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外媒体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大学M.D.Anderson癌病中心Jennifer Tseng等人的研究小组日前报告,美国亚裔居民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比其他人种的患者要长得多。Tseng等人以1985~1999年因患进展期胃癌在M.D.Anderson癌病中心接受治疗的患者的数据为基础展开了调查,共分析了1920名患者的数据。
调查的人种结构如下:白人70%(1352人)、拉丁裔16%(301人)、非洲裔8%(163人)、亚裔4%(81人),无法确定人种的2%(19人)。亚裔患者中,肿瘤部位为中位或幽门侧的占62%,比非洲裔(42%)、拉丁裔(18%)和白人(13%)明显要多。另外,亚裔患4级进展期癌症的比例为37%,明显低于非洲裔(68%)、拉丁裔(59%)和白人(56%)。
对生存时间平均值进行比较的结果是:白人为12.0个月,拉丁裔为10.8个月,非洲裔为10.5个月,亚裔则长达26.7个月,是他们的两倍还多。在生存5年的比例方面,白人为11%,拉丁裔为13%,非洲裔为9%,亚裔则超过其他人种的两倍,为26%。与白人比较的死亡风险方面,拉丁裔为1.08(95%可信区间(CI):0.91~1.28),没有出现明显差别;非洲裔为1.29(CI1.04~1.59),明显要高;亚裔为0.7(CI0.50~0.96),明显要低。这一人种差别与原发部位、等级、组织学意见、性别和年龄无关。
虽然美国亚裔居民罹患癌症的比例为每10万人298.2人,远远低于所有人种的平均值464.2人,但罹患胃癌的比例却为每10万人15.3人,是白种人(6.5人)的两倍多。
胃癌
【概述】
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胃恶性肿瘤的95%。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很
高,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全国胃癌平均死亡率高达20/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约3∶1。发病年龄高峰为50岁~60岁。世界胃癌的年发病率为17.6/10万,日本、丹麦等国发病率高,而美国及澳洲则较低,在我国以山东、浙江、上海、福建等沿海地区为高发区。
【诊断】
(一)症状 早期表现为上腹不适,约为80%患者有此表现,将近50%胃癌患者有明显
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晚期可出现乏力,腰背疼及梗阻后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肿瘤表面溃疡时出现呕血、黑便。
(二)体征 早期无特殊体征,晚期可见上腹肿块,直肠指诊可及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
肿大,同时贫血、消瘦、腹水等恶液质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早期可疑胃癌,游离胃酸低度或缺,如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红细
胞下降,大便潜血(+)。血红蛋白总数低,白/球倒置等。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化验异常。
(四)X线表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清楚显示胃轮廓、蠕动情况、粘膜形态、排空时间,有无充盈缺损、龛影等。检查准确率近80%。
(五)纤维内窥镜检查 是诊断胃癌最直接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
(六)脱落细胞学检查 有的学者主张临床和x线检查可疑胃癌时行此检查。
(七)B超 可了解周围实质性脏器有无转移。
(八)CT检查 了解胃肿瘤侵犯情况,与周围脏器关系,有无切除可能。
(九)免疫学CEA、FSA、GCA、YM球蛋白等检查。
【治疗措施】
胃癌的治疗与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相同,均应将手术治疗作为首选的方法,同时根据情况合理的配合化疗、放疗、中医中药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
根据TNM分期,当前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大致如下。
I期胃癌属于早期胃癌,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个别Ⅱa十Ⅱc型侵及粘膜下层,淋巴结出现转移者,应配合一定化疗。
Ⅱ期胃癌属于中期胃癌,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有的辅助化疗或免疫疗法。
Ⅲ期胃癌多侵及周围组织并出现较广泛淋巴结转移,虽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应配合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
Ⅳ期胃癌已属晚期,多采用非手术疗法,有适于手术者尽量切除原发与转移病灶,配合化疗、放疗、免疫、中医中药综合疗法。
(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分为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和短路手术。
