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专家指出:中医抗肿瘤缺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医案日记 2023-06-15 16:45:09

专家指出:中医抗肿瘤缺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尚未获得国外医学界,甚至是国内西医学术界的认可,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大多是个案报道、少数病例疗效观察或单中心的研究报告等,虽然有些资料具有可信性,但缺乏大规模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在日前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市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2005亚太地区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上,广州市肿瘤医院的申维玺教授在大会上指出,虽然我国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我国医学界有责任使中医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除了缺乏符合循证医学原理的重要研究成果之外,申维玺还认为,由于中医治疗肿瘤是辨证治疗,西医是辨病治疗,因此,中医的理论难以被国内外医学界理解和接受,这也已成为中医治疗肿瘤难以走向世界的重大理论障碍。此外,由于中医治疗疾病(包括肿瘤)采用的是个体化的治疗模式,虽然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模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同一种肿瘤患者出现的证候类型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临床治疗时常难以对同一种肿瘤使用一种较为固定的复方中药进行模式化的治疗,使得中医治疗肿瘤难以格式化和产业化,也阻碍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国外的广泛使用。

肿瘤的治疗目前已经进入了综合治疗的时代,临床实践证明,现阶段采用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都常难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因此,除一些早期肿瘤的特殊类型以外,大多数肿瘤的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申维玺指出,中医药综合治疗模式主要适用于晚期肿瘤患者。其主要适应症有两类,一类是经过以化疗为主的西医综合治疗一段时间后,疗效评价为无效,或由于化疗毒副作用较大,患者难以耐受或拒绝进一步化疗的晚期肿瘤;第二类适应症是由于年龄较大、体质差或重要脏器功能受损等原因难以耐受常规剂量的联合化疗和放疗的晚期肿瘤。申维玺建议,我国中西医结合学术界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适于接受中医药综合治疗的适应症中,选准一些肿瘤疾病进行多中心协作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研究,才能取得令国内外同行信服的成绩。

构建肿瘤知识图谱体系,CSCO AI要突破肿瘤的全治疗周期

我国高质量医疗资源缺乏且分布不均。这对于每年400多万新增的肿瘤患者而言,意味着大量的患者很难获得适合他们的医疗服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即使在一线城市也要面临医疗机构难以提供持续性的、高标准医疗服务的问题——如何解决诊疗资源的紧缺,以及如何实现全国范围内尽可能多的诊疗规范化的扩展覆盖?这些都是在诊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痛点的契机。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成熟,行业正 探索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机器实现可复制化的服务,让机器实现对每一个患者服务的标准化,且将服务成本降到足够低的规模化的服务能力。这个共性问题正在逐渐得到解决。

CSCO AI就是这样一个解决方案。它是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携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海心智惠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心智惠”)联合开发,结合CSCO临床诊疗指南、专家临床实践经验、肿瘤知识图谱、高等级临床证据、不良反应管理体系等多维度专业领域知识,协助临床医生制定更规范、更精准的治疗方案。目前,海心智惠已成功建成国内领先的肿瘤智能服务新平台,为患者提供包含诊疗、康复的全病程一站式管理服务。这其中,海心智惠构建出的领先行业的知识图谱能力是一切的基石所在。

知识图谱是Google在2012年提出来的一个知识网络体系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将散落的信息通过语义关系连接起来,转化成可视化的知识网络。知识图谱技术可以对医疗数据进行统一建模、组织和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地描述、挖掘医疗知识间的关系,而且也为更高层次的医学应用比如辅助临床诊疗决策、医疗问答等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有了知识图谱这样一种知识表现方式,该如何去利用它,就成了摆在海心智惠面前的一道选择题。即便是聚焦到医学领域,去建一个通用医学知识图谱,也只能是把一些疾病的知识、定义梳理整合。“通用医学知识图谱在临床应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只适合去做一些简单的科普、导诊以及初步判断,如果要深入到疾病和临床诊断过程,甚至整个疾病的管理、跟踪、随访的细节里面去,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每种疾病自身的差异和整个临床治疗相关的知识体系延展开来,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使得通用型知识图谱体系在药物选择、后期康复等方面都会遇到困难”,海心智惠创始人李颖赟这样说道。

因此,海心智惠选择用“做深做细”的方式结合人工智能去构建一个肿瘤治疗全病程服务体系的知识图谱,它要将所有和肿瘤相关的知识清晰定义出来,这无疑是知识图谱最完美的应用方向。

