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益母草
【拼音】:YIMUCAO【英文名】:Motherwort Herb【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功效】:活血,祛瘀,调经,消水。【主治】:治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痰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性味归经】:辛苦,凉。①《本草拾遗》:
寒。②《本草蒙签》:
味辛甘,气微温,无毒。 ③《纲目》:
味辛微营,无毒。④《本草正》:
昧微苦、微宰、微寒,性滑。人心包、肝经。①《本草汇言》:
手、足顾阴经。②《药品化义》:
入肝、脾、包络三经。③《本草再新》:
人心、脾、肾三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用药忌宜】:阴虚血少者忌服。①《经效产宝》:忌铁器。②《本草正》:血热、血滞及胎产艰涩者宜之;若血气素虚兼寒,及滑陷不固者,皆非所宜。
【别名】:TUI(《诗经》)、ZHUI(《尔雅》)、益母、充蔚、益明、大札(本经》、臭秽(《尔雅》刘歆注)、贞蔚(《别录》)、苦低草(《千金方》)、郁臭草(《本草拾遗》)、夏枯草、土质汗(近效方》)、野天麻、火钦、负担(《经效产宝》)、辣母藤(《履CHAN岩本草》)、郁臭苗(《救荒本草》)、猪麻(《纲口》)、益母艾(《生草药性备要》)、扒骨风(《分类草药性》)、红花艾(《岭南采药录》)、坤草(《青海药材》)、枯草(《药材资料汇编》)、苦草、田芝麻棵、小暑草(《江苏植药志》)、益母篙(《东北药擅志》)、陀螺艾(《广西药植图志》)、地落艾(《陆川本草》)、红花益母草、四棱草(《中药志》)、月母草(《喀四川中药志》)、旋风草(《陕西中药志》)、油耙菜、野油麻(《湖南药物志》)【处方名】:益母草、坤草、制益母草、酒益母草处方中写益母草、坤草均指生益母草。为原药材晒干切段入药者。制益母草为益母草切段后拌入酒、醋、盐、生姜等,然后蒸透入药者。酒益母草为益母草切段后,用黄酒淋洒,闷透,用文火微炒(或蒸),然后入药者。【商品名】:益母草:为5~6月开花期间采收者。以枝叶肥壮、色灰绿、带有紫红色花者为佳。童子益母草:为3~4月间未开花前采收的幼株。【药用部位】:本植物的花(益母草花)、果实(芜蔚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白花益母草主产江苏、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细叶益母草主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及陕西等地。土耳其益母草主产新疆。【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季生长茂盛而花未全开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在花盛开或果实成熟时采收看,品质较次。【拉丁名】:药材 Herba Leonuri原植物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晒干。【考 证】:出自①陆矾《诗疏》:TUI,似萑。方茎,白花,花生节间。《韩诗》及《三苍》说悉云,TUI益母也。②《经效产宝》返瑰丹注:益母,叶似艾叶,茎类火麻,方梗凹面。四、五、六月,节节开花,红紫色如蓉花,南北随处皆有,白花看不是。于端午、小暑,或六月六日,花正开时,连根收采,阴干,用叶及花、子。③《纲目》:此草及子皆芜盛密蔚,故名芜蔚。其功宜于妇人及明目益精,故有益母之称。其茎方类麻,故谓之野天麻,俗呼为猪麻,猪喜食之也,夏至后即枯,故亦有夏枯之名。《近效方》谓之土质汗。林亿云,质汗出西番,乃热血合诺药煎成。治金疮折伤,益母亦可作煎治折伤,故名为土质汗也。妒芜蔚,近水湿处甚繁,春初生苗如撤篙,入夏长三、四尺,茎方如黄麻茎,其叶如艾叶而背青。一梗三叶,叶有尖歧,寸许一节。节节生穗,丛簇抱茎,四,五月间,穗内开小花,红紫色,亦有微白色看。每萼内有细中四粒,粒大如同篙子,有三棱,褐色。药肄往往以作巨胜于货之。其草生时有臭气,夏至后即枯,其根白色。此草有白花、紫花二种,茎叶子穗皆一样也,但白者能人气分,红者能人血分,别而用之可也。按《闺阁事宜》云,
白花者为益母,紫花看为野天麻。返魂丹注云,紫花者为益母,白花看不是。陈藏器《本草》云,芜蔚生田野间,人呼为臭草;天麻生平泽,似马鞭草,节节生紫花,花中有于,如青箱子。孙思翅《干金方》云,天麻草,茎如火麻,冬生苗,夏着赤花屈口鼠尾花。此皆似以芜蔚、天麻为二物,盖不知其是一物一种。凡物花皆有赤自,如牡丹、芍药、菊花之类是矣。【生药材鉴定】:干燥全草呈黄绿色,茎方而直,上端多分枝,有纵沟,密被茸毛,棱及节上更密。质轻而韧,断面中心有白色髓部。叶交互对生于节上,边缘有稀疏的据齿,上面深绿色,背面色较浅,两面均有细毛茸;多皱缩破碎;质薄而脆。有的在叶腋部可见紫红色皱缩小花;或有少数小坚果。有青草气,味甘微苦。以茎纲、质撤、色绿、无杂质看为佳。全国大部地区均产。尚有下列同属植物亦作益母草入药。①白花益母草花冠白色,其他与前种相同。② 细叶益母草最上部的叶为3全裂或深裂,花冠较大,长18~23毫米,下唇比上唇短,花冠外面的长绒毛较密。3土耳其益母草L..花序上叶片长圆状菱形,3裂;花序顶端毛茸致密,苞片及尊筒均被紧贴的毛茸,花淡红色,长9~10毫米,上唇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小坚果顶端被白色短柔毛。