1.根治性手术切除:此概念是相对的,指从主观判断认为肿瘤已被切尽,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实际上只有一部分能达到治愈。
2.姑息性切除:指主观上判断肿瘤已不可能完全切除,但主要的瘤块可切除,切除肿瘤可解除症状,延长寿命,为进一步综合治疗创造条件。
3.短路手术:主要用于已不可能手术切除的伴有幽门梗阻的病例,作胃空肠吻合术可缓解梗阻。
(二)放射治疗
1.术前放疗:指对某些进展期胃癌,临床上可摸到肿块,为提高切除率而进行的术前局部照射。每次200cGY,5次/周,共4周,总量为4000cGY。停止放疗后lo一14d行手术。可增加局部切除率,但不能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程度,术前费时6周。因此对5年生存的影响难以估价。
2.术中放疗:指肿瘤切除后建立胃肠吻合前,针对以腹腔动脉为中心的术野进行一次大剂量照射,以3000~3500cGY为宜。对进展期胃癌可提高5年生存率约10%。术中确保将肠道隔离在照射野外,防止放射性并发症的发生。
3.术后放疗:多数学者认为无效。
(三)化疗 早期胃癌可不用化疗外,其他进展期胃癌均应适当化疗。
1.周身化疗:临床上决定化疗方案。首先考虑肿瘤病理类型、部位、病期等因素。胃癌多为腺癌,常选用5-FM、MMC、ADM、MeCCNu等药物。术后第一年应作三个疗程,每疗程约2个月,休息2个月后作第二疗程。第二三年每年作二个疗程,第四五年每年作一个疗程,五年后可不必化疗。
常用化疗方案:
1)FAM:5-Fu 500mg iv d1d8d15
ADM 30-50mg iv d1
MMC 4-10mg iv d1
21天为一周期。
2.腹腔化疗:可术后腹腔置管或腹腔埋置化疗泵及插管化疗。增加局部浓度。
(四)免疫疗法 免疫治疗与化疗并用,可延长患者生命。常用干扰素、IL-2、BCG等药物。
五)中医中药治疗 以扶正为主。可对抗放疗副作用,提高白细胞、血小板,调整胃肠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病因学】
目前认为下列因素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一)环境因素 不同国家与地区发病率的明显差别说明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饮食因素。
食盐可能是外源性胃癌诱发因素之一,居民摄入食盐多的国家胃癌发病率也高。亚硝胺类化合物已成功地在动物体内诱发胃癌。熏制的鱼肉含有较多的3,4-苯并芘(benzopyrene);发霉的食物含有较多的真菌毒素;大米加工后外面覆有滑石粉,其化学性质与结构都与石棉纤维相似,上述物质均被认为有致癌作用。
(二)遗传因素 某些家庭中胃癌发病率较高。一些资料表明胃癌发生于A血型的人较O血型者为多。
三)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可能机体免疫功能障碍,对癌症的免疫监督作用下降,在胃癌发生中有一定意义。
四)癌前期变化
所谓癌前期变化是指某些具有较强的恶变倾向的病变,这种病变如不予以处理,有可能发展为胃癌。癌前期变化包括癌前期状态(precancerous
conditions)与癌前期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1.胃的癌前期状态
(1)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2)恶性贫血:恶性贫血患者中10%发生胃癌,胃癌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5~10倍。
(3)胃息肉:腺瘤型或绒毛型息肉虽然占胃息肉中的比例不高,癌变率却为15%~40%。直径大于2cm者癌变率更高。增生性息肉多见,而癌变率仅1%。
4)残胃:胃良性病变手术后残胃发生的癌瘤称残胃癌。胃手术后尤其在术后10年开始,发生率显著上升。
(5)良性胃溃疡:胃溃疡本身并不是一个癌前期状态。而溃疡边缘的粘膜则容易发生肠上皮化生与恶变。
(6)巨大胃粘膜皱襞症(Menetrier病):血清蛋白经巨大胃粘膜皱襞漏失,临床上有低蛋白血症与浮肿,约10%可癌变。
2.胃的癌前期病变
(1)异形增生与间变:前者亦称不典型增生,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可逆的病理细胞增生,少数情况不可发生癌变。胃间变(anaplasia)则癌变机会多。
(2)肠化生:有小肠型与大肠型两种,小肠型(完全型)具有小肠粘膜的特征,分化较好。大肠型(不完全型)与大肠粘膜相似,又可分为2个亚型:Ⅱa型,能分泌非硫酸化粘蛋白;Ⅱb型能分泌硫酸化粘蛋白,此型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
【病理改变】
(一)胃癌的发生部位
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
(二)巨体形态分型
1.早期胃癌
不论范围大小,早期病变仅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可分隆起型(息肉型)、浅表型(胃炎型)和凹陷型(溃疡型)三型。Ⅱ型中又分Ⅱa(隆起表浅型),Ⅱb(平坦表浅型)及Ⅱc(凹陷表浅型)三个亚型。以上各型可有不同的组合。如Ⅱc+Ⅱa,Ⅱc+Ⅲ等(图1)。早期胃癌中直径在5~10mm者称小胃癌,直径<5mm称微小胃癌。
图1 早期胃癌分型的示意图
2.中晚期胃癌 也称进展型胃癌,癌性病变侵及肌层或全层,常有转移。有以下几种类型(图2):
图2 中晚期胃癌分型示意图
(1)蕈伞型(或息肉样型):约占晚期胃癌的1/4,癌肿局限,主要向腔内生长,呈结节状、息肉状,表面粗糙如菜花,中央有糜烂、溃疡,亦称结节蕈伞型(彩色图3)。癌肿呈盘状,边缘高起,中央有溃疡者称盘状蕈伞型。
胃窦小弯后壁有一肿物突出胃腔,略呈分叶状,表面不平呈颗粒状,并见有糜烂。肿物基部稍狭小,呈亚蒂型,周围粘膜未见明显浸润