“我们在前期花了几年时间把肿瘤从确诊开始到肿瘤进入治疗,再到病人全程管理的知识定义出来,这才把一个比较全面的肿瘤知识图谱建立起来。之所以选择肿瘤这个领域,在于这个疾病的特征是其整个诊疗体系相对其他疾病来讲更加复杂,持续治疗过程时间跨度更长,知识图谱在肿瘤治疗领域能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对于为什么选择将知识图谱应用于肿瘤赛道,李颖赟这样解释。

第二个原因则是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知识每年都在不断更新。随着 科技 的发展,某些疾病已经被完全研究透彻,十年前跟十年后的治疗策略并没有本质差异。相比之下,人类仍然未能完全了解肿瘤的发病原理和机制,其治疗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放眼全球来看,医疗机构对于肿瘤治疗的规范性程度并不算高。医务人员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如何能紧跟国内外的学术前沿发展,并能精准的掌握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和治疗方式的扩展,准确地掌握最新的药物和治疗方式,并且运用在最适合的患者身上?“如果一个城市30年都没有修过新路,那么在这个城市中生活的人其实是不需要地图和导航的——因为什么都没有变。但是,如果这个城市飞速发展,‘三年小变样,五年大变样’,那即便是从小就在这个城市中生活的人在出行时或许也需要导航来指引”,李颖赟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肿瘤治疗的日新月异。

抗肿瘤全身治疗手段在近十年来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前可能会以化疗为主,但今天,临床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靶向药治疗、免疫治疗、再到最新的CAR-T细胞治疗等,不胜枚举。这也说明了国内一直在努力尝试建立起更加现代化、规范化的诊疗服务体系,能够让肿瘤患者得到最恰当、最规范、最标准和最合适的治疗。

辅助决策系统就是帮助医生实规范化治疗的最佳工具。CSCO AI的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在患者通过APP上传各类医疗诊断资料后,AI自动生成诊疗建议报告并提交至高级别专家审核反馈,AI模型又能根据专家审核结果持续得到闭环训练。在这一套运作系统的背后是海心智惠凝聚专家实力打造的肿瘤领域知识图谱与神经支持决策算法的结合。

透过知识图谱全面的知识体系,海心智惠通过CSCO AI除了在智能辅助诊疗方面实现治疗规范化和均质化外,还实现了院外患者全程管理,从而多方共赢——医院提高治疗总生存率,患者提高生存时间、生存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制药企业也通过数据赋能和数字化平台结合,提高了对患者的支持能力,实现精准诊疗,精准康复支持。同时,基于全病程管理的临床新药服务体系为患者精准匹配临床研究,提供给患者一个更多的选择可能性。

以精准病情为依托,建立面向患者全治疗周期的内容服务能力,从用药心智建立、正向经验激励、关键节点的强效服务等多维度手段实现高价值的社群平台。这些都是海心智惠服务的特色。

知识图谱是辅助诊疗决策的基础,高质量的数据和专业的知识体系又是知识图谱的基石,因此如何搭建数据层和知识体系,就成了知识图谱质量高低的关键。

CSCO AI的知识图谱并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把目前临床专家们正在运用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计算机结构化沉淀以便于再次运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辨别什么是影响临床决策的知识依据。只有先把这个知识定义清楚之后,才能针对这些知识设计对应的模型。

肿瘤治疗是一种循证医学,必须有充足的证据支撑才能够影响临床决策行为。然而,肿瘤种类繁多且特异性强——每种肿瘤至少具有3000个临床治疗决策的高等级临床证据。将这些证据结合,才能基本将肿瘤相关的诊疗体系和知识体系构建起来。“什么样的人群、特征、分子分型、基因位点、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什么样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疗效,这是第一层面基础”,李颖赟说道。

在建立第一层面基础后,接下来就需要考虑临床治疗方案与患者体质的契合度,比如,患者身体是否能够承受,其基础疾病和既有并发症是否会对治疗选择产生影响。这是第二层面表现,即临床运用中扩大的知识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海心智惠CSCO AI是以病情的整个治疗知识为核心构建单个肿瘤最底层的核心知识体系,然后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扩展知识体系的建设。这样既能保证有核心证据的专业度,又能显现临床运用过程中医疗的专业度。

