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脑为何死灰复燃
——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传染病学鲁猛厚教授
2003年9月18日
据多家媒体报道,近几个月,广东省发生了乙脑流行。流行性乙型脑炎作为一种多年来被控制得较好的传染病,缘何会死灰复燃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传染病学专家鲁猛厚教授。
鲁教授从事传染病学研究已有30余年,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她从1997年开始,用了近5年的时间做了流行性乙型脑炎动物实验,以探索和研究如何更好地提高乙脑的治愈率及抢救成功率。
鲁教授对近来广东发生的乙脑流行感到有些吃惊,她说,流行性乙脑在我国是一种老传染病,多发生在农村,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很多年没有流行了。对于该病的死灰复燃,尤其是在城市中流行,她认为有四个可能的原因:一是城市中养宠物的家庭急剧增多;二是近些年来未流行乙脑,导致人群免疫力下降;三是防治意识淡薄,一旦出现散发病例,处理措施跟不上;四是其他不确知原因,如病毒可能发生变异等。
流行性乙脑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乙类传染病,一般在夏秋季节如7、8、9月流行,临床以高热、抽搐、昏迷等为特征,发病急,病死率通常在10%以下。鲁教授介绍说,湘雅医院每年收治的流行性乙脑患者不超过10例,而且基本上是农村患者。
鲁教授说,凡是传染病都有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流行性乙脑的主要传染源是猪、马和狗等动物。猪的饲养面广,繁殖速度快,而新生的幼仔猪是乙脑病毒的易感者,它们感染乙脑病毒后,血液中的病毒会大量复制,传染性很强。但动物携带的病毒不会直接传给人,这中间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就是蚊子,这也是流行性乙脑为什么容易在夏秋季节流行的主要原因。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染,但绝大部分成年人感染该病毒后不会发病,在医学上称为隐性感染,而且感染后会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而对流行性乙脑没有免疫力的儿童就不能幸免了,这也是广东大部分患者为10岁以下儿童的原因。
尽管乙脑疫苗接种属于国家计划免疫项目,但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预防接种率较低,农村儿童漏种的现象更是非常普遍。其主要原因除了部分家长图省钱、怕省事而不给孩子接种外,还有不少人根本不知道儿童要按时做预防接种。
鲁教授解释说,流行性乙型脑炎是完全可以预防,首先要加强对易感家畜、家禽的管理,她认为人和猫、狗等宠物共处一室、共睡一床是不可取的。其次是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子的孳生地,防止被蚊子叮咬。最重要的是必须对儿童进行正规的乙脑疫苗接种,如果注射乙脑灭活疫苗,第一年需注射两次,间隔7~10天,以后每年加强1次;如果注射减毒活疫苗,则每年接种1次,直至6岁。(刊发日期2003.07.07)
猩红热、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呼吸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蛔虫病——消化道传染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经血传播传染病
乙脑——虫媒传染病
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虫传播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为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蚊虫是传播媒介,好发于儿童,流行于夏秋季,临床上以高热、惊厥、昏迷为特征。重症常发生呼吸衰竭,并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病原学
乙脑病毒是虫媒病毒乙组的一种,形态结构属披盖病毒科黄病毒属。为RNA病毒,结构分为核心、套膜及刺突三部分。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人和动物特别是某些家畜、家禽都可做为传染源。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主要经蚊虫叮咬而传播,三代喙库蚊是我国的主要传播媒介。
3.易感人群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产生较持久的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
4.流行特点
①地区分布②季节分布③人群分布
发病机制
人被带毒的蚊虫叮咬后,病毒进入体内,经淋巴管或毛细血管到达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在单核吞噬细胞内繁殖,达一定量后即进入血循环,形成病毒血症,在某些情况下如机体的防御功能(特别是血脑屏障)减退或病毒数量多、毒力强,病毒突破血脑屏障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出现脑炎症状。
病理
肉眼可见脑膜及脑组织充血、水肿,重者可见点状出血及软化灶;镜下可见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以及血管周围环状出血;神经细胞变性、肿胀,可见核溶解,胞浆虎斑消失,甚至神经细胞坏死;胶质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可出现神经细胞吞噬现象,血管周围由于淋巴细胞及大单核细胞的浸润形成的“血管套”。
主要病变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存在于大脑以至脊髓,而以大脑皮质、丘脑、中脑病变为主,部位越低病变越轻,脊髓病变常较轻。
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日,一般为7~14日。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起病大多急骤,典型病例临床经过可分为四期:
1.初期
病程的第1~3日。起病急骤,体温迅速升高,三日内可达39℃~40℃或更高,且稽留不退,伴头痛、恶心、呕吐、倦怠及嗜睡,但神志清楚。
2.极期
病程的4日~10日。此期可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颅内高压及脑膜刺激征、其他神经系统表现等症状,极期一般持续4~7日,多于病程第7~10日左右体温开始下降,病情迅速改善而进入恢复期。
3.恢复期
病程的8~12日。体温于2~5日内降至正常,精神及神经症状日渐好转,一般于两周左右完全恢复。重者于6个月内恢复。
4.后遗症期
发病半年后部分患者仍有意识障碍、失语、强直性瘫痪、扭转痉挛、精神失常者称为后遗症。
5.临床类型
根据临床表现及经过的不同,可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极重型,但随着病程的动态进展,可能由轻型、普通型向重型甚至极重型转化。
(1)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2)乙脑属于血液传染病,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若从免疫学的角度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属于抗原.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由上可知,乙脑属于血液传染病,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考虑,我们要注意环境卫生,注意消灭蚊虫.采用的是传染病预防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1)传染性;?流行性
(2)血液;病原体;抗原?
(3)切断传播途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30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