(2)溃疡型:约占晚期胃癌的1/4。又分为局限溃疡型和浸润溃疡型,前者的特征为癌肿局限,呈盘状,中央坏死。常有较大而深的溃疡;溃疡底一般不平,边缘隆起呈堤状或火山口状,癌肿向深层浸润,常伴出血、穿孔。浸润溃疡型的特征为癌肿呈浸润性生长,常形成明显向周围及深部浸润的肿块,中央坏死形成溃疡,常较早侵及浆膜或发生淋巴结转移。
(3)浸润型:此型也分为两种,一种为局限浸润型,癌组织浸润胃壁各层,多限于胃窦部,浸润的胃壁增厚变硬,皱壁消失,多无明显溃疡和结节。浸润局限于胃的一部分者,称“局限浸润型”。另一种是弥漫浸润型,又称皮革胃,癌组织在粘膜下扩展,侵及各层,范围广,使胃腔变小,胃壁厚而僵硬,粘膜仍可存在,可有充血水肿而无溃疡。
(4)混合型:同时并存上述类型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变者。
(5)多发癌:癌组织呈多灶性,互不相连。如在萎缩性胃炎基础上发生的胃癌即可能属于此型,且多在胃体上部。
(三)组织分型
根据组织结构可分为4型。①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与粘液腺癌,根据其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3种;②未分化癌;③粘液癌(即印戒细胞癌);④特殊类型癌:包括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类癌等。
根据组织发生方面可分为两型。①肠型:癌起源于肠腺化生的上皮,癌组织分化较好,巨体形态多为蕈伞型;②胃型:癌起源于胃固有粘膜,包括未分化癌与粘液癌,癌组织分化较差,巨体形态多为溃疡型和弥漫浸润型。
(四)转移途径
1.直接播散
浸润型胃癌可沿粘膜或浆膜直接向胃壁内、食管或十二指肠发展。癌肿一旦侵及浆膜,即容易向周围邻近器官或组织如肝、胰、脾、横结肠、空肠、膈肌、大网膜及腹壁等浸润。癌细胞脱落时也可种植于腹腔、盆腔、卵巢与直肠膀胱陷窝等处。
2.淋巴结转移
占胃癌转移的70%,胃下部癌肿常转移至幽门下、胃下及腹腔动脉旁等淋巴结,而上部癌肿常转移至胰旁、贲门旁、胃上等淋巴结。晚期癌可能转移至主动脉周围及膈上淋巴结。由于腹腔淋巴结与胸导管直接交通,故可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
3.血行转移
部分患者外周血中可发现癌细胞,可通过门静脉转移至肝脏,并可达肺、骨、肾、脑、脑膜、脾、皮肤等处。
【流行病学】
不同国家与地区胃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高低之比可相差10倍。日本、智利、冰岛、奥地利、芬兰、匈牙利等国为高发地区;北美、印度、印尼、马来西亚、埃及等国发病率较低。我国胃癌发病率也高,尤其是甘肃河西走廊、胶东半岛、江淅沿海一带。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可有明显差别,高发区有低发点,低发区有高发点。流行病学调查,对研究胃癌的病因与发病机理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表现】
(一)症状 早期胃癌70%以上可毫无症状。根据发生机理可将晚期胃癌症状分为4个方面。
1.因癌肿增殖而发生的能量消耗与代谢障碍,导致抵抗力低下、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消瘦、贫血、水肿、发热、便秘、皮肤干燥和毛发脱落等。
2.胃癌溃烂而引起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等。胃癌疼痛常为咬啮性,与进食无明确关系或进食后加重。有的象消化性溃疡的疼痛,进食或抗酸剂可缓解,这种情况可维持较长时间,以后疼痛逐渐加重而持续。癌肿出血时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呕血或黑粪,5%患者出现大出血,甚至有因出血或胃癌穿孔等急腹症而首次就医者。
3.胃癌的机械性作用引起的症状,如由于胃充盈不良而引起的饱胀感、沉重感,以及无味、厌食、疼痛、恶心、呕吐等。胃癌位于贲门附近可侵犯食管,引起打呃、咽下困难,位于幽门附近可引起幽门梗阻。
4.癌肿扩散转移引起的症状,如腹水、肝大、黄疸及肺、脑、心、前列腺、卵巢、骨髓等的转移而引起相应症状。
(二)体征
早期胃癌可无任何体征,中晚期癌的体征中以上腹压痛最为常见。1/3患者可扪及上腹部肿块,质坚而不规则,可有压痛。能否发现腹块,与癌肿的部位、大小及患者腹壁厚度有关。胃窦部癌可扪及腹块者较多。
其他体征多由胃癌晚期或转移而产生,如肿大,质坚、表面不规则的肝脏,黄疸,腹水,左锁骨上与左腋下淋巴结肿大。男性患者直肠指诊时于前列腺上部可扪及坚硬肿块,女性患者阴道检查时可扪及肿大的卵巢。其他少见的体征尚有皮肤、腹白线处结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发热,多呈恶病质。此外,胃癌的癌旁综合征包括血栓性静脉炎,黑棘病和皮肌炎可有相应的体征。
【并发症】
胃癌可发生出血、穿孔、梗阻、胃肠瘘管、胃周围粘连及脓肿形成等并发症。
【辅助检查】
(一)胃肠X线检查
为胃癌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不同充盈度的投照以显示粘膜纹,如加压投照力双重对比等方法,尤其是钡剂、空气双重对比方法,对于检出胃壁微小病变很有价值。
1.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
在适当加压或双重对比下,隆起型常显示小的充盈缺损,表面多不光整,基部稍宽,附近粘膜增粗、紊乱,可与良性息肉鉴别(图4)。
A.胃充盈片 显示胃幽门前区大弯侧稍有凹陷,无充盈缺损可见
B.胃加压片 显示胃部小的充盈缺损,胃窦部粘膜增粗。病理检查发现为早期胃癌
图4 早期隆起型胃癌