鲜为人知的是,“沟通”是知识图谱搭建过程中的最大难点。知识图谱想要从大数据里边提炼知识和关系,需要有不同专业的人员协调配合。因此,将知识图谱技术运用在特定的业务领域里其实就是一种跨界行为。其难点在于到底由谁来把跨界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这是第一个难点。这意味着,肿瘤知识图谱的构建者需要掌握工程算法并了解肿瘤的所有术语定义及基础医学知识。“如何把知识图谱这项技术运用到一个新的业务领域里去,会有一个天然的障碍,叫知识壁垒。掌握知识图谱技术的人是理工科系的,掌握医学知识的则是医学系的,两者都有各自的思维定式,很难进行专业的学科对话”李颖赟对此表示。

第二道壁垒则是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梳理。李颖赟认为,只有对知识进行体系化的梳理后才能进行知识图谱的初步搭建。之后,在这个图谱之上进行业务建模;在业务应用时又有新的专业的临床知识输入。计算机如何去运用这些新知识,如何将新知识放在一个具体的患者案例身上进行有效地推理和决策则是第三道壁垒。

因此,医疗知识图谱的搭建最大的难点在于跨学科融合,融合的难点则在于整个过程对两个学科的要求都比较高。这也正是海心智惠的优势所在——其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的人工智能战略合作伙伴。在学会的推动和帮助下,国内的头部肿瘤专家们基于对于 社会 责任的高度认知,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帮助海心智惠的技术人员理解临床路径并厘清体系脉络。CSCO AI是第一个基于中国的诊疗指南和诊疗实践开发出的智能辅助决策产品,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的具有中国特色基础的,也因此更契合中国的诊疗应用场景。CSCO AI才能在全国数十个省份数百家医院落地,数万名患者因此获益。

不仅如此,CSCO AI在多场景的应用也能实现其更高的临床价值。比如上下级医院的互联互通——患者通过APP线上咨询,医生通过使用CSCO AI作为上下级医院的联动的工具,带动不同层级医院的规范化诊疗。

CSCO AI也可以是科研工具,通过真实病例开展临床研究,从多个角度 探索 智能决策系统对患者治疗和临床应用的帮助。此外,CSCO AI提供的治疗方案建议遵循循证医学,可以作为科室、医院、医联体、政府等规范化治疗的质量控制工具,提高区域规范化治疗的综合水平。教学医院还可以将CSCO AI作为住院医生的病例分析学习和考核工具。作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决策参考及管理工具,CSCO AI也可以同时在MDT讨论、医生学习、查房、病例讨论等多场景结合应用,从而提升整体临床效果。

海心智惠的肿瘤知识图谱的底层虽然很复杂,但在易用性上却有很好的表现。对于患者来说,只需要按照平台给予的提示步骤进行操作即可,完全没有上手难度。对于医生来说,海心智惠这套人工智能驱动的全病程管理系统在患者长期治疗管理过程中,实现了系统跟踪能力、监测能力、随访能力和数据管理能力,最终达到在医生、护士和患者之间的效率平衡。

这套依托于知识图谱的个案管理服务的另一亮点在于引入个案管理师角色,在医生和患者之间搭起沟通桥梁。个案管理师既能协助科室完成日常患者管理工作,又能跟踪督促患者完成治疗及康复等相关事项,还能监测并协助医生介入院外不良事件的处理。有了个案管理师的跟进,对患者的诊疗管理也从院内延伸到了院外,将诊疗行为连续化。

对此李颖赟认为:“肿瘤诊疗这个领域未来一定会进入到一个以患者服务为中心的时代。通过人工智能的帮助,多方角色高效率协同帮助患者完成整个治疗管理服务。当然,这个体系目前没办法一蹴而就,还需要在实际使用中不断进化。”

虽然构建了底层如此复杂的知识图谱,但对于知识图谱以及辅助诊疗系统的能力边界,海心智惠是有清醒认知的。目前,无论是在病理、医学影像、诊疗等领域基于AI技术进行的模型构建、定量分析、特征关联、决策建议、疗效预测等方面的尝试,都只是帮助医生提高诊疗效率、准确率以及预测疗效的能力,赋能医疗行为,并不会干涉到医生的判断决策权。

