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上海名医程门雪先生的座右铭是:
徐灵胎书续五千卷
叶天士凡更十七师
谈谈这两位清代医学大师,当是很有兴味的一件事。
两位大师都是江苏人,叶是吴县人(今苏州),徐是吴江人,而且他们都生活在康熙、雍正、乾隆这段时期。不过叶比徐大20岁。叶出生在医学世家,祖紫帆,父阳生,皆以医名;徐则以布衣而自学成才。叶成名早,30岁时就已“名著朝野”,大江南北、邻省远邑,贩夫竖子、白叟黄童,“无不知有叶天士先生者”;徐在乾隆曾两度奉召到北京为大臣治病,平时则“远近未治,刻无宁晷”(二月河《乾隆皇帝》一书说叶天士奉旨入京,毫无根据)。叶生平忙于诊务,无暇著述,《临证指南医案》系“门人取其方药治验,分门别类,集为一书,附以论断,未必尽桂本意也”(《四库全书提要》),《温热证治》(即著名的《外感温热篇》)乃先生在洞庭山出诊时门人顾某随之舟中,录记所语。徐则著述甚丰,如《难经经释》、《伤寒论类方》、《医学源流论》、《医贯砭》、《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慎疾刍言》、《兰台轨范》皆其著也,至批阅之书更“约千余卷”之多(《慎疾刍言自序》)。叶“天分绝人”,“于书无所不读,终身不能忘”,并通诗文词赋、经史子集;徐亦“聪强过人”,更多才与艺,天文、地理、音律以及舞刀夺槊,无一不会,又熟江南水利,洞悉利弊,曾著《水利策稿》一书,此外还有《道德经注》、《阴符经注》等著作。他们去世的年纪,叶80岁,徐79岁。二公殁后,沈德潜(归愚)曾为叶作传,载《清史稿》;袁枚(随园)为徐作传,载《小苍山房文集》。
叶天士与徐灵胎都是中国医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可谓“一时瑜亮”。叶在学术上能贯彻古今医术,治病用方,不拘成见,神明于规矩而变化于规矩之外。《临证指南医案》不过后人搜集到的数年间的一部分方笺,但案语中引用的古代医家语录、经验,除内经、仲景外,据我读书时随手记录者即有67家之多,所以沈归愚说他“凡更十七师”而“淹有众长”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且叶氏不仅为温病学派的开山,倡卫气营血辨证,察舌验齿及辨白
的观察多有创新,于杂病诸如养胃阴、络病治法、虫药搜剔以及虚损、郁证、小儿痘疹、产后调补奇经等,皆多发明。其处方简洁明净,近人程门雪说他“案方结构之美,则则有味”,尤其“选药味之精湛,一味之换,深意存焉,六味之中,涵咏不尽,每含古昔名方为一炉治,加减变换之美,从来所无,清真灵活,如思翁书法,渔洋绝句,令人意远。”所以后来天士之学,号称“叶学”,至今钻研阐述者犹不乏其人;私淑其学者,称为“叶派”。后之名医吴鞠通、王孟英、章虚谷等,皆为叶派中人。
徐则为学者型名医,读书很多,但其复古卫道倾向却也是很明显的。如他的《兰台轨范》,凡录病论,惟取内、难、仲景、巢元方、孙思邈,至《外台秘要》而止,宋元以后则很少采录。他说“后世之方,已不知几亿万矣,此皆不足以名方者也”,古圣制方,“与天地同体,非人心思所能及也。”“万世不能出其范围”,“万不能及”。厚古薄今思想何其浓厚!他评前人也往往失之偏激,如他攻击薛立斋、赵献可,说是“庸医之首,邪说之宗”。他的医案,多用仲景及唐宋人方,主张“凡古方与病与证俱对者,不必加减;若病同而证稍有异,则随证加减。”其论病叙证立法有很多精辟之处,惟其用药则大耍滑头,诸如“处以祛风消痰清火之剂”、“为立膏方而痊愈”、“为处清暑通气方……三剂起矣”、“用芦根数两煎清凉疏散之药饮之”之类,比比皆是,教人如何学?我想这可能与他曾经点评过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有关。周学海对此就颇为不满,说他“评点《指南》多所攻击,视圈点如晨星落落,想见笔在纸上,如蜻蜓点水,一往无停。”近贤何时希也说过他纸上谈兵,吹毛求疵。安知日后会不会“人亦剃其头”呢?所以干脆“藏拙”,这恐怕不太可取。徐是聪明人,据徐在《临证指南医案》评语中说,叶曾对门人讲:吴江来了一位秀才徐某,“在外治病,颇有心思,但药味太杂,此乃无师传授之故。”后来,叶得宋版《外台秘要》读之,复谓人云:“我前谓徐生立方无本,谁知俱出《外台》,可知学问无穷,不可轻量也。”这很能说明叶氏胸怀风度。连徐氏也不能不称赞道:“先生之服善如此,尤见古风”。在他评《指南》中,也有钦佩叶氏之语,如幼科一卷,他就极佩服,说“此卷和平精切,字字金玉,可法可传。得古人之真诠而融化之,不愧名家。”于此亦可见徐氏也有服善之时。但是由于两位名家学问修养各不同,且在徐的眼里,叶天士还是“离经叛道”者多,徐氏虽然为人豪放,但文人恶习不少。正因为如此,两公虽同时同地,然生平未谋一面,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而在学术上,步徐氏后尘相唱和者,仅陈修园一人而已。
