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医学作为“大发明”来开发
在医学发展史上,中医学是惟一没有间断地连续发展至今的医学体系。中医学一直掌握着世界上最大的临床样本,经过长达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检验,为占世界1/5人口的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做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中医学的发明和创造及其科学性和有效性无容置疑。然而,近一百多年来,却为如何评价中医学发生了争论,甚至出现了“宝库论”与“废止论”的尖锐对立,意见分歧的背后是立场、观点、方法的差异。
中医学究竟有没有发明和创造?检验的标准只能是实践。但一个时期以来,有些人往往以西方文明和西方医学为标准来判断,把不符合西医学标准的或不能用西医学作解释的,一概斥为“不科学”,而中医学的发明和创造恰恰是有别于西医学、超出于西医学的,这样的评价结果恰恰是抹杀和否定了中医学的发明和创造。近几十年流行的用西医学的知识和方法来验证和解释中医学的研究方式,对于提高临床防治效果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中医学的发明和创造不可能用这种研究方式做出验证和解释,这种研究方式目前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暴露了其内在的局限性。
评价中医学的发明和创造需要划清几个是非界限。一要分清精华与糟粕。中医学的庞大体系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区别开来。中医学的发明和创造是其精华的主体,提出开发中医学的发明和创造,就是要高扬主旋律,扬其精华,弃其糟粕。二要区分“科学水平”与“科学价值”。经典中医学属于古代科学范畴,它与所有古代科学一样,当然没有达到现代科学水平,有些人因此而批评它“不科学”,这种批评不合逻辑。“没有达到现代水平”与“不科学”是两回事。中医学的发明和创造关键不在“科学水平”,而在“科学价值”,没有科学价值的东西谈不上发明和创造,没有达到现代科学水平的发明和创造需要通过现代化来提高和发扬。三要区分“不知其所以然”与“不科学”。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所反映的一些机制和规律没有揭示清楚,有人据此而说“中医学不科学”,这同样是不合逻辑的。许多科学认识都经过了“唯象”的阶段,发现并掌握了规律但一时不能揭示清楚,这是科学认识的发展在时代条件的制约下形成的阶段性。中医学对许多规律的认识还处于“唯象”阶段,“不知其所以然”的根源在于相关现象的复杂性和规律的深刻性,在现有条件下还无法揭示清楚。近几十年来,运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对中医学的一些“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然没有揭示清楚,不能因此而说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都不科学。对中医学的许多“不知其所以然”问题的现代研究证明,这些问题所反映的规律是客观真实的,不但超出了中医学的回答能力,也超出了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的回答能力,是一些重大的发明和发现,一旦攻克,必将导致医学和科学的重大突破。
要把中医学提到“大发明”的高度来对待。中医学的发明和创造是超出西医学的,研究和发扬这些发明和创造会作出不同于西医学的巨大贡献,防治非典型性肺炎的实践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要充分认识中医学的发明和创造的重大意义,真正地把中医学摆在与西医学“并存、并重、并举”的地位,克服中西医发展的失衡现象,认真解决“不能把中医只当成西医的从属”的问题,防止在中医学的发展上出现新的战略性失误,避免出现中医学的发明和创造在其祖国被埋没和扼杀的危险,切实把中医学作为“大发明”来进行研究和开发。
要把研究和开发的注意力集中到中医学的发明和创造上来。已有的中医现代研究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够用西医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验证和解释的内容,这种研究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它不能真正地研究和开发中医学的发明和创造。中医现代研究的战略应当进行调整,把重点转移到中医学的发明和创造的开发上,着力去研究和解决不能用西医学的知识和方法来验证和解释的内容,可以直接采用现代科学的最新理论和方法。
要深化中医学国际化的战略思考。中医学只有走出国门才能实现对世界的贡献,但是,把什么国际化?怎样国际化?需要作更深入的战略思考和布局。有两个方面迫切需要注意:一是把中医学的什么内容推向世界?只是那些能够被现行的国际规范接受的,或者可以扭曲和改造成这种规范能够接受的内容,还是中医学的发明和创造?当然是后者,中医学的国际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这些发明和创造的国际化,把中医学的发明和创造贡献给世界是中医学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二是按什么规范与世界“接轨”?现行的一些“国际规范”实际上是西医学规范,它并不兼容中医学,中医学某些与西医学相通的东西可以按这样的规范去接轨,但是,中医学的发明和创造超出了西医学的规范,不可能与这样的规范接轨,必须按中医学的规范向世界“铺轨”,让世界接受中医学的规范,按中医学规范接受中医学。因此,中医学与世界“接轨”应当是双向的,不能是单向的。要警惕中医学国际化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全盘西化倾向,不能把某些国家市场准入的技术壁垒当作中医科研的目标和方向。要赢得国际竞争,不仅要看眼前的市场得失,更要考虑战略得失,需要强调如何保持和发挥战略优势,不能牺牲战略优势来换取眼前利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21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隋唐五代医学(公元581-960年)
下一篇: 中国古代第5大发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