技术之于医疗,需要常怀敬畏之心。


什么是循证医学

1992年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的David Sackett及同事正式提出循证医学的概念,同年英国牛津的lain Chalmers及同事们正式成立了英国Cochrane中心为循证医学实践提供证据,从此循证医学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经过10来年的发展目前已得到世界各国医务工作者以及政府官员的普遍认可。著名脑血管病专家美国哈佛大学Caplan教授曾经指出循证医学是时代的产物和20世纪的进展之一。循证医学之所以被提倡,是由于一些有效的疗法长期得不到推广,一些无效或有害的疗法却广泛使用,经常是高额的医疗费用买来的却是没有证据证明有效的疗法,病人得到的医疗服务质量并不令人满意。那么我们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该如何正确理解循证医学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呢? 1 什么是循证医学 即遵循科学证据的科学,它是一种关于临床决策思维及行为的原则和方式,提倡对患者的诊治决策应根据当前可获得的最好临床研究证据以及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意愿。循证临床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是指遵循证据的临床实践,即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的原理,根据最佳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的选择进行临床决策。循证医学强调要使用当前最佳的临床证据,那么,什么证据是高质量的?根据循证医学专家的分级水平,治疗研究按质量和可靠程度大体分为以下五级:一级— 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或Meta一分析);二级—单个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三级—对照试验但未随机分组;四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五级—专家意见。国际上公认RCT的系统评价或RCT结果是证明某种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可靠的依据,如果当前 没有这些高级别的研究证据,可依次使用其他证据,只是其可靠性降低,在以后出现更好的证据时应该及时运用这些证据,这才符合循证医学概念中“依据当前可得到的最佳证据”的理念。 2 循证医学临床实践要求遵循以下基本步骤 ①针对具体病人提出临床问题;②全面收集有关研究证据;③严格评价研究证据;④将研究结果用于指导具体病人的处理。同时要考虑的问题是病人有无不适合使用证据的理由?可行性如何?利大于害吗?不使用有关疗法有什么后果?价格承受能力如何?易使用性如何?病人的价值观及对疗效和副作用有什么看法? 3 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循证医学把专家意见放在最低级别,这不等于否认专家意见。过去人们过多迷信个别专家的所谓“经验”而忽略了知识的更新,认为他们的经验是金科玉律。假如这些专家的经验来源于缺乏严谨科学方法保证的临床研究或者来自动物试验、实验室研究以及过时的教科书或者是主观臆断的经验,轻信这类权威专家意见就容易导致临床决策的严重错误。但是,如果是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经验就值得推崇,因此循证医学并不排除科学的经验积累。这就是提醒我们在听取专家意见时要注意他们的经验来源。 3.2 为什么认为Cochrane系统评价属循证医学中最高质量的证据?这是因为它由权威的统计学、流行病学和临床专家领导方法学研究,有不断更新的统一工作手册,各专业评价组编辑部结合专业实际制定特定的方法学,有完善的系统评价培训体系。有健全的审稿和编辑系统进行质量把关,有发表后评价和反馈机制,要求作者对评论和意见做出及时反应,不断更新,新证据发表后及时再版,有完善的原始研究资料库提供原料,对原始研究质量进行了严格评价,有纳入和排除标准。 3.3 没有最佳证据存在时怎样做出临床决定?没有证据有效不等于有无效的证据,若当前尚无随机对照试验等高质量证据时,可依次参考级别较低的证据或经验处理病人(如少见病),总之要应用当前可获得的最佳证据。一旦高级别证据发表,就应及时使用新证据。可能有效但尚无可靠证据时,要考虑副作用和经济承受能力、及病人的选择等问题;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最好是积极开展或参加临床研究去提供证据。 