叶天士(1667-1746),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人,清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叶天士生于医学世家,祖父叶时、父叶朝采都是精通医术,尤其以儿科闻名。
叶桂12岁开始从父学医,14岁时,他父亲死了,于是抱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再他父亲的门人朱某为老师,专学医术。
叶天士聪慧过人,悟超象外,一点即通;尤其虚心好学,凡听到某位医生有专长,就向他行弟子礼拜其为师,十年之内,换了十七个老师,并且他能融会贯通,因此医术突飞猛进,名声大震。
尚书沈德潜曾为他立传,说:“以是名著朝野,即下至贩夫竖子,运至邻省外服,无不知有叶天士先生,由其实至而名归也。”(《沈归愚文集·叶香岩传》)叶氏不仅精通医术,而且治学讲求宏搜博览,学究天人,精细严谨,使医术与学术相得益彰,他认为“学问无穷,读书不可轻量也。”故虽享有盛名,但却手不释卷,广采众长。
嵇璜“序”曾说:“先生之名益高,从游者益众,先生固无日不读书也。”其为人“内外修备、交朋忠信……以患难相告者,倾囊助之,无所顾藉”。
他为医却不喜欢以医自名,临终前对他的儿了说:“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又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
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刃也。
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
叶氏一生忙于诊事,在世没有亲笔著述。
现传有《临证指南医案》十卷,后附《幼科心法》及《温热论治》各一卷;《叶天士医案存真》三卷。
据载都是他的门人和后代整理记录的。
其中《温热论治》是叶氏口传心授经验心得,为临床经验的结晶,是温病学说中一部非常重要珍贵的文献。
全篇主要论述温病感受途径、传变规律、治疗大法和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病诊治纲领以及舌、齿、斑疹等的辨析方法及其诊断意义,并论妇人胎前产后、经水适来适断之际所患温病的证候和治疗。
据传是他的门人顾景文随叶氏舟游洞庭湖时,将其口授之说记录而成。
《临证指南医案》则是无锡华岫云收集叶氏晚年医案,加以分类编辑而成。
分疾病八十九门,每门由其门人撰附论治一篇,门后附徐灵胎评议。
卷一至卷八记载内科之杂证、时证案;卷九为妇科;卷十为儿科;书末附所用方剂索引。
《幼科心法》相传为叶桂手定后,章楠改题为《三时伏气外感篇》,主要论述儿科诸病的辨证论治,尤其阐发了春时、夏令伏气外感和秋燥之证治。
《叶天士医案存真》是叶氏曾孙叶万青,取家藏方案编成,卷一以杂病为主;卷二以温热病案为多;卷三为运用仲景方验案。
另有门人周仲开抄录而成的《未刻本叶氏医案》等。
另外,托名叶氏的医案和著述颇多,可考的有《景岳发挥》、《叶氏医衡》、《医效秘传》、《本事方释义》、《女科症治》等等。
叶天士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是一位贡献非常卓越的医学家,他创立的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纲领,为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对杂病提出的许多新见和治法方药,至今在临床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在明清以前,论治外感热病皆宗伤寒,自吴又可出始将伤寒与温疫明确鉴别开,可惜他把温疫与广义的温病等同认识,混为一谈,因此他对温病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只起先导作用。
叶氏则首次阐述了温病发生发展规律。
他明确提出“温邪”是导致温病的主因,突破了传统的“伏寒化温”的认识范围,彻底摆脱了热病皆伤寒的束缚,这就从根本上划清了温病与伤寒的界限。
叶氏接受吴又可邪从口鼻而入的观点,概括新感温病的受邪途径是“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其传变规律为邪如不外解,可由肺卫顺传阳明或逆传心包,这与伤寒之邪按六经传变不同。
特别是“逆传心包”理论,是对温病传变规律认识的一大创见,亦是对《伤寒论》六经传变理论的一大突破,如叶氏认为神昏谵语不单单是按《伤寒论》所说由燥屎所致,更重要的是因“邪入心包”,故立法以清营清宫为主,选“三宝”和犀角、金汁、竹叶之类。