浅表型(图5):粘膜平坦,表面可见颗粒状增生或轻微盘状隆起。部分患者可见小片钡剂积聚,或于充盈相对呈微小的突出。病变部位一般蠕动仍存在,但胃壁较正常略僵。
A.胃充盈片 显示胃小弯角切迹略不光整
B.双重造影片 显示胃窦及胃小弯侧粘膜增粗,相当于胃角切迹附近粘膜变平坦
图5 早期平坦型胃癌
凹陷型(图6):可见浅龛影,底部大多毛糙不齐,胃壁可较正常略僵,但蠕动及收缩仍存在。加压或双重对比时,可见凹陷区有钡剂积聚,影较淡,形态不规则,邻近的粘膜纹常呈杵状中断。
A.胃充盈片 显示胃小弯侧垂直部呈局限性不光整
B.胃加压片 显示局限性小片钡剂残留,附近粘膜增粗,胃窦部粘膜亦增粗
C.胃切除标本 箭头所指为胃癌凹陷区
图6 早期凹陷型胃癌
2.中晚期胃癌的X线表现
蕈伞型(图7):为突出于胃腔内的充盈缺损,一般较大,轮廓不规则或呈分叶状,基底广阔,表面常因溃疡而在充盈缺损中有不规则龛影。充盈缺损周围的胃粘膜纹中断或消失。胃壁稍僵硬。
图7 胃窦蕈伞型胃癌
显示胃窦部不规则充盈缺损,呈息肉样
溃疡型(图8):主要表现为龛影(见图8),溃疡口不规则,有指压迹征与环堤征,周围皱襞呈结节状增生,有时至环堤处突然中断。混合型者常见以溃疡为主,伴有增生、浸润性改变。
图8 胃窦部溃疡型胃癌
胃窦小弯侧不规则阴影,周围有息肉样增生,形成指压迹(↑)和裂隙
浸润型(图9):局限性者表现为粘膜纹异常增粗或消失,局限性胃壁僵硬,胃腔固定狭窄,在同一位置不同时期摄片,胃壁可出现双重阴影,说明正常蠕动的胃壁和僵硬胃壁轮廓相重。广泛浸润型的粘膜皱襞平坦或消失,胃腔明显缩小,整个胃壁僵硬,无蠕动波可见(图10)。
图9 胃窦浸润型胃癌
显示癌肿引起胃窦部狭窄
A.胃腔显著缩小,正常粘膜纹消失,呈颗粒样阴影
B.胃不能充盈,易排空,胃轮廓尚光滑
图10 浸润型胃癌(呈皮革胃)
(二)内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胃内各部位,对胃癌,尤其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很大。
1.早期胃癌
隆起型(彩色图11)主要表现为局部粘膜隆起,突向胃腔,有蒂或广基,表面粗糙,有的呈乳头状或结节状,表面可有糜烂。表浅型表现为边界不整齐,界限不明显的局部粘膜粗糙,略为隆起或凹陷,表面颜色变淡或发红,可有糜烂,此类病变最易遗漏。凹陷型有较为明显的溃疡,凹陷多超过粘膜层(彩色图12)。上述各型可合并存在而形成混合型早期胃癌。
图11 早期胃癌(隆起型)
胃体中部大弯侧有一半球形息肉样隆起,表面光滑,质硬,直径约1.5厘米,基底宽,四周粘膜完整,无水肿,无浸润
图12 早期胃癌(浅表溃疡型)
幽门前区偏后壁有一隆起,部分呈节结状,色苍白,其中央有一不规则浅溃疡,病理证实为腺癌
2.中晚期胃癌
常具有胃癌典型表现,内镜诊断不难。隆起型的病变直径较大,形态不规则,呈菜花或菊花状。
三)胃液检查
约半数胃癌患者胃酸缺乏。基础胃酸中乳酸含量可超过正常(100μg/ml)。但胃液分析对胃癌的诊断意义不大。
(四)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检查
包括癌的免疫学反应、本内特殊化学成分的测定及酶反应等。血如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Ⅰ/Ⅱ之比;CEA,CA19-9,CA125等癌胚抗原及单克隆抗体的检测等,但这些检查假阳性与假阴性均较高,特异性不强。
鉴别诊断】
胃癌须与胃溃疡、胃内单纯性息肉、良性肿瘤、肉瘤、胃内慢性炎症相鉴别。有时尚需与胃皱襞肥厚、巨大皱襞症、胃粘膜脱垂症、幽门肌肥厚和严重胃底静脉曲张等相鉴别。鉴别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造影、胃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
预防】
由于胃癌的病因尚未明确,故无特殊预防方法。除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或减少摄入可能的致癌物质,可多进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等。对所谓癌前期病变,要进行密切随访,以早期发现变化,及时进行治疗。
【预后】
胃癌的预后取决于癌肿的部位与范围、组织类型、浸润胃壁的深度、转移情况、宿主反应、手术方式等。
参考资料:中国癌症网
什么是胃癌
胃癌是指在胃壁最内侧粘膜内的细胞,由于未知的原因变成癌细胞并无秩序的反复增殖。癌细胞需要数年的发展才能通过胃癌检查等手段发现。随着癌细胞逐渐变大,会浸透至胃壁中,甚至蔓延至其附近的大肠及胰脏。
造成胃癌的原因
关于胃癌的产生已经有很多研究,也指出了不少原因。其中,吸烟、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持续感染等是造成胃癌高发的主要原因。饮食生活主要是指摄入盐分过多的食品,腌制食品,且蔬菜及水果的摄入量不足。但并非说所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都会发展成胃癌。无论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都应注意不要吸烟、不要摄入过多盐分的事物,还应多吃蔬菜与水果。
症状
胃癌一般在早期阶段无自觉症状,甚至发展至后期都无任何感觉。代表性的症状如胃痛、呕吐感、食欲不振、胸闷等,并非胃癌的特有症状,胃炎及胃溃疡也会导致相似症状。若不进行检查无法进行准确判断,因此最好去医院接受相应检查,而非自己根据症状胡乱吃药。有些病患因为胃炎及胃溃疡等原因接受内镜检查,也会偶然发现早期癌的病例不在少数,当然也有通过贫血或黑色大便等原因发现早期癌症。一般出现厌食、体重减轻等症状有可能是胃癌,应尽早去医院就诊。
胃癌检查
1. X线钡餐检查
主要是通过服用造影剂以及发泡剂,观察胃部粘膜的检查。除了发现胃癌,也有很多病患发现溃疡或息肉等。在检查当天应注意不吃早饭,检查后也有部分人群会出现便秘现象。