3.4 循证医学并不提倡来了病人以后才去寻找有关的治疗方案,医生平时就应该经常学习掌握相关领域最新医学动态,否则只是临阵磨枪,有时会错过最佳治疗期耽误病人的有效治疗。 比如 ,一位68岁的女性病人由于突然意识障碍4小时人院。既往有20年“风湿性心脏病”史,8年“心房纤颤”史。急诊脑CT未见出血及其他异常密度影,心电图提示房颤心律。神经系统查体:浅昏迷,压眶见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无活动,右侧肢体肌张力低、健反射消失。诊断考虑脑栓塞,心房纤颤。该如何对此病人进行循证治疗呢?根据循证医学的资料,经治医生知道对发生在3一6小时之内的脑梗死有溶栓治疗指征,医生除了告诉家属这些治疗方法的好处外,还要解释使用这些方法的风险。有关这些内容在Cochrane图书馆最近发行的光盘或Cochrane图书馆的网站(http://w .co chmne.or g)就能查询到,Medline 网(http://w .ne bi.nlm.nih.gov/Pubmed)也能搜索到相关资料。目前的系统评价显示溶栓治疗组致死性颅内出血较未溶栓组增加4倍(OR 4. 15, 95% CT 2.%一5.84),症状性颅内出血增加3倍(OR3.53,95% CI 2.96一5.84),近期病死率增高约1/3(OR 1.31,95% CI1 .13 一1.52)。但是3个月后6个小时内使用溶栓 治疗者死亡或残废的危险降低17%(OR 0.83,95%CI0.73一0.94),3小时内溶栓似乎更有效(OR 0.58,95%Cl0.46-0.74)0结论是溶栓组早期死亡和颅内出血的风险增加,但这些风险可被存活者残废率降低的效果所抵消。由于结果来自系统评价,属于最高级别的证据,医生就可以将这些结论告诉病人家属,结合本例患者,老年,发病就有意识障碍,溶栓治疗导致早期颅内出血的风险很大,如果家属不愿冒此风险以获得降低远期残废率的效益,可不溶栓怡疗而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和对症支持防止并发症等措施,这种处理可能更有利于病人。 又如,目前治疗脑梗死的药物和方法数不胜数,医生面临的问题就是根据循证医学原则,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据Cochrane中风单元(stroke unit)协作网最新的系统评价显示,在众多的治疗方式中,对患者最有利的治疗其实是中风单元,它可以使中风病人的早期(发病12周内)病死率降低28%,远期(发病后1年)病死率降低17%。和传统的普通病房相比,中风单元每治疗100例中风病人可以减少3例死亡、减少需长期住院病例达3例、增加6例病人返家(几乎都能生活自理)。虽然中风单元并不减少急性期的平均住院日和花费,但可以减少病人的长期住院率,每100例病人可以节省4万到几十万欧元。因此中风单元最有益于脑卒中病人。中风单元强调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所以其综合治疗效果优于单项治疗的作用。因此,我们有责任呼吁建立中风单元满足中风病人的需要,如果是医院管理层人员,他们应该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中风单元。 目前 ,在人类与新的烈性传染病非典型肺炎(SARS)作斗争的过程中,也遵循着循证医学的规律,使用当前最佳证据。非典是新问题,目前对非典的治疗无高级别的有效证据,短期内也不可能有高级别证据可以采用,但专家根据积累的经验,达成共识提出的诊疗方案(专家意见)以及全世界治疗非典的经验总结(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是可以依据的,还可以参考动物实验依据,这也是符合循证医学概念中“依据当前可以得到的最佳证据”的理念。在战胜非典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科学防治、循证治疗,不能毫无任何科学根据地乱用药,如用碘盐、板蓝根等预防非典是无科学依据的。治疗非典的新药应该做临床试验证明有效和安全后,药监局才允许上市。当然,随着对非典研究的深人,新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会不断发表,更可靠的证据将代替老的证据,医生就会结合新证据和经验不断改进治疗措施。我们相信通过全世界医学家的通力合作,人类一定会战胜SARS的。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证据也在发展变化。循证医学要求人们在使用证据时多分析多思考,评价其质量,不能把目前证据看成至高无上的教条。应随着新证据的出现不断更新自己的医疗行为。

