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从小身体就很弱,常常得病,家里为给他治病,几乎倾家荡产,稍大一点的时候,他又目睹了隋文帝时长安一带流行瘟疫的悲惨景象,给他留下很深印象,于是他立志学医,到20岁时孙思邈就已经学识渊博,他结识了当时的太医令谢季卿及甄权、甄立言兄弟,并向他们虚心求教,医术更为精进。孙思邈是一个全能医生,各个医科的疾病都难不倒他,而且对于养生、食疗、针灸乃至炼丹也都有所涉猎,也许是因为他小时候的经历,所以他更愿意为平民百姓治病,隋唐两代的几位皇帝先后邀请他去宫内做官,他都婉言拒绝,依然在民间行医,不过由于他医术高超,经常要被召到宫中来诊治皇宫贵人们的疾病。
唐仁宗时候,宫中一位才人生病,双目赤红,而且凸出,什么也看不见,非常痛苦,宫内的御医认为是内火,所以用祛火药医治,但是一直都没有什么效果。仁宗叫来孙思邈,孙思邈诊脉后认为这位才人不是单纯的热火,接着孙思邈又诊出才人肝脉弦滑,就询问才人的月事情况,宫内的御医说才人已经三个月没有月事了,应该是怀孕了。孙思邈却认为,才人的病是因为年轻气血旺盛,经血不通,肝火上行才导致目疾,并不是怀孕。孙思邈开了通经药,果然才人月事正常了,双目自然就复明了。
史上还有孙思邈“悬丝诊脉”的传说,他曾经给唐太宗长孙皇后看病用的就是此法。悬丝诊脉是指病人和医生分处两室,互不见面,医生通过搭在病人手腕上的一根丝线来诊脉。孙思邈给长孙皇后诊脉时,宫内的御医开始把丝线拴在冬青根、铜鼎足部和鹦鹉上来试探孙思邈,这种小伎俩一点也没有难倒孙思邈,很快就被一一识破。孙思邈给皇后悬丝诊脉之后,认为皇后是滞产,开出一方催产药,使得皇后顺利分娩。
孙思邈医德高尚,治病救人不分贵贱,因此无论是皇上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他十分敬重。他提出“大医精诚”,就是告诫医生,不管医术有多高明,治病的时候都要心平气静,排除杂念,不能心存私利,无论对什么样的病人都要一视同仁。孙思邈在晚年著述颇多。最著名的就是《千金要方》,又名《备急千金要方》,30卷,后又有《千金翼方》30卷。这些书中涉及范围非常广泛,而且由于孙思邈在民间行医,经验十分丰富,所以创造性地发明了很多民间治病的土方。比如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用葱叶当导尿管治疗尿闭症等等都是非常实用的治疗方法。书中对药物的论述也非常多,孙思邈被誉为“药王”,他经常到深山中采药,对药物的了解非常透彻,在书中他指出,凡草石药皆须土地坚实、气味浓烈,不然治病不愈;凡麦门冬皆微润抽去心;栀子者,去皮;用蒲黄者,汤成下等。对于草药如何处理才能达到最佳功效,书中都提出了明确的说法。
孙思邈活了101岁才离开人世。他死后,尸体过了一个月,颜色容貌仍然跟活人一样没有变化,当人们把他尸体抬起来的时候,感觉非常轻,就像只有衣服一样,令人们十分惊诧。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药王,在死后又给人留下了传奇的一幕。
延伸阅读
关于“悬丝诊脉”的真伪
历史上是否真的有悬丝诊脉之事?病人的脉象能否通过丝线传导给医生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曾有人专门请教过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老先生。
施老先生曾给清廷皇室内眷看过病。他介绍说,这悬丝诊脉可说是亦真亦假。所谓真者,确曾有其事;所谓假者,悬丝纯粹是一种形式。原来,大凡后妃们生病,总要由贴身的太监介绍病情,太医也总是详细地询问这些情况,诸如胃纳、舌苔、二便、症状、病程等。为了获得真实而详尽的情况,有时太医还要给太监送些礼物。当这一切问完之后,太医也就成竹在胸了。到了悬丝诊脉时,太医必须屏息静气,沉着认真。这样做,一是谨守宫廷礼仪,表示臣属对皇室的恭敬;二是利用此时暗思处方,准备应付,以免因一言不慎、一药不当而招祸。
孙思邈,京兆东原人,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生平及其创作: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享年一百四十一岁。他通晓诸子百家,博涉经史学术,兼通佛典,由于幼年多病,十八岁立志学医,二十岁即为乡邻治病。他对故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我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终南山、下江州,隐居太白山等地,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边临床试验,他是继张仲景之后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医药的先驱者,为祖国的中医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德。
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人(今陕西耀县)人,(581一682)。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因治愈了唐太宗及太后头痛病,宫廷要留他做御医,他扯谎说要去采“长生不老药”献皇上,偷跑了,监视的人谎报釆药时摔死,唐太宗封孙思邈为药王。孙思邈一面询问皇后身边宫女关于她的病情,一面认真的分析,心里已经有了谱,然后让宫女拿来一根红绳,拴在长孙氏的胳膊上,孙思邈拿着另一端,这就是传说中的“悬丝诊脉”。
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篇,开宗明义地提倡为医者必须要有医德,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而论述“大医”修养的两个方面:“精”与“诚”。“精”,指专业熟练;“诚”,指品德高尚。就是说,为医者必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隋唐时期,我国医学是很发达的,当时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医生,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孙思邈。
他一生专心于医学研究工作,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都曾征召他出来做官,却都被他找借口谢绝了,史记中记载,孙思邈活了142岁,是有史可查中最长寿的人,历经了三个朝代,他所著作的千金方到现在都广为流传,也为后世医家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其实在我国的历史上很多的修道之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懂一些医术。
他们给人看病从来都是修善积德,先后上过峨眉山,终南山,有过太行山,最后又隐居于秦岭,边行医边采药,将毕生精力用于中医药研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系统性的进行中医药研究的人之一,所以被称未药王不为过,孙思邈从小就好学博闻,当时有人称他为“圣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21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游洛阳龙门药方洞
下一篇: 程砚秋与正骨医生成业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