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药攻克世界难题
——访我国急救医学奠基人王今达教授
2004年03月15日
2004年1月21日,复方中药血必净注射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获得国家二级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
血必净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对脓毒症及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防治将翻开新的一页。
日前,在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子青陪同下,记者走访了为研制血必净付出毕生心血的王今达教授。
我国急救医学第一人
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记者见到了这位闻名中外的医坛宿将。春日的阳光使他显得精神矍铄,有力的握手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位已至耄耋之年的老人。王今达教授194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从师同仁医院著名医学专家刘士豪教授。他曾亲眼目睹当时伤寒流行、哀鸿遍野的人间惨状,痛感西医无能为力(尽管当时青霉素已问世,但一两黄金一支药,大多患者只能望而却步),但京城四大名医的诊治疗效却令他耳目一新,认识到中医药能解决西医药不能解决的问题。从此,他把目光投向了急救医学,走上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从20世纪70年代起,王今达教授开始进行脓毒症及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研究。1974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急救医学研究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性三衰(心、肺、肾)抢救研究室,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ICU病房。1982年,他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医学院研修危重病急救医学,一年后归国,奠定了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的基础。王今达教授现任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救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天津医科大学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救医学学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危重病急救医学联合会委员。
30年潜心钻研结硕果
王今达教授告诉记者,脓毒症及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在世界范围内仍是一个尚未攻克的医学难题。根据流行病学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800万脓毒症病人,每天死于脓毒症的患者有1400人;美国每年有75万患者死于脓毒症;欧盟每年有13.5万病人死于脓毒症;我国每年脓毒症患者超过300万人,死亡人数高达50万人以上。该病不断上升的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到上世纪80年代已成为国际医学的研究热点。
从20世纪70年代起,王今达教授即投身脓毒症及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研究。他首先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内毒素血症是该病的始动病因,并首次提出治疗重症感染性疾病“菌毒并治”理论。他潜心研究中医药治疗方法,确立了“活血化瘀、疏通脉络、溃散毒邪”的治疗原则,并成功研制出具有拮抗内毒素作用的复方中药针剂“神农33号”,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优于单纯使用抗生素的明显疗效,使国际上公认的脓毒症四脏衰患者死亡率由100%下降至50%。这一成果在1989年于日本召开的世界急救医学学术会议上引起了巨大反响。1993年,“菌毒并治”防治感染性多脏器功能衰竭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王今达教授说,20世纪90年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证实内毒素对机体的危害是诱导体内产生炎性介质,进而发挥毒性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菌、毒、炎并治”,进一步完善了对重症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新理论。
20世纪80年代末期,王今达教授率领科研组对“神农33号”进一步深入研究,从36味中药中筛选出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等为主药组方,再次提高疗效、改进工艺,并正式命名其为“血必净”。
2000年2月~2002年6月,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开展了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有效性和安全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入选病例506例。试验结果表明,愈显率超过85%。药理、病理研究证实,血必净注射液针对感染、创伤、手术、休克等多种因素,采用红花黄色素A、阿魏酸、芍药苷、原儿苯醛、丹参素等诸多活性成分,具有拮抗内毒素、炎性介质、改善凝血机制异常、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和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等多个作用靶点,在阻断诸多病理环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家评价,血必净的问世,对弘扬我国传统医学优势,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和我国危重病救治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红日总裁说,血必净的问世,对培育中药名牌产品,中医药走向世界,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王今达教授说,血必净的问世,是我国几代科学家,10所国家级科研院所历时30年,共同努力的成果。
当然是天津第一中心医院了!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始建于1949年,原名为中纺医院,后与邮电、天和、恩光等医院合并,更名为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医院分为本部、东院、滨海医院三部分,医院总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1万平方米。医院本部主楼23层,呈“Y”字型结构。