2. 内镜检查
即将内镜插入胃中直接观察。由于需要将内镜插入鼻中或口中,因此需要注射喉咙或鼻子的麻醉、镇定剂等。内镜检查可直接发现胃部很小的病变,通过胃部X线检查有怀疑症状时,可通过内镜检查进行确认。
3.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等,查看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会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该项检查不能诊断胃癌,胃癌检查一般还是推荐胃部X线检查以及内镜检查。
中国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
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胃恶性肿瘤的95%。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很高,胃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全国平均胃癌死亡率高达20/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约3∶1。在各类癌症中,胃癌是最为常见的癌症之一。胃癌治疗的早与晚,效果大不一样。早期胃癌手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到90%~95%。如果胃癌发展到了晚期,胃癌死亡率就更高了。
1. 全世界的胃癌发病情况
2002年全球每10万名男性发生胃癌的的人数为22人,女性为10.4人;死亡率在男性中为每10万人16.3人,女性为7.9人。2002年全世界估计有90万胃癌新患者(其中男性为60万,女性为33万),同时有70万人死于胃癌(男性为45万人,女性为25万人)。男性中,胃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前列腺癌,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在女性中,胃癌的发病率居第五位,排在乳腺癌、宫颈癌、肺癌和肠癌之后。
按地理分布,有三分之二的胃癌分布在日本、中国、韩国、中南美洲、东欧和中东的部分地区,在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北欧和印度的发病率较低。
发达国家的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近几十年有显着下降了,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年死亡率约为22/10万,90年代下降至3.7/10万以下。日本近年来亦有明显下降趋势,这得益于采用X线钡餐检查或胃镜定点筛查,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根治率也显着提高。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胃癌年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在卫生部组织的1990~1992年全国第二次死因调查中,中国胃癌的粗死亡率为25.2/10万,占到所有因癌症死亡人数的23.2%,接近四分之一
2. 我国胃癌死亡率为每三分钟就有一人
今天大家谈谈胃癌,因为胃病发病率高,几乎每个人都有轻微胃病,大多数人都有常年胃病缠身,目前全球每年新发胃癌九十三万四千例,其中有近四十万在中国内地;患病和死亡率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平均每三分钟就有一名中国人死于胃癌。这是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兼胃癌专业委员会今天披露的最新数字。
国家卫生部、中国抗癌协会和上海罗氏制药联合举行的"中国癌症防治科普宣传促进计划——胃癌专题宣传月"发布会上称,随着胃镜及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应用,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已提高到百分之十左右,早期治疗治愈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但目前中国住院病例中超过九成是中晚期才就医,五年生存率不到五分之一。即便是国内领先的医院,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也只有百分之四十六点三,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值得关注的是胃癌发病出现年轻化趋势:临床显示,近五年来十九岁至三十五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三十年前翻了一番。他提醒年轻人,一旦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食后饱胀感,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经常呕吐隔夜宿食和胃液以及黑色柏油样便等症状者,应及早就医,不可延误。特别是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及恶性贫血、胃切除术后和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更要定期做胃镜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睡眠严重不足、饮食不规律、工作和心理压力大以及对胃部不适或胃部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以为然,是 "中青年人患胃癌的主要因素","年轻人患的胃癌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加之容易误诊,确诊胃癌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此时才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格外注意。"
