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日友好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证实,逆灸可通过调整大鼠弗氏完全佐剂关节炎(AA)早期及继发期血液及下丘脑自由基代谢失衡,发挥治疗作用。
现代应激理论认为,适度的应激可启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使机体提高耐受与抵抗力。多种预处理方法可使机体对随后的损伤性刺激产生耐受,这种耐受与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提高,即减少组织中的MDA,同时提高SOD活性有关。近年来针灸预处理对疾病抵御与保护的研究发现,针刺的延迟保护作用与SOD、MDA等物质关系密切,这两种物质可能是机体对随后疾病产生耐受的物质基础之一。
逆灸是针灸“治未病”的方法之一,是指在机体未病之时应用艾灸刺激一定的腧穴,通过激发自身潜能,提高机体耐受与应变能力的传统方法。传统的逆灸方法与针灸预处理方法有相似之处。因而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着眼于从抗氧化角度研究逆灸的作用机制。
研究人员将实验大鼠分成6组:正常组不造模;AA早期组采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AC)的方法造模,3天后处死取材;逆灸早期组于造模前艾灸大鼠大椎穴,灸法结束后造模,3天后处死取材;AA继发期组以前法造模后第16天处死取材;逆灸继发期组于造模前进行艾灸,并于灸法结束后应用前法造模,16天后处死取材;逆灸正常组于造模前进行艾灸,灸法结束后处死取材。分别观察逆灸对AA大鼠早期和继发期原发关节组织病理学及下丘脑、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AA各组大鼠原发足踝关节滑膜炎症表现更为明显,早期重于继发期,继发期关节软骨呈现部分损坏。同时,AA各组大鼠血浆和下丘脑SOD活性下降(P
研究人员认为,从实验结果不难看出,逆灸各组可使AA大鼠的病理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在继发期更为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逆灸充当了使机体产生适度应激的有效手段,启动了机体内源性抗氧化保护机制,激发了机体内在抗氧化潜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了AA早期及继发期自由基代谢失衡的状态,进而提高了机体对损伤性刺激产生耐受与保护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逆灸还可适度提高正常大鼠血浆SOD活性,它可能是逆灸使机体产生适应,并减轻AA大鼠炎症级联反应的重要物质基础。
1 呃逆辩证灸疗呃逆艾灸治疗以理气宽膈,和胃降逆为主,多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穴位治疗。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中医降呃逆分为虚,实两类,实证包括胃中寒冷,胃火上逆,气滞痰阻;虚证包括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脾肾阳虚。艾灸主要适宜于治疗胃中寒冷证,气滞痰阻证,脾胃虚弱证及脾肾阳虚证。
2 胃中寒冷致呃逆艾灸方法主证:病人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则甚,进食减少,口淡不渴,或渴饮热饮,舌苔白等。
治则: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艾灸取穴:主穴取胃俞,膈俞,上脘;配穴取足三里灸之以温胃散寒。
施灸方法:
1.温和灸:将艾条距皮肤3cm进行熏烤,使皮肤产生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至皮肤稍有红晕,每穴每日1次,每次15分钟,5-7天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2-3mm厚的姜片,中穿数孔,上置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穴5-7壮,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3.艾炷无瘢痕灸:用凡士林涂抹施灸穴位,上置小艾炷,当皮肤感觉灼痛时,即更换新的艾炷,连灸 5-7壮,以穴下皮肤充血红晕为度。
3 气滞痰阻型呃逆艾灸方法主证:呃逆连声,上冲胸胁,呃声响亮,伴随胀闷不舒,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纳减,恶心嗳气,肠鸣矢气,苔薄腻等。
治则:理气化痰,和胃止呃。
艾灸取穴:主穴取膈俞,丰隆,期门,太冲。食入格拒加中魁可运化气机而消瘀。
施灸方法:
1.温和灸:将艾条距皮肤3cm进行熏烤,使皮肤产生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至皮肤稍有红晕,每穴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5天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2-3mm厚的姜片,中穿数孔,上置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次选穴3-5壮,每穴5-7壮,每日1次,中病即止。