益母草的幼株称童子益母草,功用相同。显微鉴定: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波状弯曲;非腺毛多数,1(-2)细胞,圆锥状,长36-110μm,表面有疣状突起,基部周围有4-8个表皮细胞呈放射状排列;腺毛头部1-4细胞,直径20-24μm,柄单细胞。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非腺毛较多,常为2细胞,偶见1或3细胞,长5 -299μm,表面有疣状突起;腺毛较上表皮略小,直径17-20μm;腺鳞头部8细胞,类球形,直径32-50μm;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5个。叶肉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及簇晶。【中药化学成分】:细叶益母草含益母草碱(Leonurine)、水苏碱(Staehydrine)、益母草定 (Leonuridine)、益母草宁(Leonu-rinine)等多种生物碱、苯甲酸、多量氯化钾、月桂酸 (Lau-r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油酸、图醇、维生索A、芜香贰等黄酮类☆n。又含精氨酸、4-服基-l-丁醇(4-Gua-nidinoo-1-butanol)、4-服基-丁酸(4-Guanidino- butyricacid)、水苏糖(Staehyose)。 全草含益母草碱(leonurine)约0.05%,开花初期该成分仅含微量,而开花期中逐渐增高。另含水苏碱(stachydrine)、益母草碱甲和乙,益母草碱甲为益母草碱的亚硝酸盐(leonurine nitrite)。此外,含芸香甙和延胡索酸。另报道地上部分含有劳丹烷(labdan)型二萜化合物益母草素(leosibirin)、益母草素(isoleosi-birin)及益母草琴素(leosibiricin)。花含益母草亭碱(leonuridine)。
中药里面有的中药有很多种同类,就是说一个植物科出来的药物,有相似的外形,甚至是有相似的功效作用,所以被分与一个种类的药物当中,比如小蓟就是这样一种中药,因为还有大蓟。那么,一般小蓟有哪些具体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呢?
【中药名】小蓟xiaoji
【别名】刺儿菜、青青菜、野红花、刺蓟菜、刺角菜、刺儿草。
【英文名】CirsiiHerba。
【来源】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setosum(Willd.)MB.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茎基部生长多数须根。根状茎细长,先直伸后匍匐,白色,肉质。茎直立,微紫色,有纵槽,被白色柔毛,上部稍有分枝。叶互生,无柄,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钝,有刺尖,基部狭窄或圆钝;全缘或微齿裂,边缘有金黄色小刺,两面均被有绵毛,开花后下部叶凋落。头状花序顶生,直立,花单性,雌雄异株,管状花,紫红色,雄花序较小,有不育雄蕊;雌花序较大,有不育雌蕊。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冠毛羽毛状。花期5~6月,果期5~7月。
【产地分布】生于荒地、田间和路旁。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厘米,直径0.2~0.5厘米;表面灰绿色或微带紫色,有纵棱和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破碎或皱缩,完整者展开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宽0.5~3厘米;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黄绿色,5~8层,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苦。归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祛瘀消肿。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
【临床应用】用量4.5~9克,水煎服;鲜者30~60克,捣汁研末。外用:捣敷或煎水洗。用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黄疸、痈肿疮毒等。具有止血作用。对甲醛性关节炎有一定程度的消炎作用;还有镇静、抑菌和利胆作用
【药理研究】水煎剂有直接的拟交感神经药的作用,对麻醉后破坏脊髓的大白鼠有去甲肾上腺素样的升压作用;对离体兔心和蟾蜍心脏均有兴奋作用。
【化学成分】含胆碱、皂苷、儿茶酚胺类物质,并显生物碱皂苷的反应。
【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者禁服。
【相关药方】
①治卒吐血及泻鲜血:小蓟叶,捣汁,温服。(《梅师集验方》)
②治吐血:小蓟、大蓟、侧柏叶各9克,仙鹤草、焦栀子各12克。水煎服。(《常用中草药图谱》)
③治妇人阴痒不止:小蓟,不拘多少,水煮作汤,热洗,日三用之。(《妇人良方》)
