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四大危险因素不容忽视
——阜外医院周北凡教授谈我国人群心血管病流行特点
2003年9月18日
近十余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体力活动减少以及农村城市化的发展,我国人群中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呈现全面上升的趋势。那么,我国人群心血管病的流行特点及危险因素是什么?对此,在21世纪心血管病防治战略论坛上,记者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周北凡教授。
记者:请您谈谈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周北凡教授: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心血管病死亡率居我国各种疾病死因的首位;二是脑卒中高发,冠心病次之;三是不同人群间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异很大;四是出血型脑卒中所占比例较西方人群高;五是冠心病死亡率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我国人群死亡原因构成表明,心血管病占我国各种疾病死因的首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我国城乡心血管病总死亡率高于日本、英国和美国。其中,脑卒中死亡率高于日本、英国和美国,冠心病死亡率低于英、美,但高于日本。日本也是亚洲国家,其饮食习惯与我们一样,但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却低于我国,这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150万监测人群1991~1995年死因构成(据中国MUCA研究)表明,我国33%的男性因心血管病死亡,女性则为36%。其中因脑卒中死亡的男性占45%,女性为41%;因冠心病死亡的男性和女性都为15%。提示脑卒中高发,冠心病次之。
我国不同地区人群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从北到南逐渐降低,表明心血管病的发病取决于环境因素,提示心血管病有很大的防治潜力。
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人群过去低发的冠心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脑卒中死亡率则较平稳。但在脑卒中发病病例中,缺血型脑卒中和出血型脑卒中的比例约为2?1,出血型脑卒中病例显著高于西方人群。
记者:我国人群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有何特点?
周北凡教授: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已经明确了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四大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血清总胆固醇升高。
这四大危险因素对于心血管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依次约为:高血压为4、糖尿病为3、吸烟为2、血清总胆固醇升高为1.5。若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可使我国的冠心病和缺血型脑卒中发病率减少约80%;使出血型脑卒中的发病率减少约63%。
上述主要危险因素目前在我国呈全面上升趋势,35~39岁人群不同时期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研究的结果为,高血压患病率在“六五”、“八五”和“九五”期间,男性为18%、25%、24%,女性为18%、24%、22%;高胆固醇患病率男性为17%、24%、32%,女性为9%、27%、32%;体重超重率男性为10%、20%、24%,女性为15%、26%、29%;而男性吸烟率虽然较高,却有所下降,由“六五”、“八五”的76%、67%下降为“九五”的61%;糖尿病的患病率也急剧增加,以占糖尿病总数90%的Ⅱ型糖尿病为例,1979年其患病率为1%,1989年为2.02%,1996年则为3.21%,年增0.1%,目前全国糖尿病患者近4000万,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今天危险因素的上升就是明天发病率的上升,中国人群低血清胆固醇、低体重指数的优势逐渐丧失,高吸烟率和高高血压率将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起更大作用。由于中国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和吸烟率高,因而,当前心血管病防治应以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和吸烟率为重点,以全人群策略为主,一级预防为主,政府,企业(包括媒体)和专业人员通力合作,采取强有力的健康促进措施,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人群的危险因素水平,从而遏止冠心病发病上升的势头,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刊发日期2002.12.03)
专家介绍,心脑血管疾病均属于可以预防的疾病,这要从导致疾病的几大危险因素入手,学五招把心血管病挡在门外
1、预防超重和肥胖
有研究对11万余名女性进行了长达16年的随访,发现体重超标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及钠摄入与脑卒中呈正相关,是人群脑卒中病死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而言,脂肪摄入以每天不超过50克为宜,且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不宜过高。
2、避免蛋白质缺乏
曾经有调查表明,动物蛋白可以抑制脑卒中的发生,但肉类吃太多,也会导致脂肪摄入过量,并加重肾脏负担。
因此,老年人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以1.2~1.5克为宜,其中以优质蛋白质如鱼、蛋、奶类、瘦肉、豆制品为主,食用鱼类蛋白、大豆蛋白等还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3、补充膳食纤维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预防高血压、降低脑卒中风险。提倡多食用谷类食物、粗杂粮,每天多吃蔬菜、水果等含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糖果等甜食要少吃。
4、低盐饮食
以往调查均显示,中国高血压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而这次出炉的“地图”表明,湖广和重庆地区高血压死亡率明显升高,这与人们喜辛辣、高盐饮食,导致高血压发病率上升有关。
我国膳食指南提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小于6克。1克食盐大约是一个牙膏盖的量。
从心脑血管病预防角度来说,人们的饮食还是要尽量清淡一些,逐渐减少食盐用量,直到不特意在食物中加盐。
5、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心脑血管疾病与空气污染、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和内分泌调节等因素都有一定关系。