3. 胃癌的早检查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胃癌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恶魔,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胃癌是世界上第二大癌症死因,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死于胃癌的人数约有16万,近年来青年人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胃癌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胃癌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是早期治疗的基础,也是减低胃癌死亡率的关键一环。"胃癌专家提醒公众,在胃疼、胃区不适或消化道不适的时候,应该及时去医院消化科做胃镜或实验室检查,搞清病因。而那些生活无规律、工作紧张繁忙,且长期吃腌制品或发霉食物的人,更应及时体检,定期进行排查。
尽管许多人的胃疼就是一般性胃炎,但最后发展成胃癌的亦不在少数。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某些慢性胃病目前已被公认为癌前期病变。专家提醒有胃病家族史、又反复出现胃痛症状的人,应提高警惕。
改善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是作好二级预防,即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进展期胃癌手术切除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30%~40%,而早期胃癌(EGC),即癌细胞仅浸润至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在80%~90%,其中始发阶段小胃癌(SGC)及微小胃癌(MGC)的10年生存率可达100%。故胃癌的早期及时准确检出和治疗,对于降低胃癌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发现早期胃癌?自然人群的普查有资料表明,间隔期为1.5~2年的大规模筛查有助于检测早期胃癌。如日本医学界采用放射影像学的气钡双对比方法进行普查,然后对可疑病例进行胃镜精检,结果胃癌早期手术率达到50%以上,5年存活率达90%以上。我国目前主要在胃癌高发区进行选择性局部普查,如年龄大于35岁,有食用高盐、霉变食物等不良的饮食习惯,有肿瘤家族史等,然后综合分析筛选出高危个体,再行内镜及X线摄片检查。综合我国各地普查结果,普查中胃癌检出率约0.037%~0.6%,在检出的胃癌中,早期胃癌占15%~25%,大大提高了无症状患者胃癌的发现率。据统计,无症状胃癌患者中半数左右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绝大部分无淋巴结转移;而有症状胃癌中有57%已经发生了淋巴结转移。所以对自然人群的普查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工作。
早期胃癌表现有上腹部隐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均不为早期胃癌所特有,故易被当作一般胃病而被忽视,这也是患者就诊过晚的原因之一。所以应强调在40岁以上的男性(嗜烟酒者应放宽到35岁)稍有上腹部不适,应予筛查,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之目的。此外消化不良症状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经临床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应考虑有胃癌的可能性。对于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胃息肉、残胃及良性胃溃疡等疾病者,更应警惕其演变为胃癌。我国门诊筛选早期胃癌检出率0.27%,低于日本(0.88%)而介于西欧(0.37%)和美国(0.1%)之间。现在普遍认为胃镜检查是早期胃癌最好的筛选方法。如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门诊胃镜检查26634例,检出胃癌951例,占胃镜检查术的3.57%,其中早期胃癌72例,占全部胃癌的7.6%。由于患者的传统习惯以及部分医院胃镜检查适应证偏严,致使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难以提高。