该院是一所以器官移植、急救医学、耳鼻喉科学为特色,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天津市三大医学中心之一。医院现有1100张病床,35个临床专业科室,6个硕士研究生授权点,6个研究所,即:天津市器官移植研究所、天津市急救医学研究所、天津市耳鼻喉研究所、天津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天津市血栓与止血研究所、天津市医院系统工程研究所,1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即:危重病急救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医学影像、护理、病案三个质量控制中心也设在该院。
医院现有卫生技术人员2014人,其中高级职称33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33人,天津市授衔专家3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55人。院内多专业、多学科中青年学术骨干及学术带头人到国外深造,并已学成归来。博士生、硕士生不断充实各个学科,使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诸方面的发展充满了勃勃生机。医院承担着天津医科大学,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中医学院、武警医学院、天津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多层次的教学工作。
该院器官移植中心是目前亚洲最大规模的器官移植中心,为中国临床肝移植发源地及天津市的“移植技术应用基地”。器官移植专家沈中阳教授任中心主任。该中心于1994年5月成功完成人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迄今存活达十余年。创造了我国肝移植患者术后生存的新记录。此后,又创造并保持着我国肝移植史上手术总例数、手术成功率、患者术后存活时间、生存患者总数、短时间内手术例数等多项记录。 在肝移植术后防治乙肝的复发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成功地实施了首例应用生物技术进行术中活性受体吸附清除丙肝病毒的移植术,解决了丙肝病人经换肝手术治疗后,移植体内的新肝脏100%会重新染上丙肝这一世界移植外科领域一直无法解决的难题。随着器官移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肝、肾移植已成为该院常规手术。至2006年6月累计完成肝移植2100余例,肾移植1300余例。为巩固和发展在器官移植领域中的全国领先地位,天津市委、市政府投资约1.7亿元,建筑面积为4.6万平方米的器官移植中心大楼于2006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发展天津市器官移植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急救医学研究所充分发挥救治急、危、重症的经验、技术、设备优势,救治了大量的急危重症病人;该院急救医学研究所是天津市的重点学科,由中西医结合危重病专家王今达教授创办。该研究所有国际先进水平的ICU和血液净化中心,有国内外先进的实验仪器,并设有分子生物研究室、免疫研究室、中药制剂室、动物实验室、临床检验室,1997被批准为卫生部危重病急救医学重点实验室。该研究所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多脏器衰竭患者的抢救治疗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院耳鼻咽喉研究所是天津市的重点学科,创始人是著名耳鼻喉科专家林必锦教授,后在天津市第一批授衔专家杨宝琦教授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现分为头颈外科、耳科、鼻科、中西医结合科、嗓音医学科和功能检查科六科。拥有进口CO2激光、手术显微镜、各种喉镜和内窥镜、鼻切削钻、睡眠呼吸监护仪,系统的听力和前庭功能检测仪等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数十台。耳鼻喉学科在开展早期喉癌二氧化碳激光微创手术、全喉切除发音重建术、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喉显微外科术、各种鼓室成型术听力重建术、周围性面瘫手术、耳神经显微外科和颅底外科手术、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和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型术等高难度手术等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
心脏学科以介入技术为突破口实现了快速发展;骨科曾历时2个半小时成功为一位髋关节、膝关节严重畸形的患者实施了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在天津市尚属首次;麻醉、影像、肾病、心理卫生等学科也都有自己的新技术亮点。
医院现有设备2.3亿,包括磁共振成像仪(MRI),螺旋CT扫描仪,骨密度仪,彩色中央监护站、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CR),彩色多普勒,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显微动态喉镜,激光手术刀,自动麻醉机等高精尖设备以及万元以上设备700余(台)件,为诊断治疗的高效、准确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设施完备的学术报告厅、宽敞明亮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职工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医院主体大楼于2003年进行了大规模整体改造,使环境设施、整体功能得到大幅提升,院内感染控制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优越的就医环境。
该院先后被评为 “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十佳爱婴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医院”等。此外,还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天津市全面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天津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先进单位、天津市“九五”立功先进企业、天津市社会公认满意单位等称号。
医院现已成为天津市医疗卫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承担着天津市重点医疗保健任务,并与世界十几个国家及台湾、香港地区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并与日本、德国、韩国、芬兰、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医院。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以追求高质量医教研水平为目标、以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办院宗旨,并为有志于献身医学的高级人才搭建事业平台。随着新建的器官移植大楼即将落成并投入使用,一个崭新的医学中心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地址:中国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24号
电话:022-23626600
传真:022-23626199
网址:www.tj-fch.com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30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