因此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更重要是为温病危重急症的治疗独辟蹊径,拯救了众多垂危病人的生命。
叶氏在对温病整体认识基础上,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他指出温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
其各自证候表现为:邪在卫分则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渴、脉浮数等肺卫证;邪在气分则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口渴欲饮、苔黄燥、脉滑数等里热证;邪入营分则见烦躁不安,夜甚不寐、斑疹隐现、舌质红绛等热损营阴和心神被扰证;邪在血分则见身热、吐血、衄血、便血、斑疹透露、舌质深绛等热盛动血证。
提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传变顺序规律,并据此确立了“在卫汗之可也”,治宜辛凉透解;“到气才可清气”,治宜辛寒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治宜清营泄热,药用“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治宜凉血活血、清热解毒,药用“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的温病治疗大法。
可见,叶氏的卫气营血理论,与仲景以营卫解释风寒表证病机,并作为调和营卫辛温解表的立法依据,用气血来解释部分病证的病位、病机的意义很不相同,与《内经》只提出卫气营血的概念、功能,更是理论上质的飞跃。
叶氏在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同时,还丰富和完善了辨舌验齿、辨斑疹白PEI的温病诊断方法;补充了东垣脾胃论详于脾而略于胃的不足;他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护理等方面创见也颇多、贡献很大;他还十分善于运用古方,如程门雪说“天士用方,遍采诸家之长,不偏不依,而于仲师圣法,用之尤熟。”他的许多治法药剂,经吴鞠通整理成为广传后世的效验名方。
叶氏生平虽无亲笔著述,但其临证医案,辞简理明、“无一字虚伪,乃能徵信于后人。”在医学教育方面,叶氏培育成不少能济世活人的名医,他的诸多反映其独到经验和深邃医理的名言,对后学仍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叶氏以其“立德、立功、立言”的为医最高境界,而深受广大医家景仰,他的学说,在二百多年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一个重要而有特色的医学流派——“叶派”,在近代医学史上闪烁着灿烂的光彩。
百余年间,私淑叶氏者很多,最著名的有吴塘、章楠、王士雄等。
叶天士的儿子叶奕章、叶龙章都善医,但被父亲的名声所掩盖;他的孙子叶堂、叶坚,曾孙叶万青等3人则转习儒业。
叶氏的学术不能很好地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但却广泛地流传在人间。
当然,叶氏同历史上所有的伟大医学家一样,难免有其不足。
如叶氏所题“踏雪斋”以与薛生白题“扫叶庄”的门匾相诋,则难避同行相嫉,门户之争之嫌;叶氏虽学验巨丰,但受他“不欲以医传世”的思想影响,生平除部分医案和简短的口述温病学说外,无亲笔著作,致使其许多的学术思想精华和临床经验失传,而有些传世的学术论点又零散残存在有限的医案中,缺少完整性理论论述;另有些学术论点又存在前后矛盾之处等。
但是小疵不掩其大醇,叶氏作为一位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伟大温病学家,作为精通内科、儿科及妇科、外科、五官科的医学大师,以其卓越的医学思想、高超的医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流芳百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21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周王朱橚对中医药的贡献
下一篇: 中华名医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