高危人群随访胃癌高危人群包括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者。前者指一些发生胃癌危险性明显增高的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巨大胃黏膜皱襞病等。后者主要指病理上的胃黏膜不典型增生。高危人群随访法对胃癌及早期胃癌检出率高于普查法和门诊筛选法。现在认为胃癌的自然病程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从早期阶段发展到进展期约需要3~4年时间,因此对高危人群每6~12个月随访复查胃镜较为合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有关的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已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无感染者的3~6倍。还不清楚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可以预防胃癌,但有胃部恶性疾病家族史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且有临床症状者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开展随访研究,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性治疗。
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打工人春节回家最大的期待,除了和家人团聚,可能就是家里的一桌好菜了。
过年在家的几天,终于可以摆脱外卖和食堂,在家吃点好饭好菜。甚至还能奢侈一把,龙虾、帝王蟹、和牛,平时不舍得吃的高级食材,摆上年夜饭的饭桌都理直气壮。
但你的胃不一定和你一样开心,大吃几天之后。还没到吃饭的时间,肚子自己就先胀了起来。吃完不久,肚子可能又莫名其妙的疼。到了半夜,还会反酸恶心。
虽然自己还和过去一样,有着一颗吃货的心,你的胃却告诉你,它已经不再是吃货的胃了。
没有春节这个集中大吃大喝的机会,很多人还不知道自己的胃有多脆弱。
每年春节过后,各地医院都会迎来一波就诊人数小高峰,消化内科诊室往往人数爆满,众多患者捂着肚子在候诊区等待。
虽然这是暴饮暴食导致的节日病,但也可以算一个提醒。因为在中国,有胃病隐患的人相当多,但察觉自己胃病的人却很少。超过一半的中国人,可能都已经得了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患者通常没有特别一致的症状,甚至一些患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一直没有特别准确的发病率统计。不过通过间接的方法,也能估计出中国慢性胃炎患者的比例。
慢性胃炎的罪魁祸首是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感染率非常高的病菌,现在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1类致癌物。它能在胃酸环境中生存,慢慢的侵蚀胃的黏膜,缓慢的破坏你的胃。
2017年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指出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70%到90%的慢性胃炎患者,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反过来,几乎所有感染者都有慢性胃炎。所以,通过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比例,大概就能推断出多少人存在慢性胃炎这种隐患。
中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相当之高,香港中文大学参与的一项研究,汇集了263篇全球范围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报告,估计出中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55.8%上下。
一般来说,慢性胃炎的患病率,会比幽门螺杆菌感染还要略高。甚至有比较高的估计认为,中国慢性胃病的患病率高达90%左右,即使采用比较低的估算结果,中国至少一半人都难逃慢性胃炎的阴影。
可能你现在还没有什么症状,最多也就是偶尔聚餐之后,有点肚子疼、胀肚、反酸水,最严重也就是呕吐,不到一天就好了,但这不是掉以轻心的理由。
慢性胃炎是个耐心的杀手,它的的发作需要时间,慢慢地损伤人的胃粘膜。年纪越大,人越容易患上慢性胃炎,到了爸妈的年纪,可能就要抱怨老胃病了。
况且即使是年轻人,现在患上慢性胃炎的比例也不低。华东师范大学曾经做过一项小规模的调查,抽取了900多名恶心、呕吐、腹痛的同学做了检查,结果接近10%的学生已经有了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只是胃走向崩坏的第一步,在慢性胃炎的患者中,大概有一半会患上不同程度的萎缩性胃炎,5%左右的人,萎缩性胃炎会发展到晚期。
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一小部分慢性胃炎患者,会沿着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这条路走到终点:胃癌。
东亚地区,尤其中日韩三国,一向是胃癌的重灾区。每一年,全球六成的新发胃癌病例都来自东亚地区。
在中国,胃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中国的第二大癌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癌症观察站的数据,2020年中国新发胃癌约47.8万例,大概占全球新发病例的45%。
胃癌同样是一种越老越容易患上的病,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现在胃癌发病的中位数年龄接近70岁,看起来离年轻人也太遥远了。