④治鼻窒、气息不通:小蓟一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二服。(《千金要方》)
⑤治高血压:小蓟、夏枯草各15克。煎水代茶饮。(《安徽中草药》)
⑥治急性肾炎、泌尿系感染、尿痛浮肿:小蓟15克,生地9克,茅根60克。水煎服。(《天津中草药》)
⑦治传染性肝炎,肝肿大:鲜小蓟根60克。水煎服,10天为1疗程。(《常用中草药图谱》)
【选方】①治心热吐血口干:生藕汁,生牛蒡汁、生地黄汁、小蓟根汁各二合,白蜜一匙。上药相和,搅令匀,不计时候,细细呷之。(《圣惠方》)
②治舌上出血,兼治大衄:刺蓟一握,研,绞职汁,以酒半盏调服。如无生汁,只捣干者为末,冷水调下三钱匕。(《圣济总录》清心散)
③治呕血、咯血:大蓟、小蓟、荷叶、扁柏叶、茅根、茜草、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时先将白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半碗调服五钱,食后下。(《十药神书》十灰散)
④治下焦结热血淋:生地黄(洗)四两,小蓟根、滑石、通草、蒲黄(炒)、淡竹叶、藕节、当归(去芦,酒浸)、山栀子仁、甘草(炙)各半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空心食前。(《济生方》)
⑤治崩中下血:小蓟茎、叶(洗,切)研汁一盏,入生地黄汁一盏,白术半两,煎减半,温服。(《千金方》)
⑥治妊娠胎堕后出血不止:小蓟根叶(锉碎)、益母草(去根,切碎)各五两。以水三大碗,煮二味烂熟去滓至一大碗,将药于铜器中煎至一盏,分作二服,日内服尽。(《圣济总录》小蓟饮)
⑦治妇人阴庠:小蓟煎汤,日洗三次。(《广济方》)
小蓟的引证解释是:⒈菊科。多年生草本。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刺,两面均有白色丝状毛。花紫红色。嫩苗可食用,俗称刺儿菜。中医以全草入药,功效大致与大蓟相同。
小蓟的引证解释是:⒈菊科。多年生草本。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刺,两面均有白色丝状毛。花紫红色。嫩苗可食用,俗称刺儿菜。中医以全草入药,功效大致与大蓟相同。拼音是:xiǎojì。结构是:小(独体结构)蓟(上下结构)。注音是:ㄒ一ㄠˇㄐ一_。
小蓟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菊科。多年生草本。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刺,两面均有白色丝状毛。花紫红色。嫩苗可食用,俗称刺儿菜。中医以全草入药,功效大致与大蓟相同。
二、国语词典
植物名。菊科蓟属。多年生宿根草,茎高二、三尺,有深裂羽状叶,绿而多刺,初夏开紫红色的头状花,花冠筒状,果实长椭圆形。可入药,性味甘苦,具凉血、止血功效。
三、网络解释
小蓟(植物物种刺角芽)小蓟中国植物志正名刺儿菜(学名:Cirsiumsetosum(Willd.)MB.)是菊科,蓟属多年生草本。高达120厘米,基生叶和中部茎叶通常无叶柄,头状花序单生茎端,冠毛刚毛长羽毛状,花果期5-9月。小蓟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中欧、东欧、俄罗斯东部、日本、朝鲜等地区亦有分布。生长于海拔140~2650米的地区,一般野生于荒地、草地、山坡林中、路旁、灌丛中、田间、林缘及溪旁。有人工栽培作药用。
关于小蓟的成语
小打小闹小小不言小恩小惠小手小脚
关于小蓟的词语
胆小鬼小气鬼一小撮大头小尾小朝廷
关于小蓟的造句
1、继之,对小蓟止血、抗炎的有效部位进行了系统的提取分离研究和化学结构鉴定。
2、三春柳、洋金花、茵陈、小蓟、益母草、大蓟。
3、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小蓟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并且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定性鉴别。
4、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小蓟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并且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定性鉴别。
5、建立了小蓟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通过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建立了小蓟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对收集到的样品进行了相似度比较。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小蓟的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22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淫羊藿图谱
下一篇: 仙茅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