4 脾胃虚弱型呃逆艾灸方法主证:病人呃声低沉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
治则:温补脾胃,和中降逆。
艾灸取穴:主穴取脾俞,胃俞,气海,中脘。脾俞配章门健脾益气,中脘配足三里使脾阳得运,运化有权。
艾灸方法:
1.温和灸:将艾条距皮肤3cm进行熏烤,使皮肤产生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至皮肤稍有红晕,每穴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5-7天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2-3mm厚的姜片,中穿数孔,上置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次选穴3-5壮,每穴5-7壮,每日1次,7天为一个疗程。
3.艾炷无瘢痕灸:用凡士林涂抹施灸穴位,上置小艾炷,当皮肤感觉灼痛时即更换新的艾炷,连灸5-7壮,以穴下皮肤充血红晕为度。
【编辑部】膝盖疼痛不适,采取对策的第一道门槛就是要找出原因。其实膝盖疼痛除了关节炎,也可能是周边组织受伤,不妨用手轻压关节周围一圈,如有特别疼痛的位置,代表有周围组织受伤,如果都不特别疼痛而是膝盖内部不适,就可能是退化性关节炎等膝关节问题。 在台湾除了退化性关节炎的盛行率较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也属于常见关节炎,如出现以下症状,建议及早就医检查及治疗控制,可减轻相当程度的后遗症。 膝盖痛原因1:退化性关节炎盛行率:台湾50岁以上人口每2人就有1人罹患退化性关节炎,女性比例高于男性。病因:软骨磨损,关节活动时缺乏缓冲。部位:好发于膝关节,但髋关节、腰部、颈部、手指也都有可能罹患。症状:活动患部会造成疼痛,休息时稍有缓解,晚期可能造成O型腿等关节变形。就诊科别:可在骨科或复健科诊断治疗。治疗:可透过药物或注射玻尿酸来缓解,严重时可能需要开刀更换人工关节。膝盖痛原因2:类风湿性关节炎盛行率:台湾约有10万人受到类风湿性关节炎困扰,男女比例约1:3。病因:免疫机能调控出现异常。部位:好发于四肢的小关节,例如手指、脚趾,但也可能发作于膝关节。症状:通常发病部位对称,红肿热痛的急性症状会持续性一到两周。就诊科别:应看免疫风湿科。治疗:把握发病第一年的治疗的黄金期,避免关节受到破坏而僵直变形。膝盖痛原因3:痛风性关节炎盛行率:台湾痛风盛行率,男性约3.3%、女性约1.1%。病因:血中的尿酸浓度太高。部位:过半数人第一次发作于脚大拇趾第一关节,也可能发作于膝关节或脚踝、手部关节。症状:膝盖积水、红肿疼痛;有时可以在抽出的关节液里面看到尿酸的小结晶。就诊科别:可在骨科诊断治疗。治疗:服用医师开立的药物并多喝水,能帮助尿酸从尿液排出。膝关节到底多复杂?我还年轻为什么会膝盖不舒服?膝盖10大常见病症一次解析腿型不正:腿型不正可能是先天结构问题,也可能是平时姿势错误、 施力不当,日积月累导致下肢骨骼内旋或外旋,体重易集中在膝关节单侧而造成更大的负担及疼痛。髌骨软化症(膝前侧疼痛):好发于 30 ? 40 岁年轻女性的髌骨软化症,被视为退化性关节炎的前驱病症,不过软化的不是髌骨本身,而是髌骨后方接触股骨的软骨。久坐、搭太久的车或飞机、运动方式错误等,都会使软骨病变软化而提早磨损,膝盖前侧酸软肿痛。韧带撕裂伤:激烈运动如篮球、橄榄球,或是车祸等造成的冲击,都可能使韧带应声断裂,尤其是前十字韧带、内侧副韧带较容易受伤,若受伤则可以感到膝关节松动不稳定。半月板破裂:半月板水分流失、退化磨损,是导致退化 性关节炎的原因之一。不过半月板和韧带 一样,会因为激烈运动而受伤破裂,如果一再复发,退化性关节炎就可能提早报到。髂胫束摩擦症候群(膝外侧疼痛):髂胫束是从臀大肌、大腿侧面肌肉向下延伸到胫骨的筋膜束,膝盖弯曲时会滑过股骨外侧的凸起处,跑者膝就是指髂胫束太紧绷或过度使用时,膝盖外侧出现的疼痛症状。膝盖积水:运动伤害如韧带、软骨受伤,或是罹患关节炎、细菌感染,甚至是经常跪着擦地板,都可能 *** 滑膜或滑囊发炎,引发滑液过度分泌、吸收障碍,导致膝关节积水、肿胀疼痛。髌骨外翻:股四头肌包含股内侧肌、股外侧肌等肌肉,当外侧肌肉太紧、内侧肌肉无力,髌骨滑动时像火车出轨、偏离股骨中央 的轨道,称为髌骨外翻;爬楼梯、久坐起身时,髌骨摩擦股骨会使膝盖前侧刺痛,严重时可能导致髌骨软化,必须放松外侧肌肉、强化内侧肌肉才能改善。髌骨肌腱炎(膝下缘疼痛):髌骨肌腱位于膝盖下缘,让膝盖得以伸直,髌骨肌腱炎亦名「跳跃膝」,常见于热衷爬山、跑步、篮球而过度使用膝盖的人,工作必须久站的人也可能罹患,会在蹲下之后站不起来。鹅足肌腱炎(膝内侧疼痛):鹅足肌腱位于膝内侧,是由半腱肌、股薄肌、缝匠肌组成外型像鹅掌的联合肌腱,能防止走路或跑步时下肢向外旋转,慢跑、下坡、过度行走都容易引起鹅足肌腱炎。膕肌肌腱炎(膝后侧疼痛):膕肌是膝窝后方、跨越股骨和胫骨的深层肌肉,能让膝关节完全伸展或弯曲,如下坡等 动作就会使用到膕肌;一旦膕肌肌腱发炎, 会让人膝后侧疼痛、无法屈膝下蹲。自主养出健康膝盖的10个处方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24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治疗失眠症中药的研究须提速
下一篇: 加味三才饮抗衰老作用被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