化疗后几天恢复正常

癌症患者通常都会进行化疗,不过谁都知道化疗的副作用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进行化疗的时候,药物是不分好细胞还是坏细胞,统统的都会杀死,就会给我们的患者身体带来非常大的负担,非常的痛苦。那么化疗需要多长时间来完成呢?化疗后多久能恢复正常呢?

肿瘤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不同肿瘤化疗时间不同。但不管是哪种,化疗不会少于2个疗程。至于多久能结束化疗,要视患者身体能力和肿瘤恶化情况而定。举例来说,如果病人化疗时白细胞过低,导致肝肾功能受损,后期又调理不到正常值,此时应该中断化疗进程,防止因白细胞过低而发生的化疗死亡。

一般在化疗期间或者是在化疗前,医生就会制定一套化疗的过程,疗程应该在三个月,六个月或者是更长的时间。当然,这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来进行考虑,化疗后多久能恢复正常,是需要按照基本化疗方案来决定的。有的患者癌细胞扩散比较严重,需要接受六个月的化疗。对于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化疗期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出现了转移,化疗反而会导致康复时间需要更久,这部分患者就不能进行化疗了,可以介入中医药治疗。

对于化疗后多久能恢复正常,是需要根据病症来看待的。通常来说,短则数周便可恢复,长则数月或数年。严格来说,化疗后患者多久可以恢复正常,主要看患者的个人体质、化疗药物的毒性以及癌症的分期,如果患者的体质比较好,且平时生活护理工作做得好,那么恢复的速度也会快一些。如果体质比较差,再加上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比较强,恢复的时间会非常长,甚至不能完全恢复。

为了缩短恢复时间,患者在化疗期间要特别注意做好护理工作,比如多喝水、多吃有营养的食物。临床中,有不少患者反映,化疗期间就连喝水都会恶心,所以会减少饮水量,殊不知,多喝水有助于排除毒素,可减轻化疗副作用,所以,为了能让自己快点好起来,即便恶心,最好也要忍着喝下去。化疗期间由于体质变弱,所以患者的体力和免疫力也会减弱。此时,需要及时补充营养,对化疗的患者来说,保证营养均衡摄入,才能让身体快速恢复初始状态。

总而言之,因为患者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所以化疗反应也会有强有弱,恢复时间也有长有短。如果化疗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生活,患者可寻求中医药治疗,让中医根据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这样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身体和心理的负担。

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中医肿瘤专家刘自力认为,化疗在控制症状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的细胞也有伤害,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脱发、胃肠道的反应、肝脏和肾脏功能的损害、腹泻、过敏反应以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不同的化疗方案、不同的患者、不同的体质状态需要的恢复时间不一样。在化疗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化疗对患者身体的损害。其实,现如今化疗期间也不能只依靠化疗进行治疗,很多患者采用中医中药来减轻毒副作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化疗过程中,化疗毒副作用比较大,会引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很容易伤害到正常器官导致器官衰竭。化疗期间,可以利用纯天然中草药来进行治疗,对改善癌症患者病情有独特的功效,在短时间内能看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实现患者的全面恢复。总之,只要能帮助患者缓解化疗所带来的各种后遗症的方法,患者都可以去尝试一下。毕竟,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尽快治愈。 

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中医肿瘤专家刘自力博士“和法治肿瘤”具有以下作用:

1:快速消灭癌细胞

中医药治疗癌症具有多靶点广谱治疗的作用,刘自力博士通过对上百味中药组合搭配的药理作用能有效地抑制肿瘤基因突变,阻断肿瘤细胞生成,从而消灭癌细胞。中医药治疗肿瘤见效快,能显著地控制肿瘤生长发展,阻断肿瘤细胞分裂繁殖。刘博士的中药配伍药方中对肿瘤细胞直接抑杀作用,比如中药中的半枝莲、夏枯草、蛇舌草、山慈菇、壁虎、蒲公英、大黄、桃仁等药材都具有抗癌消肿瘤的作用。

2: 消除放、化疗毒副作用

放、化疗对人体的损伤非常严重,放、化疗期间普遍存在胸水、腹水等并发症,死亡率高,后期复发、转移率高的情况。而且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也会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如疼痛、发热、贫血、心悸、失眠、便秘、腹泻、恶心、呕吐、脱发、白血球降低、免疫力下降、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突发死亡。因此,刘自力博士建议患者:在放、化疗整个过程中,都要配合中医药来进行治疗,经过刘自力博士20余年研究,中药中的地骨皮、玄参、重楼、鸡血藤、紫苏梗、法半夏等几十味药材在消除放、化疗毒副作用,提升患者免疫方面,有效率非常高,“和法治肿瘤”中的药方能有效消除放、化疗引起的胸水、腹水、疼痛、发热、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等毒副作用,并且有效保护造血功能,防止白血球快速下降。

3:防止肿瘤复发、转移

肿瘤患者经过手术、化疗、放疗后,进入一个“等待”阶段,西医不再进行任何治疗,只要求定期复查,直至肿瘤出现复发、转移时再采用相应的治疗。而这“等待”阶段正是中医药发挥优势的良好时期。肿瘤的发生不是没有缘由的,与人体的内在环境有关系,每个部位、每个脏腑发生肿瘤都是特定致瘤诱因,因此,刘自力博士的“和法治肿瘤”针对脏腑及肿瘤部位病机特点加以调理改变内环境。最大限度恢复人体正气,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消灭患者治疗后残存在体内的肿瘤细胞或者未能被发现的细小肿瘤细胞。只有这样,才能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刘自力博士运用中药中的仙鹤草,黄芪,丹参,香附,郁金,葶苈子,鸡内金,鳖甲等药材提出扶正固本,调五脏,化肿瘤,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控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14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