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一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目前认为后一种方式是产生耐药菌的主要原因。病原体对某种药物耐药后,对于结构近似或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也可显示耐药性,称之为交叉耐药(Cross Resistance),根据程度的不同,又有完全交叉耐药和部分交叉耐药之分。随着抗生素的应用日益广泛,细菌对一些常用的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于那些应用时间越长,使用范围越广泛的药物,细菌的耐药性往往越严重。为了保持抗生素的有效性,应重视其合理使用。
世纪医学上最大的进步,也许是有史以来医学上最大的进步,是抗生素和化学治疗药物的发现、发展和应用。自1901年艾立希(PaulEhrlish)用有机砷治疗梅毒以来,直到弗莱明(AleanderFleming)发现细菌不能在培养皿上青霉菌菌落的附近生长以后,逐渐开创了现代的抗生素时代。这一发现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最有效的抗生素大都来源于霉菌?抗生素是多种霉菌与细菌之间互相竞争、攻击对方的化学武器。它们是在亿万年的尝试和失败的选择过程中塑造出来利用了它对细菌的杀伤却对霉菌无害的特点。
许多霉菌和细菌产物对人是安全的,却能扫荡引起结核、肺炎和其它许多传染病的细菌,它们就是抗生素。人们认识、了解利用抗生素已有几十年了,这就是所谓抗生素时代。抗生素已经使经济发达国家进入了细菌所致疾病大大减少的黄金时代。公共卫生和抗生素的结合使传染病的死亡率下降极快,以致1969年美国卫生总监觉得可以宣告现在已是“可以把关于传染病的书收起来的时候了”。
像其它的“黄金时代”一样,它的寿命多半不长。危险的细菌,最突出的是引起结核和淋病的细菌,现在是比20年前要难控制得多了。病原微生物已经演化出抵抗抗生素的本领,正如它们过去在进化史中演化出抵抗我们的和霉菌的常规武器一样。密?柯亨最近在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指出:“这些事件,使我们不得不考虑我们已接近抗生素后时代。”
确实可能如此。以葡萄球菌为例,它是最常见的感染的病原菌。在1941年,所有这种细菌都可以被青霉素杀死。到1944年,已经有了能产生分解青霉素的酶的菌株出现。到今天,95%的葡萄球菌菌株都对青霉素有一定程度的抗药性。50年代中发明了一种人工半合成的青霉素甲氧青霉素(methickkin),能杀死这些抗药菌株。然而,细菌又同样演变成抗甲氧青霉素的抗药性菌株,需要开发更新的药。8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的环丙沙星曾经使人们抱有很大希望,但是现在纽约有80%的葡萄球菌对它已有抗药性。在俄勒冈退伍军人医院,一年内抗药菌株就从5%上升到80%以上。
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淋病病例是比较容易用青霉素控制的,即令是抗药菌株,用氨苄青霉素也还是有效的。现在已有75%的淋球菌株产酶灭活氨苄青霉素。这些变化有些是标准的染色体突变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细菌还有另外一种魔法:它们自己被一些细小的DNA环所感染,这种DNA环的名称是质粒(plasnid),其中偶尔会留下一部分成为细菌基因组的新成分。1976年,发现淋球菌从大肠杆菌的质粒获得了破坏青霉素的酶的基因密码。大肠杆菌是一种生活在人肠道的正常细菌,所以现在泰国和菲律宾90%的淋球菌已变成抗药菌株。类似的情形还有1983年荷比印地安保留地发生的那次严重流行性腹泻病原菌即富莱氏痢疾杆菌,被追溯到是来自一位长期用抗生素控制她的大肠杆菌尿路感染的妇女。该富氏痢疾杆菌也是从大肠杆菌的质粒获得抗药基因的。
我们面临的抗药性(抗-抗生素)风暴的病原菌的清单既长又骇人听闻。质粒介导的避免与红霉素结合的能力已使法国约有20%的肺炎球菌抗红霉素。现在袭击南美洲的某些霍乱弧菌已对过去有效的五种药呈现抗药性。Amoxiillin(阿莫西林)已对30%—50%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不再有效。看来,我们与“红色皇后”的赛跑,很不容易保持现有的名次。
最危险的事情也许是纽约城三分之一以上的结核病人是由一种抗生素的抗药性结核菌所致,而3%的新病例和7%的复治病例则抗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因多抗药性结核菌致病的病人只有50%的生存希望。这种情况与发明抗生素以前同样严重。结核病在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一个最常见的传染病致死原因,它造成的死亡率占可以避免的成人死亡的25%和全部死亡率的6.7%。结核病的发病率在1985年以前的美国呈稳定下降趋势,然而1985年以后却回升了18%。病例中约有一半是因为艾滋病引起免疫缺陷而感染的,另一半则因接触机会增多和抗药性菌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36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胃复安不可长期使用
下一篇: 滥用抗生素百害无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