应结合自身情况,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保证环保,健康饮食,戒烟限酒,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同时还提醒大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并定期进行体检。建议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以防病为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医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离人文渐行渐远,医学需要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哲学思考才能腾飞。医学最根本的是人道主义关怀,应该到达最需要接受治疗、最可能获益的患者。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没有针对个体化患者充分的实践,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高举公益、规范、预防和创新四面旗帜。实现五个转变:从主要针对疾病终末期的救治转变为重视疾病早期的预防;从经验医学转向循证医学、科学决策;从大医院转向社区和农村保健网络;从不同学科、围墙文化转向各学科广泛联盟;从重视疾病转向疾病管理。热切期盼医学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
冠心病二级预防措施有两个ABCDE(Aspirin and Anticoagulants、Beta blockers and Blood pressure、Cholesterol and Cigarettes、Diet and Diabetes、Education and Exercise),缺一不可。
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冠心病中全部是Ⅰ类推荐、A 级证据,是既能改善症状,又能改善预后的首选用药,也是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首选降压药物。脂溶性的选择性 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无内在拟交感活性,在冠心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以及心肌梗死后长期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心脏保护作用。
LDL-C升高是冠心病的主要致病性危险因素。针对心血管高危人群,使用他汀进行强化降脂治疗,大幅度地降低LDL-C,能有效减少心血管病临床事件,并可使动脉粥样斑块进展延缓甚至消退,瑞舒伐他汀(可定)是目前所有他汀中已取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适应证的药物。升高HDL-C的治疗目前尚在探索中。新的指南对LDL-C的治疗目标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在临床工作中应熟悉指南,通过积极的降LDL-C治疗,达到指南的治疗要求可以使广大患者更多获益。
心血管疾病在发展中国家呈上升趋势,危险因素干预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冠心病死亡风险,预防的作用明显高于治疗。Framingham评分系统和SCORE评分系统是国外广泛采用的评估系统。中美合作研究建立了针对中国人群的量表,在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合作(MUCA)队列研究中得到了验证,对于中国人群10年危险的预测更为合适。推荐与理想水平而不是平均水平相比,从最低到危险分为6个阶段,能更为客观地预测相对危险。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秉承为中国读者服务的初衷,报道范围涵盖读者关心的全部问题,优先发表各类有关争鸣的文章。以出版速度更快、期刊质量更高、期刊影响力更强为目标,立志成为我国的医学期刊群体。
中国女性心脑血管疾病呈上升趋势,是中国女性首要死亡原因。中国女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较高,其中肥胖和糖尿病问题较男性更为严重,运动和健康膳食习惯能有效降低女性心血管病的危险。应更加关注女性心血管的健康。
血管紧张素Ⅱ类似物降压疫苗成功进行了Ⅱa期临床试验,新型降压疫苗正在研发,治疗性降压疫苗用于人类的梦想已不再遥远。与传统化学合成药物相比,降压疫苗作用时间长、能够保持长期平稳有效地降压、可改善治疗依从性。降压疫苗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免疫靶向蛋白的选择、靶分子功能表位的确定、载体分子的选择以及抗体表达量与降压疗效的关系等。
他汀是目前研究最充分,被认为最有效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他汀治疗每降低1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使1年主要冠脉事件减少23%,这是他汀具有的类效应。他汀降脂需遵循“低些好些”、“越长久越好”、“越快越好”、“越早越好”及“越价廉越好”的原则。在安全性相同的情况下,选择强效、价廉及药物代谢相互作用较小的他汀是临床的选择。瑞舒伐他汀(可定)是目前他汀类药物中效的一种,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其剂量更小,在药物经济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降低血压是抗高血压治疗获益的根本原因。目前指南推荐使用5大类降压药物,但不同药物,对某些并发症或某些患者的获益会有所不同,在不同种族间也存在一定差异。总体而言,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CCB)和利尿剂可能对东亚和非洲人降压作用更强。选择合适的起始治疗药物、合理的联合降压治疗方案,配合积极的多重危险因素干预,能够最终大幅度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
CCB的多效性奠定了其在心血管领域的广泛应用和重要地位。循证医学提示CCB非洛地平(波依定)具有高度血管选择性,无负性肌力作用,心、脑血管保护作用明确,使用更加安全。各国权威指南推荐,非洛地平可在心衰患者中安全使用,但不推荐低血管选择性CCB.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患病率和致死率的疾病,老年人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呈退行性改变,尤其是肝肾功能衰退,使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对药物的反应性、敏感性和耐受性均不同于其他人群。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症状常不典型,血管病变、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增大,治疗不及时病情可急剧恶化甚至导致死亡。老年患者的治疗应个体化,注重的效益-风险比,重在改善生活质量。应关注老龄化对心血管病的影响,重视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都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30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