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中,也把年龄在40岁以上,作为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一个特征,日本和韩国目标人群的年龄还要更高。
但这不代表胃癌和年轻人没有关系。
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项研究,考察了1990到2019年中国胃癌各项数据的变化,他们发现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但糟糕的是,尽管其他所有年龄段的胃癌发病率都下降了,15到49岁年龄组的发病率却一直保持上升趋势。
而且和慢性胃炎一样,胃癌也是一个非常隐蔽的杀手,将近一半的胃癌患者,在早期根本没有什么预警的症状,在中国,90%胃癌患者查出时已经错过了方便治疗的胃癌早期,来到了发展期。
更严重的是,年轻人得胃癌,结果可能比还老年人可怕。
美国梅奥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早发性胃癌和老年人中更容易发作的胃癌有着不同的基因组亚型。它的生长和扩散速度通常更快,预后更差,并且对传统化疗的耐药性更高。
日本癌症研究基金会的一项小规模研究也证实,40岁以下的胃癌患者更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而且生存率也不好于60到69岁年龄段的患者。另外,可能是年轻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太上心,没有尽早去医院检查,年轻患者中患Ⅲ期和Ⅳ期的晚期胃癌比例也要高于其他年龄段。
癌症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是时候注意自己的胃了。
这些家乡特产,带了也要少吃
如果要注意胃的健康,当然是从饮食开始。过年回家,免不了要带特产回来,回来时一行李箱都装满了家乡味道。不过再好吃,这些特产也要少吃一些。
老家在东北的,最好少吃烧烤酸菜,去南方过年的少吃腊肠咸鱼,家在东南的尽量少用鱼露虾酱,在西南的也不要多吃火腿。因为这些饮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高盐。
从世界范围来看,亚洲是高盐饮食的重灾区,日本有拉面,韩国有泡菜,中国各地基本都有几样含盐量的传统美食。
这些美食或许让你吃得停不下来,但是过多的盐可以直接损伤胃黏膜,加速胃病的进展。甚至盐还会和幽门螺杆菌“合作”,促进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交叉破坏你的胃。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的研究数据显示,与低盐摄入者相比,盐渍食品摄入量高的人群,患胃癌的相对风险高出1.7倍。
腌制和熏烤食物更要少吃,这些食物不仅高盐,而且致癌物亚硝酸盐含量特别高。
经过熏烤的加工肉类食品,还有多环芳羟等致癌物质。高盐、亚硝酸盐、多环芳羟几种因素交叉,吃下去就是吃下一份致癌套餐。一份跨国研究发现,每天吃50克加工肉,非贲门胃癌的发病率会增加18%。
其实无论是腌制还是熏烤,最初都是在缺乏保存食物条件下采用的防腐手段,虽然保存了食物,但破坏了健康。如果有其他选择,尽量少吃这类食物对健康比较有利。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90年代初的研究就发现,早买冰箱,居然也能防胃癌。可能是当时的冰箱还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家里有了冰箱,就可以少吃腌制的食品和不新鲜的饭菜,也就减少了胃癌的风险。既然现在冰箱几乎家家都有,吃腌菜熏肉的旧习惯也该改改了。
改变饮食习惯效果如何,可以看看亚洲移民出国前后的变化有多大。
韩国国立癌症中心的研究,详细统计了1988年到2007年间亚裔移民去美国加州之后,胃癌发病率的变化。发现第一代亚裔移民的胃癌发病率持续降低,到了他们的下一代,胃癌发病率几乎接近美国本地人水平。其中华裔移民变化是最明显的,他们的胃癌发病率比大洋彼岸的同胞低了四分之三左右。
作者的猜测是,这是饮食文化适应的后果。简单地说,就是移民吃的越来越美国,泡菜之类的腌制食品逐渐退出了食谱。这虽然给亚裔移民带来了肥胖和糖尿病的困扰,却让他们大大减少了胃癌的发病率。可见少吃高盐和腌制食品的对胃癌预防有多重要。
就算不上班,很多人还是不会按时吃饭。北京某学校医学院师生的一次调查显示,即使是医学生甚至医学教授,在饮食方面往往也做不到按时吃饭,三餐经常不规律。
师生中每天按时吃早餐的人只有四成,接近一半的人偶尔吃,甚至有一成人从来不吃早餐。至于为什么不吃,八成师生都表示,太忙没时间。听起来挺无奈的,可能是学习压力实在太大。可没时间吃早饭,却有时间吃宵夜,接近四分之一的师生都有吃宵夜的习惯。
不按时吃饭,受苦的就是你的胃。对北京三家医院慢性胃炎病人患者的调查显示,三餐不规律和腹痛、腹胀、打嗝、恶心、反酸、胃灼热六种症状都显著相关。
如果说三餐规律是知道做不到,另一种习惯你可能根本没注意过,那就是吃饭太快。吃饭太快咀嚼不充分,会加剧胃肠的消化负担。慢性胃炎患者的反酸、打嗝症状,都可能与吃饭太快有关系。
那么吃多快算快呢?山西某医院对院中的患者做了统计,大概四成胃病患者吃饭时间在10分钟以内,而其他患者吃饭这么快的比例,还不到胃病患者的一半。
三餐不规律、吃饭快不仅会让胃出现各种症状,在中国居民的饮食习惯中,三餐不规律、吃饭太快,都是可能的胃癌危险因素。
另外,出门在外,自己做饭的人少之又少,而在外吃饭,就有感染上幽门螺杆菌的风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20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睡眠研究取得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